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被誤導 無論冬天還是夏天都要原地熱車30秒

2020-12-19 易車網

前兩天大師去北京出差,儘管已經對北方的氣溫有了提前的預知,但下了飛機還是感受到了刺骨的寒意,縮著脖子跑到衛生間穿了幾件厚衣服。

汽車和人一樣,也會感受到四季的冷暖。現在正是冬天,自然又想起我們常說的「熱車」話題。是否需要熱車,始終是一個充滿爭議的話題,如今大致分為「原地派」、「30秒」和「立即走」三大派。「原地派」認為,金屬機件都存在熱脹冷縮現象,如果車子沒有熱透,各機件之間就不會存在一個理想的盈餘配合狀態,長此以往會加速機件的磨損老化,所以要等到水溫接近於正常再走;而「30秒派」認為,原地熱車會增加積碳生成速度,最好的方式就是熱車30秒,讓機油對機件完成充分潑濺潤滑之後,再開車走人;「立即走」則認為,不需要熱車,開車直接走就行。那麼究竟哪種是對的呢?眾說紛紜,難辨真相。

鑑於此,大師今天將從發動機、變速箱、氧傳感器、渦輪增壓發動機等幾個方面著手,嘗試一次性說透這個問題。需要注意的是,本文的分析基於最常見的發動機、變速箱技術以及機油材料,如果是比較特殊的技術或者材料,又或者技術發生了變化,本文可能就不太適用。

在開始分析之前,大師先開宗明義地告訴大家正確答案:原地熱車30秒是有必要的,但不是傳統意義上為了使機油飛濺,避免發動機部件硬摩擦,而是為了避免積碳的發生。但是,原地熱車只是熱車過程中的一個步驟。科學的辦法是:原地熱車30秒後,低轉速行駛直至水溫正常。許多人看到這裡,也許會問:原地熱車不是會增加積碳嗎,怎麼在大師嘴裡怎麼變成了避免積碳?請往下看。

1

熱車不是為了保護髮動機,而是為了加熱氧傳感器

很多汽車產品的說明書上都會白紙黑字寫明:冷啟動後不用原地熱車,可以直接起步。而一些發達國家的法律更是明文禁止原地熱車這種「浪費燃油排放廢氣」的行為。

這是因為,無論全合成、半合成還是礦物油都有一定的黏度,會粘連在發動機缸壁、活塞環等部位,不會跟水珠一樣快速下墜。因此即便點火後立即起步,發動機也不存在所謂的硬摩擦。而且,只要發動機打火,曲軸的運轉會快速攪動油底殼部位的機油,形成飛濺,起到潤滑保護作用,不需要很長時間的原地等待。

既然不是為了保護髮動機,為什麼大師說還要原地熱車呢?這裡要科普的是氧傳感器的作用。

很多車主都有這樣的體驗,車輛冷啟動之後怠速相當高,比正常怠速高一倍還多,過一段時間之後才會慢慢降到正常怠速。發動機為什麼會是這種脾氣?這其實是針對氧傳感器特別設定的。

氧傳感器在溫度沒有升到工作溫度的時候,是完全不工作的,ECU沒有辦法判定空燃比,因此只能依照最大噴油量進行噴油。因此在冷啟動之後,發動機的怠速往往調得相當高,目的就是為了有足夠的高溫尾氣為氧傳感器升溫。另外還有一種氧傳感器採用電加熱方式,一般只有高檔車才配備,不過電加熱升溫時間也要20~30秒,換句話說對於搭載這種電加熱氧傳感器的車型,熱車30秒即可大腳油門走人。

如何判斷氧傳感器是尾氣加熱還是電加熱?看冷啟動怠速。如果如果冷啟動怠速和正常怠速極為接近,那麼就是電加熱氧傳感器。根據大師的觀察,大部分混動車型配備的都是電加熱氧傳感器。如果冷啟動怠速比正常怠速高一倍以上,傳感器必是依靠尾氣來進行加熱——為什麼東北車主在冬季每天都要花很多時間熱車?根本原因就是因為天氣太冷,氧傳感器升溫太慢所致。對於尾氣加熱氧傳感器而言,在尾氣加熱升溫過程中,如果發動機轉速越高,高轉速保持的時間越長,那麼發動機在非理想空燃比狀態下,其噴油量就越大——這就意味著積碳生成速度會增加。如果著車之後就正常駕駛,發動機在發動初期幾分鐘內是無法獲得來自氧傳感器的保護的,很可能在氧傳感器無法監測排放尾氣的前提下出現燃燒不完全的情況——每天幾分鐘,一年就是上千分鐘,長此以往,發動機的積碳問題就積少成多了。

