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華僑陳守仁捐建「中山亭」 位於中山公園

2021-01-11 閩南網


涼亭建好後吸引遊人前去休息

  閩南網1月4日訊 「亭子建起來,方便了我們這些老人家。」昨日下午4點多,家住泉州市區中山公園附近的市民許阿姨和兩個朋友,坐在中山公園新建好的涼亭裡休息、聊天。

  新建的亭子取名「中山亭」,於去年8月份開始籌備,11月開工建設,目前已完工投用。亭子設置於中山公園東側廣場,高8米,面積近50平方米,為木質結構。以八角亭風格建造,並與泉山門風格相統一。同時,亭子兩側設置了木棧道,引導遊客進入。公園還在亭子周邊增設綠化,包括桂花、茶花、非洲茉莉等,提升景觀。

  「中山亭」由泉州籍華僑、美國陳守仁基金會主席、香港孫中山文教福利基金會主席陳守仁博士捐贈,委託泉州威遠樓文物管理處建設。

  威遠樓文物管理處主任吳培植介紹,接下來這一兩年內,陳守仁有意向捐贈孫中山紀念銅像,以確立中山公園的文化符號。此外,與泉州公園管理中心合作,逐步將中山公園建設為融入「中山文化」的專題性公園。(本網記者 陳斯紅 文/圖)

