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什麼決定了我們的命運?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2021-02-15 藝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你有沒有想過:

為什麼有些人學生時代非常優秀,進入職場卻變得平庸?

為什麼有些「不正經」的孩子長大了卻創造力滿分?

同樣的老師和課本,為什麼大家對知識的吸收卻相差甚遠?

.

今天,我們就分別從性格、知識和潛意識三個方面,聊聊是什麼決定了我們的命運。

說到性格,有一個故事讓我印象深刻。

二戰期間,法國被德國佔領,很多法國人為了躲避戰爭都逃到了國外。

一位名叫利茲的女士就是其中一個,因為父母都死於炮火之下,她只能孤身一人逃到英國的一小村莊。

一位老婦人收留了她,同時,老婦人還收留了其他幾位不幸的女孩。

這位老婦人對待她們非常熱情,甚至到了疼愛的地步。

沒過多久,其他幾個女孩似乎明白了老婦人的用意,都選擇了離開。

唯獨利茲留下了。

後來,她被老婦人要求嫁給家裡智障的兒子,再也沒有走出過這片土地。

利茲固然是個知恩圖報的好女孩兒,但沒有底線的善良讓她犧牲了自己終生的幸福。

生活中有很多類似這樣的事情。

同樣是下雨天,性格樂觀的人從出門就開始哼著小歌,心情大好。

而愛抱怨的人則時時刻刻盯著地上的泥坑,覺得自己簡直是全世界最可憐的打工人了。

一種性格,一種命運。

你是什麼樣的性格,就會展現給這個世界什麼樣子。

好的性格會讓你的人生走的更坦蕩,生活過得更幸福。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這裡所說的「好」並不是一味忍讓,更不是專橫跋扈。

而是了解自己,與自己相處融洽,並與周圍和諧共生的生活方式。

性格過於軟弱,面對他人的諸多請求,無論自己內心多麼不舒服,也會忍受,並且也不懂得合理拒絕結果就是,自己的空間越來越小,生活越來越不如意。

性格過於衝動,生活中一丁點小小的矛盾就火冒三丈,精神崩潰。

每天生活在水深火熱中,自然過得辛苦。

所以最好的狀態就是有底線、有界限,不卑不亢。

還不知道怎麼做的,可以移步去看看之前的《平生,做一個「不好惹」的人》

知乎上有個提問:那些出身基層的孩子,假如當時沒有考上985、211,會損失和錯過什麼?

有一個6.7K的高贊回答,其中兩句直擊人心:

這個社會,正在經歷你跑步都跟不上的時代,而你可能大把時間正在荒廢掉。而讀書,可能是這個世界上你能抓住的為數不多的,能夠提升自己生活圈子的方式。

讀書,絕對不是成功唯一的路,卻是門檻最低的一條。

你在知識上的積累,決定了你對世界的理解。

還記得去年奔馳女研究生維權事件嗎?

這個女孩子用三天的時間就讓一個國際巨頭讓步,達成了這樣的和解內容:

1:更換同款的奔馳新車;

2:全額退款金融服務費;

3:邀請參觀奔馳位於德國工廠;

4:贈送十年「一對一」的VIP服務;

5:為女車主補辦生日,全額支付費用。

按照當時的媒體調查,類似的事件在國內早就不是首例,但為什麼只有她能維權成功?

這就是知識的力量。


她對整個事件有著清晰的自我判斷,並且能夠控制情緒不卑不亢地和對方周旋。

這其中的每一步,都閃耀著智慧的光。

這件事也從側面證明了:不讀書你不光看不懂這個世界,連吵架都贏不了。

鑑於每個人學習能力不同,這裡給大家提幾個小的建議:

1、學會對信息去粗存精:

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需要不斷的學習,而學習首先需要學會篩選信息,捨棄對自己無用的信息。

2、找到讓自己最舒服的學習方式:

即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高效的。

3、建立知識之間的聯繫:

在學習過程中需要不斷地思考,懂得舉一反三。

4、學習-實踐-反饋-再學習:

學到的知識只有學以致用才能內化為自己的。才能成為自己知識體系中的一部分。

你相信什麼,你就擁有什麼。

人民日報副總編盧新寧,在北大的演講中說過這麼一段話:

我唯一的害怕,是你們已經不再相信。

不相信規則能戰勝潛規則,不相信學場有別於官場,不相信學術不等於權術,不相信風骨遠勝於媚骨……

這不是唱高調,而是真心話。

懷疑一切往往就會失去一切。


作家陳亞豪講過一件有趣的經歷:

大學畢業時,他以普通大學身份,拿到了國企、上市公司、世界五百強、銀行和公務員的offer。

一下成了學校裡的大名人,很多同學都來向他取經。

於是,他寫了一篇求職攻略,掛在校網上,供大家借鑑參考。

隨後,好幾撥同學請他吃飯,在吃飯中都問了陳亞豪同樣類似的問題:

你那些工作真都是你靠自己找的嗎?

