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是中國餐飲標準化最高的品類,營業額最高,盈利能力最強。火鍋「國民美食」地位難以動搖,根據調查顯示,在各個餐飲品類中,火鍋處於營業額第一、店鋪數第三的位置,22%的餐飲營業額都由火鍋貢獻,是唯一佔比超過20%以上的品類。
2003年非典過後,火鍋行業以快速擴張及渠道下沉,取得了規模效應和成本優勢,一夜之間,火鍋連鎖店遍布大街小巷,成為餐飲行業的主力。
但是在非常時期,在傳統的火鍋上,吃飯時大多三五成群,不僅缺乏安全衛生,還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市面上也有一些吧檯分餐式的單人火鍋,旋轉火鍋等,雖然打著分餐的旗號,卻還是一群互不認識的人一起吃,更加擴大了衛生風險。而且中國人吃火鍋講究的就是倆字「熱鬧」,一口羊肉,一口二鍋頭,這才叫快意人生,沒了聊天的氛圍,火鍋就沒有了靈魂。
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們迎接第四次「單身潮」,截止到現在,已經有2.6億的單身成年人。他們引領著一股不可忽視的消費力量,這部分人群的消費潛力不可低估。根據珍愛網調研顯示,超過五成的單身男女月均可支配收入達3000元至5000元,近三成單身男女月均可支配收入達5000元至8000元,月均可支配收入達8000元以上的佔10%。
分析稱,現在的單身群體有文化、有經濟實力,比起已婚人士,他們熱衷消費、看淡儲蓄,並且自我意識很強,由於沒有較多的家庭責任,單身人群更傾向於關注自我、提高自身的生活質量。由此看來,「單身經濟」本身就存在巨大的市場潛力。
那有沒有一種既可以分餐吃,衛生,安全,又能體會到「熱鬧」呢?有,初壹食午的共享單身火鍋。
《孟子》曰:「食色,性也。」美食和社交,是人類的本能。對於現今單身人士來說,雖然沒有另一半,但是也擁有自己的社交群體。而另一方面,吃,也是他們所考慮的一大要事。初壹食午的共享單身火鍋正好能把握住「火鍋+社交」兩大流量風口。
讓火鍋和社交相結合,在保持傳統火鍋美味的前提下,讓吃火鍋變得像刷共享充電寶一樣簡單,像聊微信一樣的充滿未知樂趣。
傳統火鍋店大店,經常需要排隊等號,花費大量的時間,等來的卻是火鍋店裡人滿為患,對於需要個人空間的人來說,無疑是直接pass;在家裡吃頓火鍋,則需要準備各種食材,人多還好,能吃到各種各樣的食材,如果是一個人,在家裡自己涮火鍋顯然不合適。 共享單身火鍋店全程無人值守,簡單三步就能開啟火鍋大餐:從無人零售店中選擇自己喜愛的食材,然後掃碼領取電磁爐和用餐設備食材,簡單熱水後就可以放入火鍋底料和食材,開始涮火鍋了。 簡便是殺手鐧,好吃確是永遠的硬道理。縱覽百味美食,集千百味於一鍋,甄選頂級食材,口味眾多,你愛吃的全都有,總有一款適合你。讓我們「簡單」吃頓火鍋吧!
共享單身火鍋作為首款網際網路火鍋提出新玩法:購買共享單身火鍋開始,就開啟了美食之旅。掃描產品包裝上的專屬個人二維碼,下載APP後系統將隨機匹配,與其他正在吃共享單身火鍋的顧客連線,享受美食的同時也能有溝通的樂趣;下單購買的同時還能開啟火鍋漂流瓶模式,設定贈送區域、性別、年齡參數等丟出漂流瓶,陌生人可以打撈漂流瓶,憑藉贈送碼在就近的社區中進行兌換火鍋食材。煮火鍋時還能自動連線贈送者,分享樂趣。還有火鍋朋友圈和許願牆等玩法值得你期待,用火鍋治癒孤獨的靈魂。
傳統火鍋店動輒幾十萬,加上店鋪裝修等,初期運營成本不是大部分創業者能承受得了。共享單身火鍋就能玩轉「火鍋店」,有網有電就能開「店」,無需店面,開在社區等人流量密集的地方,無需人管理,全程無人銷售,總部統一配貨。不用裝修,不壓貨,節約成本,可控流出資金去投資其他項目,輕鬆做甩手掌柜。
圍繞居住社區布局零售終端,智能無人零售店,實現全球美食到家庭餐桌的無縫對接,給每一位追求品質生活的消費者,提供從食材到美味的極速用餐體驗。
世界疫情肆虐,北京疫情苗頭重起,面對不斷攀升的確診病例,各類聚集性確診無一不在告訴我們,健康餐食的重要性,實行分餐制才適合現在的大環境。
疫情防控專家張文宏指出:北京正為徹底管控疫情加大力度。目前的傳播路線集中在與新發地市場相關的餐飲業人員與採購人員及其密切接觸者上,傳播鏈涉及人際傳播或者經汙染食材傳播。根據這一發現,後階段的防控將更為精準。
無論疫苗到來與否,全球性疫情蔓延情況至少要到年底和明年上半年。面對嚴峻的疫情防控,共享單身火鍋則成為了一項新的規避風險的餐食方式,既能盡情享受火鍋,又能保證人與人的社交距離。顛覆火鍋的就餐場景,從此火鍋產業即將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