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在看三國赤壁之戰的時候,關注點大多在曹操與劉備、孫權這三股勢力為爭奪荊州所做的實力交鋒,卻大多沒有想到荊州真正的繼承人劉琦。
說實話,劉琦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存在感很低的人物,劉表還在世的時候,他雖然是嫡長子,但由於自己的同父異母弟弟劉琮在獲得荊州本土勢力蔡瑁等人支持的緣故,使他不受劉表的待見,為此還上演了一出劉琦撤梯求諸葛的戲碼,可見他在荊州的生存環境十分堪憂。
但是,之後劉備與孫權在赤壁利用火攻的計策,消滅了曹操八十萬大軍,照理來說劉琦應該開始要登上自己的政治舞臺了,可是不過一年,劉琦便在壯年離世,這不禁令人心存遐想,劉琦的死真的是自然死亡嗎?下面今古就為大家分析一下劉琦之死的幾種可能。
第一種可能:孫權為奪荊州,除掉劉琦這個障礙
我們都知道,赤壁之戰後,劉備取得荊南四郡,打的旗號就是荊州之地屬劉表,而劉表之後還有其子劉琦,劉備僅是幫助親戚拿回本該屬於他自己的財產罷了,角色還是僱傭軍,所以之前與東吳所約定的借荊州也就做不了數了。這樣一來,可把孫權給噎個不行,想想還真是那麼個道理,這樣他還不好直接出兵奪荊州了,這讓本來想接受勝利果實的孫權鬱悶不已。
但是,有著陸遜、周瑜等大將的孫權會想不到辦法麼?顯然不是,無法拿到荊州的這個局,其實關鍵就在劉琦身上,如果劉琦一死,劉備不就沒有任何理由不還荊州了,因此劉琦在赤壁之戰後不到一年就英年早逝,就不足為奇了。
第二種可能:曹操為減輕赤壁戰敗的壓力,挑起孫劉的矛盾
曹操在赤壁之戰後,南徵大軍大多覆沒,僅保有荊州北部部分地盤,面對剛剛得勝且士氣正旺的孫劉聯軍,曹操暫時還無法從容壓制,更何況他還需要返回許都清理內部,杜絕戰敗之後可能出現的政治危機。
作為一代梟雄的曹操而言,他很清楚孫劉聯合,更多的是利益的結合,而他們之間的利益焦點就在荊州,而只有荊州變亂,才能有效的牽制住劉備和孫權勢力,共同向北進犯的危險,給自己更多的時間來整理內部。
為此,對於三國實力最強的曹操而言,想出些辦法來讓劉琦「自然死亡」就再自然不過了。
第三種可能:劉琦真的是自然死亡,劉備沒理由殺他
人的生老病死大多無法由自己左右,所以劉琦還有一種可能就是真的是自然死亡。
畢竟作為劉備的頭號飯票,劉琦活得越久,對劉備才是最為有利的。更何況劉琦本身沒什麼太大的能力和野心,是劉備控制荊州最好的政治工具。
而劉備入蜀更是在赤壁之戰後的第四年,即211年才進入西蜀獲得,直到214年才奪得蜀地,因此對於當時還僅有荊南四郡的劉備而言,顯然不會在自己勢力還相對弱小的情況下,做出這種不明智的選擇。
畢竟,劉備雖然在劉琦死後,正式取得了荊州的統治權,但也為之後的孫劉交惡埋下了極深的隱患。
結語
所以,綜合以上三個方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劉琦之死可能是孫權所害,也有可能是曹操所為,當然也有可能是他自己的自然死亡,但唯獨不可能出現的就是劉備害他,畢竟相對來講,乖巧聽話的劉琦,無疑是他最好的擋箭牌,這與劉備一直以來低調發展的思路是相吻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