2

渦輪增壓發動機更加需要原地熱車

渦輪增壓發動機的渦輪增壓器通過機油進行冷卻,在冷車啟動時,機油需要發動機啟動一定時間後,才能達到正常的潤滑溫度。對比傳統的發動機,渦輪增壓車怠速熱車的意義更大。

另外,搭載渦輪增壓發動機的汽車高速運行後,建議不要立即熄火停車。因為渦輪受慣性影響還會繼續高速轉動,而車熄火後,發動機潤滑系統也停止了工作,就無法給渦輪提供機油潤滑,就會造成渦輪損傷。建議汽車高速行駛後,怠速運轉1分鐘再熄火。現在許多車裝備了延遲裝置,熄火後自動工作,對渦輪增壓器進行降溫,這也是為什麼一些渦輪增壓發動機的車,熄火後還能聽到發動機裡面有聲音的原因。

3

原地熱車之後,不能立即大腳油行駛

冷車時變速箱的齒輪油都流到變速箱下半部,只有當行車時才會因齒輪的運轉而將底部的齒輪油帶起,潤滑上半部。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車子在冷車時換擋生澀的原因,其解決之道也不是原地熱車可解決的。

如果有條件的話,手動擋的車可以依次掛擋怠速行駛一段時間,這樣可以依次潤滑各擋位齒輪。自動擋或雙離合變速箱的車,可以使用手自一體模式逐步換擋——CVT變速箱因為沒有檔位,因此不需要。如果嫌麻煩的話,可以低速行駛一段時間,等水溫接近於90度再正常行駛。

4

原地熱車至水溫正常為什麼不可取?

既然熱車是有必要的,那麼原地熱車直到水溫升至正常是否更好呢?答案是不可取。首先原地熱車怠速在1000rpm上下,長時間原地熱車會增加積碳和不必要的燃油消耗、尾氣排放。

其次,變速箱並沒有齒輪油泵,原地熱車只有發動機在動,其餘部份都沒在動。所以原地熱車不能起到保護變速箱的作用。建議低速行駛1-2分鐘,讓變速箱的機油也逐步完整覆蓋。而且發動機在沒有負荷的情況下,溫度的爬升相當緩慢。所以僅僅原地熱車而不低速行駛,是不夠的。

寫在最後

正確的姿勢,請看大師的示範(手動擋)——

A、冷啟動,怠速1800rpm。

B、原地熱車30秒,掛1擋,松離合,不用踩油門,直接怠速走人,在掛上負載的前提下,掛擋怠速會比空擋怠速降低不少——1擋怠速車速到頂之後,怠速為1000rpm。

C、速度升上去之後,視扭矩輸出情況,依次掛2擋、3擋、4擋。以大師自己的車例,4擋時怠速為800rpm——這其實已經接近正常怠速了,比冷車怠速低了差不多1000rpm,車速保持在30km/h左右;而掛5擋之後,車子就會抖動了,所以說,對於大師自己的車而言,4擋怠速行駛熱車已經是個極限。

D、水溫正常之後,開始正常踩油門行駛。

對於自動擋的車來說,最簡單的熱車辦法是:原地熱車30秒,掛d擋低速行駛1~2分鐘,等水溫接近90度再正常行駛。

——END——

歡迎大家在後臺提問,但更建議加入到『以車會友』微信群,詳細描述買車的需求,大師才能更好地解答您的提問。關注微信號autoconsumers後臺留言「我要入群」我們會將您加入群中


