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在北京海澱區建北院區 將免費開放

2020-12-22 騰訊網

  昨日,故宮(微博)博物院北院區舉行宮廷園藝研究中心園林景觀工程啟動儀式。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新京報訊 (記者杜丁)明年底,位於海澱區西玉河區域的故宮北院區將局部對外開放,之前一直未對外展出的宮廷園藝將在北院向市民開放。昨日,「故宮博物院北院區」首次向媒體開放,北院區的首個工程——「宮廷園藝研究中心園林景觀工程」當天啟動。

  故宮北院啟動宮廷園藝項目

  據介紹,「故宮博物院北院區」項目是「平安故宮」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北院區建在故宮博物院原有的海澱區西玉河基地周圍,計劃用地面積為47.6公頃,將進行多功能的分區使用,包括文物修復與展示中心、故宮文化傳播中心、宮廷園藝中心、科技保護研究中心等。

  宮廷園藝研究中心園林景觀工程項目佔地面積約55000平方米,分為辦公教學區和養殖區兩個區域,其中養殖區佔地面積約41000平方米,整個工期233天。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表示,該項目完成後,對於改善故宮博物院院內現有園林花卉的養護條件,確保特色植被的延續,深入挖掘和傳承宮廷園藝技術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故宮北院建成一部分開放一部分

  據介紹,故宮北院區建成後將重點承擔3大功能,一是文物保養及搶救性修繕。以確保這些國家珍貴文物得到及時、科學的保護,使更多的文物與觀眾見面;二是展覽展示功能。為在紫禁城內不好展示或無法展示的特殊文物,如大型家具、地毯、巨幅繪畫等,提供現代化的保護與展示相結合的空間,三是宮廷技藝傳承與人才培訓。在這裡的傳統工藝工作室將對外開放,將把文物的修復過程,即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展示給公眾。

  單霽翔說,故宮北院區全部建成需要3-7年的時間,將採取建成一部分,開放一部分的辦法,讓更多觀眾看到故宮更多精美的文物。預計明年年底,北院區將向市民開放,市民將可率先欣賞到之前一直未對外展出的宮廷園藝。

  ■ 現場

  單霽翔客串導遊帶臺北故宮院長逛北院

  「速度好快啊。」今年4月份,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第一次聽單霽翔說起建設「故宮北院」的事情,昨天來到北院區現場的馮明珠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

  「本來想像這應該還是一片荒蕪的地方,沒想到很多地方都已經齊備了,非常羨慕。」馮明珠笑稱,臺北故宮也在推一個南院工程,但歷時12年還在打地基。

  昨日,單霽翔客串導遊一職帶著馮明珠參觀了已經建成的文物修復與展示中心,在那裡,單霽翔向馮明珠詳細介紹了官式古建築營造技藝。之後,又帶馮明珠參觀了故宮博物院北院區的花卉養殖溫室。

  記者看到,這裡先期建成的兩個花卉養殖溫室已經投入使用,根據植物生長的不同需要設置成2種溫度,室內綠意濃濃,菊花鬥豔。

  ■ 對話

  故宮北院將免費開放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說,故宮大型文物藏品將在北院區展示

  記者:為什麼會先啟動「宮廷園藝研究中心園林景觀工程項目」?

  單霽翔:在北院區其中有50000平米是故宮博物院原有用地,其他地方還需要辦理徵地手續,這個項目就率先開工了。故宮博物院裡一直有7座大花房保存研究這些園藝技術,但是北京中心城區熱島效應加劇以後,這些傳統的植物、花卉的研究和生長遇到了跟過去不同的環境,我們還是決定把它們移植到大自然當中。

  記者:這些宮廷園藝今後會對公眾開放嗎?

  單霽翔:今後都是要對公眾開放的,傳播宮廷園藝研究的成果和技術。

  記者:故宮北院今後會是故宮紅牆的一個擴容嗎?

  單霽翔:隨著紫禁城參觀人數的增加,參觀面積也在不斷地擴大,北院區首先承擔了人員疏散和文物保養、修繕的功能。

  記者:北院區會承擔文物展示嗎?

  單霽翔:故宮的文物藏品多,觀眾也多,大量的文物還沒有機會面世,特別是體量大的文物,我們會在北院區開設5萬到6萬平米的展示空間,大型的、主題鮮明的、有震撼力的展覽就會成批地進行展示。

  記者:北院區最早什麼時候對公眾開放?

  單霽翔:北院將建成美麗的園林式的主建築,會分批建設分批開放,明年年底我們最先開放宮廷園藝,市民可進花房參觀園藝,也能參觀文物修復。

  記者:北院有四個窯洞今後會如何處理?

  單霽翔:這些窯洞叫崔家窯,明代兩個崔氏兄弟在這兒燒磚,到清代的時候,指令為宮廷燒琉璃窯,一直燒到1998年。1998年進行環境整治被叫停,今後作為遺址向市民進行展示。

  記者:北院是否會收取門票?

