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年輕的博物館館長——高秀眉

2020-12-20 中國教育在線

  幾乎是在一夜之間,大學還未畢業的成都女孩高秀眉成為成都邦榮古陶瓷博物館館長,只有19歲的她擔負起了傳承價值連城的古陶瓷文化瑰寶的重擔。這位中國最年輕的博物館館長全球徵集智囊團,以期擺脫民辦博物館普遍遭遇的生存尷尬和突破窠臼,尋求發展。

  成都小丫成中國最年輕的博物館館長她當家3000件陶瓷

  2003年9月14日上午10時,大邑縣五鬥街。4層樓高的成都邦榮古陶瓷博物館外牆瓷磚已清洗一新,「計劃到9月20日正式開館,還沒來得及掛牌。」博物館名譽館長高邦榮站在底樓的接待大廳,指揮工人清洗裝修留下的殘渣。8月6日,成都市文化局正式批覆同意成立邦榮古陶瓷博物館,「其實籌備工作已進行了1年多,從建房到購買消防設備等附屬設備已投資100餘萬元。」8月27日,高邦榮帶著高秀眉在成都市民政局辦理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書,將博物館的大權交給了女兒。翻開登記證書內頁,負責人一欄的名字正是高秀眉,業務範圍一欄註明「古陶瓷、古錢幣等文物的徵集、保護研究及宣傳展示」。

  博物館展示廳位於3樓和4樓,總面積只有600平方米,玻璃展櫃裡1000多件古瓷器分門別類,從漢代的陶狗到清代的瓷器、酒壺,從宋三彩到青花圖案,精美絕倫,蘊含著遠古藝術巨大的震撼力。「這些古陶瓷的價值很難用金錢估量,都是中華文化的結晶。」邦榮古陶瓷博物館研究室副主任戴輝是四川收藏家協會會員,他指著一條宋代坐龍說:「這是典型的宋三彩,綠色的龍身,黑色的龍爪,黃色的龍眼。」坐龍龍頭作回頭狀,高約30釐米,造型充滿動感,「這是國內僅存的孤品,我們準備把它作為館標印在門票上。」邦榮古瓷器博物館共有3000多件古陶瓷,展出的只是一部分。

  高邦榮小心翼翼地捧出一隻錦盒,「3000多件古陶瓷中,有好幾件罕見的珍品,錦盒裡的青花瓷屏可以說是鎮館之寶,」高邦榮讓記者戴上手套,「手上的汗液會影響瓷器的壽命,這件青花瓷屏難得一見,更少有人能觸摸它。」揭開錦盒,房外的陽光打在青花瓷屏上,它的直徑大約20釐米,圖案近景是一位身著鎧甲、右手提著大刀的武將,武將正轉身與一位古裙女子送別,遠景是群山崇嶺,山頭間旌旗搖動,隱隱傳來雷動山裂的戰鼓聲。

  「經過多位收藏家鑑定,這件青花瓷屏應是元末明初的物件,如果拿到拍賣市場,它的拍賣價在1000萬元以上。」高邦榮介紹道。

  最年輕館長·內幕家庭會議定下掌舵人

  當選理由:3000多件古陶瓷,她基本上能辨認出是哪朝哪代的博物館獲準籌建已有1年多時間,按照慣例,館長一職非高邦榮莫屬,「父親有意把館長職位交給我,」高秀眉說,自己也感到驚訝,畢竟年齡還小,而且還在讀書。

  「年輕人早點接受鍛鍊是好事。」今年8月,博物館辦理成立手續過程中,高邦榮帶上正放假的女兒跑各個部門,「讓她親身感受與政府部門打交道的程序,也可以多認識一些人,鍛鍊辦事能力。」8月27日,到成都市民政局正式辦理登記證書前,高家召開了一次家庭會議,高邦榮和妻子力薦女兒做館長。

  高秀眉從小生活在堆滿古陶瓷的家庭,耳濡目染,對文物的興趣日濃,「父親每次收到古陶瓷就會給我細細講解,教我如何鑑別不同的朝代和出處。」「3000多件古陶瓷,她基本上能辨認出是哪朝哪代的。」高邦榮微笑著望著女兒,目光中充滿希冀。

  高秀眉現在在西南交通大學讀書,攻讀的專業是電子商務,「明年7月就畢業了,」高秀眉說,「上任」的第一把火就是要建立一個網上博物館,現在利用課餘時間設計網頁。

  高秀眉的三爸是加拿大GRC電腦軟體公司董事長,「三爸正與加拿大方面溝通,時機成熟時,就邀請我到多倫多辦展覽。」高秀眉坦承,自己的英語還不行,「要當好館長,肯定會有些國際交流,不惡補英語不行啊!」徵求智囊團·緣由探求民辦博物館生路

