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會有分享,都是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世界格局發展至今,有的國家從內戰到統一,有的國家從被殖民到獨立,這些都和軍人有莫大的關係。二戰結束之後,世界上的戰火衝突依然不少,可自從進入21世紀以後,整個世界大抵是趨於和平。發展至今各國對於兵種的設立都是經過詳細考量的,我國也不例外。若要提及最厲害的兵種,好像更多人都會覺得是特種兵,這樣說其實也沒錯。不過這也不代表,一些平日裡看似不起眼的兵種就不厲害。甚至可以通過無數的戰役,去證明有些貌不驚人的普通兵種,往往能夠發揮巨大作用,成為一場戰役中最不好惹的兵。例如這來自3個不同國家的3個不同兵種,都曾被貼上最不好惹的兵種標籤。他們分別就是美軍的醫護兵、蘇聯的政委和中國的炊事兵。
先說說美國的醫護兵;如果看過《血戰鋼鋸嶺》這部電影,應該會對二戰時期美國的醫護兵有一定認識。雖然此片是以衝繩島戰役為載體,但卻也是算作是對醫護兵的大肆宣傳。雖然看似劇中把美軍醫護兵的形象刻畫得有些神化。此戰算是二戰中美軍打的一場十分慘烈的戰鬥,當時美軍無力抵抗,主力部隊一退再退,可一名醫護兵卻一直堅守在陣地,劇中的醫護兵戴斯蒙德·道斯也是現實中真實存在的。其曾隸屬於陸軍第77步兵師第307步兵醫療分隊,他本來也只是一名普通的醫療兵,跟隨著軍隊一起去到這個高度達400英尺的懸崖處與日軍展開殊死搏鬥。
由於日軍早早的就在駐地進行了周密的布防,各種機關設施、碉堡等,已經形成嚴密的火力網,儘管美軍裝備在先進,卻也在不佔據優勢的情況下損失慘重。於是無能為力的大部隊選擇撤離,戴斯蒙德·道斯卻選擇了堅守。甚至還在不傷害任何的情況下,一次次地衝入前線陣地,救回了75名受傷的戰友。於是這個拒絕使用武器,無任何殺敵記錄的醫療兵,創下了奇蹟並且還獲得了美軍最高榮譽勳章。
其實,醫護兵雖然看似負責的是救死扶傷之責,但其實自二戰以後此兵種就受到了更多的關注。甚至在美軍參與的諸多戰爭,例如越南戰爭、伊拉克戰爭等,他們已然變成標配。再後來不僅有《日內瓦公約》保護醫療兵,美軍的醫療兵更是開始與其他兵種一樣要進行基礎訓練。另外也還有「野戰醫務專家技能章」的設定,且一直在跟進改良。而想要獲得此勳章,不管是體能測試、基礎射擊能力還是綜合筆試都得一一達標,可見,這樣的兵種就是文能陣前救戰友、武能戰場殺敵人」的存在。
然後來看蘇聯的「政委」;乍一聽應該就是個文職,實則工作內容也確實差不多。有人形容其就好奇我國古代封建王朝時的「監軍」一職,說直白些就是穩定軍心,有點兒「洗腦」的意味。不過有一說一,蘇聯政委確實將思想工作做得很好,自身也具有犧牲精神。二戰中不少高級軍階的政委都是在帶頭衝鋒的時候,犧牲在了戰鬥一線,因此他們帶領的兵都很忠心。在蘇德交戰之際,蘇聯政委損失不小,可始終無一人投降或者被俘。所以,當時德軍也是較為擔憂自己會碰上蘇聯政委,畢竟虧沒少吃。
相較於美國的醫護兵和蘇聯的政委,中國的炊事兵顯然要低調得多,追溯其歷史,也能從紅軍時代講起,也是個總被誤解的兵種。在外人眼裡,炊事兵整日的活動範圍就是廚房,兵器也就是手中的鍋碗瓢盆,可事實上中國的炊事兵遠比普通的飯店廚師辛苦得多。不說其他,就說在抗美援朝時期,我軍兩軍炊事兵就用一根扁擔拿下8名美軍,實力就可見一斑。無獨有偶,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也有18名炊事兵堅守陣地阻擊上百名越軍,等到大部隊援軍抵達,最終我軍大獲全勝。
在進入新時代之後,我國炊事兵還經常去往國外參加比賽,據悉,在「2018年國際軍事比賽」的百米臥姿無依託射擊比賽中,就有4名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以115環的傲人成績,抱回團體和個人總冠軍的獎盃,羨煞一眾他國參賽精英。
不過也有人調侃說,之前部隊練兵最喜歡挑炊事兵練。在吃過虧之後,各部隊都將尖兵送到炊事班訓練,這些尖兵不僅各項訓練手到擒來,就連做飯也毫不含糊,漸漸地,炊事兵就成了軍隊「掃地僧」的存在。雖然這也是一種傳言,但也給炊事兵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