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職業打假人索賠二十多萬的這家企業,向檢察院遞交了監督申請書...

2020-12-20 市場監管半月沙龍

隨著法律對消費者權益保護力度增大,社會上出現了這樣一些買家:他們並非單純為了滿足生活消費需求而購買商品,而是利用法律規定中的懲罰性賠償規則,通過大規模採購瑕疵商品、利用商家漏洞,打著維護自身權益的旗號,對商家進行高額索賠。有些人甚至將商家告上法庭,利用訴訟權利,上演維權與惡意索賠的戲碼。近日,經江蘇省張家港市檢察院提請蘇州市檢察院抗訴,蘇州市中級法院依法改判,撤銷原審判決深圳某醫藥有限公司支付十倍賠償金221260元的內容。

不服判決的賣家

「被申請人重複購買涉案產品用於多次起訴牟利……」2018年10月,江蘇省張家港市檢察院收到一份由深圳某醫藥有限公司寄來的監督申請書,該公司申請對張家港市法院的民事判決予以監督,依法免除其懲罰性賠償責任,即所售商品價款十倍的賠償款。

對於買賣合同糾紛,申請生效裁判監督的一般多為消費者,而銷售商申請監督的並不多見。在受理涉案公司的監督申請後,張家港市檢察院檢察官立即查閱申請材料、調閱法院審判卷宗,仔細梳理案情。

原來,2015年年底,被申請人許小軍(原審原告)曾分5次在天貓商城深圳某醫藥有限公司(原審被告)經營的旗艦店購買了37盒「2H2D黑瑪咖秘魯瑪卡精片」,共計花費22126元。後許小軍認為,該產品違規添加配料「L-精氨酸」,屬於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預包裝食品,於是向張家港市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令被告深圳某醫藥有限公司退還貨款22126元,並支付十倍賠償金221260元。

依據衛生部相關規定,「L-精氨酸」屬於允許使用的食品用香料品種,不是食品,不得作為食品原料使用,須配置成香精後方可用於食品生產,且在食品中的用量應不超過250毫克/千克。而許小軍向法院提供的上海某化工技術服務公司出具的檢測報告卻顯示,涉案產品含有360毫克/千克的「L-精氨酸」。據此,張家港市法院認為,深圳某醫藥有限公司作為食品銷售者,未能對食品中「L-精氨酸」的含量盡到謹慎的審查義務,銷售不符合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食品,應按消費者的要求退還貨款並給予十倍賠償,法院判決支持許小軍的訴訟請求。

食品醫藥安全關係到廣大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切身利益,更關係到國家形象和企業利益。本案案情和適用的相關法律法規頗為繁雜,在梳理案情、比對法律法規的過程中,經反覆分析論證,承辦檢察官發現食品安全法規定的食品價款十倍的賠償金系懲罰性賠償,對銷售者實行的是過錯責任。也就是說,消費者向銷售者主張十倍賠償是有前提的,即為銷售者明知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而仍然予以銷售,主觀上系明知而故意為之,具有明顯的過錯。

那麼本案中,銷售者深圳某醫藥有限公司有沒有盡到謹慎的審查義務?是否在銷售時明知「2H2D黑瑪咖秘魯瑪卡精片」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檢察官認為,這是認定該公司是否應該承擔懲罰性賠償的關鍵點,於是立即與申請人深圳某醫藥有限公司取得聯繫。

經過反覆溝通,深圳某醫藥有限公司提供了涉案批次產品的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出具的食品檢驗合格衛生證書、進口貨物報關單等材料,以證明其作為銷售者已經盡到了必要的查驗義務。

問題是,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出具的材料能否證明其已盡到了審查義務?檢察官翻閱研讀《進出口食品安全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結合案情、證據,對照法律規定,進行了詳實的分析:作為國家負責進出口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門,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頒發的衛生證書具有較高的權威性和可信度,申請人有理由相信涉案產品經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核發衛生證書後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由此可以證實,申請人已經履行了一般銷售者應盡的合理審查義務,並不存在食品安全法相關條款規定的「經營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食品」中「明知」的主觀故意,故不適用該條懲罰性規定,許小軍要求申請人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缺乏充分依據。

