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小學生的遺書:爸爸媽媽,達不到你們要求,又不想讓你們失望

2020-08-28 醬紫侃書

文/每日只需5分鐘,看我文章讀好書;您關注「醬紫侃書」,我為您解讀好書!


「如果不是父母,我早就不想讀書了」,「每次我考不好,我爸的臉就會拉的好長」,「我媽快把我逼瘋了,我非常討厭學習」,「為了父母,我必須上名牌大學」,「不管我怎麼努力,我都達不到父母的要求,我太累了,真想哪一天離開這世界」……

這些話是中學生們在信中寫到的。

中學生如此,小學生會不會好一點呢?

給大家舉一個真實的案例,每次看完,我都會心如刀絞。

一個小學生叫剛剛,有一天他突然跳樓自殺,他留下遺書給他的爸爸媽媽,他覺得自己很累,總是達不到爸爸媽媽的要求,他說自己不想讓爸爸媽媽失望,所以選擇了死。


臨死前,他把自己的攢了好幾年的零花錢取出來留給父母,他希望爸爸媽媽可以拿著這些錢出去旅遊,不要再那麼辛苦了!


我們發現,孩子真的很在乎父母的情緒,他其實是非常愛自己的父母,而令人心痛的是壓得他喘不過氣來的也正是自己的父母。

知名的心理學家徐浩淵博士曾說,父母是孩子們學習的主要壓力來源,甚至遠超教師

普通的工薪家庭的孩子尚且如此,那麼高知家庭會怎麼樣呢?

其實,一些高知家庭的父母壓力更加沉重。

因為在他們看來,孩子教育不好,就是對自己職業的否定和對自己身份的嘲笑。

比如,有這樣一對父母,他們都是某大學教授,他們從小為孩子設計好了一套完美的成長路線,只要孩子嚴格按照他們設計好的路線走就可以了。

但是,結果怎麼樣呢?

孩子害怕考不上父母要求的重點大學而選擇跳樓自殺了。

為什麼父母們要給孩子製造這麼大的壓力呢?

徐博士解釋說,是由於父母的焦慮

父母到底在焦慮什麼呢?

他們對自己成長的停滯而產生了焦慮,他們對自己能否適應社會產生了焦慮,他們對強大的人才競爭產生了焦慮。

當父母們產生了焦慮,他們不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解決,反而將自己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由此就將焦慮成功轉嫁給了孩子。

說的也有道理,如果有人能幫家長實現他們所焦慮的,豈不樂哉?

父母樂哉了,但孩子悲劇了,因為他們需要承受來自父母雙倍的壓力。

這不,下面就有一位把所有勁兒都往孩子身上使的媽媽。

孩子上高二了,這位媽媽什麼家務活都不讓孩子幹,為的就是節省一切時間讓孩子學習。

這種情況,我相信大家都遇到過,我也曾是其中的一員。

但有一些媽媽的做法就比較極端了。

她們在工作之餘,把所有的業餘時間全部用來陪孩子上各種各樣的「培優班」。

幾年下來,媽媽把孩子送進的培優班不下幾十個。

就這樣,孩子每天早晨6點出去,晚上11點休息,周末不是在上培訓班,就是去培訓班的路上。

有的孩子甚至已經被逼成了少白頭。

有的媽媽就訴苦說,自己看了很多教育類的書籍,也聽了很多專家的講座,她也希望孩子能學習好繪畫、音樂、英語和舞蹈,還專門為了孩子買了學區房。

可是到頭來,孩子的成績一落千丈,孩子還叛逆了起來,這讓自己很痛苦。

通過這一件件事,我們會覺得父母是真的愛孩子嗎?

如果我是這些父母的孩子,我並不會感受到父母的愛。

我覺得父母在乎的不是孩子本身,而是他們的面子和他們的虛榮心!

如果這麼說,有些家長肯定會有質疑的,「我也很愛自己的孩子呀,什麼好吃好喝好穿的先緊著孩子,我們都捨不得花錢,但給孩子花錢從不猶豫」!

若放在幾十年前,老百姓的物質生活匱乏,那麼父母要做的就是首先滿足孩子的物質和生存需求。

但現在已經不是幾十年前了,物質生活充裕,生活條件提高,滿足孩子的不該是物質的東西了,而是要更關注孩子的內心需求和情感需求了。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父母們一定要警惕!

