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看政策~
在本月召開的十九大會議上,習近平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了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報告。
在談到「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時指出,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位造業,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
so?其實很多人並不懂共享經濟,那他到底是個啥?
通俗來講,共享經濟是把屬於私人所有的物品,在閒暇不用的時候共享出來給需要的人使用並獲取收益,這就是共享經濟。「真正的共享經濟」必須具備以下幾點。
1:產品的所有權是分散的,(好比滴滴專車,車屬於每個車主)
那麼,根據以上條件我們去判斷,目前很多打著共享的旗號的項目都不能算共享經濟。
有專業人士指出,到2025年時,汽車、旅遊、金融、人員以及流媒體音樂和視頻這五大共享領域的全球收入有望從目前的150億美元增至3350億美元。
但2017年似乎也是共享經濟熱潮遇冷的一年。很多平臺遇到用戶需求慘澹、運營費用超支、資本市場釜底抽薪的問題,讓不少「共享創業者」失去了激情。
就目前來看,有關共享經濟的很多項目紛紛撲街,真的不得不讓人懷疑,這些個玩意兒能行嗎?
最近幾天, EZZY共享汽車公司宣布解散。
EZZY是一家共享汽車公司,特色就是採用會員制的方式,共享寶馬i3和奧迪A3。
10月,有不少EZZY用戶發現,公司APP呈現「癱瘓」狀態,地圖上未顯示任何可用車輛。提交用車需求時頁面顯示「請求失敗」,當用戶還以為只是系統維護的時候,24日一則解散告示則被透露出來。
官方客服表示,目前車輛已回收,公司只剩餘部分人員進行資產結算。不僅用戶覺得突然,就連EZZY員工甚至其它管理層都未提前得知公司要解散的消息。
他的老闆曾在發布會上坦承,EZZY在2016年確實活得很艱難,甚至是一個將死之人。他曾說過:「不要畏懼寒冬,也不要害怕什麼資本寒冬,什麼市場下行,都是扯淡。只要你能扛住,沒有飯吃,吃點屎墊墊,你能活下去。」
10月11日,自助式智能充電寶「樂電」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宣布公司將停止運營該項目,已經收回所有充電寶設備,並通知用戶及時將未提現的押金提現。這是i黑馬了解到的第一家共享充電寶公司宣布倒閉。
其實,早些時候,火爆的共享充電寶行業還引來了口水戰,5月初,聚美優品宣布斥資3億元投資的街電項目後不久,王思聰就怒批共享充電寶說:「共享充電寶要是能成我就吃翔,立帖為證」。
有網友表示,這一局,王思聰勝。
有媒體報導,目前多家共享雨傘運營公司也面臨著使用率低的限制,實際運營也基本局限在南方較多雨水氣候的城市,業內人士認為共享雨傘缺乏技術壁壘、準入門檻低、缺乏可持續的商業模式、使用低頻等,是偽需求。
有業內人士認為,其狹小的市場空間,卻讓它並不能很好地成為共享經濟的產物。
某公司CEO曾說:「我們通過後臺數據及其他共享項目的用戶需求特點發現,剛性需求低、流轉率低及場景制約和人為損害率高都是影響共享雨傘未來發展的重要因素;單從共享雨傘單一項目來看,七彩共享『e傘』為代表的共享雨傘,廣告費收入、租金收入、押金再投入收益等微薄收益,相對於高昂的運營管理成本和人員工資的支出成本來講簡直杯水車薪,而且很容易導致消費糾紛。」
手機輕輕一掃二維碼、無需身份登記就可以低廉的價格享受私密睡眠空間。近期,出現在北京、上海等地的「共享睡眠艙」頗吸引人眼球,然而剛剛推出不久,這一新鮮事物就緊急暫停運營。
