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生物學:產業前景如何?

2021-02-07 中國生物技術網

合成生物學的支持者在為分子生物學引入了一系列原則,這些原則直接受到了工程學的啟發。其目標是:改變生物體,使他們產生新的分子。在衛生、能源、材料、環境和農業等領域將有許多應用。那麼,這一向產業的過渡將如何展開?這一點,成了當前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合成生物學的早期主要是一種思想革命。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中葉,一方面,進化論出現,另一邊,農業轉型,從單純實踐到一門科學。生物學的世界,或者更廣義的說,我們對生物的概念,從那一刻起,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隨後,生物化學的出現,結合了生物與化合物的研究。 「生物化學」一詞出現在十九世紀末,顯示了人們對發生於生物體內的化學反應的興趣增加:細胞、分子合成或降解產生的能量…對生物體內化學反應機制的更好了解,很快涉及到了幹預和改變的概念。

美國植物學家路德·伯班克(Luther Burbank)隨後開始將植物培育比做「建築」。斯特凡·勒杜克(Stéphane Leduc),一位來自南特的法國醫生,在1921年提出「合成生物學」一詞,他寫道,合成方法「似乎是最有成效、最有可能向我們揭示生命現象的物理機制,這方面的研究甚至還沒形成體系。」

然而,直到二十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合成生物學開始被從技術的角度來考慮,電子顯微鏡等工具的發展,使得在分子水平上對生物學進行理解取得重大進步:其中之一是DNA在1953年的發現。

同時,越來越明顯的是,即使進化是隨機的,數學原理卻仍然主宰著生物網絡。之後,在20世紀90年代末,系統生物學的興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一些工程師開始把注意力集中在此。他們的座右銘:不能被創造的東西,就是我不了解的,這句來自物理學家理察·費曼的名言,是他在加州理工學院期間的一次演講中提出的。

我們知道,在世紀之交,德魯·恩迪(Drew Endy)和湯姆·奈特(Tom Knight)奠定了合成生物學的基礎。他們在2004年發起的iGEM學生競賽,對合成生物學的發展至關重要,導致後者在2007年在法國巴黎的跨學科研究中心被介紹。正是通過參與這一競爭,許多研究人員被吸引到這一新興領域。

合成生物學的支持者在分子生物學中引入了一些原理,直接靈感來自於工程學:模塊化、標準化和抽象化。「生物積木」的概念,就是指一段標準化、可重複使用、呈現出某種特定行為特徵的DNA序列。

生命小工廠

合成生物學既是笛卡爾主義又是還原論。但是對生物學過度簡化,可能會導致忽略活生物體在幾十萬年的演化中發現的某些「機巧」,這些「機巧」能教給我們很多有趣的知識。

活生物體是非常有效的。例如,細胞成分在空間中的組織嚴密,存在各種被稱為「細胞器」的隔間。許多細菌專門在這些微室進行某些代謝反應,從而提高了相關酶的效率。很容易地理解,人為地控制這些代謝通道的空間組織將會多麼有趣。

這是DNA納米技術的來源。該區域使用DNA鹼基互補在一個納米級尺度內設計基因片段,按照某種預定模式:在二維或三維空間內構造的納米線(nanowires)。是否可以利用這門科學來構建人工「細胞器」來隔離某種代謝途徑,從而提高其精度和性能?

在納米技術和合成生物學之間建立一座橋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DNA納米技術以前只是試管科學。如何通過20年的體外實驗,同時管理該領域所要求的所有排列原則,使其在體內正常工作?還有,如何用RNA代替DNA?RNA可以在細菌細胞中大量生產,但需要解決穩定性的問題。最後,如何在體內表徵這些結構?在科學的崎嶇道路上冒險,往往需要開發新的探索技術。

在這麼多領域之間的前沿工作需要開發新的實驗方法和思維科學,但也帶來了一些監管問題,這些問題對道德發生影響——雖然我們現在不會討論——必須進行辯論。

但是,現在的主要挑戰是關於技術和產業的。因為,除了在教學領域,合成生物學的目的是轉移微生物的新陳代謝,使他們變成生命微工廠。

這些工廠特殊性在於,它們在一定的物理條件(溫度、壓力)下能夠完成驚人的化學反應(溫度,壓力),能源成本比傳統工業中的化學合成低得多。一些微生物也可以利用我們的工業廢物(例如纖維廢料),甚至直接利用太陽能和二氧化碳。最後,你永遠不會看到一個工廠完美複製自身——但生物學可以!

