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業革命之前,古代的人們是藉助什麼動力來進行海洋航行的?

2020-10-18 地理沙龍

我們現在所處的21世紀被人們稱為「海洋世紀」,因為海洋運輸是當今世界國際貿易中最為重要的運輸方式,我們中國作為世界製造業大國,每年都生產大量的工業製成品,其中絕大多數工業產品都是通過海運運輸到世界其他國家的,當然我們所需要的各種原材料也是通過海運從世界其他地區運送過來,比如石油、天然氣、鐵礦砂、大豆、玉米等等大多都是通過海運方式運輸的。

海洋運輸之所以能夠發展如此迅速,還與一項發明有很大的關係,那就是「貨櫃」。由於許多的工業產品在大小、形狀、材質和重量等方面都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所以很難在船艙中堆放這些貨物,而貨櫃的發明,讓各種貨物都能堆放在標準統一的貨櫃裡,極大的提高了海運的運輸效率。海洋運輸的主要優點體現在運量巨大和運費低廉,不過缺點主要是速度較慢和受惡劣天氣影響巨大。

海洋運輸的起點和終點都是港口,我國的寧波舟山港是目前世界上年吞吐量最大的港口,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港口吞吐量超過10億噸的港口,此外世界上吞吐量最大的十個港口,有一半多都在我國。人類利用船隻承載貨物的歷史十分悠久,現代海洋運輸中船隻的動力來源主要是來自於發動機帶動螺旋槳轉動,那麼,在工業革命以前,人類還沒有發明發動機之前,人類進行海洋運輸是利用什麼動力的呢?

答案就是利用洋流和風帶的能量,實際上這種能量的最終來源是來自於太陽輻射能,由於太陽輻射能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使得高低緯度之間存在著溫度差,從而形成了全球性大氣環流,形成了氣壓帶和風帶。風帶(盛行風)的長期吹拂,就會使得表層海水大規模穩定地朝一個方向運動,從而形成「洋流」。

在古代海洋行中,船隻主要依賴風力和洋流提供航行的動力,在進行海洋航行的時候,如果「順風順流」就可以加快航行的速度,比如如果從日本出發往東橫跨太平洋前往北美洲的墨西哥,那麼在自西向東航行的時候,就可以在北緯40°至60°左右,藉助盛行西風帶和北大西洋暖流往東前進,反之如果從墨西哥返回,那麼就可以藉助東北信風帶和北赤道暖流往西前進。

很顯然,歐洲人是利用風帶和洋流進行海洋航海的行家,早在大航海時代,歐洲人就熟練掌握了利用風帶和洋流進行海洋航線,甚至是環球航行。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多次從歐洲前往美洲都利用了洋流和風帶。我國明代的航海家鄭和每次「下南洋」都是在冬季出發,因為冬季時可以藉助於西北季風和東北季風南下航行,到了北印度洋時又可以藉助自東向西流動(北印度洋洋流夏順冬逆流動)的洋流進行航海,而到了夏季北印度洋洋流自西向東流動,以及盛行西南季風和東南季風時返回中國。

