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時,見一老婦取了半個剖開的梨。我以為她也是中國人,甚至不知怎麼以為她也是上海人,就用上海話咕噥了一句:「生梨?」上海話是把梨子叫作「生梨」的。那老婦就模仿著說了句:「生梨。」這時我才發現,她可能不是上海人,甚至可能不是中國人。
她去跟兩個夥伴坐在一起,說著我完全不懂的話。
後來在電梯裡又看見她,我忍不住問:「阿友夫讓?」您來自哪裡?
她回答說:「太藍的。」
原來是泰國人啊。在英國,房東羅伏先生為我搬出地圖冊,我才知道泰國的英語讀音。
她立刻反問一句:「阿包特友?」您呢?
「恰以那,」我說,「維夫讓上海。」
「哦!」她和夥伴們的反應很大聲,顯示出上海的國際知名度。
我們今天要去一個莊園,一個跟彼得大帝有關的莊園。
小呂說:「俄羅斯和中國本來其實挺隔膜的,在已經侵佔了中國一些土地後,俄羅斯人還沒搞清對方的國名。直到現在,俄國人把中國叫作『給大姨』,其實就是『契丹』。那是曾存在於中國北方的一個遊牧民族,大概騷擾過俄國,俄國人就把它當成整個中國了。中國方面也不了解俄國,只有在中文裡才有『俄羅斯』這個讀音,別的國家都不這樣叫。這是因為,中國與俄國籤署割讓領土的尼布楚條約時,全中國還找不到一個俄語翻譯,總不會為了籤署不平等條約而培訓翻譯吧。沒辦法,只好從蒙古找了個翻譯,蒙古夾在中俄之間,懂兩邊的話。跟某些中國人的說話習慣一樣,這個蒙古翻譯喜歡用『呃』開頭,就把原來該說成『拉稀』的,說成了『呃羅斯』。」
說起在這邊讀預科、學俄語的不易,小呂記憶猶新。
「一開始去店裡買東西時,都是指著那東西,給一張大票讓對方找錢。有一天晚上餓了,去店裡買泡麵。可是沒看到樣品,比划起來又太複雜,就逼著我好好學習。泡麵的俄語是很長的一句。」
他就說給我們聽,這一個泡麵的單詞竟說了好幾秒鐘。
「上午我們會去卡拉明斯克莊園,裡面有座小木屋,羅曼諾夫王朝第一代君王彼得大帝在那兒住過。彼得很小的時候,他姐姐索菲亞當政,把他放在遠離莫斯科城的這座木屋裡。彼得很聰明,他向姐姐提出想要幾個玩伴,陪他一起玩。索菲亞覺得這要求沒什麼,就答應了。彼得長大一些,又要姐姐提供槍枝,他好玩打仗遊戲。索菲亞很高興,如果彼得在遊戲時走火身亡,就省得她動手了。彼得有了槍枝,把那些玩伴組成近衛軍,天天訓練射擊,最後索菲亞被除掉,埋進了新聖女修道院。」
聽眾們都聽得很感嘆。
「你們等會兒可以看到彼得大帝的1比1銅像,」小呂說,「他個子很高,超過兩米。但他的床很短,被他故意鋸掉了一截。這是不讓自己進入深度睡眠,隨時能醒。彼得大帝這種不讓自己舒服的作風,我國古代也有。」
我說:「臥薪嘗膽。」
「對,越王勾踐不但不讓自己睡得舒服,還把苦膽塞進嘴裡。不過咱們已經不再吃苦膽了,人家俄羅斯可把睡短床的傳統堅持到現在。我開始留學時住雙人間,自己雖然個頭中等,腳還是伸在床外,很難安睡。我的那位俄羅斯室友就給我示範:『你像我這樣,趴在床上,兩隻手抱住床板,兩隻腳摳住床板。』我學著他試了試,採用這種彼得大帝式睡姿,你們猜怎麼樣?」
「立刻睡著了。」
「更睡不著了!」小呂說,「彼得掌權後,希望俄國有大的發展,但沒有出海口使他很憋悶。俄國本來是有出海口的,可它的波羅的海沿岸領土被瑞典佔去了。彼得大帝通過長達21年的大北方戰爭奪回了出海口,並在波羅的海邊的一片沼澤地上建起了新的首都——聖彼得堡。在北方戰爭開始以前,彼得大帝就帶人坐船去歐洲了。他不是去打仗,是去學習。他派人去英國學射擊,去荷蘭學造船。軍旗也是仿造荷蘭,荷蘭是白藍橙,俄國是白藍紅。中國有個詞叫『崇洋媚外』,彼得大帝的崇洋真是做得無以復加了。他下了很多命令,第一,貴族都要學法語。」
我說:「託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裡就是這樣的,誰能說法語就顯得誰的檔次高。」