  只為借腦:國外私立博物館的管理經驗、發展模式都是我渴望學習的成都共有12家民辦博物館,除了依託企業創辦的成都中藥博物館、建川博物館沒有生存困擾外,其餘的博物館都面臨著發展的瓶頸。「新津蜀生文物陳列館的老闆羅樹生辦酒吧補貼博物館的日常開支,而一些早年成立的博物館已經銷聲匿跡。」高秀眉說,向全球徵集智囊團的目的就是藉助外腦,謀求博物館的生存和發展。

  「國外也有許多私立博物館,他們的管理經驗、發展模式都是我渴望學習的。」高秀眉希望智囊團中有熟悉博物館國際管理經驗的高參加盟。「徵集智囊團採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策略,每年召開一次圓桌會議,平時與智囊團成員保持聯繫,虛心請教。」守業與創業·對話守業也能成英雄

  觀點解釋:我掌管著一座價值連城的博物館,這是比創業更大的挑戰記者:大學生都渴望成為創業英雄,你卻一下子步入守業階段,是否覺得缺乏挑戰?

  高秀眉:在我的身邊,就有創業的同學,我非常敬佩和尊敬包括我父親在內的創業人士。由於特定的原因,我掌管著一座價值連城的博物館,這是比創業更大的挑戰。

  記者:俗話說「創業難,守業更難」,你怎麼理解這句話?

  高秀眉:博物館的性質是不以贏利為目的的公益性事業,這和單純的下海做生意是兩回事。最主要的挑戰是在經濟上博物館能支撐下去,又要把作為文化結晶的古陶瓷保護好傳承好,這中間必須掌握微妙的平衡。

  記者:聽你父親說,你生活比較節約?

  高秀眉:我住的是集體寢室,6個人一間,包括生活費,每個月花銷大約400元,業餘愛好就是看書和聽音樂。

  創辦博物館·背景父親掘下第一桶金

  這樣積累:收集古幣-錢幣交易和親人援手「女兒已漸漸長大成人,遲早都會擔負經營和管理博物館的擔子,」今年46歲的高邦榮從20年前就與古董打起了交道,「我這個人喜歡鑽研,結婚後就把老丈人家的100多枚古錢幣拿來研究,發現各個朝代的錢幣都有來歷和掌故,是當時人們生活的一種鮮活見證,於是收集古錢幣。」從四川農業大學畢業,高邦榮被分配到畜牧部門,「那時工資只有50多元,每個月拿出一半的工資收集古錢幣,當時1角錢可以買到一枚清朝錢幣,便宜得很。」通過錢幣交易市場,高邦榮掘到了創辦博物館的第一桶金。從1993年開始,高邦榮專門收集古陶瓷,「經常早上5時出門,跑到送仙橋市場淘貨,」由於高邦榮有機會到全國各地出差,「在北京、西安收到了不少好東西。」5年前,高邦榮萌生了創辦博物館的念頭,「光靠省吃儉用和錢幣交易賺的錢難以收集上規模和上檔次的古陶瓷,」高邦榮的兩個做生意的弟弟伸出了援手。「這麼多年一直奔波,我已經有點累了。」這也許是他把博物館交給女兒的原因之一。

