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智慧校園生態校園文化校園 「精品運中」彰顯邳州「滿意教育」

2020-12-15 中國江蘇網

2月14日,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的5名畢業生重回母校——江蘇省運河中學,與學弟學妹們分享學習經驗和體會,精彩的發言贏得現場師生陣陣掌聲。

2月15日,邳州市召開教育工作座談會。邳州市委書記陳靜與教育工作者代表共商教育發展大計。紮實推進教育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提升資源供給,優化資源配置,促進量質並舉,廣泛凝聚加快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合力,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運河中學的「精品教育」被寄予殷切期望。

在邳州,教育被視為「最大的民生工程」。創辦於1956年的運河中學,是江蘇省首批重點高中、國家級示範高中、江蘇省四星級普通高中。近年來,該校以辦「讓家長放心,讓百姓滿意的教育」為目標,強化精品意識,突出環境育人,奮力創建環境優美、管理規範、特色鮮明的智慧、生態和文化校園,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智慧校園」端出「空中課堂」

「終於能和孩子一起感受坐在教室裡上課的氛圍,空中課堂真好!熟悉的老師,一對一的感覺,孩子們還可以一起互動討論。」開學前,運河中學學生王政的媽媽給班主任老師發來信息,對運河中學的首次「智慧嘗試」——「空中課堂」點讚。

該校信息中心信息處主任劉擁軍打開管理後臺,展示「空中課堂」屠詠梅老師的英語課。「664名學生同時在線聽課,加上課後複習回放,總聽課人數達2568人次,這跟屠老師平時只教兩個班相比,傳播效果翻幾番。」今年寒假,運中優選本校70多位教師在線進行視頻輔導,共授課140多個課時,總聽課人數20多萬人次,實現優秀教學活動和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有效遏制教師有償家教,減輕學生家庭的經濟負擔。

「這不是趕時髦,不是圖新鮮,是學校信息化建設的客觀要求,也是教育信息化發展趨勢的需要。」運河中學校長張傳喜介紹,「十三五」以來,學校已投入1000多萬元建設「智慧校園」,按照標準完成「三大中心、三大系統和三大平臺」建設——錄播中心、演播中心、網絡數據中心;校園廣播系統、監控系統和網閱系統;公共數據平臺、統一身份認證平臺、信息門戶平臺,同時優化組合所有教育資源,融視頻、網絡、多媒體等多種方式為一體。

運河中學每年都制定計劃,對全校教師進行不同層次的信息化應用培訓,近兩年來投入的專項資金每年不少於100萬元。去年11月,運中順利通過徐州市「智慧校園」建設評估驗收,並以絕對優勢位居徐州四星級學校第一名。

「生態校園」營造人文關懷

漫步校園,在教學樓和宿舍區的必經之路上,太陽能光伏長廊蔚為壯觀,為師生們遮風擋雨提供了保護傘。長廊長238米,由1980塊290W單晶矽太陽能電池板組成。這條長廊是學校利用可再生能源技術打造的集光伏發電、生態教育和文化建設於一體的校園經典建築景觀。

「如果可以,我真想申請在學校過寒假,因為這裡溫暖如春。」在寬敞明亮的運中食堂,剛剛返校的李同學坦言:「學校的水循環供熱一點兒都不乾燥,比空調強多啦!」在運河中學,不管是食堂、教室還是圖書館,都有地熱供暖,室溫保持在20攝氏度左右。這裡的地源熱泵項目覆蓋學校所有教室、宿舍、餐廳、會議室、體育場館以及辦公場所,利用水與土壤進行冷熱交換,實現冬季供暖、夏季製冷。

去年以來,運河中學投入3600多萬元啟動「生態校園」項目建設。學校引進中石化新星江蘇公司,投入資金5000多萬元,建設地源熱泵項目和太陽能光伏項目。其中,太陽能光伏項目配置太陽能板1.3萬塊,總裝機容量3800KW,學校所有具備條件的樓面、體育看臺、風雨操場等,全部安裝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實現併網發電,平均每年發電390多萬千瓦時,可減少排放二氧化硫等多種大氣汙染物。

