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層次」父母身上的6個特點,影響孩子一生,家長:幸好我沒有

2020-11-17 優秀父母育兒經

很多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出現了問題,父母總感覺自己孩子總是不如別人的優秀,這些問題總是困擾著父母,但其實很多時候都是父母身上出了問題。

「低層次」的父母身上總會出現這六個問題,看看自己身上有沒有,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1、不善於傾聽孩子

父母總是喜歡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在很多時候不會傾聽孩子心裡的聲音。問題出現的時候父母總是在責怪孩子,沒有問問孩子為什麼這麼做,沒有選擇傾聽孩子的想法。

一個網友在網上發了這樣一段話:我想要一車梨,你卻給我一車蘋果,我沒有表現出感激之情。你便立刻責怪我不知感恩,我不知道自己錯在了哪裡,我只是想要一車梨。



父母有的時候就是「好心在辦壞事」,並不知道孩子想要的是什麼,還抱怨自己一味的付出卻沒有得到回報。

2、喜歡對孩子發火

職場上的壓力,夫妻之間的感情問題,生活上的雞毛蒜皮皆是一個人情緒的積累,可是這不能成為你對孩子發火的理由。很多的孩子成了父母的出氣筒,有的是大聲責罵,有的甚至動手打人。

每次看到父母打孩子的新聞,我都特別的痛心。當初自己那麼期盼的生命,為什麼不知道珍惜。這個小寶貝在雲端上看中了你,拋下所有選中了你,怎麼可以如此暴力地待他。



3、自己沒有自律,卻讓孩子自律

很多父母一邊玩手機一邊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喜歡讀書,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你怎麼做孩子就會怎麼做。

想要有喜歡看書的孩子,首先自己就必須喜歡看書,並且經常看書,把孩子的興趣引導到看書上這樣做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拖拉的父母孩子也會拖拉,這個是受家庭環境的影響。想要有一個很自律的孩子,自己就應該以身作則。

4、拿自己孩子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比

比較是父母在一起最喜歡談論的話題,我家孩子怎麼樣,你家孩子怎麼樣,似乎是在做一項調查,檢閱自己的勞動成果。

比較教育的做法本身就是不對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更何況是拿自己孩子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相比。



這種做法會讓孩子特別的自卑,久而久之孩子就沒有自信了,在別人面前不敢表現自己,覺得自己什麼都不如別人。

5、總是喜歡打探孩子的隱私

這個經常發生在孩子的青春期,很多的父母開始發現孩子在自己的面前有小秘密了,擔心自己的孩子早戀,擔心自己的孩子走上歧途。

這個時候父母就會打聽自己的小秘密,可是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是父母的附屬品。有自己的小秘密是很正常的事情,證明孩子要長大了,要成熟了。



6、總是想控制孩子

父母特別喜歡掌控孩子的一切,從出生開始,就為籌謀好以後的職業了,可是孩子有無限的可能,他們也有自己的想法。

之前看過一個新聞一個12歲的男孩離家出走,他父母說出走的原因是孩子喜歡的衣服和我們喜歡的不一樣,沒給孩子買他喜歡的。



這只是很小的一個問題,父母並沒有發現真正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孩子受不了父母長期的控制,這才爆發的,可是他們一點都沒有發現自己做的不對。