疑點重重的消費者

深圳某醫藥有限公司在自證合法的同時,對許小軍的訴訟動機提出了質疑。「這個許小軍除了在我們公司購買外,還多次、重複在其他公司購買這個產品並分別提起訴訟,他是想通過這樣的方法牟利!他用於起訴的那份檢測報告也有問題!」深圳某醫藥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向檢察官說,並拿出了相關證據。

很顯然,案件雙方發生爭議的基礎是涉案的產品是否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那麼,作為主要的輔助參考,許小軍向法院提供的上海某化工技術服務公司出具的檢測報告的可信度尤為重要。承辦檢察官隨即與食品檢驗機構及質量監督單位聯繫溝通,獲知對食品進行檢測需要規範的檢驗資質。

在向上海質量技術監督管理局調查核實後,證實上海某化工技術服務公司並不具備食品檢驗資質,所出具的涉案檢測報告上並無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標誌CMA章,不具備社會公正性。因此,涉案檢測報告上的結論確實不可信,這進一步說明許小軍關於懲罰性賠償的訴請難以獲得支持。

被申請人許小軍,一個普通的農民,他真是一個單純的受害者和維權者?經過關聯案件查詢,檢察官發現,許小軍曾多次從京東、天貓等不同電商平臺重複購買同款涉案產品並分別提起訴訟,同時通過提供不具資質的檢驗機構的檢測報告予以證明,並多次以此為證明向法院提出訴訟,並獲得支持,獲取了高額賠付款。

經過認真的審查和詳實的分析論證,張家港市檢察院於2018年12月,依法向蘇州市檢察院提請抗訴,蘇州市檢察院予以採納,向蘇州市中級法院提出抗訴,後蘇州市中級法院依法改判,於近日撤銷原審判決中關於支付十倍賠償金221260元的內容。

抵制假冒「維權者」

消費者和商家之間發生糾紛,人們往往會因為消費者處於弱勢地位而預設立場,這也給了一些別有用心的人以可乘之機,於是一些「職業打假人」應運而生,也因此滋生出惡意索賠、敲詐勒索等行為,不僅侵犯了商家的利益,也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

正因如此,在國家層面,2016年公布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送審稿)》第2條明確提到,「消費者為生活消費需要而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其權益受本條例保護。但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以牟利為目的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的,不適用本條例」。

將普通消費行為和職業索賠區分開來,正是考慮到二者的性質有根本區別。如果繼續認可知假買假的職業打假,只會讓這一灰色產業越做越大,擾亂市場秩序。所以從這個角度看,職業打假人同樣需要被打假,不能繼續讓他們打著淨化市場的旗號去私下牟利,對於有「假打」或者敲詐勒索的行為必須嚴格處罰。

職業打假人的出現,本質上還是制假售假亂象過多、正常消費維權困難等因素的產物。要遏制職業打假人「假打」,承辦檢察官建議:一方面,加大市場監管和執法力度,真正落實懲罰性賠償,提高商家制假售假的違法成本;另一方面,還得健全投訴舉報機制,讓消費者在買到假冒偽劣商品後,可以更便利地維權。(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來源:檢察日報

發布單位:中國工商出版社 新媒體部(數字出版部)

