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琦為何在劉備幫助下,拿回荊南四郡不到一年,就突然離奇病逝?

2020-12-17 騰訊網

大多數人在看三國赤壁之戰的時候,關注點大多在曹操與劉備、孫權這三股勢力為爭奪荊州所做的實力交鋒,卻大多沒有想到荊州真正的繼承人劉琦。

說實話,劉琦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存在感很低的人物,劉表還在世的時候,他雖然是嫡長子,但由於自己的同父異母弟弟劉琮在獲得荊州本土勢力蔡瑁等人支持的緣故,使他不受劉表的待見,為此還上演了一出劉琦撤梯求諸葛的戲碼,可見他在荊州的生存環境十分堪憂。

但是,之後劉備與孫權在赤壁利用火攻的計策,消滅了曹操八十萬大軍,照理來說劉琦應該開始要登上自己的政治舞臺了,可是不過一年,劉琦便在壯年離世,這不禁令人心存遐想,劉琦的死真的是自然死亡嗎?下面今古就為大家分析一下劉琦之死的幾種可能。

第一種可能:孫權為奪荊州,除掉劉琦這個障礙

我們都知道,赤壁之戰後,劉備取得荊南四郡,打的旗號就是荊州之地屬劉表,而劉表之後還有其子劉琦,劉備僅是幫助親戚拿回本該屬於他自己的財產罷了,角色還是僱傭軍,所以之前與東吳所約定的借荊州也就做不了數了。這樣一來,可把孫權給噎個不行,想想還真是那麼個道理,這樣他還不好直接出兵奪荊州了,這讓本來想接受勝利果實的孫權鬱悶不已。

但是,有著陸遜、周瑜等大將的孫權會想不到辦法麼?顯然不是,無法拿到荊州的這個局,其實關鍵就在劉琦身上,如果劉琦一死,劉備不就沒有任何理由不還荊州了,因此劉琦在赤壁之戰後不到一年就英年早逝,就不足為奇了。

第二種可能:曹操為減輕赤壁戰敗的壓力,挑起孫劉的矛盾

曹操在赤壁之戰後,南徵大軍大多覆沒,僅保有荊州北部部分地盤,面對剛剛得勝且士氣正旺的孫劉聯軍,曹操暫時還無法從容壓制,更何況他還需要返回許都清理內部,杜絕戰敗之後可能出現的政治危機。

作為一代梟雄的曹操而言,他很清楚孫劉聯合,更多的是利益的結合,而他們之間的利益焦點就在荊州,而只有荊州變亂,才能有效的牽制住劉備和孫權勢力,共同向北進犯的危險,給自己更多的時間來整理內部。

為此,對於三國實力最強的曹操而言,想出些辦法來讓劉琦「自然死亡」就再自然不過了。

第三種可能:劉琦真的是自然死亡,劉備沒理由殺他

人的生老病死大多無法由自己左右,所以劉琦還有一種可能就是真的是自然死亡。

畢竟作為劉備的頭號飯票,劉琦活得越久,對劉備才是最為有利的。更何況劉琦本身沒什麼太大的能力和野心,是劉備控制荊州最好的政治工具。

而劉備入蜀更是在赤壁之戰後的第四年,即211年才進入西蜀獲得,直到214年才奪得蜀地,因此對於當時還僅有荊南四郡的劉備而言,顯然不會在自己勢力還相對弱小的情況下,做出這種不明智的選擇。

畢竟,劉備雖然在劉琦死後,正式取得了荊州的統治權,但也為之後的孫劉交惡埋下了極深的隱患。

結語

所以,綜合以上三個方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劉琦之死可能是孫權所害,也有可能是曹操所為,當然也有可能是他自己的自然死亡,但唯獨不可能出現的就是劉備害他,畢竟相對來講,乖巧聽話的劉琦,無疑是他最好的擋箭牌,這與劉備一直以來低調發展的思路是相吻合的。