孩子的性格養成和父母的行為習慣和教育方式有很大的關聯,請不要做「低層次」的父母,影響孩子一輩子的心理健康,要成為孩子一生的良師益友。

相關焦點

  • 中國家長教育孩子的三個層次,決定孩子一生的高度
    哈嘍大家好,這裡是教育熟知,關注我,每天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資訊,感謝您的收看!一位著名的美國家庭治療專家薩提亞曾經說過:「一個人與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而這關係,可能會影響他的一生。」很明顯,真正決定孩子起跑線的,不是孩子上多少早教興趣班,或者認識多少單詞,或者學習幾個國家的語言,而是取決於父母教育方式。家長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位教育者,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水平,將決定他們生命的高度。有三個層次的養育孩子的中國父母,不妨對照一下自己的實踐,看看自己身處第幾層。
  • 愛和孩子講大道理的,多半是「低層次父母」!一流父母這樣教孩子
    跟孩子嘮叨講大道理,大多是「低層次父母」!不少家長都好奇,為什麼我們給孩子講道理,總是感覺在對牛彈琴,沒有作用?其實,作為家長我們一定要明白,孩子並不是不聽我們講道理,他們也不是故意想要惹我們生氣,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孩子的大腦發育不成熟。
  • 低層次家庭、高層次家庭,家長問:為何我們就成了低層次家庭?
    我老公收入不高,我們只有一個孩子,為了孩子教育,我把工作辭了(我收入比我老公還高),可是工作地點離家有點遠,每天花在路上好幾個小時,沒時間、精力教育孩子!只有辭職!我閨蜜,她家兩個孩子,老公的收入至少是我老公的三倍,可她還上收入很低的班……閨蜜的觀念,小孩子有吃有喝就行,他們是這樣過來的!家長想法是不一樣的!
  • 愛和娃講大道理的,大多是"低層次父母",一流父母都這樣教育孩子
    孩子身上存在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孩子人生領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確的家教觀念和教子方法。——珍妮·艾裡姆每當和別的父母談論起孩子哭鬧發脾氣時,大多數父母都是愁眉苦臉的,大家的情況都很類似。孩子喜歡哭鬧,而且不聽話,還喜歡發脾氣,面對這種情況家長都是手足無措的。
  • 李玫瑾:「低層次」家長才跟孩子講道理,「高層次」父母都有高招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尤其是當小孩子爆發情緒的時候,真的堪比「惡魔」爆發了一樣,無理取鬧起來讓很多家長感到頭疼,不僅亂哭亂鬧還會趴在地上打滾,每次都是父母低下頭去安慰孩子,但這種情況有一次就會有第二次,作為家長我們該怎麼做呢?
  • 「低層次」父母的4個典型特徵,網友苦笑:我媽竟然全中
    「低層次」父母的4個典型特徵,網友苦笑:我媽竟然全中父母的格局決定孩子的前途。如果父母的層次低,不僅會讓自己的孩子感到十分困擾還會對孩子的未來產生很多的影響。那麼層次低的父母具有什麼的特徵呢?他們身上往往具備這四個特質,不少網友看了後苦笑我媽全中。1.把孩子當作自己的附屬品孩子的生命是父母給的,但這並不代表孩子的人生也是父母的。不少父母覺得孩子是我生的就應該聽我的,不聽就用不孝的名頭來壓迫。讓孩子不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成為父母恩附屬品,在極度壓抑的氣氛中生活。
  • 嘮叨的多是「低層次父母」,高層次父母這樣教育孩子
    著名兒童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曾說過,低層次的父母才會囉嗦、和孩子講大道理,高層次的父母從不會和孩子囉嗦。另外孩子缺少學習正面榜樣的機會和途徑,也會影響孩子尊重長輩品質的培養。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幾個小妙招:方法1:針對心理特點,變換指令針對兒童的心理特點,家長可以變換指令。
  • 《以家人之名》父母四個細節影響孩子的一生
    本期話題【《以家人之名》父母四個細節影響孩子的一生!】近日播放的非常火爆的青春成長治癒劇《以家人之名》真是刷爆了整個朋友圈,家人,在所有人的觀念中就是幸福溫暖的,但是凌霄與賀子秋的遭遇,卻是一些孩子無法避免的原生家庭之痛。劇情中的四個細節,也徹底影響了孩子的一生。
  • 愛和娃嘮叨講大道理,大多是「低層次父母」!一流父母這樣教孩子
    每當談論到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很多媽媽都會臉色大變,變得愁眉苦臉的,都說自己在面對孩子的發脾氣的時候沒有任何的辦法。有不少家長和我抱怨自己的孩子總是亂發脾氣,不論換什麼樣的方法,他都不聽,給他講道理講了一百遍了,最後的結果還是那樣。
  • 家長是孩子一生的影響者