  單霽翔:文化系統的博物館只要不是古建築的都應該免費開放的,北院今後也會免費開放。

相關焦點

  • 「兩個故宮」的建築延伸:北京故宮北院與臺北故宮南院
    故宮南院」;無獨有偶,面臨同樣問題的北京故宮博物院,於2015年確定了「故宮北院」的設計方案。兩個故宮行動的一致性令人稱奇。以下為「南院」、「北院」的建築賞析,它們的同於不同,呈現出社會形態與文化深層結構的樣貌。
  • 故宮北院來啦!它將給海澱帶來什麼?
    不過今後的北京將擁有兩個故宮!6月5日,北京市規劃國土委公示了故宮博物院北院區優化方案。歷時6年,故宮北院終於要來了!  方案顯示,故宮北院位於海澱北部地區西北旺鎮西玉河村,總用地約62.01公頃,主展區擬三面環水。按照計劃,在2020年10月10日故宮建成600周年之際,北院區也將開放。
  • 故宮北院區具體位置及什麼時候開放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表示,從歷史上看,皇宮在紫禁城之外尋找發展空間,大多選擇在西北郊地區,例如暢春園、圓明園、萬壽山清漪園、玉泉山靜明園、香山靜宜園組成的「三山五園」 ,均在今日海澱區範圍內。此次故宮博物院北院區的選址也秉承這一傳統,選址在海澱區西北旺鎮西玉河村範圍內。
  • 93歲,故宮博物院送給自己這樣一份生日禮物……
    同時,修復中心將把文物修復的傳統技藝,即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技能展示給觀眾,使社會公眾可以參觀文物藏品保護修復的過程。北院區還將建設有數字博物館,使故宮博物院數位技術能夠得到更大範圍地展示。「宮外宮」皇家園林氣派與故宮博物院一樣,除了有建築,花園也是新院區的一大特色。故宮將在這裡籌劃一座古典宮廷園藝中心,在大自然中重新振興紫禁城宮廷園藝,使傳統技藝得到傳承。北院區到底會建成什麼樣子,是延續金碧輝煌的皇家氣派,還是科技感十足的智能控?
  • 北京故宮博物院,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
    從2014年1月1日起,北京故宮博物院幾乎每周一閉館。北京故宮博物院位於北京故宮即紫禁城內。北京故宮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1987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故宮博物院的建院和開放,1911年辛亥革命勝利後,清王朝政府宣布退位,這座宮殿本應全部收歸國有,但根據當時臨時革命政府擬定的《清室優待條件》,遜帝溥儀卻被允許「暫居宮禁」,即紫禁城後部的「後寢(內廷)」。
  • 豐臺這條地鐵線未來有望直達故宮北院!
    據來自市規劃國土委發布的消息,市規劃國土委積極配合研究故宮北院區交通組織建設,爭取將軌道19號線延伸至故宮北院。北京地鐵19號線是一條北京南北走向的交通動脈。目前,該線已經全面開建,預計2020年一期工程建成通車。北京地鐵19號線是一條北京南北走向的大站快線,共分兩期建設。
  • 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 12月28試營運 上菜見客
    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將於今年12月28日開館試營運,昨開放讓媒體進南院拍攝、採訪,圖為夕陽西下時分,南院主建築與率先完工的至美橋相映成趣。(郭吉銓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今年底開館試營運,故宮隆重上「菜」見客。院長馮明珠宣布,南院定今年12月28日開館試營運,《翠玉白菜》也將從當天起於南院「至寶廳」展至明年10月2日。    另一人氣文物《肉形石》與《清乾隆金甌永固杯、玉燭長調燭臺》則自10月4日起接力展出。
  • 臺當局花80億建臺北故宮南院 免費開放都沒人看
    摘要:有臺灣民代在臺立法機構會議上首次披露,即使臺北故宮南院舉辦免費開放活動,每天也只能吸引1500多名遊客,而臺灣當局為建設該博物館已先後花費近80億臺幣的巨額資金。
  • 故宮94年來將首次開放「夜場」!附元宵燈會免費搶票入口
    今年正月十五和正月十六,故宮博物院將連刷三個首次,成為京城「最亮」景點——建院94年來首次舉辦「燈會」,紫禁城古建築群首次在晚間被較大規模點亮,首次在晚間免費對預約公眾開放。紫禁之夜連亮兩晚2019己亥年元宵節期間,由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和故宮博物院共同舉辦的「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動,於2月19日(正月十五)和20日(正月十六)舉行。專家介紹,正月十五元宵節,古稱上元節,是新一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新春慶賀活動的延續。
  • 故宮博物院3月4號將對醫護人員實行免費開放
    央廣網北京2月24日消息(記者丁飛)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據了解,3月4號,故宮博物院將對醫護人員實行免費開放。  我們知道,去年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曾在很多個場合說「有信心把觀眾控制在1400萬人次」,但最終,事與願違,去年全年故宮觀眾卻達到1527萬。可以說,過量的遊客,已經成為故宮今年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
