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分析中的準確度與精密度

2020-12-13 化學面面觀

1.誤差與準確度

(1)誤差

指測定值(X)與真實值(T)之間的差值。

包括絕對誤差(E)和相對誤差(Re),相對誤差能更好地反映誤差在真實值中所佔的比例。

(2)準確度

指測定值(X)與真實值(T)符合的程度。

誤差的大小是表示準確度高低的尺度,相對誤差更能說明測定結果的準確度。

2.偏差與精密度

(1)偏差

在分析的過程中,為了得到可信賴的結果,往往在相同條件下,對試樣進行多次重複測定,取其平均值。將任一測得值與平均值進行比較,其差值就稱為偏差。

偏差包括標準偏差(S)和相對標準偏差(RSD)。

(2)精密度

多次測得值之間的接近程度,就是精密度,表示測定結果重現性的好壞。

偏差的大小表示了精密度的高低,實際工作中多用相對標準偏差(RSD)表示分析結果的精密度。

3.重複性與重現性

(1)重複性:在同樣操作條件下,在較短時間間隔內,由同一分析人員對同一試樣測定所得結果的接近程度。

(2)重現性:在不同實驗室之間,由不同分析人員對同一試樣測定結果的接近程度。要將分析方法確定為測定標準時,應進行重現性試驗。

重複性和重現性均反映了測定結果的精密度。

4.準確度與精密度的關係

(1)準確度:反映了測量值與真實值的符合程度,由誤差來衡量。

(2)精密度:反映了一組測量值之間的吻合程度,由偏差來衡量。

精密度高的不一定準確度高,但準確度高的,精密度一定高。也就是說準確度高是建立在精密度高的基礎上的,但是精密度高不一定保證準確度高。

相關焦點

  • 準確度與精密度
    在分析實驗室中,老師通常會要求學生至少做
  • 精密度?準確度?精確度?區別很大!
    在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很容易混淆,因此要注意理解與區分。儀器的精密度、儀器的準確度、儀器的精確度是用來說明物理儀器性能的概念,而測量的精密度、測量的準確度、測量的精確度是用來評價測量結果的概念。儀器的精密度一般是指量具儀表類儀器的最小分度值。
  • 測量準確度和精密度
    (一)測量準確度  通過測量所得到的賦予被測量的值,稱之為測量結果,而真值是與被測量定義一致的值,測量準確度是指測量結果與被測量真值之間的一致程度。  測量準確度是一個定性化的概念,不宜將其定量化。測量準確度可以用測量結果對約定真值的偏移來估計。
  • 準確度和精密度有什麼相同及不同之處?
    在任何一項分析中,我們都可以看到用同一種方法分析,測定同一樣品,雖然經過多次測定,但是測定結果總不會是完全一樣,這說明測定中有誤差。為此我們必須了解誤差的產生原因及其表示方法,儘可能地將誤差減小到最小,以提高分析結果的準確度。
  • 有關化學分析中存在的誤差分析
    本文對誤差種類,分析結果的表示以及如何提高分析結果的準確度進行分析。化學分析的精密性,要求化學分析是絕對定量的,化學分析通過物質的化學反應,通過計算實驗過程中所消耗的試劑量和反應的量來進行化學計量關係比較,通過使用化學儀器和試劑進行化學實驗,以物質的化學反應為基礎來進行定量分析。
  • 分享丨如何正確區分誤差、不確定度、精密度、準確度、偏差、方差?
    在日常分析測試工作中,測量誤差、測量不確定度、精密度、準確度、偏差、方差等是經常運用的術語,它直接關係到測量結果的可靠程度和量值的準確一致。精度是誤差理論中的說法,與測量不確定度是不用的概念,在誤差理論中,精度定量的特徵可用目前的測量不確定度(對測量結果而言)和極限誤差(對測量儀器儀表)來表示。對測量而言,精密度高的準確度不一定高,準確度高的精密度不一定高,但精確度高的準確度和精密度都高,精度是精確度的簡稱。目前,不提倡精度的說法。
  • 準確度、精度、精密度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如何選擇一款合適的測量...
    實際測量中以在沒有系統誤差的情況下,足夠多次的測量值之平均值作為約定真值。 相對真值是指當高一級標準器的指示值即為下一等級的真值,此真值被稱為相對真值。 1.3 誤差 測量值與真值之差異稱為誤差。
  • 提高實驗準確度小妙招!
    誤差來源及提高分析結果準確度的方法: 一、誤差來源1.過失誤差過失誤差也稱粗差。這類誤差明顯的歪曲測定結果,是由測定過程中犯了不應有的錯誤造成的。分析工作者在用平均值報告分析結果時,正是運用了這一概率定律,在排除了系統誤差的情況下,用增加測定次數的辦法,使平均值成為與真實值較吻合的估計值。 二、提高分析結果準確度的方法要提高分析結果的準確度,必須考慮在分析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各種誤差,採取有效措施,將這些誤差減少到最小。1.
  • 汕頭大學《分析化學》考研筆記及練習題庫——才聰學習網
    4下面的論述中錯誤的是(  )。5定量分析中,精密度與準確度之間的關係為(  )。[華中農業大學2015研]A.精密度高,準確度必然高B.準確高,精密度也就高C.精密度是保證準確度的前提D.準確度是保證精密度的前提
  • 關於準確度和精密度
