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的意義是什麼?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2021-02-14 洞見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擊標題下藍字「洞見」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作者:笑書俠

來源:蜂虻(ID: fengmeng2019)

♬ 點上方綠標可收聽洞見主播林靜朗讀音頻

一次跟閨蜜小聚,聊天中她提到了那個讓她絕望的周末。

「起床的時候發現孩子發燒,開始忙著幼兒園、公司兩頭請假。背著電腦,抱著孩子去醫院排隊掛號。趁著孩子睡著,趕緊給老闆發郵件。

又遭醫生一頓奚落:工作重要還是孩子重要?這頭剛想解釋,那邊婆婆又出狀況,說廚房下水道堵了漏了一地水。他們腿腳不好,不知道怎麼辦?給老公打電話,他說他馬上要做匯報,強行掛斷電話。」

「老天爺是想玩兒死老娘。」閨蜜笑著爆粗口。

「也真是夠夠的。」

「那一刻我跳樓的心都有了。」

她有些激動,喝了口咖啡,略微平靜下來:「可有什麼法子呢?孩子生病又不是他願意的。老人年紀大,抗不住事也情有可原。老公為了這個家,還有每個月七八千的房貸,他的壓力比我大。其實他們來找我,也是因為依賴我。」

「回頭想想,什麼死不死的,人生啊,不就是這些事嗎?」

「人生啊,不就是這些事嗎?」這話說的好。

是啊,那些看似高深、虛無縹緲的價值、意義,不過都是些故弄玄虛的偽命題。

2017年春運期間,各大社交媒體被一條「男子站40多小時不吃不睡回家過年」的新聞刷屏了——

42歲的邢萬強是一個在外打工的農民工,為了趕在春節前到家,只能買無座票。

將近50小時的車程,他只能一路站回老家。

在中轉站候車時,車站客運員陳俊注意到,邢萬強隨身的兩個編織袋除了被褥,全是給孩子帶的零食。

他身上帶的方便麵吃完了,一直餓著肚子。

陳俊看著心疼,為他在食堂打了三份飯菜。

邢萬強當著客運員一臉憨厚地說:「不怕你們笑話,我已經兩個月沒有吃過這樣的雞腿了」。

談到家裡的情況,尤其是談到孩子,記者問他:「孩子跟你的感情深嗎?」

邢萬強眼裡含著淚說:「經常不跟他們聯繫,孩子都已經快不認識我了。」

一位網友的評論格外刺眼:

數千裡路程,為了省一頓飯錢,在擁擠的車廂裡站40多個小時不吃不睡,這樣活著還有什麼意思可言,還有什麼樂趣可言?

底下的一條回復卻讓人淚目:

再苟且的生活也總有人甘之如飴。大概是因為他們明白:自己,是那個被需要的人

說得好。

因為被需要,你活著就有價值,就有意義。

鳳凰衛視的記者曾深入走訪過12個自殺未遂的人,去探究他們的心理軌跡。這些人,都是在最後一刻放棄了死亡。

探尋後得知,竟是同一個原因讓他們在生死之間折返:想到了需要他們的人,放不下。

母親離世那天的場景,我至今耿耿於懷。

前一天她還是有說有笑,第二天就陷入重度昏迷,臨終連一句遺言也沒有留下。

她的離世給我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打擊。

作為一名影視演員,到了現場就要求你要拋下一切全情投入。但那段時間,我在現場頻頻忘詞,錯走調度。

在拍一場爆破戲時,因為我本人的疏忽,晚出場一分鐘,導致於整段戲作廢。

劇組經濟上的損失之外,連群演都要再「死」一回。

導演把劇本甩到了監視器上,攝影老師無奈地抱怨:收工吧。

「你是不是覺得全天下就數你最慘?!要哭就哭夠了再來,劇組不是你發洩情緒的地方!能演就打起精神好好演,演不了我就換人!」

導演劈頭蓋臉把我罵了一頓。

攝影老師見我準備撂挑子,把我拉到一邊,見勸說不了,他跟我說:「你不知道吧,兩年前他在新疆拍外景的時候,孩子出了意外。劇組都在傳這戲黃了。

可誰也沒想到,他硬是堅持著把最重要的一場戲拍完才請假回去。

在殯儀館守了兒子整整一夜。

第二天又趕回劇組繼續拍戲,有人會說,天底下哪有這麼狠心的父親。

可是能怎麼辦呢,整個劇組都指著他,他得對那些人負責。」

那一刻我萬分慚愧。

你只想到了,你因為親人離世,因為和男友鬧矛盾,因為腳崴到了,就理所應當的該被人理解,同情,甚至全世界的人都要包容你,體量你。

錯了。

無論你身處何種境地,你該捫心自問——你有沒有對別人負責?