千萬不要讓孩子們感受,「只有學習好,才能贏得父母的愛」。

否則,即使教育成功了,那麼缺失父母愛的孩子,心中也永遠會留下一道傷疤,一道會隱隱作痛的疤痕。

那麼如何才是真正愛孩子呢?

第一,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

父母的意見就一定百分百正確嗎?

不一定吧。

有時候家長生氣,跟小孩沒什麼區別。

所以,家長不要根據自己過去的經驗來要求孩子,不要包辦孩子的一切,事事替孩子做決定。不管孩子多小,他們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請一定要尊重他們的想法。

多給孩子空間,他們才會發展出完整健康的人格和心理。

第二,多關注自我成長與進步。

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我認為父母想要讓孩子學習好、愛讀書,那麼在家的時候,父母要多關注自身成長,多學習、多充電,讓自己緊跟時代和社會發展的步伐。

當孩子看到父母努力奮鬥的背影時,他們一定會努力成為父母眼中最好的自己!

所以,當父母自己不焦慮了,那麼孩子自然也就不會焦慮。

我想再強調一下:

想要讓孩子改變,整個家庭系統都要得到改變。

家長們應該知道,孩子是家庭的一員,孩子出了問題,家長一定出了問題。

第三,改變愛孩子的方式。

我們常聽到有家長這麼說,「打是親,罵是愛」。

這句話本身就是一句開脫之詞。

它是以愛的名義來綁架孩子,它更是為了給自己的粗暴行為找一個合理的藉口!

打,不是親,打在孩子身,痛在孩子心;罵,不是愛,罵只是在宣洩情緒,而非理智行為。

最後,我想說:

中國父母大多數沒有自己的信仰,可以說缺乏自我,缺乏靈魂和精神的寄託,這是普遍性的!

為此,廣大的中國父母便將自己注意力的焦點統統放到孩子身上,把自我的理想,全部寄生在孩子心裡。

父母們每天口中念叨著,「我做這一切可都是為了你啊,所以你一定要努力學習,考上大學,出人頭地,為爸媽爭氣」!

雖然我的父母從來沒有跟我說過這些話,但我周圍的家長會經常跟自己的小孩這樣說。

說了這裡,我突然感覺中國的父母挺悲哀的!

大多中國父母眼中並沒有自己,有了孩子便放棄了自己的生活,不關注自己的成長與進步,更沒有屬於自己的精神和娛樂生活,於是乎將一切的賭注壓在孩子身上,將一切希望傾注在孩子身上!

可是孩子也是人,也是情感的動物,他們需要自由,需要自己的生活,更需要自己的空間成長!

我們常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其實家長們也該放放手,退退步,等等看。

今天的內容分享到這裡,精彩明天繼續;

快快關注「醬紫侃書」,我為您解讀好書;

感謝您關注、評論、收藏、點讚、分享

歡迎評論區留言,一起交流,共同成長!