相關焦點

  • 古代帆船靠風航行,遇到逆風還能走麼?
    在古代,船的主要動力來源,就是風;順風的時候,我們都知道帆船能夠快速前進,那麼當風向是側風或者逆風時,帆船如何前進呢?在中國稱為「嗆風,之字拐",是力學分解的巧妙運用,不僅有「嗆風帆,而且還有「嗆水板"把風力分解力垂直於帆和平行於帆,平行的貼帆而過不受什麼力,被「浪費「掉,垂直的會推動帆,「前側風"可使船前行,純逆風可用「之字拐"變逆風為前側風,折線實現總體前行。古代帆船的動力來源有兩個,一個是風,一個是人力。順風或者偏風的時候,升起帆即可航行,如果遇到逆風,就降下帆找避風港停下來。
  • 在工業革命之前的機械設計,現在看還是很震撼的
    工業設計真正的出現,應該算是在工業革命之後。然而工業革命之前這些機械化的嘗試,也是相當流弊的!工業設計是什麼?工業設計是相對新鮮的概念。人類上下數千年的歷史,工業設計真正的出現,是在工業革命之後。工業革命之前,設計與製造高度中心化,被掌握在少數人手中,而服務對象卻更為少數——有錢人與貴族。工業革命以機器取代人力,以大規模工業化生產取代個體手工。因此,普通家庭才可以負擔、享受以往只有少數有錢人和貴族能享受的珍貴物品。工業革命對人類的影響是史無前例而意義重大的。機械化是工業革命的主角,早在工業革命之前,人類就開始了各種對機械的嘗試。
  • 工業四部曲——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動力是蒸汽機,第一次工業革命是以蒸汽機作為動力被廣泛使用為標誌的。機器生產的發展也促進了交通運輸事業的革新,為了更快運送貨物、原料,人們設計出更多便捷的交通工具。藉助交通工具的革新,進一步提高了生產效率,人們也從此開始享受到工業革命的成果。
  • 在沒有衛星的古代,人們靠什麼畫地圖?
    航行於風高浪險的大西洋使葡萄牙水手無法再應用傳統的知識獲取當地風向和海流,辨認醒目海岸標誌,而發展出確定緯度的知識(觀察北極星的海拔高度,或者觀察太陽的正午高度並藉助磁偏角表)。不過直到16世紀初,海圖上才見到緯度比例尺。新大陸的發現也直接促進位圖技術的進步,在一個扁平面上表現曲面特徵的繪製技巧因此產生。
  • 專屬經濟區內設立保護區對外國航行的管制問題 |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04
    本文認為,上述觀點實際上並未正面討論沿海國是否將因為在其專屬經濟區內設立保護區而針對他國航行活動享有特殊權利的問題,而是在試圖通過解釋「特別區域」的概念來引入「特別敏感海域」制度,換言之,即認為只有當國家所設立的海洋保護區同時亦滿足《特別敏感海域指南》中確立「特別敏感海域」的條件時,國家在該片海域中方才具有限制他國航行的特殊權利。
  • 什麼才是真正的第四次工業革命?
    說到第四次工業革命,想必我們在這之前經歷了前三次工業革命,那這三次工業革命又是指哪些呢?下面小郎君簡單介紹一下前三次工業革命。 第一次是以瓦特改良的蒸汽機為代表的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革命是以蒸汽機的誕生開始主導的,以蒸汽機作為動力機被廣泛使用為標誌的。
  • 麥哲倫在環球航行過程中是怎麼解決淡水問題的?
    麥哲倫在環球航行過程中是怎麼解決淡水問題的?對於麥哲倫這樣航海經驗豐富的人來說,很容易解決航行中淡水的問題,他會想辦法生產出淡水或利用沿途中的地形地物去找水。
  • 教案| 九上 第20課 第一次工業革命
    ,掌握理解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歷史背景及意義,分析「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過程與方法學生通過自主閱讀,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分析材料,提升自己的材料分析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引領社會發展的第一動力【重點難點】教學重點:工業革命中的重要發明
  • 皇家加勒比「海洋和悅號」開啟全新母港航行
    (原標題:皇家加勒比「海洋和悅號」開啟全新母港航行)
  • 海洋中也存在著河流嗎?帶你了解洋流是如何形成的
    經過推算,有些密度流完成整個海洋旅程甚至要花1000多年的時間。洋流是一種範圍巨大的海洋現象,我們當然要想方設法加以利用,航海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項,蒸汽機發明之前,在依靠風帆航海的時代,人們必須藉助季風和洋流的幫助才能快速地航行。
  • 在海上航行的潛艇,是靠什麼來拐彎的呢?船舵和螺旋槳