相關焦點

  • 赤壁後劉備到底有什麼力量,能讓有15萬戶的荊南四郡拱手而降?
    赤壁之戰後,劉備根本就沒有花費大力氣去就佔據了荊南四郡,武陵、零陵、長沙、桂陽四郡的太守幾乎是不戰而降劉備。劉備拿下荊南四郡是很容易得,不像演義中大張旗鼓的劉備、諸葛亮、張飛、趙雲取零陵,趙雲取桂陽,張飛取武陵,關羽取長沙。
  • 荊南四郡有15萬戶60萬人口,劉備是如何拿下的,他當時有什麼實力
    劉備將手下兩員大將關羽和張飛各自連同一千士兵,向周瑜借來了各兩千士兵,作為自己攻打荊南四郡的資本,同時劉備手下還有一萬軍隊,再連同劉琦手下的一萬軍隊,劉備還是有兩萬軍隊,但不可能全部帶去攻打荊南四郡,因此劉備南下攻取荊南四郡的軍隊最多也就是一萬多人,不超過1.5萬人。
  • 劉備已經佔據荊南四郡,為何還要借荊州?這三個原因其實很簡單
    三國時期,劉備是起始點最低的諸侯,前半生一直顛沛流離,但自從投奔荊州劉表之後,他的確度過了一段真正的安生日子。在赤壁之戰之後,劉備更是趁機奪取了荊州的四個郡(荊南四郡),佔據了相當於荊州一大半的地盤,他為什麼還要跑到孫權那裡借荊州?其實這主要是因為劉備借了「荊州」。
  • 赤壁之戰後,劉備已經佔據了荊南四郡,為什麼還要借荊州呢?
    廬江郡雷緒率領部曲數萬人前來歸順。同年,劉琦病逝,部屬們推舉劉備為荊州牧。因此,這個時候的劉備,應該來到了他人生最順風的階段,不僅奪取了荊南四郡,也即武陵郡、長沙郡、桂陽郡、零陵郡,還獲得了荊州牧的頭銜。不過,劉備並不滿足,而是多次向孫權借南郡之地,這就是大家比較熟悉的歷史典故——「劉備借荊州」。
  • 劉備為何借南郡,直接治理荊南四郡不行嗎,不借南郡就不能發展嗎
    劉備關羽張飛赤壁之戰後,南郡之戰正在進行,劉備在諸葛亮的建議下,趁周瑜攻打南郡的時間,渡過長江,南下荊州,攻打荊州最南部的四個郡,分別是:零陵郡、武陵郡、長沙郡、桂陽郡。這四個郡是荊州唯一的無主之地了,劉備此時不取,以後就沒有機會了。
  • 荊州是東吳歷經千辛萬苦打下來的,劉備借荊州時,孫權為何要答應
    奪取荊州,是孫權父子兩代人的畢生心願,原本孫權在斬殺黃祖後還能採取進一步攻打荊州的軍事行動,但是曹操來了,孫權不願意投降,於是聯合劉備在長江上跟曹操打了一仗,這一仗就叫赤壁之戰,曹操在赤壁大敗,猖狂向北方逃走,緊接著,孫劉聯軍開始攻打荊州南郡,歷時一年,在周瑜的領導下,東吳軍隊才拿下了南郡。
  • 赤壁之戰後劉備不是佔領了荊南四郡嗎,為什麼還要借荊州
    荊州城 荊南四郡位於整個長江以南,在當時屬於相對偏僻的地區,劉備佔據了荊南四郡後,當然不甘心一輩子就在荊南四郡,他還想要繼續發展,按照隆中對的戰略規劃
  • 三國史-關於荊州的那些事:劉備借荊州,真是有借無還嗎
    劉琮雖然投降了,但劉備和劉琦不願意投降,雙方匯集到江夏郡,繼續抵抗曹操,因為迫於曹操的壓力,孫權與劉備在極短的時間內達到了政治聯盟,雙方共同出兵對抗曹軍,於是赤壁之戰爆發了,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大敗,緊接又發生了長達一年之久的南郡之戰,最終5萬孫劉聯軍聯合趕路了曹仁,曹操在荊州的勢力,除了佔據襄樊地區和南陽郡之外,其餘領土均被孫劉瓜分。
