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後劉備不是佔領了荊南四郡嗎,為什麼還要借荊州

2020-12-22 騰訊網

荊州是東漢十三州之一,共有七個郡,分別是: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武陵郡、長沙郡、桂陽郡,大致的地盤包括今天的河南省南部、湖北省全部、湖南省全部、貴州省東部、江西省西部、廣東省北部、廣西自治區北部。

赤壁之戰後緊接著發生了南郡之戰,當周瑜率軍攻下曹仁據守的南郡時,劉備也趁機率軍攻下了荊南四郡:零陵郡、武陵郡、長沙郡、桂陽郡。南郡的位置包括今天的湖北省從荊州一直宜昌的長江沿岸,這裡是荊州最重要的戰略要地,扼守長江中遊,而荊南四郡的位置包括今天的湖北省南部、湖南省全部以及兩廣的北部。

荊州城

荊南四郡位於整個長江以南,在當時屬於相對偏僻的地區,劉備佔據了荊南四郡後,當然不甘心一輩子就在荊南四郡,他還想要繼續發展,按照隆中對的戰略規劃,劉備需要佔據荊州和益州,可是現在只有荊州的四州,出路在哪裡呢?

看看荊南四郡的戰略地位就會明白,北部是周瑜佔據的南郡,劉備無法向北發展,向北發展等於和周瑜產生衝突,也就等於和孫權為敵,向東發展同樣是孫權的地盤,也無法發展,西邊是崇山峻岭,無法發展,劉備唯一能發展的就是南邊的交州,也就是今天的兩廣地區。

荊州七郡

當時的兩廣地方是華夏的邊沿,人口稀少,遠離政治中樞,而且是被用來流放犯人的地方,劉備的雄心壯志可不是割據一方,而是爭霸天下,如果只有荊州四郡,就等於是沒有發展,而進入了一個死胡同中,這是荊南四郡的地理位置所決定的,不以劉備的意志為轉移。

按照華夏的傳統來說,只有佔據中原之地才是華夏正統,才是中國之地,才能建立豐功偉績,如果只有荊南四郡,那只是割據勢力,無法稱霸天下,這不符合劉備的理想,也不符合諸葛亮的戰略,劉備集團所有人都不會願意待在地處偏遠的荊南四郡,所以劉備只能想辦法。

劉備唯一的出路就是借來南郡,這也是借荊州的由來,劉備以荊南四郡為基地,如果再有南郡,劉備的戰略就活了,向北可以北伐中原,向西可以攻取益州,同時又能扼守江東唯一的天險長江,只有南郡,才能讓劉備通盤復活、鹹魚翻身

天下十三州

南郡是荊州七郡中戰略地位最重的郡之一,扼守長江中遊,控制著南陽盆地進入江漢平原的咽喉,掌握著長江東來西往的命脈,這麼重要一個地方,孫權憑什麼會同意借給劉備呢?

至少周瑜在世的時候,孫權是不可能借給劉備的。周瑜在世時,向孫權提出了軟禁劉備,操縱劉備集團,並向西攻取益州的戰略方針,孫權還同意了周瑜的意見,但偏偏在這個關鍵時刻,周瑜因病去世,周瑜一死,他生前向孫權提出的戰略全部失去作用,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劉備向孫權再次提出借南郡。

孫權之所以同意借南郡給劉備,有幾個原因:

1、周瑜去世,東吳缺乏軍事上的領軍核心人物。

荊州地圖

周瑜去世後,接班是魯肅,魯肅是個文官或者謀士,出謀劃策可以,行軍打仗魯肅還是不行,所以孫權儘管讓魯肅接班周瑜,還是擔心魯肅能夠在南郡抵禦曹操,同時又要防著南方劉備的能力,孫權沒有辦法,只能把南郡借給劉備,讓劉備來代替之前周瑜在南郡所起的作用,也就是讓劉備來抵禦北方強敵曹操。

