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版意外險面市 險企「摸著石頭」漲價夠亂的
「想買份意外險,可這價格差得也太大了,而且完全沒啥規律,咱消費者可真被搞懵了。」昨天,準備買份一年期意外保險的上班族薛彤同時打開了七八家保險公司的官網,結果越看越迷糊。
近期,像薛彤一樣犯迷糊的消費者絕非少數。今年1月1日起,保險行業新版 《人身保險傷殘評定標準》(以下簡稱《傷殘標準》)正式實施,新標準大幅擴展了意外傷害保險的保障範圍,賠償範圍由34項增至281項。因此,大多數保險公司的「新意外險」保費出現波動,從不漲價到最高漲四成都有。險企精算人士透露,因缺乏新版《傷殘標準》的理賠歷史數據,各家保險公司漲價都是「摸著石頭過河」。要等到賠付數據有所積累並進一步精算後,國內意外險保費才有望穩定到合理水平。
多數新版意外險漲價有點亂
由於從事採購業務,薛彤經常出差,去年境內外航班累積飛了70多次。前兩年他都是買機票或車票時,順手購買20元的航空意外險或2元的汽車意外險。後來發現直接在保險公司購買綜合意外險更划算,包含各種交通意外省心不說,價格也更便宜。
新年過後,薛彤再次投保時發現,各家公司的意外險傷殘標準都改成了十級標準,但之前的名字好像都改了,而且價格也漲得有高有低。比如,平安保險的境外旅遊保險雖然價格沒變,但保險責任條款部分明確區分了2013年12月13日以前和以後投保用戶兩個檔,保障的內容也有差異。
「目前,我們所有意外險都啟用了新版《傷殘標準》,只有小微企業團體險,個人意外險價格暫時沒調整。」昨日,平安財險網上銷售部人員表示,雖然已是2014年,但如果按照農曆算還沒過年,不確定春節過後保費會不會調整。
與之相比,其他公司的新產品價格變化有點兒大。新華保險、泰康保險、太保壽險等公司在個險和團險渠道都推出了新的意外險產品,費率也有所上調。泰康人壽官網還把「1月起全行業意外險更新換代,價格(指上調)」字樣寫進了產品推廣語中。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此前的意外險產品都改了名字。比如,某公司一款一年期綜合意外傷害保障計劃原價568元,如今換了名字「個人意外綜合保險」,報價600元。另一家大型保險企業的「國內旅遊保險計劃」雖然身故、殘疾保額沒有變化,但此前固定幾檔的保費標準改成了更隱蔽的客戶自選,最低價(兩天期)保費從以往的14元升到了20元,漲了四成。
續保客戶可享「老價格新待遇」
雖然很多公司的新產品在價格上做了調整,但如果是老客戶或續保客戶,基本還能享受差別化優惠待遇。也就是說,這類客戶購買或續保意外險時暫時沒有漲價。
以新華保險為例,對購買過含有續保條款的一年期個人意外傷害保險產品老客戶,今年續保的話,保單仍按原保費標準交費。即「老價格新待遇」。涉及此次優惠的意外險產品共有「301個人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等6款。
「續保客戶暫時沒有漲價,不過,今年不漲,明年也可能會漲。」一家大型險企北京分公司的副總經理坦言,新標準擴大了傷殘範圍,必然造成保險公司理賠成本的增加。雖然新產品沿用的還是以往的策略、渠道和定位,但理賠成本沒法攤薄,只能是提價,或者縮水承保保額。
以往,保險公司在開拓業務時候,常把短期意外險作為「贈品」送客戶,如今隨著意外險「保費低承保廣」性價比的改變,可能今後不會再免費送意外險了。
價格「亂象」短期內或將持續
國內一家保險公司精算師鄭先生介紹,大多數保險公司的意外險產品重新修訂費率是必然的,漲幅比例不一樣也在情理之中。
據鄭先生分析,漲幅不一的原因就在於,各家公司此前都沒有新版《傷殘標準》的理賠數據,因此在產品精算時沒法明確具體的保費和保額比例,只能採取謹慎策略,根據所在公司的產品策略和市場定位來摸索著漲價。此外,各家保險公司經營管理和市場策略也有差異,比如一些中小型公司為了擴大市場份額,甘願選擇不漲價,所以才出現市場上價格漲幅不一的情況,而且這一情況還將在短期內持續。
隨著整個行業相關數據的豐富,新版意外險的價格有望穩定在一個合理的水平,預計這需要半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背景
新標準大幅「擴容」消費者受益
和原標準相比,新版《人身保險傷殘評定標準》對人身保險殘疾覆蓋門類、條目和等級進行了大幅「擴容」。比如,原標準的覆蓋範圍以肢體殘疾、關節功能喪失為主,新標準增加了神經、精神和燒傷殘疾,擴大了胸腹臟器損傷、智力障礙等殘疾範圍。
原標準條目中「中樞神經系統機能或胸、腹部臟器機能極度障礙」等無明確醫學界定的模糊描述被刪除,新標準明確增加了智力功能障礙、植物狀態等殘疾狀態。在殘疾等級設置方面,原標準共7個傷殘等級、34項條目,新標準則擴展增加到10個傷殘等級、281項傷殘條目。原標準沒有包括的8至10級的輕度傷殘保障(有100餘項)也被納入了新標準。
提醒
跟團遊最好另買旅遊意外險
春節小長假即將到來,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外出遊玩過春節。很多跟團遊的遊客在報團時,都會有意識地諮詢所在旅行社是否投保。但實際上,旅行社投保的是旅行社責任險,屬於針對旅行社自身疏忽或過失造成人身或者財產損失。也就是說,如果不是旅行社原因,而是遊客本人原因發生的意外事故,就不在承保範圍內。如果遊客想對旅行有更多保障的話,最好再單獨買份旅行意外險。
不過,即使投了旅遊意外險,也並非承保所有的意外。目前,多數保險公司的普通旅遊意外險產品均不賠償潛水、攀巖、探險等極限運動造成的意外損傷。如果有從事這種極限運動需求時,遊客可選投「高風險運動險」。(陳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