注重交流執法經驗

關注消費維權動態

同護市場公平正義

共觀市場經濟大潮

權威●專業

半月沙龍微信

①複製「微信號或ID」,在「添加朋友」中粘貼搜索號碼關注。

②點擊微信右上角的「+」,會出現「添加朋友」,進入「查找公眾號」,

輸入公眾號「市場監管半月沙龍」,即可找到。

相關焦點

  • 職業索賠與職業打假的界分
    鑑於職業索賠問題本身與企業發展、營商環境構建、行政部門執法密切相關,來自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的實務專家以及行業領域代表,與來自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華東政法大學等多所院校的學者一起,共同圍繞「職業索賠與職業打假的界分」「職業索賠是否具有正當權利基礎」等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 討論:職業索賠與職業打假的界分
    鑑於職業索賠問題本身與企業發展、營商環境構建、行政部門執法密切相關,來自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的實務專家以及行業領域代表,與來自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華東政法大學等多所院校的學者一起,共同圍繞「職業索賠與職業打假的界分」「職業索賠是否具有正當權利基礎」等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 職業打假人索賠百萬敗訴,惡意打假不該支持
    曾引起廣泛關注的「職業打假人買海參後索賠百萬案」近日再審落槌:北京高院撤銷原二審判決,不支持職業打假人的十倍索賠訴求。(10月11日澎湃新聞)這起打假索賠案一波三折。5年前,劉某在北京的一個展銷活動上花10萬餘元購買86盒海參,隨後以未標生產日期、標籤中標明的產品標準號非海參為由,將銷售商、生產商、展銷公司訴至法院,索賠十倍貨款賠償等費用,總計百萬餘元。
  • 盯上羅永浩的「職業打假人」:以正義之名,做年入百萬的索賠生意!
    2019年,上海一名職業打假人向當地超市和教育機構勒索,敲詐5.6萬,被告上法庭,最終被判3年3個月。 今年9月,另一起職業打假人「百萬索賠」案件落下帷幕。2015年,職業打假人劉某花費10多萬買了80盒海參。之後,他以海參不符合相關規定為由,把賣貨商販和生產商家告上法庭,要求退錢、並賠償107.5萬。
  • 北京一職業打假人買海參索賠百萬 再審反轉不支持十倍索賠
    央廣網北京10月9日消息(記者孫瑩)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近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對職業打假人劉某買「問題」海參索賠「退一賠十」案作出再審判決,判令被告方向劉某退還貨款,不支持十倍賠償。
  • 【探討】職業打假人還能走多遠?(附職業打假人慣用手法和應對策略)
    先民事、後行政是指打假人在購買所謂「問題」產品後,會首先拿出相關法律法規、強制標準等依據,與經營單位聯繫索賠,之後在整個「打假」五步驟中,始終保持與被投訴人的溝通渠道,一旦被投訴人「服軟」,願意賠償和解,立即撤銷投訴、複議或者訴訟。而如果被投訴人始終不願意和解,打假人就會不斷通過投訴舉報、行政複議乃至行政訴訟等手段給行政機關「找麻煩」,間接向被投訴企業施加壓力。
  • 「職業索賠人」是「維權」還是「侵權」?來聽聽專家怎麼說
    目前,現行法律法規未對「職業索賠人」作出明確定義,公眾對於「職業索賠人」的認知也較為模糊。然而,網際網路的便利使「職業索賠」的成本越來越低,索賠也越發演變成一種「生意」。據美團、京東、小米等企業代表介紹,目前,職業索賠呈現出產業化、職業化、集團化的趨勢,並表現出與網絡黑惡勢力、不正當競爭行為合流的特徵。
  • 職業打假人「百萬」索賠案!再審,判了
    職業打假人花10萬餘元買「問題」海參起訴索賠「退一賠十」一審判決退還貨款不支持十倍賠償至此,這一歷經5年的職業打假人「百萬」索賠案結案1 劉某花10萬餘元請公證員隨行購買「問題」海參將銷售商及生產商告上法庭
  • 遏制職業打假保護「吹哨人」
    市場監管總局出手遏制職業打假,保護「吹哨人」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佘 穎消費者買到不合格商品,或者感覺被「天價」商品坑了,到底該找誰投訴?職業打假人明知商品質量有問題還故意購買,能否通過投訴獲得賠償?舉報人擔心被打擊報復,怎麼解決?