實際上,周瑜之所以同意借南郡給劉備,是讓劉備去抵禦來自北方曹操的軍事壓力,這樣的話,壓力就由劉備來承受,孫權可以暫時減輕壓力。

2、維護孫劉聰明的必要性。

劉備娶孫夫人

赤壁之戰及南郡之戰,孫劉聯軍雖然擊敗了曹操,但是從實力的角度來看,曹操的勢力仍然大於孫劉聰明的總和,孫權和劉備任何一方單獨對抗曹操都是會失敗的,因為實力差距太大,所以孫權有必要繼續維護雙方的聰明,而且東吳內部的魯肅是強力維持孫劉聯盟的人。

孫權為了維持聰明,還把自己的20歲左右的妹妹嫁給了年過半百的劉備,這一出政治聯姻的目的當然是為了拉攏劉備,讓劉備來抵禦曹操,現在劉備跟孫權開口提借南郡,如果孫權不答應的話,勢必會對孫劉聯盟產生不利影響,如果因此導致孫劉聯盟破裂,那麼孫權就得獨自面對曹魏了,這個時候,孫權顯然還沒有做好準備,於是聯合劉備的戰略佔了上風。

既然要聯合劉備,就得犧牲一些利益,所以孫權暫時犧牲了南郡的利益,換取劉備的政治聯盟繼續穩固。

孫權與劉備

3、孫權是借南郡,又不是白送南郡

從孫權的角度看問題,他是把南郡借給劉備的,既然是借,那就必須得還,所以孫權的本意是把南郡借給劉備一段時間,將來孫權還想著收回,既然是借,孫權覺得自己有能力收回,因此同意了劉備的請求。

4、當時劉備勢力太弱。

劉備在當時只有荊南四個郡的地盤而已,而孫權早在十年前就有六個郡了,孫權認為劉備的實力不強,不足於對自己形成威脅,即使把南郡借給劉備,孫權認為將來也有實力收回的,所以暫時同意了劉備的請求。

