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從小到大玩過的遊戲中,很多遊戲我們並不會按照官方所給出的遊戲名稱來稱呼它,而是使用類似約定成俗的"黑話"在相互間口口相傳。
這些別稱或是根據其遊戲特色,或是遊戲中主(wan)角(jia)行為,甚至是直接搞笑直譯而來。無論起源於何等原因,最終發展為我們所熟知甚至是有些未接觸的玩家乾脆就認為這就是它的本名,今天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一些我們耳熟能詳的遊戲別稱。
Devil May Cry——惡魔五月哭&The Elder Scrolls——老頭滾動條
因為這兩個都是挺搞的並且傳播度相對較為廣泛,就選擇他們為直譯別稱的代表。
關於《鬼泣》的別稱很顯然就是上文所提到過的英文直譯別稱,據說一開始是有黑這款遊戲的人說的,隨後各位大佛和貼吧水怪也都感覺有點意思,這個花名也便留存了下來(網絡搜索的來源,有真的知道的佛可以在評論區科普一下)。
甚至在此前《鬼泣5》剛出來大火的時候,某寶上的代購也把名字改成了惡魔五月哭來預防檢測(也有可能店家害怕真有沙雕買家按照這個名字來搜)。
一直到現在,《鬼泣》的這個名稱在貼吧流傳度經久不衰,由此還演變出了更離譜的版本:惡魔可以哭(小編以前高中時玩《鬼泣4》,對’may『的意思印象深刻就沒往「五月」上想,總是很奇怪就算直譯也是」可以「的意思啊)。
而偏向有點搞的意譯還有個「鬼見愁」,說實話網友個個屬實翻譯鬼才,建議全員到「wuxiaworld」網站當編譯(老外看中國網絡小說的網站)。
不過說起來「鬼泣」這個翻譯真的挺驚豔的,不僅符合原名的直譯,還讓人一看到腦海裡就有種酷酷的形象,這大概就是翻譯中的信、達、雅罷。
至於老頭滾動條(以下簡稱為老滾)的來源就是純屬的機翻失誤了,『older』加個『-er』直接翻譯為老人、『scrolls』原本捲軸不知道怎麼回事翻譯成滾動條了。
雖然在後面的官方遊戲發售時名字是《上古捲軸》,但玩家們心中已經把這個名字記下來了,即使沒有玩過的也知道老滾是什麼遊戲。
特別是這款遊戲的MOD之多超出你的想像,一旦打的很多就會導致加載界面的滾動條很慢。大家都感覺這個翻譯又十分契合遊戲特色滾動條就像老頭走路一樣慢,於是慢慢的幾乎沒什麼人管他叫《上古捲軸》而改口老滾(甚至某百科上面都加入了這個詞條)。
另外《上古捲軸5》還有一個別稱為「少女捲軸」,至於原因別問,問就是mod。
劍俠情緣三網絡版——基三
這個別稱主要是玩家群體、發生的故事所傳播出來的,演變到後面官方甚至都有些遷就玩家,開始進行一些輕微賣腐行為,具體的事情是怎麼回事呢,一切都從劍俠情緣的優美建模和二次元古風的畫風說起。
在劍俠情緣三網絡版(簡稱劍網三)還沒推出時,大家玩的是劍網二ol,其遊戲畫面以及玩法都與同期的那些網遊例如《萬王之王》等大同小異。但是遊戲中到處都充滿了中國江湖元素以及甄子丹的代言還是打動了不少的玩家,在線峰值達到了30萬(傳奇最巔峰也不過不到70萬)。
而一切都從09年的劍網三開始,當時據說一經推出女玩家比例便佔據了50%左右並此後數年直至今日一直在這上下浮動。而女玩家一多,男玩家自然也就蜂擁而至,再加上喜歡二次元古風的女孩子多多少少內心都有些「腐女」的想法,男玩家們一般也不在乎這些「調戲」,久而久之基三大名也就傳播了出來。
而官方也是順應玩家群體開始「賣腐」,無論是劇情主線中的莫雨和毛毛「相愛相殺」還是男性人物角色都畫的俊美且暴露,都十分討喜的迎合了玩家的口味。另外劍網三的視頻編輯也在其中推波助瀾了一把,不僅在各大彈幕網站引流無數,還讓大家對他們基三的印象愈發深刻。
DNF——毒奶粉/掉線城與虛弱勇士
《地下城與勇士》(簡稱DNF)從其推出以來爆火了幾年之後一直讓人覺得「不溫不火」,甚至我在高中時一度認為這個遊戲早就死了。後來聽別人說玩毒奶粉毒奶粉的,但一直不知道是什麼,直到親眼所見才知道原來是DNF。
DNF的毒奶粉之名大家應該都知道是取首字母諧音,只要你打開輸入法輸入DNF出現的基本上就是這三個字(可能跟那段時間三鹿事件有關),而DNF又是跟三鹿奶粉害小孩子似的來害」大孩子「,逐漸也就傳起來了。現在大家拿DNF來比喻就是說DNF很坑,只為了錢不顧玩家。