相關焦點

  • 「根在泉州,根在老家」——陳守仁家族四代返鄉捐款850萬元
    陳守仁帶著兒孫回到泉州,希望兒孫一代一代記得泉州是他們的家、他們的根。當90歲高齡的泉籍鄉賢陳守仁再次踏上故土,耳邊又響起熟悉的鄉音。這一次,他不是一個人回來,而是帶著30多名家族成員,子孫四代共同返鄉祭祖,在故鄉的大街小巷裡尋找鄉愁。
  • 「塞班王」陳守仁家族四代泉州祭祖,根在老家,善行義舉遍天下
    泉州鯉城區江南街道的王宮社區,大致形成於清代。王宮的陳氏祖厝,現內設有「王宮陳氏華僑歷史博物館」,館內主要陳列陳守仁家族海外奮鬥創業歷史,這是中國第一個由家族成員共同捐資建立的介紹華僑出國謀生歷史的村級博物館。泉州王宮王宮陳氏華僑歷史博物館 博物館,由陳守仁發起倡議,王宮陳氏海外各家族成員群起響應,聯袂捐資一百多萬人民幣興建。
  • 旅美僑領陳守仁首攜子孫回泉州尋根
    4月18日電 (陳健)「家鄉泉州就是我們的根,泉州的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希望子孫能夠代代記住家鄉。」旅美僑領陳守仁18日上午首次帶領旅居海外的子孫回鄉尋根,感受榮獲「東亞文化之都」泉州的嶄新風貌。  是日,陳守仁領著家族成員在威遠樓前合影,陳守仁夫人手裡還抱著小曾孫。「這次是子孫四代的尋根之旅。」陳守仁笑著說。
  • 泉州鯉籍鄉賢陳守仁榮獲香港紫荊星章
    泉州鯉籍鄉賢陳守仁榮獲香港紫荊星章
  • 46年民間交流大使,與「塞班王」陳守仁等組建的機構為泉州帶來…
    在泉州,提起香港泉州同鄉會為泉州乃至福建的慈善、經濟、教育事業發展帶來的巨大貢獻,人盡皆知,人盡皆贊。大家比較熟悉的如「塞班王」陳守仁就為家鄉的慈善、教育事業捐獻了數千萬元。這個同鄉會就像一條線,又如一座橋,連起了海外泉籍僑胞的愛國心。
  • 泉州一中迎來75周年校慶!陳守仁捐資800萬元設立教育基金
    昨日,泉州一中75周年慶祝大會暨陳守仁教育基金捐贈儀式隆重舉行,數千名海內外校友及嘉賓歡聚一堂,共同回顧學校取得的輝煌辦學成就。昨日上午9:00,泉州一中校園花團錦簇,彩旗飄揚,人潮如織。陳守仁大禮堂落成剪彩儀式、梅石廣場落成剪彩儀式、呂清治教學樓落成剪彩儀式相繼舉行;9:30,在喜慶的禮炮聲和雄壯的國歌聲中,泉州一中建校75周年慶典大會隆重啟動。
  • 閩籍慈善僑領陳守仁:心繫祖國回饋家鄉 一部家訓傳承後世
    陳守仁與長子陳亨利  陳守仁,祖籍福建泉州。著名實業家、慈善家、泉籍傑出僑領、香港聯泰集團董事長。  陳亨利,資深企業家,現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聯泰集團行政總裁。聯泰集團由陳亨利之父陳守仁創立,業務涵蓋零售、旅遊、遠洋漁業、服裝配飾製造及供應鏈服務、房地產、物流等範疇。
  • 華僑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院成立 位於泉州校區
    ­  華僑大學正式成立醫學院、臨床醫學院。昨日,華僑大學醫學研討會暨華僑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院揭牌儀式在華大泉州校區舉行,這兩個新學院都位於泉州校區。­  華大方面說,開辦醫學教育,是學校著眼於服務海外華僑華人和福建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基於對生命和醫學學科發展趨勢的判斷和把握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有利於學校加強學科建設,更好地創建高水平大學和一流學科。
  • 中國中山公園:江門中山公園,這裡有著怎樣的風景?
    你知道全國有多少個中山公園嗎? 據查資上的統計,全中國(包括臺灣在內),共有267座中山公園,其中廣東就有23座,最早中山公園的當然是孫中山的故鄉中山市。 你的家鄉有中山公園嗎?當天的江門之行最後一站來到了中山公園。
  • 陳守仁國際研究中心在北京大學落成
    6月7日下午,北京大學陳守仁國際研究中心落成典禮隆重舉行。他高度讚揚了陳守仁先生多年來在兩地教育、文化、醫療等公益事業中做出的卓越貢獻,並對陳先生多年來給予北大的關愛和支持表示感謝。許校長在講話中說,陳守仁先生是北大的老朋友,與北大有著十多年的深厚友情。此次在陳先生慷慨支援下,北京大學國際研究中心修葺一新,這將進一步改善中心的辦公條件,激勵北大教師不斷探求,取得更多更有意義和影響的學術成果。
  • 「漂洋過海奮鬥,回鄉起大厝」泉州石獅市番仔樓傳遞的桑梓情深!