  • 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年底開館 翠玉白菜打頭陣(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12月28日開館試營運,照片為南院3D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昨在故宮南院宣布,因應臺北故宮南院12月28日日開館試營運,人氣「國寶」翠玉白菜屆時將暫離「老家」臺北故宮北院,到「新家」臺北故宮南院展出10個月。
  • 北京故宮博物院恢復開放
    5月1日上午,故宮恢復開放後迎來遊客。(中國日報記者 姜東 攝)5月1日上午,故宮恢復開放後迎來遊客。(中國日報記者 姜東 攝)5月1日上午,故宮恢復開放後迎來遊客。(中國日報記者 姜東 攝)5月1日上午,故宮恢復開放後迎來遊客。(中國日報記者 姜東 攝)5月1日上午,故宮恢復開放後迎來遊客。(中國日報記者 姜東 攝)中國日報5月1日電(記者 姜東)2020年5月1日,北京故宮博物院恢復開放,每日限流從原本的8萬人次降低到每日5千人次。
  • ...更要「開放」,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正在北京西郊籌劃故宮北院區
    然而,他也反思說:如果你說你的官舍大,70%空間都立一個牌:非開放區、觀眾免進;如果你說你的藏品多,90%藏品在庫房裡睡覺;如果你說你的觀眾多,80%的人進了以後目不斜視往前走,根本不看你展覽——你就不是一個人們真正喜歡的博物館。 為此,單霽翔全程站立、滴水不喝,在2小時20分鐘中盡力展現了一個要「收藏」更要「開放」的故宮。
  • 北京故宮博物院_2018故宮旅遊攻略
    北京故宮不可錯過的4個景點區  1、北京故宮四大景區之午門東西北三面城臺相連,環抱一個方形廣場。北面門樓,面闊九間,重簷黃瓦廡殿頂。東西城臺上各有廡房十三間,從門樓兩側向南排開,形如雁翅,也稱雁翅樓。在東西雁翅樓南北兩端各有重簷攢尖頂闕亭一座。威嚴的午門,宛如三巒環抱,五峰突起,氣勢雄偉,故俗稱五鳳樓。  2、北京故宮四大景區之東華門
  • 臺北故宮今年展覽精彩紛呈 南院區年底開館
    原標題:臺北故宮今年展覽精彩紛呈 南院區年底開館  新華網臺北2月25日電(記者曹典、李寒芳)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25日向媒體透露,位於嘉義的臺北故宮南院區將於今年年底對外開放,新的一年將獻上諸多精彩展覽,為故宮博物院90周年院慶獻禮。
  • 臺北故宮博物院將閉館3年
    臺北故宮博物院北院預計在2020年起閉館三年,並將部分寶物南遷至故宮南院置放並展覽,此舉是故宮開館以來首見,也引發外界疑慮。(季志翔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牽動數百萬觀光人潮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北院預計在2020年起閉館3年,並將部分寶物南遷至故宮南院置放並展覽,此舉是故宮開館以來首見,也引發了外界疑慮,昨(12)日臺「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進行臺北故宮博物院業務報告,「藍委」柯志恩質詢臺北故宮院長陳其南是否真有此事,陳其南表示內部朝此一方向規劃。
  • 故宮將辦"故宮學院" 單霽翔:教的是鑑賞而非價格
    原標題:故宮將開門辦學 單霽翔:教的是鑑賞而非價格   昨天,在臺北參加「乾隆特展」的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接受京華時報專訪時透露,北京故宮將開門辦學,最大限度地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   此外,單霽翔還與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就兩岸故宮交流的熱點問題接受了京華時報的獨家訪問。
  • 臺媒:臺北故宮正評估北院後年起閉館3年,或將移往南院展覽
    臺媒:臺北故宮正評估北院後年起閉館3年,或將移往南院展覽 澎湃新聞記者 蔣子文 2018-11-12 13:32 來源
  • 故宮,我來了!——故宮博物院有序開放首日現場直擊
    ——故宮博物院有序開放首日現場直擊) 新華社北京5月1日電題:故宮,我來了!
  • 臺北故宮博物院:國寶級文物與北京故宮伯仲之間
    原標題:臺北故宮博物院:國寶級文物與北京故宮伯仲之間 院前廣場聳立由6根石柱組成的牌坊,氣勢宏偉,整座建築莊重典雅,富有民族特色。院內設有20餘間展覽室,文化瑰寶不勝枚舉。   院內收藏有自北京故宮博物院、南京國立中央博物院、瀋陽故宮、熱河行宮、中國青銅器之鄉-寶雞運到臺灣的二十四萬餘件文物,所藏的毛公鼎、散氏盤等商周青銅器,歷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獻、名畫碑帖等皆為稀世之珍,如西周毛公鼎、散氏盤;鎮宮之寶的玉器翠玉白菜、闢邪雕刻、《核舟記》的原型等;王羲之、顏真卿、宋徽宗書法手跡,近代張大千廬山圖卷等;還有北魏以下歷代金銅佛像,清恭王府紫檀家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