相關焦點

  • 老一輩都說冬天要熱車,熱的是什麼,要多久?
    每年一到天冷,關於要不要熱車這件事,從來就是一場辯論。不主張熱車的認為:現在科技這麼發達,發動機技術怎麼會因為不熱車損壞呢!主張熱車的認為:發動機在低溫的時候磨損大阻力大,水溫上來之後再開會更順暢,磨損也小。
  • 冬季熱車不必怠速3分鐘 熱車30秒就可上路
    文/記者王鵬很多老司機說,冬天時汽車冷車啟動最好經過3分鐘的怠速原地熱車再上路,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證車輛的潤滑。但是,東風日產佛山一家4S店在其售後知識分享中,卻認為這是一個誤區。據其介紹,正確的熱車方法應該是在發動後30秒至一分鐘後上路,但這時應保持低車速行駛,引擎轉速最好保持不超過2000轉。直到汽車水溫等回到正常程度,則可正常行駛。之所以要熱車,專家解釋稱,車子經過長時間的停放,引擎內的機油又流回引擎下部之機油底殼內。因此冷車啟動時,引擎的上半部處於沒有機油缺乏潤滑的狀況。一般機油到達各位置,這一過程大概需要30秒左右時間。
  • 汽車在低溫下進行冷啟動時,是否需要長時間的原地怠速熱車?
    、還是進行原地怠速,機器各個部件都有機油的滋潤、都不存在幹磨!所以長時間原地怠速熱車沒什麼道理,原地怠速10秒、與原地怠速30分鐘最大的差異就是原地怠速30分鐘更費油;而原地熱車10秒鐘就足以讓機油完成一次循環了,無非就是油溫底時機油流動性差、而黏度高,這裡面要注意一點就是低溫時機油流動性是差、但不等於機油流不動,因為機油流不動、機器也啟動不了(很簡單的辯證法),既然能流動
  • 下雪天要不要「熱車」?原地怠速3分鐘,相當於1公裡油耗!
    不少人認為點火發動後,機油要運送到活塞、連杆及曲軸等部件,需要一定的時間,應當在原地怠速一段時間再行走;也有人認為,現在的車沒那麼嬌慣,加上各種技術成熟完善了,不熱車也沒大礙。房車哥要說,長期不預熱車輛,確實可能使發動機「折壽」。但是,原地怠速熱車也不可取。
  • 冬天最簡單的熱車方法,不看時間不看水溫表,只看它就行!
    在夏天開車的時候,我們上車打著火直接就可以走了,但是在冬天就不行了,尤其是一些北方地區,氣溫零下20-30度,早上車輛打著火之後,如果不熱車的話,就會對發動機造成損害。不過有一些司機不但不熱車,打著火之後馬上將車速提到80KM/H以上,這對汽車的發動機和變速箱無疑是重大的傷害。
  • 冬天汽車為什麼要熱車,熱到水溫多少度,熱車多久合適?
    前面,我們說到了冬天氣溫低,我們如何正確地去熱車,提到了熱車55秒基本可以完事,開車走了。很多北方的朋友表示不服,就有在東北的,內蒙的,遼寧的等等,往北方冬天氣溫特別低地區的車友粉絲留言了,表示這個在零下10度,20度,30度,甚至更低的氣溫時,熱車十分鐘怠速也沒有到穩定的轉速。
  • 原地熱車傷害大?你了解多少
    早上啟動車輛的時候,都會有些自稱老司機的人告訴你,早上啟動的要熱下車子,為什麼要熱車,不熱車行嗎?有些人就會告訴你,沒那個必要新車不需要磨合,發動直接走就好了,到底要不要熱車,感覺兩者之間有很大的矛盾,今天我們來聊聊這個事情。早上發動到底要不要熱車,是原地預熱幾分鐘好還是邊走邊熱車好?
  • 冬天開車究竟要不要怠速熱車?聽聽修理廠老師傅怎麼說
    冬天開車究竟要不要怠速熱車?聽聽修理廠老師傅怎麼說大家好,歡迎大家關注曉峰聊汽車,我是小編曉峰。隨著冬天的到來,天氣越來越冷。早上我們開車時,剛啟動車子,就發現轉速錶轉速直奔兩千去了,聽別人說,是因為沒有熱車的原因。那麼,冬天開車時,究竟需不需要怠速熱車呢?究竟怎樣才是正確的熱車的方法呢?
  • 【科學闢謠】數九寒冬 熱車的具體操作你掌握了嗎?
    隨著寒流侵襲了全國的大部分城市,很多開車族在早上啟動車子時,都要面臨一個問題:熱車。特別是對於在室外停車場停車的人來說,這都是必須要經歷的一個過程。然而,這個看似簡單的「熱車」動作,每個人的理解和操作還真不太一樣。
  • 冬天你穿上了秋褲,可你的車怎麼辦?
