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農業:一臺電腦控制800多畝園區

2020-12-24 中國網財經

  □ 本 報 記 者 戴玉亮 石如寬

  本報通訊員 劉瑞全

  對於蔬菜種植來說,適量的澆水施肥可以保證作物最佳的營養環境,適度的通風透光可以營造出作物生長的最佳氣候環境。可是,如何才能達到最佳呢?

  作物進行光合作用時需要水,而水來自土壤或基質。江蘇綠港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文虎發現,通過計算土壤中的含水量,能算出作物何時進行光合作用,從而判斷是否供水、供多少水。

  關於施肥,肥料在土壤中成為各種離子,陰陽離子交換過程中,會產生電。測出電導率就可以衡量離子濃度的變化,從而判斷作物需要哪種營養、多少營養。

  基於這些研究,江蘇綠港研發出了自動水肥一體化系統,實現了「蔬菜渴了有水喝,餓了有肥料」的理想狀態。江蘇綠港無土栽培項目經理王緒同說:「我們的環境灌溉系統實現智能化控制,通過一臺電腦,整個800多畝園區自動化灌溉,整個氣候智能控制。根據作物需求,我們設定好參數,每天按照給定的參數進行運作。一個人,就可以完成10個人或者幾十個人才能完成的工作。」

  「現代農業從根本上講,就是農業工業化的道路,也就是農業像工業一樣生產,不受氣候條件的約束,不受環境的約束,同時有穩定的產量。通過各種農業先進技術的調控,使作物生長達到最佳狀態。」李文虎說。

  無獨有偶,山東雲興農業科技公司瞄準當前蔬菜物流標準及追溯領域存在的各種難題,把北鬥技術用到蔬菜產業上。

  目前,雲興農業在壽光魯盛農業公司商品蔬菜包裝箱上附著了無源高頻RFID晶片標籤,在蔬菜裝箱時寫入蔬菜的品牌、品類、產地、重量、種植數據及圖片信息,並在蔬菜物流車裝上有源RFID閱讀器,與高速公路或收費公路收費站的鮮活農產品免費通行口聯網,免掉現場查驗、拍照等繁瑣過程,實現讀卡快速通行。

  據介紹,RFID就是射頻識別,俗稱電子標籤,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並獲取相關數據,識別工作無須人工幹預,可工作於各種惡劣環境。

  「RFID可以彌補二維碼管理系統需要近距離光掃描、信息儲藏量小等弊端。RFID存儲量是二維碼的千萬倍,RFID讀取器速度是掃描二維碼的百倍以上。」雲興農業負責人李波說。

  物流監管僅是北鬥技術平臺應用的一部分。在雲興農業的設想中,設施農業種植控制系統問題、農作物的溯源問題、蔬菜種植中的問題、農業垃圾的循環利用問題,都可依託平臺解決。

  「北鬥技術應用到蔬菜產業中,這在國內是首次。」北京耐威科技技術人員孫迪說,網際網路+蔬菜及RFID晶片追蹤溯源項目將實現農業生產環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預警、智能決策、智能分析、專家在線指導,為農業生產提供精準化種植、可視化管理、智能化決策。

  當普通大棚遇到高科技會怎樣?答案是傳統大棚也可以實現自動化、智能化。江蘇綠港農業示範園區無土栽培棚有一臺施肥機。該大棚負責人拾莉說:「這臺施肥機,看著個子不大,但可以管150畝葉菜,可以感應到棚內的溫度、水溫、pH值、EC值等作物生長需要的重要條件。」

  據介紹,荷蘭的番茄每平方米年產量高達145公斤,而國內菜農一般的種植產量不到30公斤。「通過我們的研發創新,每平方米的產量可達45公斤。」李文虎說,只要維持蔬菜生長過程中的水分、養分平衡,產量還可以繼續增加。

  壽光紅日種苗公司總經理鄭春之已經看中了育苗溫室的計算機控制設備。

  計算機控制系統利用各種傳感器,把與溫室環境有關的參數(如空氣溫度、溼度、光照等)採集進來,按照一定的規則控制溫室的各種設備,從而實現精準控制溫室環境。「省時省工省力,這將是未來發展的趨勢。」鄭春之說。

  4月23日上午,壽光市洛城街道東斟灌村彩椒大棚種植戶李樂雨給彩椒種植能手李寶先打電話,諮詢臍腐病怎麼治理。「這是缺鈣引起的,但不能現在就補鈣,得讓彩椒植株健壯了再補鈣。」李寶先回答。

  李寶先的經驗一部分來自實踐,更多的是來自網上的學習。李寶先的智慧型手機微信上有中國菜農群英會、燕野肥料植保服務、壽光蔬菜實用技術交流中心、蔬菜衛士等十幾個群。「能學到很多知識,還可以探討問題,尤其是病蟲害的防治。」李寶先說。