7月18日下午,中關村大街中鋼廣場創業公社地下二層的「享睡空間」體驗店大門緊閉。
記者掃描二維碼,手機則彈出「系統更新維護中」的提示,無法正常使用。
與此同時,據媒體報導,位於上海、成都的體驗點也出現了類似情況。和此前迅速在全國範圍內鋪開的共享單車命運截然相反,「共享睡眠」遭遇了未熱先撤的尷尬。
目前,北京主要有覓跑和抖吧兩個共享健身倉品牌,體驗抖吧,只需通過抖吧微信號和H5註冊,填寫手機號、驗證碼即可。體驗覓跑則需要下載其App,使用手機號進行註冊並繳納99元押金。再輸入姓名和身份證號碼進行身份認證後,才可以在覓跑健身倉外掃碼開門。
不過,人民創投在體驗時,將隨意編取的名字和身份證號碼進行實名認證,同樣迅速經過了審核順利進入倉內。
使用錯誤的姓名和身份證依然可以進行實名認證
倉內可以連網觀看網絡節目
其實,價格才是人們最關心的問題。
據了解,運動愛好者每次使用共享健身倉跑步一小時,則需要花費12元。如果一個月近4周多的時間按使用20次來計算,一年則需要花費2880元;如果一周使用2次,一個月使用10次來計算,一年則需要花費1440元,而這僅僅只是單一的跑步。
有網友表示,有這點錢還不如去健身房辦卡消費划算。
除此之外,其實還有很多無法想像的共享項目,奇葩到了極點,一起來看。
八月初,有媒體報導稱,廣州一家企業推出了共享空調產品,並已進入公測階段。每臺空調押金3000元,按照每小時1元價格收費,電費用戶自理。
有網友表示,「我有3000為什麼不買一臺!!還包安裝!空調基本用幾年都不用維修!」
2017年8月,北京街頭出現了一種「共享馬扎」,可供人們免費使用。據悉現在「共享馬扎」在使用過程中一大半不翼而飛。
對於「共享馬扎」的出現,有人點讚有人吐槽。一名乘客看到後說:「至少看起來很好玩,等車過程中可以舒服坐著,還不錯。」但一名中年男子卻表示,「共享馬扎」投放在人流密集的地方,給大家出行添堵。「擺在這兒也沒人看管,把老人磕著絆著算誰的呀?」
2017年4月25日,共享籃球出現在嘉興的一些籃球場邊,成為「共享家族」的新成員。
但是有專家稱,籃球的用戶群體相對固定且數量有限,這導致籃球使用頻率並不高,而且「共享籃球」機只能擺放在固定場所,並不像「共享單車」那樣隨處可見,這些都會導致「共享籃球」使用率不高。
最近,石家莊裕華路出現一輛「共享房車」。
白色車體上貼著「共享房車每天29.9元字樣」並標有聯繫電話。
房車的租金原本是280元一天,但因為還在推廣期間,房租僅需29.9元,房車的租金雖然便宜,但租用需要交6000元押金,並籤訂租用協議。
行業火熱催生了共享經濟「市場規模將逐年增長」的熱切預期。
雖然不乏共享專車、共享單車這樣的成功案例,同時也出現諸如「共享女友」「共享板凳」這樣的奇葩應用,以及退押金難和維權難等現實問題。
具體來看,共享經濟面臨的主要問題存在4個方面:法律問題、盈利問題、數據壟斷問題以及與傳統經濟相處的問題。
從法律問題來看,我國現有法律法規多數制定時間較早,無法適用於共享經濟所具有的跨區域、跨行業和網絡化特點。從盈利問題來看,目前,從事共享經濟的很多行業和企業離不開母公司或平臺提供的巨額補貼。從數據壟斷問題來看,在共享經濟運營中,需要通過大數據技術提供更高質量的用戶體驗,並降低交易成本。從與傳統經濟相處來看,由於共享經濟出現較晚又發展迅速,很多監管措施仍不到位。這也產生了大量漏洞,導致部分共享經濟從業者逃避了傳統商業的稅收、社保等義務和責任,形成了不公平競爭,對傳統經濟從業者的利益造成衝擊。
以此來看,共享經濟的良性健康發展,需要政府、企業和個人三方共同努力促進。同時,也應打破傳統經濟的立法思維和監管模式,根據共享經濟自身特點來「立規矩」,營造出開放包容的市場環境,確保共享經濟長期健康發展。
綜合來源:《閆少東:被玩壞的「共享經濟」還要害死多少人》、深圳新聞網、中新聞網、搜狐財經、網易科技、鳳凰新聞、鳳凰科技等。
感謝~
《經濟》——見證與思考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