  • 陶謙讓徐州,劉備敢要,劉表讓荊州,為何劉備卻不敢要呢?
    在此背景下,田楷與劉備一起前往救援。曹操退兵後,陶謙表劉備為豫州刺史,叫他駐軍在小沛。興平二年(195年),徐州牧陶謙病重,對別駕麋竺說:「非劉備不能使徐州安定。」陶謙死後,麋竺率徐州百姓迎接劉備做太守,劉備不敢接受。在陳登、孔融的再三勸說下,劉備遂領徐州。
  • 三國時,荊州到底有幾個郡?曹操、劉備、孫權都佔了哪些地盤?
    東漢末年,中央主要力量依靠:士人、宦官、外戚這三大集團,其中的宦官和外戚常年爭鬥,導致東漢末年皇帝更換頻繁,各地盜賊橫生,朝廷力量薄弱,讓各州、郡、縣自己徵兵禦敵。演義中說「荊襄九郡」,那麼荊州到底有哪幾個郡呢?一般認為,東漢時期荊州是下轄七個郡的,分別是: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長沙郡。而曹操在收降荊州後,分南郡北部為襄陽郡,分出南陽郡一部為南鄉郡;還有另一種說法是襄陽郡和章陵郡,但是歷史上沒有「荊襄九郡」的說法,只有「荊襄八郡」。
  • 都說「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歷史上的劉備真的借過荊州嗎?
    相信看過三國的朋友都聽過這麼一句話,"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三國演義》裡面描述劉備從東吳手上借來荊州後開始全力備戰,以幫助劉璋攻打漢中張魯的由頭進軍益州,採納龐統的策略吞併白水關的2萬精兵後反攻成都,經過一系列戰事終於奪下益州。 此時東吳方面派人來要荊州,劉備回復奪下漢中後再歸還。
  • 三國時期最特殊的一年,群星隕落,到底發生了什麼?
    黃巾起義爆發後,關羽與劉備、張飛在涿州組織義勇軍,追隨劉備顛沛流離,情同手足。曹操率軍於徐州擊敗劉備後,關羽不得已暫時投降曹操。官渡之戰中,關羽於萬軍叢中力斬袁紹大將顏良,解了白馬之圍,關羽因此被封為漢壽亭侯。後關羽得知劉備下落後,毅然立刻曹操,投奔劉備。 赤壁之戰後,關羽隨劉備攻取荊南四郡。劉備入川,關羽被任命鎮守荊州。公元219年,劉備拿下漢中,自稱漢中王,關羽被封為前將軍。
  • 曹操平定河北8年間,劉表、劉備、孫權為什麼毫無作為?
    南北兩面實力太強,以曹操當時的身板,不敢招惹,所以拿劉備開刀幾乎是唯一的選擇。徐州有兩個變臉王——劉備與呂布。後人把呂布稱為「三姓家奴」,把劉備當作懷才不遇的流浪兒,其實拋開道德的眼光,兩人半斤對八兩,在夾縫中今天投袁,明天降曹,並靈活自如地多次切換。這一年,曹操四面出擊,北面他跨過黃河幹掉了張濟,奪河內郡,為下一步打袁紹建立基地。
  • 劉備選賢任能,建立起蜀國政權,聯合孫吳對對抗曹魏
    赤壁之戰後,劉備勢力大增,領兵進擊武陵、長沙、桂阻、零陵四郡。江南四郡紛紛不戰而降,劉備還乘機佔據了荊州附近的大片土地,爭取了劉表在當地的舊部,推舉劉琦為荊州刺史。劉琦病死後,郡下諸臣推劉備為荊州牧。劉備佔據了荊州,積蓄實力,準備伺機向益州進軍。他封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使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