你工作的事你爸花錢沒?

陳亞豪知道他們想聽什麼回答,就告訴他們:「花錢了。」

於是同學們就心領神會地笑了,「我就說嘛。」「我就知道天底下哪有這麼好的事。」「所以還是得拼爹。」

這幫同學,一下就心安釋然了。

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平息自己熊熊燃燒的嫉妒心。

當然,與此同時,他們也永遠失去了成功的機會。


現代心理學研究認為,你會遇見什麼樣的人,經歷怎樣的事,選擇何種生活,得到怎樣的結果,其實大部分早已被悄悄「決定」。

這個被決定的部分,它是你潛意識最深處的真正欲望,是你內心最原始的衝動,是你,到底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我們稱之為——「人生底色」。

不同人生底色的人,會在強大的潛意識內驅力左右下,做出不同選擇,最終推動人生走向截然不同的結局。 

心理學家榮格甚至說:你的潛意識正在操控你的人生,你卻稱其為命運。

很喜歡顧城的一首詩:「你不願意種花。你說,我不願看見它,一點點凋落。是的,為了避免結束,你避免了一切開始。」

我們的人生之路越走越窄,往往不是因為不夠聰明,而是因為我們不再相信。

因為不再相信,而避免了一切美好的開始。

希望從今以後,當你再想起:「是什麼決定了我們的命運?」的時候,腦子裡的第一反應不是一些不可言說的外在條件,而是性格、知識和潛意識,或者任何其中的一個。

相信我,這將在黑暗中,賦予你前進的勇氣。

2021年,加油。

相關焦點

  • 什麼才算醇熟配套?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什麼才算醇熟配套?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什麼才算醇熟配套?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什麼才算醇熟配套?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 董卿的回答,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相信不少孩子都有問過父母類似的問題,可往往我們的家長在面對孩子的質疑時,卻說不出什麼勸說孩子理由,往往只會用「讀書學習,是你這年紀該做的」來搪塞。可很顯然,這種敷衍的回答孩子根本聽不進去,因此,越來越多的孩子開始厭煩讀書,討厭學習,成績也一落千丈。
  • 「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歐巴馬的回答,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每次孩子不想讀書的時候,他們總會問:「媽媽,我什麼要讀書啊?我們可能都遇到過這種情況,不知道如何回答孩子,但關於孩子為什麼要讀書的問題,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就給出了最好的答案。>在現代社會,讀書雖然不是你人生的唯一出路,但如果不讀書你會失去更多的機會,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在一次講壇上回答了孩子為什麼要讀書這個問題,而這個回答也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 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她對男友有底氣說:「我什麼都有,你有單純善良和帥就夠」。 這讓我想起了《都挺好》裡的蘇明玉和《歡樂頌》裡的樊勝美,兩個人的原生家庭相似。 然而努力和不努力,擁有的是完全不同的人生。
  • 活著的意義是什麼?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起床的時候發現孩子發燒,開始忙著幼兒園、公司兩頭請假。背著電腦,抱著孩子去醫院排隊掛號。趁著孩子睡著,趕緊給老闆發郵件。又遭醫生一頓奚落:工作重要還是孩子重要?這頭剛想解釋,那邊婆婆又出狀況,說廚房下水道堵了漏了一地水。他們腿腳不好,不知道怎麼辦?給老公打電話,他說他馬上要做匯報,強行掛斷電話。」「老天爺是想玩兒死老娘。」閨蜜笑著爆粗口。
  • 什麼是責任?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心理學家見此不禁有些疑惑,過了一會兒,他對這位母親說:「我們都知道,孩子摔倒只是自己不小心,並非椅子的錯,是他自己造成了這樣的結果,你應該讓他知道,如果是他做錯了事情,就應該自己承擔責任.這樣,他長大後就會慢慢懂得,在他與這個世界發生關係時,他所應負的責任是什麼?」負責,不僅僅是對人生的態度,更是做人的精神品質。
  • 什麼是愛?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東湖夜讀·為你講書
    作者以小王子的孩子式的眼光,透視出成人的空虛、盲目,愚妄和死板教條,用淺顯天真的語言寫出了人類的孤獨寂寞、沒有根基隨風流浪的命運。同時,也表達出作者對金錢關係的批判,對真善美的謳歌。我經常在想,愛到底是什麼呢?有人可能會說愛是一種令人琢磨不透的感覺。
  • 東湖夜讀·為你講書|什麼是愛?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作者以小王子的孩子式的眼光,透視出成人的空虛、盲目,愚妄和死板教條,用淺顯天真的語言寫出了人類的孤獨寂寞、沒有根基隨風流浪的命運。同時,也表達出作者對金錢關係的批判,對真善美的謳歌。我經常在想,愛到底是什麼呢?有人可能會說愛是一種令人琢磨不透的感覺。