相關焦點

  • 廣東三大文化場館館長履新 肖海明任省博物館館長
    9月4日上午,廣東省文化館(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召開領導班子調整宣布會,聘任毛凌文為省文化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館長(主任)。此前,毛凌文為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共服務處副處長。9月4日下午,廣東省博物館召開全館大會,宣布肖海明就任廣東省博物館館長。
  • 館長訪談|港大美術博物館館長:博物館得重傳承,並非遊樂場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館長羅諾德(Florian Knothe)與會並發表主題演講,研討會期間羅諾德館長接受了《澎湃新聞·藝術評論》的專訪,他認為,最重要的是思考一所美術博物館存在的意義,為何要建立一個公共空間的博物館。「我非常看重私人博物館如何傳承博物館的使命,為社會帶來新的東西,否則博物館僅僅是私人的遊樂場。」
  • 中國茶葉博物館館長吳曉力:茶文化與杭州
    在這背後致力於推動茶文化發展的,便是中國茶葉博物館館長吳曉力。  嘉賓簡介  吳曉力,中國茶葉博物館黨委書記、館長,文博研究員,兼任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中國博物館協會理事,中國古陶瓷學會理事,浙江省茶葉學會副理事長,浙江省博物館學會副會長,吳覺農茶學思想研究會副理事長,浙江大學文博系兼職教授,復旦大學碩士生專業導師。
  • 全球博物館館長將齊聚中國 共論絲綢之路國家博物館的功能與使命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陳毓娟):記者近日從中國國家博物館通氣會上知悉,國博計劃於2019年4月11日至12日舉辦主題為「絲綢之路國家博物館的功能與使命」的全球博物館館長論壇。來自全球五大洲的知名博物館和國家博物館館長齊聚中國國家博物館,共商全球博物館未來發展大計。
  • 「第六屆中國高校博物館館長論壇」在京舉行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陳毓娟):11月27日,「第六屆中國高校博物館館長論壇暨2020年全國高校博物館優秀講解案例展示頒獎儀式」在中國傳媒大學舉行。「第六屆中國高校博物館館長論壇暨2020年全國高校博物館優秀講解案例展示頒獎儀式」在中國傳媒大學舉行。
  • 國博副館長陳履生:冀寶齋是中國博物館的恥辱
    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陳履生說:「前不久出現的冀寶齋,那真是中國博物館的恥辱,如果我們的博物館、美術館發展成這個樣子,是應該引起我們反思的」。論壇持續一天,分為三個單元進行,每單元設2—3場單人演講及一場圓桌討論。  民營美術館VS體制、經濟如何給官員排排坐?錢只靠基金行嗎?
  • 「博物館的歷史」國際博物館館長論壇分論壇在南通舉辦
    南通市政府黨組成員朱晉主持分論壇開幕式,中共南通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劉浩,江蘇省文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南京博物院院長龔良,法國軍事博物館館長亞歷山大·德·塞裡奇將軍,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副司長金瑞國等先後致辭。來自德國、法國、美國等11個國家的23位知名博物館館長和包括首都博物館、中國地質博物館、上海博物館等博物館館長在內的24位國內嘉賓以及當地15個博物館館長參加了本次論壇。
  • 臺灣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孫維新來魯參訪
    臺灣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孫維新來魯參訪 2019年05月05日 09:15: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圖片來源:魯臺港澳交流服務中心)  中國臺灣網5月5日濟南訊 近日,臺灣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孫維新來魯參訪交流,先後拜訪了山東省臺港澳辦、省博物館、省教育廳和省實驗小學,探討加強魯臺青少年科普教育交流與合作,舉辦了「太空創新發展」講座。
  • 阿爾法·羅密歐110周年對話博物館館長
    今年是阿爾法·羅密歐品牌誕生110周年,阿爾法·羅密歐將舉辦各種紀念活動,而日前阿爾法·羅密歐博物館館長Lorenzo Ardizio先生也和中國媒體通過視頻連線的形式介紹了阿爾法·羅密歐品牌的歷史,以及阿爾法·羅密歐博物館的情況
  • 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從「革命化」春節到博物館裡的春節
    原標題:這些人,那些「年」①|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從「革命化」春節到博物館裡的春節  談起春節記憶,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印象最深的是我國春節習俗的變化。他經常想起上世紀70年代過春節的樣子。那時,過春節常帶一個定語——「革命化」的春節。  什麼是「革命化」的春節?