  • 孫權既然能背盟偷襲荊州殺關羽,為何沒有在諸葛亮北伐時攻打蜀漢
    公元208年赤壁之戰前,因為面對曹操強大的現實威脅,孫權與劉備結成政治聯盟,共同抵抗曹操,以求共同生存,赤壁之戰結束後,曹操的勢力仍然是天下最大的,孫權與劉備繼續聯盟,孫權為了拉攏劉備,甚至把自己的20幾歲的親妹妹嫁給了年過半百的老劉備,還把南郡借給劉備發展,孫權的目的就是鞏固孫劉聯盟,讓劉備多對抗曹操。
  • 劉表向劉備託付了什麼?權力和責任的對等,是管理事務成功的基礎
    三、劉表對劉備到底託付了什麼?劉備是建安六年從袁紹處跑到了劉表處。劉備離開袁紹的原因,主要是前一年袁紹在官渡敗給了曹操,使得曹操統一北方成為必然,也就使得劉備在北方沒有了立足點,他不得不往南逃。劉備之所以要投劉表,一來因為和劉表宗親,而且劉表還是袁紹的盟友,也就是劉備的盟友;二來曹操統一北方後,下一步的目標就是荊州,劉表就和曹操有了天然的矛盾,劉備也就可以成為劉表團結的力量。劉備來到荊州時,劉表已經在荊州鎮守了十餘年,他將荊州治理得井井有條。
  • 劉備被陸遜火燒連營七百裡兵敗,為何滯留白帝城卻未返回成都?
    第二年,劉備成都稱帝,為了給關羽報仇,不顧諸葛亮苦苦相勸,毅然決然的興兵討伐東吳。劉備是知人善任、寬厚仁愛的明君,但不是一個會打仗的統帥,夷陵之戰中被陸遜火燒連營七百裡,慘敗逃回白帝城,直到一年後病逝,託孤諸葛亮。蜀漢國都是成都,劉備兵敗以後為何駐守白帝城卻從沒有返回成都呢?
  • 真讀三國,不看演義:劉備為何敢自稱「漢中王」?
    同年7月,在奪取漢中僅僅2個月以後,劉備就自稱漢中王,那麼劉備為何自稱「漢中王」呢?漢中之戰具有裡程碑式意義:漢中之戰,顯然是劉備集團的一次慘勝,為了奪取漢中,已經到了「男子當運,女子當戰」的地步,而且劉備軍在下辨、馬鳴閣之戰都遭遇失敗,在陽平關之戰對峙一年又損失了大量兵力,雖然最終取得勝利,但是損失的兵力並不比曹操集團少。
  • 劉備養子劉封的身世之謎,以及劉封在劉備集團的重要地位
    正巧這家有個十來歲的小孩,既能大體照顧自己,逃跑時能自己行動;又不會年齡過大,導致感情不易培養,所以,不知是幸運還是不幸,劉封成為劉備的養子,從此離開故土,跟隨養父劉備開始了南徵北戰的生活。不知讀者是否有注意到,劉封在史料中未有表字記載。如果說有些出身太過低微之人無字可以理解,貴為劉備養子的劉封似乎沒理由無字,史料為何未有記載,成了不解之謎。
  • 魏延資歷不如張飛趙雲,劉備為何讓他鎮守漢中?或藏蜀漢一個秘密
    相反,劉備的建議可能更加得到江東士族的認可,就是孫權、劉琦、劉璋、張魯、馬超、韓遂、遼東公孫氏一起,建立一個反曹聯盟。孫權為此還付諸實施了劉備的建議,不單把周瑜辛苦打下的南郡借給劉備,還派船進入遼東聯絡公孫氏。但是,去遼東畢竟海路比較兇險,而且即便聯絡上了公孫氏,等到公孫氏的回覆又要大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