    準確度是指測得值與真值之間的符合程度。準確度的高低常以誤差的大小來衡量。即誤差越小,準確度越高;誤差越大,準確度越低。誤差有兩種表示方法——絕對誤差和相對誤差。在實際工作中人們常用標準方法通過多次重複測定,所求出的算術平均值作為真實值。由於測得值(x)可能大於真實值(T),也可能小於真實值,所以絕對誤差和相對誤差都可能有正、有負。
  • 《分析化學:定量化學分析簡明教程(第3版)》
    1.1.1分析化學的任務和作用1.1.2定量分析過程1.1.3定量分析方法1.2滴定分析法概述1.2.1滴定分析法對反應的要求和滴定方式1.2.2基準物質和標準溶液1.2.3滴定分析中的體積測量1.2.4滴定分析的計算思考題習題第2章 誤差與分析數據處理2.1有關誤差的一些基本概念2.1.1誤差的表徵
  • 【一應俱全】 痕量分析中需要注意的事!
    我們都知道,分析化學按分析任務可分為: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結構分析;按照分析對象分類,可分為:無機分析和有機分析;按照分析原理分類,可分為:化學分析和儀器分析;按照試樣用量分類,可分為: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和超微量分析
  • 化學分析中的系統誤差和隨機誤差
    在分析化學中我們學到,在定量分析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產生誤差,但是到底是系統誤差還是隨機誤差,記不住,分不清,那麼今天我們就對這些誤差進行歸納總結。注意:系統誤差的存在影響測定結果的準確度,可通過校正減小或者消除。(2)隨機誤差隨機誤差是由某些難以控制的、無法避免的偶然因素造成的。
  • 新國標:化學分析方法確認和驗證指南4月1日實施
    目前,國外已經發布了一些關於化學分析方法的確認規範,但我國尚未發布關於化學分析實驗室方法確認和驗證的標準和指南性文件,在實驗室的實際檢測工作中,經常遇到現行的檢測標準無法與快速發展的檢測手段相適應的情況。為了提供更準確、高效率的檢測服務,實驗室往往需要採用自己制定或改進的檢測方法,特別在化學分析領域,越來越多的實驗室使用標準以外的檢測方法,但如何確保這些檢測方法的適宜性和可靠性,一直存在爭議。
  • 專業必備書籍:《化驗員讀本》上冊:化學分析
    本冊(上冊「化學分析」)內容包括:化驗室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常用設備的使用和維護;化學分析的基本操作和實驗技術;化學分析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分析誤差及分析實驗室建設、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本版增加了不確定度評定的介紹;引入了計算滴定法;具體介紹了分析實驗室質量控制技術;更新了實驗室常用設備及其使用方法的介紹,強化了有關化驗員綜合能力培養的內容。
  • 分析方法驗證那些事!
    範圍範圍係指能達到一定精密度、準確度和線性,測試方法適用的高低限濃度或量的區間。確認方法是通過把含有被測物的樣品在範圍的兩個極端和範圍內進行測試,考察是否可達到精密度、準確度的線性的要求。。。有毒成分及中西藥複方製劑中化學藥品的含量應規定上下限,上下限幅度應根據測試方法、品種情況、轉移率及理論值確定,一般應在±5%~±20%之間,並在安全有效範圍內,制定上下限應有充分依據。準確度係指用該方法測定的結果與真實值或參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
  • 檢驗分析方法的驗證和確認
    需驗證的分析方法類型   (1)鑑別試驗   (2)雜質定量或限度檢查(儀器或非儀器檢測方法)   (3)原料藥或製劑中活性成分以及製劑中選定組分(如防腐劑等)的定量測定含量測定   (4)化學藥品/中藥製劑中其他需控制成分(如殘留物、添加劑等
  • 中國科學院大學2014分析化學考研大綱
    正確掌握有關的科學實驗技能,具備必要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考試內容  一、概論:  分析化學的任務和作用,分析方法的分類,滴定分析概述。  二、分析試樣的採集與製備  分析試樣的採集、製備、分解及測定前的預處理。  三、分析化學中的誤差與數據處理  分析化學中的誤差,有效數字及其運算規則。
  • 學數據處理和分析的你,這些概念必須知道
    @Author :Runsen最近考了實驗設計與數據處理,雖說這是一本化學實驗數據處理的書,但我更覺得是一本分析化學的書,還不如說是一本數據相關的書,也有概率論的味道,做數據的應該學習下最基本的數據處理基礎誤差誤差是測量測得的量值減去參考量值。
  • 實驗過程中的誤差與有效數字概念及表示方法匯總!
    1.系統誤差:又稱可測誤差,由化驗操作過程中某些固定原因造成的。具有單向性,即正負、大小都有一定的規律性,當重複進行實驗分析時會重複出現。若找出原因。即可設法減少到可忽略的程度。(1)產生原因方法:指化驗方法本身造成的誤差。如沉澱的溶解、反應不完全、指示劑終點與化學計量點不符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