    眾所周知,在海上航行的艦船都能轉向,實際上,大多數的船隻是靠舵和螺旋槳來實現拐彎的,那麼潛艇是怎麼拐彎的呢?其實潛艇也不例外。雖說潛艇的外形跟一般的軍艦差別很大,但在動力這方面,跟一般的軍艦基本上是同一個原理的,所以說潛艇也是通過艦體上的船舵與後面的螺旋槳來實現拐彎。首先,在潛艇尾巴後面的螺旋槳不斷地旋轉,從而為潛艇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前進的動力,有了動力,才是潛艇做一切機動的基礎和保證。但是,僅僅靠螺旋槳的動力,是不能讓潛艇拐彎的,所以,這就需要自古代以來就出現的東西,那就是船舵。
  • 哥倫比亞的傳說是什麼?大航海的人們為什麼拼命也要找到新航線?
    讓我們集中分析一下大航海之前東西方海上絲綢之路的路線是如何進行的。但這不是我們今天想的那樣,直接從中國到歐洲的點對點的航行運輸,而是分成幾個部分並分別進行。首先是歐洲將貨物從地中海運到阿拉伯半島,改陸地運輸到達紅海或者波斯灣,然後再裝船進入印度洋,繞過馬六甲海峽,到達中國。
  • 我想知道古代帆船靠風航行,那遇到逆風還能走麼?
    從而實現了逆風航行。但是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帆都可以這樣。因為這裡要求這個帆可以自己保持自己的形狀,或是可以穩定的保持這樣的形狀。如上圖,若是在逆風下,船帆被吹的反了過來,那也就無法產生向前的力了,逆風航行也就無從談起了。
  • 工業革命和市場經濟
    4) 火槍無法進行細密的列隊(那個年代是火繩槍,隊列必須有間距以免誤點燃隊友火槍)。5) 火槍很重(與英國長弓相比),容易阻礙行軍速度。6) 弓箭可以一分鐘進行6次瞄準射擊,火槍一分鐘只能射擊3次。 而1馬力的動力是多少呢。這是一個通俗而成的說法。在歐洲計量制裡,概念就和「一匹馬的力量」差不多。 你說古代君王沒有一匹馬麼。他們100匹馬都拿得出。但是他們沒有辦法,把馬的體積,能量密度,濃縮到一個冰箱的大小。 你看現在的跑車,蘭博基尼,阿斯頓馬丁,1000馬力極限速度420km/h。
  • 哥倫比亞的傳說到底是什麼?大航海時期的人們為什麼拼命也要找到新...
    1.在古代,亞洲的香料,絲綢和瓷器在歐洲人眼中是剛需。平民,特別是歐洲貴族,需要這些。2.原來的路線走不通了。傳統上,歐洲人和東方之間有兩條貿易路線,這就是我們今天說的路線:陸上的絲綢之路和海上的絲綢之路。陸上絲綢之路就是貨物通過新疆運輸到中亞,然後通過中亞運輸到歐洲。讓我們集中分析一下大航海之前東西方海上絲綢之路的路線是如何進行的。
  • 琉球群島的海洋紀念碑,人類文明史之前的文明,我們錯過了什麼
    琉球群島的海洋遺蹟在人類文明史之前就已經高度文明了,我們錯過了什麼,19世紀以來,科學界掀起了一股考古熱潮,各種地下化石和古代遺蹟被發現,作為地球和人類歷史進程的參考對象,地球誕生於45億年前,在這麼長的時間裡,科學家無法解釋所有時間段的真實歷史,寒武紀有大量的活著的動物,進化無法解釋這些生物從何而來
  • 人民日報:增強全民海洋意識 提升海洋強國軟實力
    只有以此為根本指引,增強全民海洋意識並激發自覺行動,才能為海洋強國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社會共識、輿論環境、思想基礎和精神動力。   增強全民海洋意識意義重大   海洋是人類社會生存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走向海洋是世界大國崛起的必然選擇和發展途徑。中華民族是最早利用海洋的民族之一。
  • 解放雙手,自主航行徵服海洋不再是夢!
    也正是在特斯拉的帶動下,電動汽車掀起了新一輪科技化的高潮,包括國產的蔚來、小鵬等新能源車型和眾多傳統汽車廠商都在自動駕駛層面下功夫,從之前的L2到如今的L3,自動駕駛的技術也在不斷成熟當中,自主泊車、60km/h以下的輔助駕駛已經不再是科幻電影中的場景。
  • 文一:中國為何超越 因為中國找到了工業革命的「秘訣」
    原因很簡單:中國終於找到了工業革命的「秘訣」。 那麼,工業革命的秘決到底是什麼呢?為什麼中國在自鴉片戰爭以後的140間年反覆嘗試卻一直沒能發現這個秘訣呢? 發生在英國的工業革命是人類歷史上最重大的社會經濟事件,其重要性甚至可以與人類使用火以及發明農業生產相媲美。
  • 中學生競賽知識點:海洋技術|第二屆海洋知識競賽_網易新聞
    目前人們常用的測定鹽度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直接使用一種叫做鹽度計的儀器進行測定,另一種是利用電化學的原理進行測定。23.人工島建設最多的是哪個國家? 日本陸地狹小,不得不向海洋發展,人工島建設最多,在這些人工島上建起城市、機場、碼頭、倉庫。24.怎樣從海洋裡採集海水水樣?採取水樣的方法有以下三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