因為你永遠不會知道,對方是否也和你一樣,正經歷著人生的低谷和彷徨。

對別人負責,何嘗不是一種對生命盡職盡責的大智慧?

在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

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日本電影《入殮師》,講述的核心是什麼?

底下有一個點讚上萬的回答:苦難

這部片子最打動人的,就在於它用無比溫和的語言告訴每個人:

生活,人生,原本就是一場苦難的旅程。

男主角小林大悟被樂團辭退,陰差陽錯當上了入殮師。

因為這份不體面的工作,朋友開始疏遠他,妻子也憤然回了娘家。

老社長因為小林大悟的原因遲到了五分鐘,被喪者家屬劈頭蓋臉的冷嘲熱諷,即便這樣,他依舊陪上笑臉。

經營澡堂的老奶奶辛勞了一輩子,子女始終沒有理解她死守著這個破澡堂的原因。

電影最富有寓意的一個畫面是:小林大悟站在橋上看到河裡的魚逆流而上,中間有些魚因為體力不支累死在中途被河水衝走,但其餘的魚仍舊前赴後繼。

小林感慨的說:真可悲啊,反正這麼辛苦,最後不還不是會死掉?

燒鍋爐的老大爺經過,對小林大悟說:「這就是他們的宿命,中途就算再辛苦,也要回到出生的地方啊。」

張揚導演的《葉落歸根》講述了農民工老趙為了一個承諾,歷經艱辛一路背著工友的遺體返鄉安葬的故事。

這中間老趙錢被偷,被黑店老闆訛詐,被驅趕,獻血被抓……

終於最後他絕望了,在給工友挖好「風水寶地」後,他覺得自己太累了,活著太難了。於是準備和工友一起長眠在此。

他挖好坑,綁好一塊大石頭,想借巨石之力把自己錘死,一了百了。

但是,影片戲劇性的一幕來了:當巨石迎面砸來的時候,老趙卻下意識地閃開了,第二次、第三次……

佛說:眾生皆苦。

但還有一句話:縱有疾風起,人生不言棄

人生本沒有那麼多精彩紛呈的意義。

活著,就意味著和苦難並行,走走停停,掙不脫,甩不掉,要學會苦中作樂,甘苦如意。

生活中有太多這樣的人:

明明流著淚,心都碎了,嘴上卻說:我沒事,我還好;

(南京地鐵站,一個穿著西裝的男子因陪酒醉倒在地上)

站幾十個小時的火車,只為剩下幾百塊錢,給家裡的孩子買只玩具熊;

(一位父親為女兒買的玩具熊)

已經累的想發火,想罵人,但是打開家門,就漏出了笑臉;

說過一句「上有老,下有小」,就生生活成了無堅不摧的鋼鐵俠……

(一位父親背著幼兒,去參加家長會)

其實人生哪有那麼多高深莫測的意義和究竟呢?

如果說有,那無非就像我那位朋友說的那樣:

你被需要著,所以你得活著,你要對周圍的人和事負責,你要學會和苦難為伴,你要活在當下,學會珍惜一點一滴的美好。

因為有愛,有責任,被需要,使那些本無意義的生命被賦予了一抹亮色。

要知道,有今生,未必有來世。

這是我聽過的,關於人生意義的最好的答案。

願你我都能好好珍惜身邊的人和事。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請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洞見