至於後面那個掉線城與虛弱勇士純屬遊戲特色了,眾所周知騰訊DNF伺服器優化國內數一數二,僅需寬帶的價格就能讓你享受到撥號的極致網速。這也就導致了眾多DNF玩家經常碰到的」網絡連接中斷「,緊接著等你上線就會轉職成為一名英勇的」虛弱勇士「。
不過這個別稱並沒有毒奶粉那麼廣為流傳,只是經常玩的勇士會經常叫它」掉線城「,不像前者,無論是否為資深玩家都知道這麼一個毒奶粉。
巫師三:狂獵——昆特牌3:狂賭
說起《巫師三》你最先想的是什麼?有人說是是白狼開局兩把刀,女兒全靠找;也有人說是與各位女性NPC的恩怨糾葛;但是最為讓人印象深刻的我認為還是那一副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淡定,即使劇情節奏再緊促也要大喊一聲:」來句昆特牌嗎?「,同樣前一秒神態緊張的NPC立刻變臉,滿臉微笑的回答你:」Sure(秀兒)。「
說起來關於玩家們將其稱為昆特牌3:狂賭的原因裡面也有著波蘭蠢驢官方的惡趣味在:明明是很稀少重要的牌(巫師三每次昆特牌打贏一般都會給你一張卡),但卻在做完任務就消失的劇情NPC身上。玩家如果想要這張卡只能放下兒女情長、家仇國恨,同NPC進行一場暢快淋漓的昆特牌對局。
由於昆特牌確實很好玩再加上劇情任務等的推動,這款內置卡牌遊戲也成為了巫師三的代名詞之一。我當時玩的時候恨不得每個NPC都對話一遍看看能否來一局,其中還有個任務甚至是要白狼拿驅魔人的生命——銀劍來做賭注打牌,不過還好,S/L大法好。
如今昆特牌也脫離本體單獨推出有一段時間了,不知道未來能否看到真正的官方冠名」昆特牌3:狂賭「作為續作呢。
無雙系列——割草無雙&刺客信條3——狂戰士信條
關於割草無雙和狂戰士信條都是根據其玩法內核(刺客信條的算普通玩家的玩法內核)特點大家所起的名稱,只要一看到這個名字,基本上遊戲裡需要你幹什麼就一目了然。
光榮的無雙系列體驗過的玩家懂得都懂,不論是海賊無雙、戰國無雙還是最富盛名的真三國無雙以及最近沸沸揚揚的無雙大蛇,其遊戲核心玩法無外乎兩個字」割草「。沒有比這兩個字形容更貼切的了,這一系列遊戲就是讓玩家體會到極致無腦的」爽「,讓你在大名鼎鼎的戰場上使用你所喜愛的人物打出以一敵萬、橫掃千軍的驕人戰績。
而且還有一點是無雙系列的判定範圍,基本上遇到一隊士兵一擊就能將他們全部擊飛同時沾個邊就不停往中間吸,就跟武器上有黑洞一樣,這也就是為什麼叫做」割草「。當然如果修羅模式下就算了,這都不是一個遊戲了······
至於狂戰士信條原因也是差不多,不過這個只是育碧給的一個速通方式,並不能代表整個刺客信條遊戲,因此大家不要以偏概全。這麼叫最為靠譜的原因是育碧為了吸引更多的玩家,對《刺客信條3》的遊戲機制進行了一些改變,拓展了玩法。如果玩家不想潛入暗殺,可以光明正大的和敵人面對面的較量。
同時很多老玩家由於這一代完美同步條件太過苛刻且又有著斧子這個無雙BUG裝備,為了通關索性選擇硬核暗殺:只要我把所有人都殺了,那我就是完美潛入。
超級馬裡奧兄弟——頂蘑菇
說起來我不知道你們對這個稱做什麼,反正我之前和朋友們都是管它叫做」頂蘑菇「這個現在聽起來有點憨的名字,當然也有的叫超級瑪麗,但肯定超級馬裡奧兄弟的沒有多少。
超級瑪麗有可能是以前盜版遊戲翻譯問題,但是頂蘑菇的具體原因就不知道了,個人猜測可能是在遊戲中蘑菇是極其重要的道具,不論變大還是加命都給玩家更多的容錯率。
說起來也好笑,就算現在長大了,有時候和朋友聊到這款遊戲的時候也還是用頂蘑菇來稱呼它,即便早就已經知道了它的本名。看來有時候一款遊戲的別稱可能並不只是一個別稱罷了,也是我們記錄曾經的錨頭,亦或者是時光長河中刻舟求劍的那抹刻痕。
小結
其實不論一款遊戲的本名或者花名怎麼說,都體現了玩家們對他的一種感情寄託,或是喜愛或是暗諷,總是讓你能夠在第一時間聽到它想起它。憶起帶給你過的快樂和收穫(再不濟幫忙打發過無聊的時間),作為遊戲已經夠了,甚至你心裡還記得它那麼多名字,那麼它就是成功的,即使早已不在其中暢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