  冬天遇到連陰天,大棚溫室彩椒多數會得灰黴病。一位種植能手在群內留言說,用菌核淨治理灰黴病,不僅價格便宜,效果還好,但不能噴霧。這給了李寶先防止彩椒灰黴病很多啟發。

  即便不請教李寶先,李樂雨也可以去村委辦公室,打開農業專家遠程視頻系統,請專家出謀劃策。

  「將物聯網技術運用到傳統農業中,通過移動平臺或電腦平臺,對農業生產進行控制,使傳統農業更具智慧。」李文虎說。

  蔬菜溫室大棚帶頭人、76歲的王樂義認為,智慧農業是農業實現現代化的必由之路。辦好了智慧農業,現代農業就實現了。

  下圖:北京耐威科技技術人員孫迪介紹北鬥技術在蔬菜產業中的應用。

  □石如寬 報導

相關焦點

  • ...多貢獻」的「智慧」密碼——廣元高質量推動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紀實
    解鎖「農業多貢獻」的「智慧」密碼——廣元高質量推動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紀實全球最大紅心獼猴桃基地、全國最大黃茶基地、全省最大高山露地蔬菜基地……一張張閃亮的名片,無不展示廣元市高質量推動農業園區建設以來的豐厚碩果。
  • 赤峰市松山區:打造規模化、集約化高效雙萬畝設施農業園區
    大廟鎮和橋頭鎮就有人來到公主嶺種植大棚,當時大棚的數量還較少,只有100來個,經過一年的種植,周邊的農戶發現,種植大棚蔬菜,比種別的莊稼收入要多不少,地方政府還鼓勵大家集中到這裡種大棚,協調銀行給農民們提供每個大棚3萬元的貸款,農業技術人員還深入到園區幫助種植戶解決農業技術問題。
  • 西南第一全國一流 涼山州德昌縣智慧養豬園區項目開工
    11月18日,涼山州德昌縣智慧養豬園區項目籤約暨開工儀式,在德州街道大坪村舉行。該項目項目預計投資30億元,是省級重點項目,園區規劃一流,生產工藝先進。項目落地投產後,將成為西南地區第一、全國一流的現代化生豬養殖園區,示範引領德昌乃至全州生豬養殖產業標準化、智能化發展,對德昌現代農業發展具有裡程碑意義。據介紹,德昌縣智慧養豬園區項目集飼料車間、智慧樓房養豬車間、有機肥車間、糞水分級處理與回收利用系統、智慧園區信息系統和生豬屠宰加工車間為一體。
  • 走進江蘇濱海農業園區,感受現代農業產業魅力
    總投資4.5億元,佔地730畝的濱海農旅·朗坤農科園項目,推動「農業+」多業態發展。肖勇攝肖勇攝總面積64平方公裡的江蘇省濱海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自2019年獲批省級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園和省級現代農業科技園後,重點在農業科技、食品加工、特色農旅等方面持續發力,蜜梨、甘藍、蛋白桑、花卉等主導產業特色明顯,已形成萬畝果園、萬畝菜園、食品加工物流、農業休閒旅遊等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新格局。
  • 用工業化思維謀劃農業,新泰推行農業園區化智慧化生態化
    為打造該品牌,劉杜鎮積極建設山楂產業園,發展甜紅子山楂2.1萬畝,去年榮獲國家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認證。「現在山楂賣得好,村集體也有錢了。」村支書高偉笑得合不攏嘴。近年來,新泰以獲評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為契機,通過實施農業園區化、智慧化、生態化,推行「品牌+基地」發展模式,因地制宜,著力打造特色小鎮,發展特色品牌,把名優小產品做成了大產業、大品牌。
  • 四川德昌縣舉行智慧養豬園區項目籤約暨開工儀式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德昌縣智慧養豬園區項目是省級重點項目,園區規劃一流,生產工藝先進。項目落地投產後,將成為西南地區第一、全國一流的現代化生豬養殖園區,示範引領德昌乃至全州生豬養殖產業標準化、智能化發展,對德昌現代農業發展具有裡程碑意義11月18日,德昌縣智慧養豬園區項目籤約暨開工儀式在德州街道大坪村舉行。涼山州人民政府副州長向貴瑜出席籤約暨開工儀式,並宣布項目開工。
  • 陳倉區設施蔬菜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區((2011-2015)規劃
    >16500畝,使園區成為陝西省乃至全國設施蔬菜產業現代農業生產的樣板區。 、違禁農藥不使用、化肥施用不超量、農藥殘留不超標」為原則,採取六條措施進行質量控制:一是按照《無公害農產品質量安全跟蹤制度》、《無公害農產品安全衛生質量承諾制度》、《無公害農產品安全衛生質量檢驗證明制度》的要求,落實了農戶、基地、質監員三者責任。