  • 國際博物館館長論壇南通分論壇舉行
    中國江蘇網5月28日南通訊(記者 曹敏)28日,「博物館的歷史」國際博物館館長論壇南通分論壇在南通新區會議中心舉行。來自德國、法國、美國等11個國家的23名知名博物館館長和包括首都博物館、中國地質博物館、上海博物館等博物館館長在內的24位國內嘉賓及南通15個博物館館長參加了論壇。
  • 中國國家博物館首任館長潘震宙:寧波文化 獨具魅力
    寧波博物館外景資料圖片  近日,文化部原副部長、中國國家博物館第一任館長潘震宙來寧波參加文化活動,金報記者有幸對其進行了採訪。採訪中,就寧波作為海上絲綢之路始發點,寧波在「一帶一路」戰略中發揮的獨特作用,以及源遠流長的寧波歷史、文化等話題,潘震宙從自己的角度,作了一一解析,並表示非常認可。
  • 「國內最大民營博物館」館長失聯了
    深圳晚報記者 王飛翔 實習生 劉筱亞 在民間博物館中,號稱「國內最大民營博物館」的深圳隆盛博物館稱得上是一個「傳奇」。這份傳奇來自多次重金回購「海外流失文物」的館長蔡振強。不僅如此,蔡振強還通過運作搭建起一個龐大的藝術品融資和借貸平臺。 7月11日,該博物館因拖欠租金被南山區法院下達了強制搬遷的通知。
  • 陝西歷史博物館館長侯寧彬:文博人要敬畏、嚴謹、熱情
    「人民日報文創會客廳」第一季:「館長有話說」讓我們與各大博物館館長一起,解開文博密碼,探索歷史奧秘。本期做客嘉賓:侯寧彬陝西歷史博物館黨委書記、館長在中國的西部,有一片神奇的土地,在中國歷史上,有周、秦、漢、唐等十三個王朝曾在這裡建都,這裡有著豐富的文化遺存,深厚的文化積存——這裡就是三秦大地陝西
  • 中國有觀復博物館的貓館長,俄國有博物館的貓門童,貓已深入職場
    貓館長觀復博物館是收藏家馬未都先生於1996年在北京創辦的,這家博物館的展品或許不是最出名的,因為人們更熟悉的是博物館裡的貓們,馬先生稱它們為觀復貓。起初,博物館並沒有養貓的計劃,因為機緣巧合,馬先生收養了許多流浪貓,於是它們悉數登場,最早來到博物館的花肥肥已經15歲了,是觀復博物館元老級的館長了。其他為我們熟知的貓咪還有黃槍槍、藍毛毛、麻條條、雲朵朵、黑包包等,這些貓咪與文物們友好相處,守護著博物館,也招攬了更多的人前來參觀文物,順便擼貓。
  • 中國國家博物館致信羅浮宮館長,願幫助修復巴黎聖母院文物
    資料圖 新華社中國國家博物館是中國設立的首個「文物避難所」。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作為瀕危文化遺產保護基金學術委員會委員,4月16日第一時間致信法國羅浮宮館長兼瀕危文化遺產保護基金學術委員會主席讓·呂克·馬丁內茲,代表中國國家博物館向法國文化遺產界同仁並所有法國人民表示衷心的關切和慰問。王春法在信中寫道:「文化遺產所面臨的人為或自然的侵損於我們這些文博工作者如切膚之痛,作為瀕危文化遺產保護基金成員,我們更感到時間緊迫、任務艱巨。
  • 五十年鑄就的傳奇:專訪漢諾瓦斯普格爾博物館館長Reinhard Spieler...
    2019年7月24日,藝術中國專訪德國漢諾瓦市斯普格爾博物館(Sprengel Museum)館長Reinhard Spieler博士(以下稱Spieler博士)。我們的歷任館長和博物館贊助人,在各種時空場合,向藝術品收藏家和藝術家介紹斯普格爾博物館,安排策劃藝術作品展,建立信任。
  • 20名館長主任清華科博縱論「科學博物館建設」
    來自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印刷博物館、中國地質博物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國電影博物館、中國鐵道博物館、中國考古博物館、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博物館學會、首都博物館、北京天文館、大鐘寺古鐘博物館、中國文物報、博物館頭條、清華大學科學博物館、清華大學科學史系等機構的館長、部門主任或代表20餘人參加了研討活動。
  • 中國絲綢博物館館長趙豐:邀你聆聽「絲」之語
    今年春節,中國絲綢博物館館長趙豐過了個十足的「文博年」。大年初一,他專程前往上海玻璃博物館參觀考察,並拜會了館長。大年初二,他張羅起了新書。繼承傳統、走向未來,把中國絲綢博物館打造成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蠶桑絲織技藝的傳承基地,讓古老的絲綢煥發新的生命力,是趙豐的一大夢想。年前,他帶著館裡的漢機織漢錦團隊登上了央視《國家寶藏》的舞臺,在一臺根據成都老官山漢墓織機復原成功的漢代織機上,展示了國寶「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臂的織錦技藝。
  • 檔案文博管理中心舉行上海交通大學博物館(籌)館長聘任儀式
    6月30日,檔案文博管理中心在徐匯校區舉行上海交通大學博物館(籌)館長聘任儀式,聘任上海博物館原副館長陳克倫研究員為學校博物館(籌)館長。上海交大原黨委書記王宗光,原黨委書記姜斯憲,上海交大黨委常委、副校長張安勝,著名國畫家戴敦邦教授及其親屬,檔案文博管理中心相關領導出席儀式。聘任儀式由檔案文博管理中心主任張凱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