清華大學合成與系統生物學研究中心成立儀式

2020-12-17 中國青年網

  清華新聞網7月21日電(通訊員朱梅)7月16日,「清華大學合成與系統生物學研究中心成立儀式暨合成與系統生物學前沿學術研討會」在清華大學主樓後廳舉行。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長雷朝滋、科技部基礎司的張彥雪處長出席儀式,並對清華大學合成與系統生物學研究中心成立表示祝賀。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出席儀式,並與中心顧問委員會主任王志新院士共同為中心揭牌。十餘名兩院院士以及來自全國各地合成生物學研究機構的嘉賓和中心共建單位的師生共兩百餘人出席大會。

  中心主任、生命學院陳國強教授主持成立儀式。

薛其坤與王志新共同為中心揭牌。

  薛其坤對清華大學合成與系統生物學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賀,希望中心能充分發揮清華大學優良的學科交叉傳統和卓越的跨學科整合能力,形成貫穿從生物信息學處理、系統生物學建模到合成生物學理論、技術以及在工業、醫學、安全等方面應用的研究鏈條。他表示,相信中心能推動清華的合成生物學研究邁上一個新臺階,並對我國的合成生物學研究做出重要貢獻。

  生命學院副院長李蓬介紹了中心成立的背景,指出合成生物學是解決糧食、環境、能源以及健康上問題的新思路。中心主任、生命學院陳國強教授全面介紹了中心的組成情況和成立的目標,中心將針對合成生物學中的關鍵技術和瓶頸問題展開前瞻性研究,並通過若干年的努力把中心建設成為海內外知名的合成與系統生物學中心,產生一批影響世界的工業生物技術和生物醫學成果,並孕育幾家在合成生物學領域有影響力的生物技術公司。

  國家信息學院院院長孫家廣教授、化工系副系主任邢新會教授作為部分共建單位代表發言,祝賀清華大學合成與系統生物學研究中心的成立。來自全國各地的合成生物學研究領域的兄弟單位代表先後表示祝賀,並期待與清華大學長期合作,共同提升我國在合成生物學研究領域的國際競爭力。

  下午,到訪的上海交通大學鄧子新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馮雁教授、中科院陳潤生院士和深圳第二人民醫院蔡志明院長等著名專家分別作主題報告,分享合成生物學與系統生物學界最新科研成果,並與清華師生進行了交流研討。

  背景連結

  合成生物學基於工程化的思想,將天然或人工設計的生物元件模塊化、標準化,並利用這些重新組裝的生物學元件對生物系統進行重新設計,以實現特定的功能。2013年,麥肯錫全球研究所發布的研究報告將合成生物學評價為將改變世界的顛覆性技術。清華大學合成與系統生物學中心,包括中科院院士1名、千人計劃1名、973首席4名,多名長江學者、傑青及青年千人。研究涉及高通量組學的生物信息學、複雜疾病的網絡調控研究、表觀基因組學及其遺傳機制研究、化學品生物合成及代謝網絡研究、基因線路構建及醫藥應用、基因合成與基因組組裝、環境微生物及宏基因組學等研究領域。中心旨在發揮清華大學在生命科學和工科等方面的有利條件,以期在醫學應用和工業等方面取得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重要學術成果,並積極推動科研成果產業化。