    漂洋過海奮鬥,回鄉起大厝,是每個華僑的心願。在泉州石獅市寶蓋鎮山雅村,處處可見菲律賓華僑吳文炳及其家人故土情深的印記,建學校、造公園、砌石亭、鋪道路……海外打拼 回鄉奉獻一磚一瓦壘起的番仔樓,飽含著華僑對故土的深情,背後是深刻的打拼烙印。這些背井離鄉的華僑長期資助家鄉教育、工農業發展建設。世紀70年代,吳先生的父親還支持家鄉發展集體經濟,捐贈了抽水機、拖拉機,捐建了曬穀場,並帶頭捐資為村裡安裝電力線路,等等。
  • 汕頭小公園成為關注熱點
    小公園亭先後經歷三次修建   小公園中山紀念亭,又稱小公園亭,座落在汕頭老城區國平路、昇平路、安平路等五個路口的交匯處,佔據了小公園片區的中心位置,它是在上世紀30年代初,為緬懷孫中山先生三蒞汕頭而建成的紀念亭。事實上,小公園中山紀念亭經歷了三次「修建」。
  • 陳守仁家族尋根之旅訪問團到訪福建交流聯誼
    中國僑網福州4月23日電 (唐哲文)4月21日,福建省僑聯主席陳式海會見陳守仁家族尋根之旅訪問團。  陳式海對陳守仁家族一行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盛讚陳守仁博士以陳氏家訓教育子孫,尊師重教、慈善扶貧,使「根在中國」「服務社會」的家國情懷成為融入陳氏子孫內心深處的精神元素,指出這種家風家訓體現了中華傳統優良美德和高貴品質,是我們大家學習的榜樣。他感謝陳守仁家族基金會本次又向僑聯捐贈扶貧善款,表示將認真研究、妥善安排,助推貧困地區實現自我造血。
  • 「中山」符號的長沙記憶(組圖)
    子藝攝  四處述說崇敬的建築  山名中山,城名中山,園)120()13名中山,中山不朽。  孫中山先生於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這句話出現在北京公祭儀式的一副輓聯上。「紀念孫中山可以通過城池、公園等命名而使『中山』之名不朽,是當時民眾的心理期望。」
  • 泉州西街「飽受爭議」,僅是「美食一條街」?西街與中山路誰更勝一籌
    談及福建旅遊,很多外來遊客不約而同地會想到被譽為「海上花園」的廈門,漫步走在環島路,夕陽西下吹拂著海風,浪漫氣氛十足,在中山路逛一逛,吃上閩南地區特產美食,感受華僑返廈建造的特色建築。很多人都說廈門是一座文藝的城市,鼓浪嶼和中山路的文藝範,為廈門旅遊業「吸粉」無數。
  • 閩籍傑出僑領陳守仁獲授香港中文大學榮譽院士
    2018年05月16日 11:07:49 來源:東南網 閩籍傑出僑領陳守仁獲授香港中文大學榮譽院士。
  • 中山公園目錄
    ;10、福建廈門市中山公園;11、福建龍巖中山公園(缺);12、山東濟南市中山公園;13、山東青島市中山公園;14、湖北 武漢市中山公園;15、湖北荊州市中山公園;;23、廣東汕頭市中山公園;24、廣東 深圳市中山公園(缺);25、廣西梧州市中山公園;26、廣西桂平中山公園(缺);27、廣西 欽州中山公園(缺);28、廣西 龍州縣中山公園;29、寧夏銀川市中山公園。
  • 【追憶泉州華僑孝廉故事】陳水俊:傾盡家資報效故土的赤子
    泉州是全國重點僑鄉,在外華僑華人950多萬人,分布在全世界170多個國家和地區。泉籍華僑華人始終心系「搖籃血跡」和「故土家園」,將中華民族的興衰與自己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辛亥革命、抗日戰爭、民族解放、家園建設、改革開放等每一個重要時期,都湧現出許多舍家為國、無私奉獻的泉籍華僑華人。
  • 泉州華僑革命歷史博物館:訴說213位華僑愛國情懷
    位於金淘佔石村的泉州華僑革命歷史博物館。­  走進金淘鎮佔石村,在這裡有一座宏偉的建築坐落其中,這就是泉州華僑革命歷史博物館。該館是中共泉州市委、市政府和中共南安市委、市政府為追思、弘揚以葉飛將軍為代表的泉州華僑革命精神、崇高品德發起建設的。­  館內設華僑將軍葉飛專題陳列、泉州華僑革命史專題陳列兩大展區,記錄了213位泉籍愛國華僑的革命事跡。讓我們走進該博物館,重溫崢嶸歲月的感人故事。
  • 深圳市唯一以孫中山名字命名的公園
    深圳中山公園是深圳市唯一以孫中山名字命名的公園,位於深圳市區南山區,佔49萬平方米,也是深圳市歷史最悠久的公園,園內有花草樹木,還有一段古城牆。改建後的中山公園於1999年11月12日孫中山先生誕辰133周年紀念日重新開園,以嶄新的面貌和優美的景觀呈現在世人面前。中山公園已有七十多年的歷史,一九二五年,曾任寶安縣縣長的香港紳士胡鈺先生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籌建的,當時公園面積只有二十畝,園中建有各式木涼亭;養有猴子、鳥雀;種有成片的樟樹、秋楓、石慄、紅棉、鳳凰木和南洋杉供遊人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