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李瑤 昆藥集團(600422)此前被通報的硫酸慶大黴素違規生產處罰終於落地。昨日,雲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公告收回昆藥集團小容量注射劑《藥品GMP證書》。 5月3日,經濟觀察網記者致電昆藥集團核實,硫酸慶大黴素注射劑的GMP證書被收回,何時恢復生產目前未有定論。而包括血塞通、天麻素等在內的其餘小容量注射劑生產和供應不受影響。
同時,記者了解到,輔助用藥受重點監控、中藥注射劑使用範圍受限等政策今年還將延續,預計輔助用藥市場尤其中藥注射劑市場進一步收縮,並導致此類公司業績承壓。
5月2日,雲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公告稱,昆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00422)嚴重違反《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規定,依據《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認證管理辦法》第三十三條規定,我局依法收回其《藥品GMP證書》,現予以公布。被收回證書編號:CN20130501,認證範圍是小容量注射劑。
記者梳理近期藥監動態發現,此次吊銷的GMP證書源於4月12日國家藥品監監督管理局發布的2018年第7號文。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組織對山東臨清華威藥業有限公司、內蒙古蒙藥股份有限公司、昆明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進行跟蹤檢查,經查發現上述3家企業涉嫌存在違法違規生產問題。
上述公告顯示,昆明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產品,硫酸慶大黴素注射液存在兩個嚴重問題:一是擅自變更滅菌工藝參數,應100℃滅菌的產品於2014年9月起將滅菌溫度調整為121℃,2015年12月起又將滅菌溫度調整為115℃。二是,更換原料供應商未進行變更控制,直接作為新增供應商。
只是提高了滅菌溫度這麼一件小事兒為何會導致整條生產線的停產?
據藥監部門人員表示,滅菌是注射劑生產中一個非常關鍵的環節,不同品種,不同工藝,均有不同的工藝參數要求。它的變更可能對藥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質量可控性產生較顯著的影響。需企業進行全面的研究和驗證工作,證明變更對產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質量可控性沒有產生負面影響,並提供此種工藝變更的必要性依據。
歷史上就發生過因為擅改注射劑滅菌工藝導致的藥害事件。2006年導致全國11人死亡的欣弗事件,後經過調查顯示:導致這起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涉事企業安徽華源未按批准的工藝參數滅菌,將原本按規定應經過105攝氏度、30分鐘的滅菌過程擅自降低到100攝氏度至104攝氏度不等,並將滅菌時間縮短到1到4分鐘不等,影響了滅菌效果。以至於多批次產品無菌檢查和熱原檢查不符合規定,最終發生了震驚全國的欣弗事件。
醫藥行業專家介紹,按現行《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生產工藝及其重大變更均應經過驗證,進行重大生產工藝變更需要向藥品監管部門提交補充申請,獲得批准後才能使用新工藝進行生產。同樣,變更供應商也需要進行驗證,並提交監管部門進行備案。
5月3日上午,經濟觀察網記者致電昆藥集團核實:被收回GMP證書涉及的確實是硫酸慶大黴素注射劑,2018年該品種未生產、銷售,後續能否恢復生產暫時沒有定論。目前,包括血塞通、天麻素等在內的其餘小容量注射劑生產和供應不受影響。
此前的4月13日昆藥集團曾發布《關於媒體報導公司硫酸慶大注射液GMP證書被收回的說明公告》指出:2017年公司硫酸慶大黴素注射液的營業收入為142萬元,毛利6.9萬元,該產品2017年度的營業收入佔公司營業收入的0.024%。
另外,據昆藥集團2017年財報顯示:報告期內實現合併營業收入 58.52 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 14.74%,其中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 27.66%;實現利潤總額 4.08 億元,同比下降 15.18%;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3.30 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 18.95%。
報告期淨利潤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2017 年 2 月新版醫保目錄中,公司主導品種——注射用血塞通凍乾粉針被列入限制二級以上醫院使用的範圍,受此影響該品種銷售量下降 12.64%;另外,三七原料漲價導致三七系列製劑主營業務成本增加 6001 萬元。
不過,該集團口服劑產品有較為明顯的上漲趨勢,公司大力推行的血塞通軟膠囊等口服劑型替代注射劑已經顯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