通過調動生物資源,我們可以從根本上改變一些問題的本質,特別是在能源領域。

例如,對化石能源的依賴代表了當代社會重要的地緣政治和氣候挑戰。上一代生物燃料——不用與食物資源競爭——不失為一種有趣的解決方案來緩解目前和未來的能源危機。

氫的生產也是要考慮的,因為氫的能量密度比乙醇大四倍,唯一的排放是水。氫分子可以通過不同的酶產生,只需要從大自然這個天然的「應用程式商店」找到各種酶進行組合測試。著名的細菌(大腸桿菌)就能生物合成氫;在他的博士論文中,卡米爾·德爾貝克(Camille Delebecque)開發了一種合成RNA細胞器,比天然存在的更有秩序,效率高出48倍。

工業軌道

合成生物學讓隔離有趣的代謝途徑稱、提高其生產力變得可能,也讓它與產業更近了一步。

類似的應用已經存在於製藥、化妝品,食品添加劑行業,以及再生醫學、廢物處理(製造能在環境中降解有毒物質的細菌)、農藝學(監測土壤養分質量、開發生物傳感器)。農業上,殺蟲劑項鍊或補丁的製造正在研究當中。當然,綠色化學和生物燃料的生產也在最前沿:美國Craig Venter公司已經與埃克森美孚、BP籤署了開發連續生產碳氫化合物的微生物(乙醇和丁醇)的合同。一些數字包括:2025年市場預計是1兆美元,合成生物學很可能是生物技術的未來。

對產業轉型更是明顯,因為合成生物學是來自於文化和具體的技術方法,這些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受工程學的影響。

但這種工程文化開闢了新的機遇,不應該被低估。遠不局限於得天獨厚的實驗室與大型製藥公司和其他擁有專利壁壘的公司,合成生物學是一個合作學科,導向交易和更開放的合作創新形式。工程原理的應用促進了快速增長,特別是通過一些基於他人研究、容易交流和創造的DNA片段。這些特點可以變成強大的傳播力,促進經濟發展。

這是對 Synbio Consulting這樣的公司的挑戰,這家公司旨在促進非專家、但有能力發現潛在有用功能的人士的貢獻。它可以特別關注發展中國家的農民,農民很了解當地現有的資源。

各種如WHO一樣的機構,比爾和梅林達·蓋茨基金會和美國科學院,近年來已經認識到生物力對發展做出的貢獻,有助於開發新的藥物、疫苗或抗生素。為了向創業項目提供知識和幫助,本地生態系統可以創建或搭建GEM競賽的模式,或類似DIYbio運動的合作方向。

「做你自己的生物學」是一種運動,旨在傳播需要進一步發展生物工程的各種技術,特別是依賴於低成本的實驗室設備的開發,社區實驗室的建立,和iGEM社區的科學家們的合作。面臨的挑戰是將合成生物學確立為一個學科,尋求當地解決方案,如果可以,並在全球範圍內傳播。我們說的不是夢想,而是正在進行的項目,如用來檢測牛奶三聚氰胺的汙染(在中國一個嚴重的問題)的生物傳感器,一種抗砷汙染的細菌檢測儀,或低成本的瘧疾診斷系統。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回復關鍵詞熱點」可閱讀熱點專題文章,包括「施一公」、「腸道菌群」、「腫瘤」、「免疫」和「健康」

熱文TOP10(統計周期:2016.5.1-2016.7.10)