「『生態校園』不僅是一項綠色行動,更是事關所有人的一種社會責任,一種人文關懷。」提及母校的綠色能源利用,北京大學大三學生武盼道出運中師生的心聲。

「文化校園」涵養師生心靈

運河中學操場一側新建的孔子文化廣場上,《弟子規》全文刻滿一面牆,不遠處的孔聖人塑像謙遜儒雅。運中還開闢孔子學堂網絡課堂,以新媒體引導學生學習經典。

校長張傳喜告訴記者,學校將持續加強「文化校園」建設,既要培養造就一支教育情懷深厚、專業基礎紮實、勇於創新教學、善於綜合育人和具有終身學習發展能力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又要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國際視野、競爭意識、健全人格、全面發展、特長突出的新時代好學生。

「連上我的WIFI」「點亮不一樣的煙火」「我的情緒我做主」……這些新鮮有趣的課題都出自學生們的「生涯課程」,而這也是運河中學讓校園文化「活起來」的一個縮影。目前,運河中學有學生社團30多個,包括《江蘇省運河中學報》、《心雨》報、運中電視臺、運中之聲廣播站等特色社團,學校心理健康輔導站還專門開設心理熱線。

今年,運河中學將圍繞創建「高品質示範高中」這一目標和要求,建設孔子學堂和學生發展中心;成立學生創客中心,創建創客大賽平臺,建設創客工坊,引進VR/AR技術;根據學生特長,組建無人機、機器人等特色團隊……新穎別致的特色課程,將社會、學校和家庭三方需求有機整合,學校教學樓上方的一行紅色標語:「精品運中 實力運中 平安運中 幸福運中」,引人共鳴。