    冬季如何熱車記得小時候冬天上學,我跟我爸都要在車裡凍至少5分鐘才把車子開走,他把這個習慣稱為熱車。相信很多老司機都有長時間原地熱車的習慣,而現在的年輕人都不怎麼喜歡熱車,覺得現在科技發達,根本不需要熱車,而這兩點認知都是錯誤的。
  • 天升車服:冬天油耗比夏天高,如何開車更省油?
    經常開車的朋友都知道,冬天的油耗比夏天的油耗高,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冬天的油耗比夏天高?在冬天開車如何更省油呢?我們先來看下導致冬天的油耗比夏天高的原因,再來解決在冬天如何開車更省油的問題。且水溫過低的時候電腦會發出增加噴油、增大怠速閥門的開度指令,提高發動機轉速,有利於發動機迅速升溫,所以過長時間熱車是增加油耗的首要因素。2、季節原因引起的油耗提升在冬天開過車的朋友都知道,由於季節原因冬天天黑得比較早,我們開大燈的時間比平時早些,而大燈的電量供應主要是靠發動機機油燃燒供給,開大燈的時間太長也會導致油耗增加。
  • 冬季開車多了個重要步驟,直接影響發動機壽命,新手一定要了解
    隨著12月中旬的到來,多地也迎來了下半年第一場雪,而冬天開車和夏天開車無論是在養護上還是駕駛行為上都存在一定的區別,不過,因為我國的汽車普及也僅僅是最近十幾年的事情,很多車主人生中第一次買車、開車,作為新手很多駕駛技巧都來源於駕校,但是,駕校教學只是為了考試,很多養護常識並不會涉及
  • 汽車已經不再用化油器了,那麼熱車還有必要嗎?聽聽維修工怎麼說
    說到熱車很多車主都比較熟悉,尤其是在天氣寒冷的冬天,很多車主在打火以後,都會先熱車,也就是先讓車子在原地怠速1-2分鐘時間,再進入行駛狀態。而熱車的目的,每個人理解也不一樣,但是總的來說,主要就是為了保護髮動機,畢竟這個理由誰也無法拒絕。
  • 還沒考駕照的朋友們,是否糾結於冬天是否報考駕照還是夏天
    但是回過頭來仔細想一想,由於冬天是非常的冷,但是練車的人一定是會比平常要少的,這樣自己練車練習的時間會比較長一些,對於我們的考試的時候更有信心,一定要做好保暖措施。冬天練車會比我們在夏天練車的時候學習到更多的技巧,熱車學知識,上路駕駛可以學到更多的實用技巧。
  • 冬天「最傷」摩託車的幾個操作,50%車主都在犯,你中了幾個?
    今天我們來聊聊冬天「最傷」摩託車的幾個操作,50%的車主都在用,但是卻很少有人去注意,看看你們中招了幾個。1.原地熱車操作不足現在的摩託車工藝技術水平提高很多,大部分使用的是電噴系統,都採用了燃油噴射系統的發動機,儘管噴油更加精細化,但是對於冬季熱車的操作還是必不可少。
  • 帶T的車,到底需不需要熱車呢?
    熱不熱車我們說的不算,只有渦輪增壓器的父母最明白自己的孩子。因此渦輪增壓器廠家在說明書上都會做出一系列的說明。 可以看出來渦輪增壓器的廠家,非常希望你熱車,發動機啟動後怠速運轉幾分鐘後在上路行駛(加載負荷)為宜。但是大多數人通常是打著車就開走,渦輪增壓器也沒有損壞。
  • 冬天忌吃薑?不會吃就不要再誤導別人了!
    這句話只是說冬天適合吃蘿蔔,夏天更適合吃薑,並不是說冬天不能吃薑。姜作為一種不錯的調味品,可是一年四季都能吃的哦。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有話「生薑有通神明,歸五臟;除風邪寒熱,止嘔吐,去痰下氣,散煩悶,開胃等作用。」 而在老一輩人的口中也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家備生薑,小病不慌。這一說法,由此可見,姜的功效和作用不容小覷。
  • 冬季養車 這些風險要「規避」
    3、防滑鏈不可隨便安裝冬季路面結冰變滑,很多車主都喜歡安裝防滑鏈,確保行車路上更安全,但這防滑鏈可不是隨便安裝的。正確做法:首先要確認你的車是前輪驅動還是後輪驅動,因為鏈條必須裝在起主要作用的那組輪胎上。尤其是自動擋車型,還要注意兩個前輪或後輪要同時安裝防滑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