    老師只是傳道授業解惑者,家長卻是孩子一生的影響者。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說過,「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現在心理科學已經發現,一個成年人身上所有的問題,差不多都可以從他的童年生活中找到答案。所以,童年對一個人的影響來說,非常重要。
  • 孩子叛逆時,和娃講大道理的,大多是低層次父母,一流父母這樣教
    孩子叛逆不聽話?低層次父母才會打罵嘮叨,高層次父母這樣教娃「快起床去刷牙、洗臉!」「你就穿這樣的衣服出門嗎?像什麼樣子?」「別忘了下午去上課!」哈佛教授曾說過:「孩子叛逆時,和娃講大道理的,大多是低層次父母」不光是哈佛教授,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也認為:「低層次父母才會打罵嘮叨,高層次的父母,從來不會和孩子嘮叨、講大道理。
  • 低層次父母的這種「節儉」,正在毀掉孩子的格局,娃將來難有出息
    現在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懂得節約,不會因為生活水平不斷好轉而變得鋪張浪費、大手大腳。但是很多父母可能是因為過度節儉,反而會讓孩子有些接受不了,甚至會影響孩子的未來,讓孩子難有出息,因為低層次父母的這種&34;,正在毀掉孩子的格局。李女士就有這樣的習慣,經常向孩子埋怨自己家裡很窮,希望孩子一定要省一省。但是實際上李女士和丈夫的收入在所在地方是中等偏上的。
  • 管教孩子,低層次父母和高層次父母的處理方式,差別一目了然
    當孩子發脾氣時,不分場合不分時間點地哭鬧,或者是撒潑打滾,既讓家長覺得非常沒有面子,同時也會嚴重影響家長的情緒。,父母的處理方式能夠體現出父母就是低層次的父母還是高層次的父母,差別一目了然。,高層次的處理方式和低層次的處理方式,差別一目了然,對孩子的影響也有很大的不同。
  • 父母層次越低,孩子格局越小
    小孩無法選擇父母,父母卻可以控制小孩的人生。小時候父母的言行舉止是孩子的榜樣,層次越低的父母,往往不重視孩子的身心健康。他們無法與自己的內外達成和諧,卻對孩子橫加指責。他們無法控制外在的境遇,便會對毫無攻擊力的孩子發洩情緒。父母學歷越低,意味著他們在社會中獲得的資源越少。我的朋友小A,她父母都是小學文化,她父母共同特徵就是偏激,情緒化,家裡實行強權統治。
  • 囉嗦、愛嘮叨多半是「低層次父母」,聰明父母會這樣教孩子
    案例一:寶媽A有個獨生女,平時對女兒可謂是百般寵愛,自己也捨不得打罵孩子,當孩子有情緒的事情,自己最多是跟孩子講大道理,但孩子的脾氣非但沒有收斂,脾氣反而變得更壞了,寶媽說女兒一句不是,就開始大發雷霆,任誰哄都不好。
  • 父母的言行影響孩子的一生
    我們都理解父母希望孩子成龍成鳳,但卻不能將他們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寄希望在孩子身上,想要孩子代替他們去實現夢想,以期待自己輸掉的面子在孩子身上能夠找回來。有的家長只要孩子做的事情不如家長的意願,隨之而來的就有打罵聲,有的孩子在父母語言之下不敢做任何反擊,只會選擇用沉默來逃避。有次去眼鏡店配眼鏡,有位家長帶著自己10歲左右的女孩子和親戚家的11歲的男孩子來檢查視力,我在服務員的陪伴下在一旁櫃檯挑選合適的框架。
  • 低層次父母才會對著孩子「講道理」,而高情商父母,這樣教育孩子
    低層次父母才會對著孩子"講道理" 隔壁鄰居小李夫婦雖然年紀不大,但是他們的教育理念卻比同齡人更加先進,作為父母,他們不僅要照顧孩子的身心健康,並且在教育方面有著自己的獨特的方式。
  • 層次越低的父母,越喜歡玩手機
    這世界上,最打動人心的愛叫「陪伴」,而不是我在你身邊,你卻在玩手機。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就是以前我們只是拿來打電話發簡訊的手機,如今甚至已經替代了孩子的地位,讓更多父母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手機的奴隸,而忽視了對孩子的關心。
  • 6年追蹤3個孩子,揭開教育殘酷真相:父母的層次決定孩子的高度
    很多人將"我命由我不由天"當成人生座右銘,但是,在承認個人主觀能動性對命運的影響時,往往也存在一些很重要的影響因素,比如:父母的眼界層次。曾經有一部名喚《出路》的紀錄片,花了6年的時間去追蹤3個不同階層的孩子的生活軌跡,用來研究影響孩子成長的各種因素。
  • 「低層次父母「總愛和孩子講大道理,「高層次「父母都會這樣做
    我們都知道孩子生活的環境和所受的教育會影響孩子的行為習慣,但是影響孩子價值觀的卻是孩子的父母。因此,家長應該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只有這樣孩子的將來才會更加優秀。父母該怎樣教育孩子呢?大部分父母都會和孩子講道理,父母總認為自己積攢多年的經驗,可以幫助到孩子,可以讓孩子少走一些彎路,早日成功。不得不承認,這樣的想法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