相關焦點

  • 華科發布合成生物學研究新進展!未來基因編輯和合成生物學將有法可依
    與會專家楚天都市報12月9日訊(見習記者 李碗容 通訊員 王瀟瀟 陳鵬西)12月7日,「合成生物學倫理、政策法規框架研究」開題研討會在華中科技大學舉行,這是我國首次在合成生物學研究這一前沿科學領域,設立的人文社科類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預示著將來我國在該領域及其相關技術工具基因編輯的立法,將會擁有價值權衡標準和倫理學依據
  • 清華大學大數據研究中心成立
    清華大學大數據研究中心成立來源:《中國科學報》2018-10-9 陳彬近日,作為清華大學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舉措,清華大學大數據研究中心揭牌成立。清華大學軟體學院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家廣出任該中心首任主任。
  • 清華大學-帝國理工學院智慧電力及能源系統聯合研究中心成立
    清華大學-帝國理工學院智慧電力及能源系統聯合研究中心成立清華新聞網3月29日電 3月24日上午,「清華大學-帝國理工學院智慧電力及能源系統聯合研究中心」啟動會暨籤約儀式在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舉行。這是2017年10月24日清華大學校長邱勇與帝國理工學院校長愛麗絲·加斯特(Alice Gast)籤署兩校戰略合作協議之後,雙方推進合作的一個重要進展。聯合研究中心旨在匯集清華和帝國理工學院的學者,共同研究智慧電力及能源系統低碳化和清潔化轉型中的前沿性、基礎性問題。
  • 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高精尖中心:不做可有可無的研究
    責編 ∣吉 佳基礎研究是疫苗研發的重要支撐。依據對新冠病毒的深入研究,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高精尖中心(以下簡稱「高精尖中心」)王新泉團隊與張林琦團隊著手研發的疫苗,被國內外同行寄予厚望,相關工作正順利推進。
  • 清華大學成立大數據研究中心
    作為清華大學聚焦科技前沿發展、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舉措,清華大學大數據研究中心近日揭牌成立。清華大學軟體學院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家廣出任大數據研究中心首任主任;美國國家科學院、工程院、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特聘教授,清華大學傑出訪問教授麥可歐文喬丹任中心首屆學術委員會主任。
  • 中科院深圳先進院成立合成生物學研究所 打造新型國際化研究平臺
    12月2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簡稱「先進院」)成立合成生物學研究所。據介紹,該合成生物學研究所採用合成生物學的工程化設計理念,專注於人造生命元件、基因線路、生物器件、多細胞體系等的合成再造研究,旨在揭示生命本質和探索生命活動基本規律。
  • 【經濟日報】中科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揭牌
    其研究的終極目標是:採用工程化的設計理念,對生物體遺傳物質進行設計、改造乃至全新合成,打破物種界限,創建人工生命體。在研究所(籌)揭牌儀式上,該研究所籌建所長劉陳立表示,合成生物學作為新興的交叉學科,不僅有潛力幫助解決人類社會面臨的諸多挑戰,還能讓大家從「造物」這一全新視角來揭開基礎生命科學的奧秘。
  • 清華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知識中心成立儀式隆重舉行,發布知識計算...
    日,清華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知識中心(以下簡稱「知識中心」)成立儀式暨知識平臺發布會在清華大學東南門內 FIT 樓隆重舉行。作為清華人工智慧研究院成立的首個研究中心,知識中心的成立是清華大學推進人工智慧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中國人工智慧研究院的裡程碑事件。知識中心主任由李涓子老師擔任。
  • 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研究中心 百年地學的新生機
    原標題:百年地學的新生機   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研究中心辦公樓裡,張貼著中心新近發表的論文,90%是英文的,內容五花八門:有關於大氣環流的,有關於溼地保護的,有力學領域的,還有計算機領域的……在清華園,這個富有交叉性與國際化的學科,歷史悠久又年紀輕輕。
  • 清華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成立智能信息獲取研究中心,進一步促進產學...
    日,清華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智能信息獲取研究中心成立儀式暨學術交流會在信息科學技術大樓多功能廳舉行。這是繼知識智能研究中心、聽覺智能研究中心、基礎理論研究中心、智慧機器人研究中心、智能人機互動研究中心之後成立的第六個研究中心。清華大學副校長、人工智慧研究院管委會主任尤政院士,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張鈸院士出席成立儀式並共同為中心揭牌,並為智能信息獲取研究中心主任計算機系馬少平教授頒發了聘書。
  • 清華大學(材料學院)— 歌爾集團精密材料聯合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清華大學(材料學院)— 歌爾集團精密材料聯合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11月27日,清華大學