3秒加星標,再也不擔心找不到洞見君↓↓

你若喜歡,為洞見點個哦 

相關焦點

  • 人活著是為了什麼?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昨天跟幾個同事在聊關於此次疫情帶給我們的影響,突然一位同事說道:「當村委會通知我,我回來的那趟高鐵有武漢感染人員並讓我去醫院檢查時,那一刻我是多麼害怕,害怕自己不小心被傳染了。那時我很嚴肅地問我自己,我是否還有遺憾?我活了這麼多年的意義何在?還好最終檢查出來的結果是好的。」聽完同事的經歷,我不禁也問自己:我活著的意義是為了什麼?
  • 什麼才算醇熟配套?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什麼才算醇熟配套?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什麼才算醇熟配套?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什麼才算醇熟配套?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 為什麼而活著?巴菲特: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結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獨自行走在返回家的路途中,無力地看向夜空,這時你會不會感到格外困惑迷茫:每天被工作包裹著,我到底在為了什麼工作?又為什麼而存活著?每日忙碌不停,錢沒賺到,家也沒時間呆,每日所做的一切意義在哪兒?
  • 人為了什麼而活著?這是我聽過的最完美的答案了
    每個人出生後在成長過程中總會有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相信每個人的 答案都不經相同。與其說是三個問題,不如說是一個問題:「人為什麼而活」當人在一帆風順的時候很少會思考這個問題。一般只有人生不順心不如意的時候才會問自己這樣的追問自己: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 稻盛和夫:為什麼活著?人活著的意義在哪?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煙火氣太重自然而然也就看不見藍天白雲,靈魂沒有什麼著落,精神也就沒有了歸屬,這樣的人恐怕只是為了喘氣而已。精神的通透,才是生命真正的覺醒說起精神上的通透,就不得不提起日本的經營之聖稻盛和夫,他是真正活明白的人。
  • 女人為什麼要活著?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想做的事不能做,等到終於有了自己的時間,也已經是垂垂老矣,最後在遺憾中閉上了雙眼,停止了心跳,結束了這本該是自己的、卻又不是自己的人生。生而為人,從開始到結束也不過短短幾十載,很多女人會在生命進行倒計時的那一刻,開始回憶自己經歷的種種,有歡笑,有難過,有快樂,有失落。
  • 稻盛和夫:人為啥活著?人活著的意義是啥?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煙火氣太重自然看不見少了藍天白雲,靈魂沒有著落,精神沒有歸屬,這樣的人活著也不過就是為了喘氣而已。「放下」才是最好的善待自己,20多年來,稻盛和夫和體內的病魔和平相處。有人問他出家的原因,他說也只是為了再次學習人生意義,為死亡做好準備罷了。中國傳統「向死而生」,其實意思就是想讓我們放下對死亡的恐懼,對生命充滿感恩,把當下活好,自己才能活得更舒適。
  • 既然什麼都是無意義的,那人為何要活著?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我們人類只知道給了我們生命那麼我們就需要活著,當然也有很多哲理是在告訴我們應該活著,還應該活得好好的,但是依舊有人會因為不想活了,而選擇離開這個世界的。來這個世界一遭不容易,但是既然來了,在這個世界上,到底有哪些意義是我們所應該明白的呢?
  • 稻盛和夫:活著幹啥?人活著的意義是啥?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煙火氣太重自然而然也就看不見藍天白雲,靈魂沒有什麼著落,精神也就沒有了歸屬,這樣的人恐怕只是為了喘氣而已。精神的通透,才是生命真正的覺醒說起精神上的通透,就不得不提起日本的經營之聖稻盛和夫,他是真正活明白的人。
  • 讀書的意義是什麼?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我認為這種想法害處很大,這樣想的人通常一直都沒有時間閱讀。閱讀必須隨時進行,每天進行,並持之以恆。」投資大師羅傑斯說:「我在耶魯大學念書時,有位同學問我花了多少時間準備考試,他認為花半天就夠了。而我無法算出自己花了多少時間,因為我一直在準備。」俞敏洪告誡大學生:「在大學裡,除了學好專業課,一定要多讀書。
  • 活著的意義是什麼?你找到答案了嗎?