所以,在一系列的原因之下,孫權同意了劉備的請示,把南郡借給了劉備,時間是公元209年前後。

相關焦點

  • 赤壁之戰後,劉備已經佔據了荊南四郡,為什麼還要借荊州呢?
    在赤壁之戰後,劉備不僅在荊州站穩了腳跟,還自己派兵攻佔了荊州南部的四個郡,也即荊南四郡。那麼,問題來了,赤壁之戰後,劉備已經佔據了荊南四郡,為什麼還要向孫權借荊州呢?一首先,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劉備聯合孫權,與周瑜、程普率領聯軍大敗曹操於赤壁。劉備與吳軍水陸並進,追到南郡。
  • 劉備已經佔據荊南四郡,為何還要借荊州?這三個原因其實很簡單
    三國時期,劉備是起始點最低的諸侯,前半生一直顛沛流離,但自從投奔荊州劉表之後,他的確度過了一段真正的安生日子。在赤壁之戰之後,劉備更是趁機奪取了荊州的四個郡(荊南四郡),佔據了相當於荊州一大半的地盤,他為什麼還要跑到孫權那裡借荊州?其實這主要是因為劉備借了「荊州」。
  • 荊州是東吳歷經千辛萬苦打下來的,劉備借荊州時,孫權為何要答應
    曹操南下荊州,劉琮投降,隨後荊州七郡名義上歸屬曹操,但曹操在隨後進行的赤壁之戰和南郡之戰中大敗,只能退回到荊州北部的南陽郡固守,因此在赤壁之戰後,荊州就已經三分,分別是:曹操佔據了最北邊的南陽郡,孫權佔據了江夏郡的一半和南郡,劉備佔據了荊南四郡(武陵郡、零陵郡、長沙郡、桂陽郡)和江夏郡的另一半。
  • 三國史-關於荊州的那些事:劉備借荊州,真是有借無還嗎
    因為在赤壁之戰及南郡之戰中,孫權出的人力物力都比較大,是絕對的領導地位,所以在戰爭結束後,周瑜佔領了荊州的核心地區南郡,而劉備迫於現狀,只能選擇向孫權力量薄弱和看不起的地方荊南四郡挺進,就在南郡之戰進行的同一年,劉備親自率軍攻下荊南四郡:長沙郡、武陵郡、零陵郡、桂陽郡。
  • 劉備為何借南郡,直接治理荊南四郡不行嗎,不借南郡就不能發展嗎
    劉備關羽張飛赤壁之戰後,南郡之戰正在進行,劉備在諸葛亮的建議下,趁周瑜攻打南郡的時間,渡過長江,南下荊州,攻打荊州最南部的四個郡,分別是:零陵郡、武陵郡、長沙郡、桂陽郡。這四個郡是荊州唯一的無主之地了,劉備此時不取,以後就沒有機會了。
  • 赤壁後劉備到底有什麼力量,能讓有15萬戶的荊南四郡拱手而降?
    赤壁之戰後,劉備根本就沒有花費大力氣去就佔據了荊南四郡,武陵、零陵、長沙、桂陽四郡的太守幾乎是不戰而降劉備。劉備拿下荊南四郡是很容易得,不像演義中大張旗鼓的劉備、諸葛亮、張飛、趙雲取零陵,趙雲取桂陽,張飛取武陵,關羽取長沙。
  • 荊南四郡有15萬戶60萬人口,劉備是如何拿下的,他當時有什麼實力
    荊南四郡是指位於長江以南,歸屬於東漢十三州之一荊州下屬的四個郡,分別是:零陵郡、武陵郡、長沙郡、桂陽郡,其大概位置包括今天的湖北省南部、湖南省全部、廣東和廣西的北部以及貴州的東部,總面積差不多有40萬平方公裡,當時的人口差不多是15萬戶60多萬人。
  • 三國時,荊州到底有幾個郡?曹操、劉備、孫權都佔了哪些地盤?
    一般認為,東漢時期荊州是下轄七個郡的,分別是: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長沙郡。而曹操在收降荊州後,分南郡北部為襄陽郡,分出南陽郡一部為南鄉郡;還有另一種說法是襄陽郡和章陵郡,但是歷史上沒有「荊襄九郡」的說法,只有「荊襄八郡」。但是,荊州是四戰之地,後期被曹、孫、劉三家佔領後又各自設置了其它的郡。
  • 劉琦為何在劉備幫助下,拿回荊南四郡不到一年,就突然離奇病逝?
    大多數人在看三國赤壁之戰的時候,關注點大多在曹操與劉備、孫權這三股勢力為爭奪荊州所做的實力交鋒,卻大多沒有想到荊州真正的繼承人劉琦。
  • 都說「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歷史上的劉備真的借過荊州嗎?
    相信看過三國的朋友都聽過這麼一句話,"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三國演義》裡面描述劉備從東吳手上借來荊州後開始全力備戰,以幫助劉璋攻打漢中張魯的由頭進軍益州,採納龐統的策略吞併白水關的2萬精兵後反攻成都,經過一系列戰事終於奪下益州。 此時東吳方面派人來要荊州,劉備回復奪下漢中後再歸還。
  • 趙雲和魏延能守住荊州?錯,只有他在世,才能保荊州不失
