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才名和美名爭華並秀「曲高和寡、陽春白雪」等典故皆他而來
宋玉是楚國文人,不僅容貌秀美,且善辭賦,為人所稱頌。他是古代四大美男子之一,屈原學生,他留下的《九辯》、《高唐賦》、《神女賦》等楚辭作品,後人多以屈宋相稱,才名和美名爭華並秀。
一、 宋玉是首個寫女性的詩人。
宋玉的辭賦創作受了老子《道德經》(即《老子》)的沾溉。道家學派的經典《莊子》和《列子》對宋玉的影響也很大。他寫的《神女賦》巫山神女:
「她那如花似玉的容姿,簡直是無可挑剔;她那豐盈嫵媚的儀態也無法尋根究底。上古時代完全不曾有,當今人間根本找不見;她那珍奇寶石般的風採,最好的讚美還會有疏漏。她剛開出現的時候,燦爛的像旭日初升照亮屋梁。當她走進一些的時候,皎潔的像明月灑下的光芒。只一會功夫,她的美妙風採我已領略不盡。時而亮麗的如同鮮花,時而柔和的好似美玉。五種顏色一起散發,我無法一一具體描繪…」
「夫何神女之姣麗兮,含陰陽之渥飾。披華藻之可好兮,若翡翠之奮翼。其象無雙,其美無極;毛嬙鄣袂,不足程式;西施掩面,比之無色。
」註:毛嬙(春秋時期越國的美女之一,大體與西施同時,越王勾踐的夫人。《莊子》:「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真正沉魚落雁的人物原型。)
這篇《神女賦》將神女的端莊、姣麗、豐盈、溫潤寫得那樣出神入化,如臨其境……
《神女賦》成為宋玉筆下最成功的一個女性形象,她的容貌與情態都被他描寫得如此細膩傳神。《神女賦》一出,簡直成了後世文人描寫女神的模板,曹植的洛神賦中的洛神也有著神女的影子。
二、宋玉具有雄辯的口才
宋玉雖然滿腔才情,但仕途並不順利。雖然憑藉寫得一手好文章與精通音律,他做了楚頃襄王的文學侍從大夫。但就是這麼一個官小位卑的大夫位置,他還時不時遭人嫉妒排擠,一再地被同僚登徒子、唐勒等人中傷與誣告。饞言總是如冷箭一排排射向他,可是善於辭令的宋玉每次都能巧妙地駁倒那些饞言,從容脫身。
1. 《登徒子好色賦》是宋玉能言善辯的一次體現,但賦中登徒子說他是一個讒巧小人還可,說其好色,則有些令人啼笑皆非
登徒子在楚王面前說「宋玉其人長得嫻靜英俊,說話很有口才而言辭微妙,又很貪愛女色」。楚王信以為真,拿這話質問宋玉。宋玉回應說:「容貌俊美,這是上天所生;善於言詞辯說,是從老師那裡學來的;至於貪愛女色,下臣則絕無此事。」宋玉則以東家鄰女至美窺視他三年而他都不動心為例說明他並不好色。又以登徒子妻其醜無比、簡直令人噁心,登徒子卻和她生了五個孩子,反駁說登徒子才好色。賦後,登徒子一詞就成為好色的代名詞。此賦,為後世留下了「鄰女窺牆、嫣然一笑、宋玉東牆」 三個成語典故。
2. 《對楚王問》則是宋玉雄辯之才的一次完美發揮,所謂「下裡巴人」、「陽春白雪」、「曲高和寡」等典也由此而來。
面對楚襄王的責問,宋玉不得不為自己辯護,然而宋玉的《對楚王問》整篇應對之詞,卻又沒有一句直接為自己申辯的話,而是引譬設喻,借喻曉理。分別以音樂、動物、聖人為喻作比。
楚襄王向宋玉問道:「先生難道有什麼不好的行為嗎?為什麼廣大士民都說您不好呢?」
宋玉回答說:「是得,不錯,有這麼回事。但希望您能寬恕我的過失,讓我把話說完。」「有一位在郢都唱歌的客人,開始他唱《下裡》、《巴人》,都城裡聚集起來跟著唱的有數千人,接著他唱《陽阿》、《薤露》,都城裡聚集起來跟著唱的有數百人,後來他唱《陽春》,《白雪》,都城裡聚集起來跟著唱的不過幾十人,最後他時而用商音高歌,時而以羽聲細吟,其間雜以宛轉流利的徵音,這時都城裡聚攏來跟著唱的不過數人而已。這說明他唱的歌越是高深,能跟著合唱的就越少。」宋玉的一場雄辯,為後世留下了「下裡巴人」、「陽春白雪」、「曲高和寡」三個成語典故。
三、據傳下來的史料中記載:宋玉是第一個寫悲秋的詩人,拉開了中國文學史上悲秋文學的序幕。
宋玉被貶官失意寫下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情深意長的悲秋之作《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抒發自己「處濁世而顯榮兮,非餘心之所樂;與其無義而有名兮,寧處窮而守高。」的高尚情懷。把一個貧士在深秋時節「失時」、「失人」的心境寫得生動精彩,有很強烈的感染力。《九辯》把悲秋題旨發揮得淋漓盡致,也成為後代人們學習的典範。從此,在中國文學中,悲秋一直是詩文家喜愛的題材,雄才大略的漢武帝有《秋風辭》,瀟灑俊秀的曹植有《秋思賦》、《遙逝》,高瞻遠矚的曹丕有《燕歌行》。
結語:宋玉是對屈原詩歌藝術的直接繼承,在楚辭與漢賦之間,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李白曾說「屈宋長逝,無堪與言。」;杜甫:「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李商隱也曾寫詩文感懷宋玉:「何事荊臺百萬家,惟教宋玉擅才華。」;甚至歐陽修還稱讚他「宋玉比屈原,時有出藍之色」,可見宋玉在文學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