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故宮(微博)博物院北院區舉行宮廷園藝研究中心園林景觀工程啟動儀式。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新京報訊 (記者杜丁)明年底,位於海澱區西玉河區域的故宮北院區將局部對外開放,之前一直未對外展出的宮廷園藝將在北院向市民開放。昨日,「故宮博物院北院區」首次向媒體開放,北院區的首個工程——「宮廷園藝研究中心園林景觀工程」當天啟動。
故宮北院啟動宮廷園藝項目
據介紹,「故宮博物院北院區」項目是「平安故宮」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北院區建在故宮博物院原有的海澱區西玉河基地周圍,計劃用地面積為47.6公頃,將進行多功能的分區使用,包括文物修復與展示中心、故宮文化傳播中心、宮廷園藝中心、科技保護研究中心等。
宮廷園藝研究中心園林景觀工程項目佔地面積約55000平方米,分為辦公教學區和養殖區兩個區域,其中養殖區佔地面積約41000平方米,整個工期233天。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表示,該項目完成後,對於改善故宮博物院院內現有園林花卉的養護條件,確保特色植被的延續,深入挖掘和傳承宮廷園藝技術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故宮北院建成一部分開放一部分
據介紹,故宮北院區建成後將重點承擔3大功能,一是文物保養及搶救性修繕。以確保這些國家珍貴文物得到及時、科學的保護,使更多的文物與觀眾見面;二是展覽展示功能。為在紫禁城內不好展示或無法展示的特殊文物,如大型家具、地毯、巨幅繪畫等,提供現代化的保護與展示相結合的空間,三是宮廷技藝傳承與人才培訓。在這裡的傳統工藝工作室將對外開放,將把文物的修復過程,即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展示給公眾。
單霽翔說,故宮北院區全部建成需要3-7年的時間,將採取建成一部分,開放一部分的辦法,讓更多觀眾看到故宮更多精美的文物。預計明年年底,北院區將向市民開放,市民將可率先欣賞到之前一直未對外展出的宮廷園藝。
■ 現場
單霽翔客串導遊帶臺北故宮院長逛北院
「速度好快啊。」今年4月份,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第一次聽單霽翔說起建設「故宮北院」的事情,昨天來到北院區現場的馮明珠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
「本來想像這應該還是一片荒蕪的地方,沒想到很多地方都已經齊備了,非常羨慕。」馮明珠笑稱,臺北故宮也在推一個南院工程,但歷時12年還在打地基。
昨日,單霽翔客串導遊一職帶著馮明珠參觀了已經建成的文物修復與展示中心,在那裡,單霽翔向馮明珠詳細介紹了官式古建築營造技藝。之後,又帶馮明珠參觀了故宮博物院北院區的花卉養殖溫室。
記者看到,這裡先期建成的兩個花卉養殖溫室已經投入使用,根據植物生長的不同需要設置成2種溫度,室內綠意濃濃,菊花鬥豔。
■ 對話
故宮北院將免費開放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說,故宮大型文物藏品將在北院區展示
記者:為什麼會先啟動「宮廷園藝研究中心園林景觀工程項目」?
單霽翔:在北院區其中有50000平米是故宮博物院原有用地,其他地方還需要辦理徵地手續,這個項目就率先開工了。故宮博物院裡一直有7座大花房保存研究這些園藝技術,但是北京中心城區熱島效應加劇以後,這些傳統的植物、花卉的研究和生長遇到了跟過去不同的環境,我們還是決定把它們移植到大自然當中。
記者:這些宮廷園藝今後會對公眾開放嗎?
單霽翔:今後都是要對公眾開放的,傳播宮廷園藝研究的成果和技術。
記者:故宮北院今後會是故宮紅牆的一個擴容嗎?
單霽翔:隨著紫禁城參觀人數的增加,參觀面積也在不斷地擴大,北院區首先承擔了人員疏散和文物保養、修繕的功能。
記者:北院區會承擔文物展示嗎?
單霽翔:故宮的文物藏品多,觀眾也多,大量的文物還沒有機會面世,特別是體量大的文物,我們會在北院區開設5萬到6萬平米的展示空間,大型的、主題鮮明的、有震撼力的展覽就會成批地進行展示。
記者:北院區最早什麼時候對公眾開放?
單霽翔:北院將建成美麗的園林式的主建築,會分批建設分批開放,明年年底我們最先開放宮廷園藝,市民可進花房參觀園藝,也能參觀文物修復。
記者:北院有四個窯洞今後會如何處理?
單霽翔:這些窯洞叫崔家窯,明代兩個崔氏兄弟在這兒燒磚,到清代的時候,指令為宮廷燒琉璃窯,一直燒到1998年。1998年進行環境整治被叫停,今後作為遺址向市民進行展示。
記者:北院是否會收取門票?
單霽翔:文化系統的博物館只要不是古建築的都應該免費開放的,北院今後也會免費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