  • 我們為什麼要上大學?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當代大學生的迷茫已成為共性,我們不知道自己以後是什麼樣,不知道自己現在該做什麼,甚至不知道自己想要的人生是什麼樣子。說實話,我覺得這是教育的悲哀,從小到大,應試教育仿佛讓我們的關注點集中在這個東西考不考,並把它作為要不要學習的標準。 學習到底是為了什麼,為了別人的期待?為了金錢,地位,還是名譽?也有人告訴我,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活的快樂。
  • 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為什麼要自己帶孩子?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性格決定命運?真正決定你命運的其實是三觀
    人生在世,短短幾十年,對於自己要活成什麼樣子、想要追求一種什麼樣的人生境界、想做成哪些事、怎樣才能不白來這世界一遭等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即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不同的年齡、不同的心境中,也有不同的看法。這些,其實也透露出一個的三觀和思想。
  • 「我為什麼要讀書?」,歐巴馬的這番話,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作為普通家長的我們在面對孩子這個問題時會有多麼手足無措。記得我女兒快上小學的時候,她突然問我:「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我想了想,讀書是李嘉誠所說的「讀書雖然不能給我們帶來更多的財富,但他可以給我們更多機會」,還是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所說的「為了每個人對自己應盡的責任而讀書」。想到這裡,我記得歐巴馬曾經在美國某所高中的開學儀式上,專門為「我們為什麼要讀書?」
  • 東湖夜讀·為你講書⑱ | 什麼是愛?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作者以小王子的孩子式的眼光,透視出成人的空虛、盲目,愚妄和死板教條,用淺顯天真的語言寫出了人類的孤獨寂寞、沒有根基隨風流浪的命運。同時,也表達出作者對金錢關係的批判,對真善美的謳歌。我經常在想,愛到底是什麼呢?有人可能會說愛是一種令人琢磨不透的感覺。也有人可能會告訴我愛是兩個人靈魂深處的相吸。還有人或許會說現代愛的兩種詮釋方式是轉帳和娶你。
  • 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有些城市說不清哪裡好但就是誰都替代不了 我們與城市的關係類似於愛情當你愛上了一座城市它就會給你想要的歸屬感儘管,我們可能總是為生活所困但,我們還是選擇留了下來擇一城終老這就是你留在灤南最大的理由「我為什麼留在這個小縣城?」
  • 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為什麼孩子可以玩手機?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當代父母談論「機器」變色。行動電話是成人世界中的通信和智能設備。
  • 《無問西東》:人為什麼要真實,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當電影《無問西東》結束放映的畫面緩緩升起之後,我的腦海裡倏地冒出了這麼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或許在一時之間,難以得出答案,因為題幹本身所蘊藏的意義就是我們現在時時刻刻所面臨的一切。關於怎樣面對,關於如何選擇,關於何為真實,關於活著的本意。
  • 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孔子知道後,感慨地說:「我憑言語判斷人的品質,對宰予的判斷就錯了;我憑相貌判斷人的品質,對子羽的判斷又錯了。」 連一代聖賢都會犯的錯誤,相信我們平凡的普通人也經常會以貌取人。
  • 「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歐巴馬的這段話,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作者/青青編輯/青青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通過學習改變自己的人生,然而,孩子對學習並沒有自己想像中的那股熱情,很容易因為挫折或者積極性而半途而廢,因此,很多家長也就經常教育孩子要多讀書,只不過往往都會被孩子反問: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
  • 什麼在決定你我的命運?自我實現的預言
    想想我平時最常說的是什麼呢,最常寫的一個詞是其實,最常說的話是嗯嗯,然後是很難我做不到。嗯嗯,就是其實我有點討好人格的傾向,會更多的順從。但是當我覺知到這個暗示,可能已經是改變的開始了。潛意識就是命運。我們的外在命運和我們的內在想像,也就是內在意識是鏡像的關係。
  • 兒童美術教育到底有什麼意義?這是我聽過的最好的答案
    美術,兒童美術教育,作為兒童藝術教育和素質教育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它究竟有著怎樣的意義呢?優畫君想從功利和非功利兩個角度和大家聊聊這個問題。從功利的角度看,學習美術確實能夠「改變」一個孩子的命運。優畫君有一位朋友,他如今是一名優秀的中學美術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