相關焦點

  • 一封寫給父母的信:親愛的爸爸媽媽,對不起,讓你們失望了
    親愛的爸爸媽媽,對不起,讓你們失望了。這輩子最讓你們開心的事應該就是我考上了縣裡一中吧,那時看到你們臉上洋溢的笑容,我知道我是你們的驕傲。可是到了高中之後成績就一落千丈,你們說我不夠努力,其實我不是不夠努力,而是太過努力,我真的不明白,為什麼有的人即使上課睡覺成績依舊很好,而我再怎麼努力都不行,那個時候我就知道人與人之間是有差距的。
  • 「爸爸媽媽,我不想你們……」
    「爸媽,我不想你們。你們太忙了,我自己一個人睡時,沒有人再提醒我蓋好被子了。我不想你們,你們不在時,有許老師與其他老師幫助著我,不讓我學習成績下降。」這是井陘礦區第一小學張洛菲同學寫的一篇作文中的幾句話,她的父母都是醫務人員,目前奮戰在抗疫一線。
  • 爸爸媽媽,我只想要一次你們在場的家長會
    從我開始上學到結束學業,你們一次家長會都沒有參加,難道是嫌棄我學習成績差?還是嫌棄我是你們的孩子?覺得給你們丟人了?真的是因為太忙了?從小學家長會到高中家長會,我的座位永遠是空著的,你們知道我心裡的失落嗎?理解我的心情嗎?
  • 【生活思考】爸爸媽媽我想對你們說:請你們接受不完美的我!
    【生活思考】爸爸媽媽我想對你們說:請你們接受不完美的我! 總想著自己的子女應該怎樣怎樣, 而他們卻達不到父母的要求, 於是有了「別人家」的孩子。 可是, 父母們, 你們知道,子女是怎樣想的嗎?
  • 爸爸媽媽,你們再也傷害不到我了
    孩子在年幼的時候感受不到愛意,只能隱藏孤獨感,努力做「懂事」的孩子。長此以往,就很難感知到自己的真實感受,也難以和他人建立起親密關係。很多「失職」的家長也許並非出於本意,迫於生計或是特殊情況,不得不把孩子推上「自立」、「自理」的位置上。
  • 我明白你們是第一次當爸爸媽媽,因為我也是第一次當你們的女兒
    我明白你們是第一次當爸爸媽媽,因為我也是第一次當你們的女兒「第一次看到你肉嘟嘟的臉龐,第一次看到你學會走路,第一次看到你學會叫爸爸媽媽,第一次看到你獨自上學,一步三回頭,第一次......」,卻讓我一輩子都耿耿於懷第二天你們走了,爸爸去鄉裡做活去了,上學路上,鄰居問我:「你媽媽真的去雲南了嗎?」
  • 給我親愛的爸爸媽媽:一些想要告訴你們的心裡話
    可能我從來沒有讓你們真正放心吧。很多人對家裡報喜不報憂的一個原因就是,不想讓父母操心太多。我成年了,早就應該對自己的事情負責,應該獨立地處理自己的事情。我能理解媽媽翻看我的日記或者想了解我和相親對象相處細節的心情,但我不能接受這樣的空間「入侵」。我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有隱私,有自己的獨立的思想和人格,我不希望甚至像談戀愛這樣的事情上,仍然有父母的指導和幹涉。
  • 網曝一名小學生墜樓身亡,遺書內容令人深思
    瀏覽新聞時,又看到一則令我不安的消息,具體內容是:12月15日,四川瀘州,江陽區忠山公園對面小區內一小學生留下字條後跳樓,最終搶救無效死亡。最令人心碎的是他寫得遺書,遺書內容為:如果你看到了這封信,我大概率已經死了。我不得不說,我活得太累了。
  • 我活得太累了,只想多睡一會兒-小學生跳樓自殺的遺書,痛心!
    12月15日,四川瀘州一個小學生留下字條後跳樓身亡。字裡行間透露出各種絕望。在我們眼裡本該是無憂物流的童年生活,卻發生了一件令人心碎的事故。一名幾歲的小學生留下遺書後從樓上一躍而下,這不是拍電影,也不是寫小說。這是昨天發生的一件慘案。四川瀘州某小學的小學生留下遺書結束了自己剛剛開始的人生!寫給父母遺書的內容很短:如果你看到了這封信,我大概率已經死了。
  • 爸爸、媽媽,我想對你們說
    爸爸、媽媽,我想對你們說(原作)爸爸、媽媽: 自從我離開你們,來到初中住校已經過去幾月了。回想起上小學的我,與現在相比,我覺得自己一下子成長了許多。 課堂上老師教會了我們怎樣掌握一些學習的技巧和方法,七門學科學起來感覺一下子輕鬆了許多。
  • 爸爸、媽媽,你們快回來吧!
    親愛的爸爸、媽媽:你們快回來吧,我想死你們了! 我還記得去年過年的時候,別的小朋友都依偎在媽媽懷裡撒嬌,吃著好的東西,玩著好的玩具,我好羨慕。 爸爸、媽媽,你們現在過得好嗎?每天都很晚睡覺嗎?聽別人說在那裡很苦,吃不好,睡不好,活兒又特別重,你要堅持住!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一點不錯,媽媽你在家的時候,多好啊!還有爸爸,你臨走的的那幾天答應要帶我去安陽公園玩耍,我多麼期待著那一天的到來! 爸爸媽媽,雖然你們不在我的身邊,但我生活的也很幸福。請你們放心吧!