    關羽敗亡後,劉備準備三年,發動了討伐東吳的戰役,雖然最終兵敗夷陵,但卻能看出劉備誓奪回荊州的決心。後世人常以關羽性格「剛而自矜」,因此不是鎮守荊州的最佳人選,並提出如果以趙雲或者魏延鎮守荊州,可保荊州無虞的觀點。這種假設成立嗎?本文將從兩個方面對此進行分析。孫權奪取荊州的決心
  • 解讀三國:劉備「借荊州」不還,背後的真相鮮為人知
    感謝大家的閱讀,喜歡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文章嗎?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看的開心可以點個好看
  • 三國裡的「荊州」是指今天的哪裡?為什麼會成為三國爭奪的焦點?
    說到三國,就不得不提到荊州。曹操南下赤壁之戰,為的是徹底佔領荊州;孫權將妹妹嫁給劉備,為的是向劉備討回荊州;呂蒙白衣渡江,關羽敗走麥城,因為雙方要搶奪荊州;而最後劉備大舉進攻東吳,兵敗夷陵,也是為了報丟失荊州的一箭之仇......
  • 你認為「大意失荊州」真的是關羽的責任嗎?
    丟失荊州,關羽有責任,但絕不是全責,更談不上「大意」。我們先說三國時期的荊州,它並不是現在的湖北荊州這樣一個城市,而是荊州七郡(後來增加襄陽郡、章陵郡共九郡),包括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長沙郡。荊州七郡,也並非為三國一家獨佔,而是三家瓜分。
  • 劉備因何借到南郡?孫權為尋求戰略主動,加之可能為了遏制周瑜
    東漢末期曹操集團和孫劉聯盟爆發的赤壁之戰,奠定了後世三國的基本格局,而在戰後,也就是建安十五年,即公元210年,發生了大家熟知的劉備借荊州的事情,劉備以荊州劉表故吏投奔於自己的人太多,自己的地盤太小為由,從孫權那裡借到了南郡,這一表面上看並不太重要的事情,實際上是赤壁之戰後影響三方勢力格局的重要事件。
  • 真實的赤壁之戰,魯肅是個好同志,諸葛亮是去分贓,龐統沒有露面
    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乘犢車、從吏卒、交遊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將軍迎操,欲安所歸?「 魯肅去見劉備之前,孫權那邊的軍隊調動都已經完畢,給了周瑜三萬精兵突前,孫權自己帶著二萬人在柴桑為周瑜做預備隊,以及準備後勤物資。
  • 三國時關羽鎮守的荊州,是不是現在的荊州市?
    關羽防守的荊州地區要比現在的地級市荊州市範圍廣,最初包括五郡,建安二十年後與東吳以湘水為界平分荊州,關羽鎮守的荊州包括三郡之地。荊州本是東漢十三州之一,赤壁之戰後曹劉孫三家瓜分荊州,荊州北部歸曹操,荊州南部歸劉備孫權。
  • 孫劉聯軍與曹操之間的「南郡之戰」,影響力不比「赤壁之戰」小
    漢末三國時期的"三大戰役",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在"赤壁之戰"中,孫劉聯軍擊敗曹操大軍,粉碎了曹操南下迅速平定荊州、揚州的計劃。在"赤壁之戰"之後,孫劉聯軍開始反攻荊州,孫權取得南郡,劉備取得武陵、零陵、長沙、桂陽。"
  • 「關羽大意失荊州」的荊州是哪裡?許多人都想錯了!
    在三國爭霸戰中,有一個地方是曹操、劉備與孫權多次爭奪之處,那就是「荊州」。《三國演義》中,神勇無敵的關羽晚年所犯的最大錯誤,就是失了荊州,結果,引發了劉備東徵兵敗,從而改變了三國格局。荊州最早是東漢宗室劉表的地盤。劉表,字景升,西漢魯恭王劉餘之後,東漢末年的名士、軍閥。
  • 劉備稱霸三國的轉折點,大意失荊州,隆中對宣告涼涼
    跟隨劉皇叔的人都不是愚蠢之人,蜀漢跟曹魏國力的強弱他們會看不出來嗎?但是他們還是選擇了追隨劉皇叔,選擇了一條最艱難的道路。先來看看蜀國主要將領的死亡,劉備在公元223年白帝城託孤後死亡,關羽在公元220大意失荊州後被抓後被殺,張飛於公元221年被部將範強、張達殺害,黃忠在公元220年病逝,馬超於222年也是因病逝世,法正在公元220年病逝。我們這裡也可以看出,最重要的劉備,關羽,張飛幾人都是折戟在東吳手裡,蜀國幾乎沒有在魏國手上吃過大虧,寥寥無幾的大將折戟在魏國手裡。所以筆者以為蜀國的一系列動蕩的根本原因就是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