記者 葛靈丹 王佩傑

相關焦點

  • 智慧圖書館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至關重要
    校園樓群的建築設計、校園景觀等美化校園物化形態的內容,以及學校的傳統、校風、學風、人際關係、集體輿論、心理氛圍等都屬於校園文化。良好的校園文化建設不僅都能對老師有指導作用,對學生的觀念、言行、舉止言談都會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滲透在他們的日常學習與生活中。
  • 我省著力打造校園文化品牌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本報記者王暉史曉琪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高等學校校園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 廣州移動打造教育行業生態圈 共促「5G+智慧校園」大發展
    中國移動集團成都研究院發布了5G+智慧教育的信息化能力,基於5G教育專網、雲邊智能服務,打造智慧校園雲平臺,推出雲網融合網關、5G+VR/AR智慧教室、5G+虛擬實訓、5G+全息投影課堂等創新應用。
  • 【校園文化】青島六十八中:紮實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積極營造良好育人氛圍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全國教育大會及市教育局校園文化建設相關文件精神,青島六十八中圍繞「多元兼容、合和共進」核心理念,結合「崇德尚美 求真創新」的校風,打造四有新樣態校園文化,不斷提升學校辦學品位。一、頂層設計傳承創新,堅持政治引領。
  • 龍華區外國語學校接入騰訊智慧校園體系 打造「未來學校範式」
    深度合作 構建「未來學校範式」據介紹,為進一步推進校園走向「智慧」,龍外在信息區的建設中與騰訊雲深度合作,騰訊云為學校量身定製的教育解決方案中,融入騰訊智慧校園系統以及騰訊微瓴、騰訊優圖等技術。騰訊雲輸出技術能力,藉助微信身份認證平臺,學校師生可通過微信輕鬆實現課堂籤到、刷門禁、刷閘機、自助借書等功能。龍外新校區建設中,還融入了騰訊微瓴系統。
  • 讓校園文化活起來,怎樣建設校園文化活動?
    校園活動是校園文化「活的靈魂」,它以動態的形式深化校園文化的內涵。校園活動以集體生活的形式為學生提供體驗各種關係的「場」,在這個人際「場」中,學生自主地體驗到了規範的作用,從而自覺地服從規範的約束。它從根本上改變了教育的輸灌與強制,最大限度的突顯的教育的自願與自覺功能。教育的成功與否,往往與教育氛圍有一定的關係。
  • 打造陽光校園文化 促進學校內涵發展——三河小學校園文化建設交流會
    立山片區、永樂片區、城北片區各督導組成員組織各學校校長及教務主任30餘人,到我校進行校園文化建設的參觀及指導。No.1陽光少年「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春天隨著落花走了,夏天披著一身綠葉兒在暖風裡蹦跳著走來了!一同走來的還有三河小學那熱情似火的陽光少年,他們邁著矯健的步伐,小小的籃球在近八百學生手中玩轉自如。
  • 重慶校園文化建設|一所學校的教育智慧
    綦江中學校園環境處處彰顯著智慧樓宇文化:集智樓、雲翥樓、高翔樓、(大智)若愚樓、壯翅樓。>豐富多彩的行為文化無不蘊含著智慧從上面這些綦江中學百年歷史文化、百年發展歷程中不斷傳承的精神理念、充滿濃鬱人文氣息的校園環境以及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的片斷中,我們很明顯地感覺到有一個靈魂在引領著學校,這個靈魂就是——「智慧」。
  • 規劃綠色大學 創建生態校園
    今年年初印發的《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第一次將綠色發展作為單獨一個篇章,並且放在育人生態板塊中進行闡述,分別對綠色校園建設和美麗校園建設進行了部署,對綠色發展賦予了前所未有的戰略地位,彰顯建設「綠色校園、智慧校園、未來校園」在教育事業發展中的地位和功能,也凸顯了建設生態校園不同於其他行業領域所特有的育人功能和示範引領的作用。
  • 山東平邑縣:打造智慧校園 促進教育發展
    為提升智慧化信息水平,加快信息技術與學校管理、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山東臨沂市平邑縣第二實驗小學積極落實學校「改革創新求突破,質量立身創品牌」的布局,圍繞「主責主業」,狠抓教育教學質量,立足特色、生存、發展,以實施精緻管理、創建特色校園為指導思想全力打造「智慧校園」。
  • 2020智慧校園創新TOP50
    2020智慧校園創新TOP50排名企業/品牌主要產品及服務1華為智慧校園精品課堂、互動課堂、桌面雲、實訓室等解決方案2阿里釘釘「數位化管理平臺+智能硬體」的校園整體解決方案——釘釘未來校園3天翼雲智慧教育遠程互動教學、VR/AR沉浸教學、VR/AR實訓教學、校園直播、校園安防、校園設備管理、教育教學智能測評等4騰訊教育智能連接
  • 智慧教室、超大圖書館…深中泥崗校區打造「未來校園」