相關焦點

  • 合成生物學領域前沿技術
    基因編輯技術是生命科學研究的核心技術之一,通過對基因組序列進行精確地靶向性修改,可以實現人類疾病治療,以及微生物和動植物的性狀改良,在生物醫學、農業育種和工業微生物改造中具有重大的應用前景。人造生命得以成功,離不開DNA 組裝技術的蓬勃發展。
  • 華科發布合成生物學研究新進展!未來基因編輯和合成生物學將有法可依
    與會專家楚天都市報12月9日訊(見習記者 李碗容 通訊員 王瀟瀟 陳鵬西)12月7日,「合成生物學倫理、政策法規框架研究」開題研討會在華中科技大學舉行,這是我國首次在合成生物學研究這一前沿科學領域,設立的人文社科類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預示著將來我國在該領域及其相關技術工具基因編輯的立法,將會擁有價值權衡標準和倫理學依據
  • 【經濟日報】中科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揭牌
    日前,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正式揭牌。據悉,該研究所擁有3個中美院士實驗室、12個海歸PI實驗室,匯聚合成生物學前沿力量的國際化團隊,有望成長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研究機構。  合成生物學是近年來發展迅速的新興前沿交叉學科,被認為是繼「DNA雙螺旋發現」和「人類基因組測序計劃」之後的第三次生物技術革命。
  • 打通產+教+研,藍晶實驗室讓合成生物學的「夢工廠」走進學校
    把微生物看作一個工程系統,並通過修改DNA來給這個工程系統做編程,進而加強效率,就是合成生物學這門新興學科在做的事。即便學科領域尚且年輕、產業化之路仍待發展,成立於2016年的藍晶微生物也已經踏出了合成生物學技術商業化的第一步。這家利用合成生物學技術製造PHA生物可降解塑料的公司,與多數科技類初創公司全然投入技術研發不同,成立還不到一年,就在技術產品線之外單開出一條教育產品線。
  • 看合成生物學如何顛覆人類認知
    生物學概念開始與工程學概念結合,合成生物學時代的到來,或將引領新一代生物技術革命。 合成生物學作為生命科學領域的新興工程科學,近年來進入了高速發展時期,被認為是引領生物科技產業第三次革命並將推動第五次工業革命的新學科。合成生物學打破了我們習以為常的 「格物致知」 研究理論,將生命科學推進到了 「造物致知,造物致用」 的新高度。
  • 馬詩雯 王國豫:合成生物學的「負責任創新」
    為了更好地探索如何將「負責任創新」的理論與模式應用於合成生物學,英國合成生物學創新、商業及產業轉化中心(SynbiCITE)將英國工程與物理科學研究委員會(EPSRC)提出的基於「負責任創新」的 AREA理論框架與合成生物學結合起來,開發了一系列將「負責任研究與創新」的理念轉化為合成生物學管理和治理的方法。其內容包括:1.
  • 合成生物學的倫理和治理問題
    如何評價其風險—受益比?其二,在合成生物學的研究和應用中我們如何做到尊重人的自主性、人的尊嚴、人的內在價值以及維護社會公正?第一,合成生物學有助於理解生命如何開始,一堆化合物如何成為活的生命,以幫助我們了解生命究竟是什麼;第二,合成生物學可創造新的能源、新的可生物降解的塑料、清潔環境的新工具、製造藥物和疫苗,以及製造武器的新方法。這些產品不僅是全新的,而且是更乾淨、更好、更便宜,即「多快好省」。因此,從上面合成生物學的應用看,其帶來的社會受益將是非常巨大的如有希望解決糧食問題、營養問題、能源問題、防病治病問題。
  • 合成生物學改變世界?Nature子刊盤點6大產品
    (點擊查看詳情)合成生物學作為生物科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其應用前景非常廣闊,也是未來推動時代發展的重要技術手段之一。近期,Nature Communication 雜誌發表文章展望了合成生物學的未來,該文選擇了最能彰顯合成生物學技術快速發展和價值的6款產品進行了重點介紹。這些產品有些已經上市,有些將於 2021 年上市。
  • 合成生物學與生命謎題的追尋
    它如何產生,從哪裡起源,如何演化,本質特徵又是什麼呢?    從古至今,每當仰望星空或俯首沉思,具有高度智慧的人類一直在拷問內心,孜孜求索。神話故事中,創世女神女媧化生萬物,摶黃土造人,寄予了古人對生命起源的美好想像。科幻大片裡,災難降臨,世間生命危在旦夕,抒發了現代人對生命何去何從的憂慮。今天,生命科學的進展讓我們對謎題步步逼近,卻又帶來更多疑問,關於生命的起源,至今尚無定論。
  • 合成生物學頂級會議「2020 工程生物創新大會」召開 行業龍頭凱賽...
    合成生物學產業機遇顯著「碳中和」無疑成為本屆會議的一個熱門話題。而作為合成生物學的一個重要成果,生物基材料不僅不增加碳排放,更是「負碳」(Carbon negative)材料。而材料領域的碳中和如何實現卻尚未引起重視。據統計,石油消耗的15%~20%被用於生產化學品,因此造成的碳排放量同樣巨大。在此背景下,合成生物技術有望提供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其實,早在1992年美國的Metabolix公司便在「可生物降解-PHA」產品中開啟了合成生物學的產業化嘗試。而近年合成生物學產業的升溫主要有兩個原因。