    小時候,我們覺得在為自己的父母活著,為了他們的希望去讀書;長大後,我們又要為妻子兒女活著,為家庭的生存去奔波勞碌。有的人胸懷更寬廣一點,他們會為了更多的人活著,為更多的人謀求利益。但由於認識的局限,人生的目的都比較現實,比較短暫。活著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很多人並沒有清晰的概念。
  • 人為什麼活著?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活著是生命本身的要求,也是活著的人最基本的目的,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餘華《活著》用最樸實無華、最平鋪直述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人生的真諦, 直指人心,書中人物接踵而至的死亡,讓人沉痛不已、深陷其中,更使人展開了深深的思考。在當時社會背景下有著太多的躁動與不安,個人的命運在時代的潮流中顯得渺小不堪,那是一個不成熟、不理性、不民主的時代。生命是脆弱無常的,生活的意義與幸福的標準,永遠沒有答案。
  • 兒童美術教育到底有什麼意義?這是我聽過的最好的答案
    他學畫畫,並不是因為對畫畫有特別的喜愛,而是出於應付高考這一明確的目標。他刻苦學習畫畫,學畫素描,學畫石膏像,學畫人物,學畫風景。他甚至不知道這樣機械而重複的魔鬼訓練有什麼意義,他曾一度想要放棄,甚至厭惡自己所學習的一切東西。他從美術教材上的世界名作當中感受不到任何生命的氣息和富有感染力的快樂。
  • 《活著》:生命意義終極答案——向死而生
    新聞媒體上每天不停滾動著某某因為加班猝死、某某地發生重大車禍造成多少死亡、某某人因為意外而去世,同樣也不時出現著誰與誰結婚了、誰又得了什麼大獎、誰又獲得了什麼成就。臧克家曾寫道: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 人為什麼活著?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每個人活著的意義不盡相同,我活著的意義,是因為這個世上還有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因為心裡有覺得重要的人,所以我活著。下面謹以此文說說自己對於人生的感悟,也希望有讀者能夠相互探討,每個人都為活著努力,而我們到底是為了什麼而活著。
  • 讀書的意義是什麼,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如果讓你推薦一款「熱乾麵」,你會想到什麼?方便?好吃?還是像我一樣,大腦一片空白?如果這時候,有人跟你來一句:「煙籠寒水月籠沙,不止東湖與櫻花,門前風景雨來佳,還有蓮藕魚糕玉露茶.....買它買它就買它,熱乾麵和小龍蝦。」請問:你是什麼感覺?
  • 豆瓣9分:關於人為什麼要活著?這是我聽過的最美的答案
    但有一個問題,是屬於全人類共有的,每個人都會思考的,那就是:人為什麼要活著?可能有的人會覺得,自己才不會思考這麼矯情的問題,人生裡有更多值得關注的話題,比如賺錢、找對象、家庭婚姻等等。但只要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存在著,那就意味著,在我們的潛意識裡,已經為這個問題找到了一個答案,而這也成為我們活著的一種動力。
  • 董卿的回答,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相信不少孩子都有問過父母類似的問題,可往往我們的家長在面對孩子的質疑時,卻說不出什麼勸說孩子理由,往往只會用「讀書學習,是你這年紀該做的」來搪塞。可很顯然,這種敷衍的回答孩子根本聽不進去,因此,越來越多的孩子開始厭煩讀書,討厭學習,成績也一落千丈。
  • 《中年的意義》中年生小孩,就是不切實際?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答案是正常,尤其是現在國內提倡晚婚晚育之後,女性的生育年齡就更加高齡了。 在《中年的意義》這本書中有一組據數據表明,1989年到2009年之間,英國40歲以上生孩子的女性人數增加了2倍,25歲以下生孩子的女性人數則減少了。1991年到2001年之間,美國45歲以上生孩子的女性人數較之以前,增加為190%。
  • 人活著到底有什麼意義
    好的, 不扯遠了,說正題:人活著到底有什麼意義? 這問題,是一位同學在這次群聊中提出來的。 她只是有感而發,偶爾一提而已,自己並未作答。 與她對話的人,也沒有回答。 作為旁觀者,看到這一提問,心裡不禁「格登」一傢伙,似乎觸碰到了心靈深處某個敏感部位。 是呀,人活著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年過七旬的我,好些天睡不著,都在思索這問題。人活著,是為了奉獻,為了付出,為了讓這個社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