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評:故宮免費開放對象不妨輪換
原標題:故宮免費開放對象不妨輪換
故宮的特殊就在於此,只要有一絲風吹草動,就會引來無數人圍觀。不管是平安故宮工程的實施,還是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都會引來一番熱議。就連最近放出要在淡季的每月第一個星期三試行免費開放日的消息,都引得不少人議論紛紛。
對普通遊客來說,能免費參觀故宮當然好,可人們為什麼對此項措施頗有微詞呢?原因在於這份免費的午餐,並不是面向每一個人,而是只針對教師、醫護人員、志願者、現役軍人等群體。
其實,為了照顧老幼病殘、教師、學生、軍人等群體,很多惠民措施都向這些群體傾斜,比如,火車站為軍人提供專用售票窗口、各大醫院掛號看病為特殊群體提供便利、部分旅遊景點面向學生打折。公平之義不一定非得平均對等,不能有絲毫傾斜,只不過,這一次故宮的傾斜天平加上了職業區別的砝碼,就免不了引發爭議。
其實,在淡季實行主題免費開放日的舉措早在今年4月故宮公布限流措施時就已經公之於眾,並非心血來潮的一時之舉。幾年前,故宮「人患」問題就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相關部門和不少專家也紛紛為這一頑疾獻計獻策,可惜效果並不明顯。不說每逢長假的摩肩接踵,就連平時都難見清靜,巨大人流勢必帶給故宮諸多壓力和隱患。文物保護、安全保衛、環境承載哪一項不與此相關?
曾記得2011年的故宮失竊案,竊賊只是閉館時躲藏在齋宮的西配房內沒被發現,就將展櫃中的9件文物以粗暴方式盜取,雖然竊賊很快落網,卻因其僅靠簡單的盜竊手段就可得手的事實,將本應警備森嚴的故宮的安全防衛問題釘在了恥辱柱上。文物被盜,與故宮人滿為患有關,也與自身管理鬆懈有關。
所以,故宮決心重振旗鼓,環境整治、加強管理等措施開始多管齊下,限流也是其中一項舉措。限流是為了保護文物古蹟,應是長遠之計,故宮理應限流,甚至有的文物專家認為,故宮限流是硬指標,不必太過遷就遊客,將文物古蹟置於危險之地。
從保護文物的角度出發,我們對故宮免費開放的舉措不必一味苛責,而對一些細節上的考慮不周,大可積極反饋,使故宮根據情況做出調整。
其實,使人五味雜陳的是免費之舉只針對了部分職業的人群,使一些人的心理有了落差,那麼,我們大可建議故宮,將主題免費開放日的人群進行不定期輪換,不必只限於這幾種職業,使更多的人都可享受到這一舉措的實惠。
(來源:中國文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