  • 生物學專業前景如何?
    然而,由於到目前為止,生物學仍然是投入高,產出低的行業,畢業後就業確實相對困難。從這個角度來說,生物確實是一個比較坑的專業,也確實面臨畢業後工作難找,待遇較差的問題,所以如果你想掙大錢,生物學並不是一個好專業。
  • 6國名校「豪華天團」論劍合成生物學,千億新市場潛力!
    相比於傳統學科,合成生物學更加「機動」的設定讓它可以在各個領域施展拳腳,括再生能源、環境保護甚至是治病救人等領域,合成生物學的相關研究和企業已經展開了布局。廣闊的市場前景也得到數據佐證,根據 BBC Research 發表的《合成生物學全球市場報告》顯示,2019 年全球合成生物學市場價值達 53 億美元。
  • 中科院深圳先進院成立合成生物學研究所 打造新型國際化研究平臺
    12月2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簡稱「先進院」)成立合成生物學研究所。據介紹,該合成生物學研究所採用合成生物學的工程化設計理念,專注於人造生命元件、基因線路、生物器件、多細胞體系等的合成再造研究,旨在揭示生命本質和探索生命活動基本規律。
  • 再創丨面向臨床,合成生物學該遵循哪些設計原則?
    這篇文章的標題直譯過來就是「在人體細胞中進行臨床驅動的合成基因線路設計」。從這篇文章和我的延伸思考中,我們將嘗試回答兩個問題:面向臨床,合成生物學該遵循何種設計原則?合成生物學設計與應用場景的「兼容性」問題該如何破局?
  • 清華大學合成與系統生物學研究中心成立儀式
    清華新聞網7月21日電(通訊員朱梅)7月16日,「清華大學合成與系統生物學研究中心成立儀式暨合成與系統生物學前沿學術研討會」在清華大學主樓後廳舉行。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長雷朝滋、科技部基礎司的張彥雪處長出席儀式,並對清華大學合成與系統生物學研究中心成立表示祝賀。
  • 生物學專業考研就業前景分析
    與計算機、電子等熱門專業或化工、機械等傳統專業相比,生物專業的就業形勢不容樂觀,但作為一個發展迅速的潛力專業,生物學專業的前景還是很令人期待的。此類單位可以說是生物學專業的最佳出路,競爭相當激烈,對英語水平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口語。  2.公務員或事業單位的檢驗員。畢業生一旦被事業單位錄用,工資一般都在2000元以上。相關事業單位主要有疾控中心(CDC)、物證中心、食品檢驗處等,但相關崗位的人員需求較少。以北京為例,每年招收的也不過十幾人,且以當地生源為主。
  • 深圳力推合成生物產業:具備條件的科學成果要「沿途下蛋」
    本次大會由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深圳市光明區人民政府主辦,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籌)、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圳合成生物學創新研究院、DeepTech生輝、深科(深圳)工程生物產業科技有限公司承辦,中國生物工程學會合成生物學專業委員會、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合成生物技術分會、深圳市合成生物學協會協辦。
  • 海歸博士創立中國合成生物學第一股!打破國外壟斷,單項產品年入17億
    又是一家超過 500 億元市值的公司將登陸科創板,這次不是熱門的晶片、醫藥和網際網路小巨頭,而是普通投資者可能關注並不多的合成生物科技公司。 2020 年 8 月 7 日,被稱為 「合成生物學第一股」 的凱賽生物發布公告稱已完成新股認購,即將在科創板掛牌上市。
  • 加拿大生物學專業就業前景怎麼樣?
    【導讀-Biology】有人說這個專業前景極好,也有人說讀這個專業只能走科研路線。本來會談及的話題包括:生物學專業介紹;適合讀這個專業的人群;畢業後的就業前景;網友對這個專業的看法 (正方 Vs.生物學專業畢業後的就業前景/方向「作為一名生物學畢業生,我可以賺取什麼樣的薪水?」你作為一名生物學畢業生可以獲得的薪水取決於你追求的職業。例如,如果你繼續成為大學教授,那麼你的收入可能與你選擇成為食品和藥品檢查員時獲得的收入有所不同。
  • 深圳腦科學、合成生物學兩大科技基礎設施完成全部立項程序 將在...
    兩大設施總建築面積約8.5萬平方米,建設周期為2020年至2023年,未來將成為深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核心承載區光明科學城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將成為腦科學與合成生物學研究及產業化發展的「助推器」與「加速器」。建成效果圖。 深圳於2016年啟動十大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行動計劃,立足源頭創新,補齊基礎研究領域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