    紅磚灰瓦打造花園式百年校園深圳中學致力於「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高中」,而一流的校園環境是深圳中學建設世界一流高中的重要一步,因此,自深圳市建築工務署接手深圳中學(泥崗校區)建設工程項目起,就致力打造一所具有深圳特色的百年校園和精品工程。
  • 「文化校園」:讓每一面牆都「說話」
    按照運河中學的發展規劃,要通過發掘運中精神和人文基因,學校努力打造具有運中精神、運中基因和運中特色的校園文化。  如何讓學校永葆朝氣與活力?學校明確,首先要建設好制度與管理文化,這兩者是最重要的環境建設。一是深化制度文化建設,健全教師培養、評價制度,並把品德、知識、能力、習慣素養納入學生評價體系。
  • 仁智文化校園體系
    · 辦學理念:山水育人,文化立校。著重培養孩子&34;的仁德,&34;的智慧。· 文化源頭: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崇德路、明禮路、誠信樓、勵志樓等校園道路及教學樓的命名彰顯「仁智」理念· 校園景觀:山水園、攬景園(前臨乾佑河、後倚大秦嶺、緊鄰成行桂樹)、孔子塑像、山水小品、文化石(鐫刻「高山仰止」「上善若水」「止於至善」「高山流水」「崇文尚德」等)、文化屏(鐫刻「智者樂水,仁者樂山」)、卵石幽徑、百草園、……· 教學樓內樓道布置:「以文化人」主題;由「文學家、藝術家、科學家」三大板塊組成
  • 打造李漁主題校園文化,彰顯地方文化獨特魅力
    李漁自幼聰穎,素有才子之譽,世稱「李十郎」,曾家設戲班,至各地演出,從而積累了豐富的戲曲創作、演出經驗,提出了較為完善的戲劇理論體系,被後世譽為「中國戲劇理論始祖」、「世界喜劇大師」、「東方莎士比亞」,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李漁是蘭溪獨有的文化符號,為後世留下了許許多多的文化瑰寶。
  • 騰訊教育重磅出擊:全面升級智慧校園平臺 打造人工智慧教育體系
    10月29日,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成都峰會啟動。在智慧教育分論壇上,騰訊教育正式對外發布了全新升級的智慧校園2.0版本。同時,緊扣智能時代發展的大趨勢,首次對外展示了完整版的騰訊人工智慧教育體系。圖:四川省教育廳技術物資裝備管理中心副主任李昌玉騰訊智慧校園全面升級 大數據拓展新版本想像空間在本次智慧教育分論壇上,騰訊教育宣布全面升級智慧校園平臺,新版騰訊智慧校園2.0正式發布。
  • 什麼是智慧校園
    1、智慧校園是什麼?如何定義?智慧校園的定義:是指以物聯網為核心的智慧化的校園學習、生活一體化的環境,通過信息化手段將教學、教務管理和校園生活進行充分融合,實現智慧化服務和管理的校園模式。2、智慧校園與傳統校園的區別如今智慧校園已成未來趨勢,我國的校園環境經歷了巨大的改變,智慧校園和我們熟知的傳統校園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呢?讓我們來下智慧校園「智慧」在哪裡呢?
  • 商洛學院召開「綠色校園、智慧校園、海綿校園」座談會
    7月27日,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王晴、中教能源研究院院長黃剛、中教能源西北分院院長韓帥攜陝西炳鷂實業有限公司赴商洛學院召開「綠色校園、智慧校園、海綿校園」座談會。教育部學校發展規劃建設發展中心王晴講到,「綠色校園、智慧校園、海綿校園」是加強國家綠色發展理念,深化教育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引領作用和校園在綠色發展中先行作用的重要舉措。引進綠色校園建設新思想、新方法、新技術,推廣綠色校園建設,要求學校基本建設工作既要提升專業化服務的水平,又要適應國家新的發展戰略的要求。
  •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彰顯裡仁學院辦學特色
    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外文化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徵的一種群體文化。這種群體文化在當今高等教育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獨立學院作為我國高等教育中的一支新興力量,一方面擴大了高等教育的資源,另一方面也為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尤其是獨立學院的校園文化建設提出了新的課題。
  • 黑龍江 紅旗嶺農場學校打造新時代校園特色文化
    靜態牆面動態文化紅旗嶺農場學校秉承「讓每一處牆壁會說話」的校園環境文化打造理念,在校園文化環境的建設上頗費了一番心思,達到了「移步換景」、讓每塊牆壁都能說話、讓每棵花草都能開口的境地。育人育德教研雙修紅旗嶺農場學校是九年一貫制學校,有這豐富的文化底蘊,學校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從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精神文化,著力打造濃鬱、厚實的「重德、重教、重研」的校園特色文化,教育工作成績顯著,近年來,先後獲得紅興隆管理局先進學校稱號、紅興隆管理局、總局級先進女工集體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