  • 職業打假人將會淡出市場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日前對職業打假人劉某買「問題」海參索賠「退一賠十」案作出再審判決,再審法院認定劉某實際購買的是裝入包裝盒的散裝海參,不屬於重大食品安全問題,判令被告方向劉某退還貨款,不支持10倍賠償。案情雖有波折但並不複雜,倒是因為劉某的身份,如何看待職業打假人這個話題,又引起了業內關注。
  • 全國人大回應地方立法限制職業打假,專家建議界定打假與假打
    地方立法限制「職業打假」是否違反上位法?《深圳經濟特區食品安全監督條例》(下稱《條例》)出臺後,當地食品領域的職業打假行為大幅減少。從近年來的司法實踐看,各地均對職業打假亮起「紅燈」,令打假者「寸步難行」。「紅燈」的亮起源於「職業打假」帶來的爭議:是維護消費者權益還是破壞營商環境?
  • 職業打假不講武德,王海同志耗子尾汁
    王海作為國內知名打假人,打假的數量和企業不少,先不論王海內容真偽,對企業和品牌如此密集轟炸和指責,顯然已經超出了正常消費者維權的範疇,不禁讓人產生疑問,這究竟是過度維權?還是別有用心?王海的四個標籤:敲詐勒索、名譽侵權、勞動爭議賠償、負能量第一個標籤是敲詐勒索。
  • 關於「職業打假人」的調查報告:哪些容易引起他們注意
    第四,「職業打假人」索賠手段一般為:第一,直接向經營者要求高額賠償,並以向工商部門舉報相要挾,好多經營者迫於行政處罰或聲譽壓力會妥協並支付「職業打假人」高額賠償;第二,經營者若不答應其高額賠償,則「職業打假人」會向工商部門層層舉報,向經營者施加壓力,以便快速調解拿到高額賠償金,好多經營者迫於行政處罰壓力會尋求協商解決;第三、若經營者不同意協商調解,「職業打假人」會催促工商行政部門儘快出具行政處罰決定書
  • 「職業打假人買海參索賠百萬案」再審落錘:不支持十倍賠償
    今年,「職業打假人買海參索賠百萬案」廣受關注,判決結果經歷了兩次反轉。近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撤銷了原二審判決,判決商家退貨退款,不支持職業打假人的十倍索賠訴求。,時常有一批固定的「職業打假人」,頻繁光顧超市,總能想方設法找出超市裡的一些問題商品進行理賠甚至敲詐。
  • 職業打假人買海參索賠百萬終審:不支持十倍賠償
    職業打假人花10萬餘元買「問題」海參起訴索賠「退一賠十」一審判決退還貨款不支持十倍賠償二審改判退還貨款再增加十倍賠償至此,這一歷經5年的職業打假人「百萬」索賠案結案2一審法院判決支持劉某退貨但因其為職業打假索賠人
  • 「職業索賠」是維權還是侵權?「權利濫用的刑法定性」學術研討會在...
    會議聚焦當前電商領域違法索賠現狀,從上述「職業索賠人」勒索外賣商戶案件切入,對如何界定「正當維權」與「敲詐勒索」的邊界等問題進行深入探討。中國人民大學、廈門大學、武漢大學、華東政法大學、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廈門市公安局、廈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等來自學術界、實務界的20餘位專家學者,及美團、京東、小米等企業代表參加了本次研討會。
  • 「人民日報」北京一職業打假人買海參索賠百萬終審
    北京一職業打假人買海參索賠百萬終審:不支持十倍賠償人民日報 2020.10.7關注職業打假人花10萬餘元買「問題」海參起訴索賠「退一賠十」一審判決退還貨款不支持十倍賠償二審改判退還貨款再增加十倍賠償共計107萬餘元經營者不服向北京市高院申請再審近日法院作出終審判決
  • 「職業索賠」是維權還是侵權?「權利濫用的刑法定性」學術研討會在廈召開
    中國人民大學、廈門大學、武漢大學、華東政法大學、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廈門市公安局、廈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等來自學術界、實務界的20餘位專家學者,及美團、京東、小米等企業代表參加了本次研討會。
  • 如何撰寫檢察《監督申請書》?
    作者:王真 北京市天同律師事務所檢察監督系以書面審查為主,不一定有檢察官會見和聽證的環節,監督申請書可能是申請人唯一表達觀點的機會,《監督申請書》也當然是申請檢察監督階段最重要的法律文書。但檢察監督階段,忽視該文書寫作成為了普遍現象,一方面當事人和律師認為該文書僅是提起程序,後面會有進一步闡述觀點的機會;另一方面認為案件審查是檢察院的職責,文書上不用著過多筆墨。
  • 職業打假人獲十倍賠償,走紅判決書引熱議
    在判決書的說理部分,審判法官對「知假買假的職業打假人是否屬於消費者」「職業打假人通過訴訟獲利,法院要不要支持」等熱點問題的論證廣受熱議。有人認為「說理語言直白、透徹又通俗易懂」,甚至稱其為「漂亮、完美的優秀裁判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