「第二,貴族婦女要束腰,這也是從歐洲學來的。彼得甚至親自在宮廷宴會上當裁縫,他一邊剪掉客人的大袖子,一邊說這袖子容易碰翻酒杯,剪下來還可以做一雙靴子。我們現在控煙控得挺厲害,公共場所不能隨便吸菸,煙盒上要寫上什麼?」
「吸菸有害健康。」
「可是彼得大帝那時候,他命令他的臣民不但要學歐洲人喝咖啡,還要學吸菸。他在歐洲時貴婦們笑話他吃東西吧噠嘴,他回國就下令一律不許吧噠嘴。他還不許老百姓留鬍子,超過長度要交稅。」
這些命令現在看來是可以用荒唐來形容了,但可見彼得厲行改革決心之大。向歐洲的全面學習使俄羅斯脫胎換骨,越來越強大。
接著小呂要講俄國歷史上第二個被稱為「大帝」的人,一個女人,葉卡捷琳娜二世。但他用個很輕鬆的小情節來開頭。
他說:「在俄羅斯的酒文化裡有一個重要的動作。」
他交叉著食指和中指,在自己的脖子上彈了一下。
「走進酒館,只要做了這個動作,老闆就知道來人不喝別的,只要伏特加。這個動作的來歷要上溯到18世紀,它跟葉卡捷琳娜二世有關。由於彼得大帝的女兒伊莉莎白女皇沒結婚,也就沒有子女,所以就去德國把她姐姐的兒子找來當皇儲。這個14歲的男孩卻是個弱智兒,不愛學習,連俄語都學不好。但有一點他挺像外公彼得大帝,他從他的德國家族找一批人來組成小小的軍隊,整天陪他擺陣操練。他倒不是跟外公一樣有什麼圖謀,他純粹為了玩。他姑媽又為他操心婚事,從德國選來他的一個遠方表妹,就是葉卡捷琳娜。皇儲對葉卡捷琳娜說:和你結婚可以,但我已經跟女皇的侍女好上了。以後這個弱智兒成了彼得三世,可想而知他跟葉卡捷琳娜的關係有多糟糕。當時俄國正跟普魯士打仗,普魯士也就是德國,打了7年,俄國軍隊快攻到柏林了。但因為普魯士國王腓特烈是彼得三世從小的偶像,這三世在登基後宣布立即撤軍。」
小韓插嘴:「不僅撤軍,彼得三世還穿上普魯士軍服向腓特烈懇求:我去你麾下效力可以嗎?」
小呂說:「葉卡捷琳娜就利用全俄國的不滿,逼著彼得三世退位。彼得三世就來指揮他那支他操練了很久的軍隊,可那支軍隊只能玩玩,不頂用。最後他只能退位,然後不明不白地死掉了。葉卡捷琳娜二世為什麼能稱『大帝』呢?她徵戰各國,多次攻波蘭,打敗了前任沙皇沒能打敗的土耳其,為俄國增加了67萬平方公裡的領土。葉卡捷琳娜二世有三個心腹。一個是羅蒙諾索夫,俄國的大科學家。他創辦了俄國的第一所大學,就是我就讀的莫斯科國立大學。普希金說羅蒙諾索夫自己就是我們的第一所大學。第二個是波將金將軍,長年不洗澡,在徵戰中失去了一隻眼睛。第三個叫巴倫諾夫,是個民間設計師。」
這個巴倫諾夫不甚出名,但小呂終於拐到他需要的方向。
「長住聖彼得堡的葉卡捷琳娜二世要在莫斯科建行宮,選址已定,設計圖卻總是不理想。有一夜她夢見天使捧來圖紙,令她十分滿意。第二天就來了這個巴倫諾夫,他的設計竟跟天使一模一樣。女皇就允諾:『只要把房子造好,可以滿足你一個願望。』巴倫諾夫的願望很簡單:『只要天天能喝到美酒。』女皇召開議會,商量出辦法,打造了一個紫金酒杯,刻上字:『奉旨免費喝酒』。周星馳的電影《蘇乞兒》裡,蘇乞兒的那個『奉旨乞討』金碗,應該就是剽竊了葉卡捷琳娜二世的創意。從此巴倫諾夫在俄羅斯境內到處都能喝到酒,把那些酒店老闆恨得牙痒痒的。」
王先生說:「可惜那時沒法照相,否則老闆可以拍下金杯當廣告。」
小呂繼續說:「有一天,喝醉酒的巴倫諾夫把金杯弄丟了,他去找女皇說:『再給我一個吧。』女皇說:『不行,再弄丟了怎麼辦,你回去吧。』巴倫諾夫不同意。女皇就又召開議會,這次的辦法是在巴倫諾夫的脖子上紋了個酒杯,再紋上那行字:『奉旨免費喝酒』。這以後巴倫諾夫的酒杯再也不會弄丟了,一進酒館他就會神氣地彈一彈自己的脖子,說聲:『伏特加!』老闆就會乖乖地給他倒酒。三百年過去了,這個彈脖子的動作被酒徒們繼承到現在。」
有個女團友說:「這個女皇還滿好說話的,真的假的?」
小呂說:「葉卡捷琳娜二世確實待人和善,口碑挺好。據說有一天晚上她到大廳找人幫她送信,結果發現侍從們都在大廳裡打牌。她就吩咐一個侍從去送信,自己坐在那個侍從的位子上參加打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