  • 留守兒童:爸爸媽媽,你們什麼時候回來?
    也有的只能是渴望,卻難於實現,有的父母可能幾年不回來一次,更有的父母外出務工時,孩子特別小,等他們幾年後回來時,孩子已經不認識爸爸媽媽,那種滋味是多麼無比心酸。孩子盼不到父母回家團聚,他們只能含著淚水默默的喊著:爸爸媽媽,你們什麼時候回來?
  • 「我活得太累了」瀘州一小學生留遺書跳樓自殺:我只希望多睡會兒
    你們從小便希望我如同成人一般,現在,又想讓我把早已遺失的「東西」找回來。老師對我的失望,同學「開玩笑」般的話語,為你們我早已絕望。現在,我只希望,能多「睡」一會兒……對了,中山公園那幢樓的書房抽屜裡,有些東西要給你們看。
  • 「爸爸媽媽,我想對你們說」範文
    如何才能寫好「爸爸媽媽,我想對你們說」,看了範文,相信你會有所收穫!爸爸媽媽,我想對你們說親愛的爸爸媽媽:你們好!有件事,我憋在心裡好久了,今天跟你們聊聊。以前,我討厭有弟弟或妹妹。我跟爸爸不可能去給你陪讀了。」我含著眼淚堅定地說:「我可以住校。」爸爸低著頭,只是坐在那抽菸,一言不發。最後,媽媽您告訴我,外公和大姨不同意你有第二個孩子。第二天,媽媽,您便去醫院做了流產。當我放學回到家,看到媽媽您臉色蒼白的躺在床上,流著淚,嘴唇抽動著說:「對不起!
  • 四川瀘州一小學生給家長留下一張遺書後跳樓輕生,他寫了什麼?
    12月15日,據媒體報導,四川瀘州一小學生給家長留下一張遺書:「如果你看到這封信,我大概率已經死了,我太累了",便決絕地縱身從樓上跳了下去……小學生留字條後跳樓的事件經媒體報導後引起廣大網友的關注和熱議。這位小學生到底經歷了什麼?
  • 一位母親給四個兒子的遺書,謝謝你們照顧我,但我後悔生下你們
    一位母親給四位兒子的遺書:謝謝你們照顧我,但我後悔生下了你們兒子們:今天六月初六,我過了80歲生日,也就是說,仿佛你們進的是旅店,而裡面那個眼巴巴看著你們的老太太,跟你們沒有半點關係。我怕得罪你們任何一個人,雖然我不吃你們一口飯,不穿你們一件衣,甚至不花你們一分錢,但是你們陪伴了我,就是虧欠了你們。
  • 一位母親給四位兒子的遺書:謝謝你們照顧我,但我後悔生下了你們!
    一位母親給四位兒子的遺書:謝謝你們照顧我,但我後悔生下了你們 —— 仿佛你們進的是旅店,而裡面那個眼巴巴看著你們的老太太,跟你們沒有半點關係。 我怕得罪你們任何一個人,雖然我不吃你們一口飯,不穿你們一件衣,甚至不花你們一分錢,但是你們陪伴了我,就是虧欠了你們。
  • 爸爸媽媽,我想對你們說
    茶陵縣解放學校389班 譚珈寧 證號:200817521220 指導老師:龍豔麗爸爸媽媽,因為有你們,我才能這麼幸福。爸爸,您剛做完手術,我們全家都希望您少抽菸,少喝可樂,因為這些東西對身體不好。爸爸您在外工作,要幾個月才能回來一次,而且回來的時間也很短暫。我常想,要是您每次回來停留的時間能長一點就好了。小時候,我曾問媽媽:「為什么爸爸不在茶陵工作,要在外地工作?」媽媽說:「因為外地掙的錢更多。」從那以後,我就沒再問了。但我常想:我寧願爸爸少掙一點錢,也希望天天回家能看到爸爸。
  • 4封遺書中藏有答案
    放棄自己的生命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做出決定的,這個男孩跳樓的原因,在他留下的4封遺書中找到答案。第一封給姐姐的遺書:雖然不喜歡你,經常拌嘴,但我走了,還是希望你不要傷心難過。第二封給姨媽的遺書:你是對我好的第3個人(第1個第2個是爺爺奶奶).....第三封給爺爺奶奶的遺書: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們兩個.....500塊壓歲錢留給你們。
  • 「爸媽,你們生個考第一的孩子吧」:多少孩子的努力,被父母忽視
    一個重點高中、成績優異、安靜隨和的女孩,父母卻次次都要求她考第一,不堪重負的她留下遺書,縱身一躍,跳進了河裡。在父母眼裡,孩子永遠不夠好,不夠快,不夠專心,不夠努力······時時處處被要求第一,分分秒秒被要求優秀。父母的期待霸道而沉重,孩子的努力,總是微不足道、不值一提。白巖松曾給孩子寫過一封「人生郵件」,他說:何必把爭來的第一當成生命的獎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