  • 清華大學成立馬克思主義傳播史研究中心
    清華大學成立馬克思主義傳播史研究中心2021年內將出《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傳播通考》叢書100捲來源:光明日報客戶端 11-12 鄧暉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傳播史研究中心成立大會近日在京舉行。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馬院黨委書記向波濤,中心顧問、叢書顧問、教育部哲社委副主任、北京大學講席教授顧海良,中心顧問、叢書顧問、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趙家祥,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艾四林,中共中央編譯局原副局長張衛峰,中心主任楊金海,遼寧出版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楊建軍,遼寧出版集團總經理張東平等嘉賓共同為中心揭牌。
  • 中科院計算和進化生物學研究中心成立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計算和進化生物學研究中心(CCEB)8月23日在京正式成立,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楊子恆教授出任研究中心主任。據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副所長張德興介紹,該中心的成立旨在加強北京地區生物學家、數學家、統計學家和計算機科學家的合作與交流,研究中心起始階段為跨單位、跨學科的開放性非實體機構。研究中心現已邀請中科院動物所、中科院植物所、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美國加州大學等機構的23位中外科學家作為中心成員和客座教授。研究中心的成立將促進中外科學家在遺傳、進化、統計分析等跨學科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 清華大學-萊斯大學人力資本與可持續創新聯合研究中心籤約成立!
    【MBA中國網訊】2019年5月20日下午,美國萊斯大學校長李達偉(David Leebron)一行訪問清華大學,清華大學校長邱勇在工字廳會見了來賓,雙方就進一步推進兩校合作舉行會談,並籤約成立「清華大學-萊斯大學人力資本與可持續創新聯合研究中心」(以下簡稱
  • 清華大學生物信息學與系統生物學講席教授組國際學術研討會召開
    清華大學生物信息學與系統生物學講席教授組國際學術研討會召開  清華新聞網5月24日電(實習記者 王 蕾) 5月22日,清華大學曹興誠生物信息學與系統生物學講席教授組成立六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信息技術大樓召開。
  • ——記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研究中心團隊
    對於年輕的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研究中心團隊來說,一連串的好消息讓他們在一番耕耘之後終於開始品嘗到成功的喜悅。  不久前,法國學者在《氣候動力學》雜誌上發文表示,諸多CMIP5(第五次階段耦合模式比較計劃試驗)模式中,清華大學參與研發的FGOALS-g2模式對厄爾尼諾特徵及其大氣反饋的模擬能力是最好的。
  • 《自然》雜誌:解讀天津化學化工協同創新中心「合成生物技術研究...
    of Chem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ianjin))成立於2012年,是由天津大學與南開大學兩校共同合作創建的全國首批14個「2011協同創新中心」之一。該中心的合成生物技術研究平臺SynBio(Synbio, the synthetic biology research platform)由天津大學元英進教授領銜,是國內先進的合成生物學研究中心。日前,元英進作為合成生物學專家,接受了《自然》雜誌的採訪,介紹了團隊的研究方向和平臺今後的規劃,希望吸引國內外更多的合成生物學領域的優秀人才。
  • 合成生物學:產業前景如何?
    其目標是:改變生物體,使他們產生新的分子。在衛生、能源、材料、環境和農業等領域將有許多應用。那麼,這一向產業的過渡將如何展開?這一點,成了當前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合成生物學的早期主要是一種思想革命。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中葉,一方面,進化論出現,另一邊,農業轉型,從單純實踐到一門科學。生物學的世界,或者更廣義的說,我們對生物的概念,從那一刻起,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 合成生物學的倫理和治理問題
    合成生物學是指設計和製造自然界不存在的生物的組件和系統,以及重新設計和製造現在存在的生物系統,旨在將標準化的工程技術應用於生物學,藉以創造一些具有新的和專門化的有機體或生物系統,以滿足無窮的需要。因此,合成生物學是一個新興的領域,它利用分子生物技術、生物化學工程、基因組學和信息技術來創造新的工具和技術,使人們可通過利用更為綠色的能源和合成疫苗等,以新的辦法解決最棘手的全球問題[4]25-60。
  • 馬詩雯 王國豫:合成生物學的「負責任創新」
    通過合成生物學,人們可以設計、改造現有的生物系統,或者人工合成全新的生物部件、系統甚至是更複雜的生物有機體。譬如:工程改造藻類細胞生產燃料;開發生產完全可生物降解的生物塑料;構建生物群,對有毒物質進行濃縮和沉澱從而實現生物修復,促進各汙染領域的淨化排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