  • 大連:95個現代農業園區引領都市農業發展
    徜徉田間欣賞奇形怪狀的南瓜葫蘆,從低矮的樹上採摘通紅碩大的紅富士蘋果,在有機蔬菜生產中體驗生態健康,累了在園區池塘邊釣釣魚,或到附近生態莊園酒店泡個溫泉……金秋時節集農業生產和觀光為一體的都市型現代農業園區和生態莊園成為越來越多市民金秋休閒的好去處
  • 重慶萬州蔬果「魔力」玩轉智慧農業
    周毅 攝(長江經濟帶沿線行)重慶萬州蔬果「魔力」玩轉智慧農業中新網重慶7月29日電(記者鍾旖 馬秀秀)蔬菜住「高樓」,無土種番茄。與傳統的農業種植方法不同,蔬果生長也可以充滿「魔力」。29日,「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導」主題採訪團走進位於重慶市萬州區甘寧鎮的同鑫蔬菜大觀園內,探訪當地智慧農業建設。盧長坤是同鑫蔬菜大觀園負責人。上世紀90年代末,他開始關注農村扶貧,一個機緣巧合讓他決定投身農業,帶動村民脫貧致富。深耕農業21載,盧長坤逐步建成萬州最大的蔬菜流通企業,他也被當地人稱為「菜王」。
  • 閩侯大湖鄉一智慧農業綜合項目開工 計劃投資5億元
    ,該項目規劃面積達8000畝、計劃投資5億元。據介紹,該項目將打造「國家級產業化現代智慧農業示範園區」,集科研、教育、農產品深加工、旅遊休閒觀光為一體,建設一個高效生態循環旅遊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大湖鄉黨委書記陳海峰表示,項目的引進、建設、投產將大大提升周邊群眾生產生活水平,促進當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美,加快項目建設意義重大。
  • 達川區新增2個市級現代農業園區
    近日,全市11個現代農業園區被達州市人民政府命名為「達州市2020年度現代農業園區」。達川區九嶺罐子青花椒+肉牛現代農業園區、達川區麻柳生豬+優質糧油現代農業園區共2個園區名列其中,成功創建為市級現代農業園區。
  • 農業新基建:智慧農業落地 AI和物聯網讓農業生產全程可控
    」幸福田園智慧農業示範園區負責人遊仕文在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表示。   智慧農業如何實現   那麼未來農業,或者說智慧農業應該是什麼樣子的?據了解,幸福田園還接入了極飛智慧農業系統,能精準管理生產規劃和執行。如記錄不同生產階段所涉及的地塊、種肥農資耗才、農業設備使用情況等,農場管理人員通過系統後臺,就能實時監看選中地塊的農事記錄,並根據農機設備記錄的作業面積、施肥施藥量、畝收成量等數據,不斷優化資源配置、降低成本。
  • 前鋒·廣安青花椒現代農業園區:創建省級現代農業園區 打造農戶...
    今年,前鋒·廣安青花椒現代農業園區成功躋身全省現代農業園區重點支持培育名單,再過一個多月,省考核組就將對園區進行綜合測評,能否成功創建省級現代農業園區,已到了緊要關頭。近段時間,由於天氣原因,園區水肥一體灌溉控制中心建設進度受到了一定影響,這讓園區相關負責人黃秀斌有些著急,督促項目建設進度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課」。創建省級現代農業園區,智能化的生產設備是項硬指標,如果水肥一體灌溉控制中心不能如期建成,園區所配備的智能設備就不能正常投入使用。黃秀斌每天的督促,也給施工方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 春到園區花爭妍 ‖ 白銀區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區春耕備耕見聞
    「我們2月24開始上班,共12個人,早晨七點多上班,晚上六點多下班,中午不回家,至今為止完成盆花栽植17萬盆,包括孔雀草、萬壽菊、鬱金香等,草花種植70萬株,每天大致可以栽植4萬多株,矮牽牛還有兩天就可以種完,馬鞭草5天左右就栽完了。」園區工作人員李翠香告訴記者,希望通過辛勤勞作能迎來好收成。
  • 碧桂園北大荒打造全球首個超萬畝無人化農場 搶佔智慧農業技術...
    在10月11日的農機無人駕駛作業演示會上,來自17家國內外頭部農機生產企業的44臺/件農機設備,現場向人們展示了農作物種植生產全流程無人化作業的場景。  一臺臺無人駕駛拖拉機、插秧機、收割機、噴藥機、無人機等配帶著不同的農具或裝置,分別在大豆、玉米、水稻田裡進行耕整地、播種、插秧、噴藥、噴肥、收穫、運糧等農業生產全過程演示,總共20項生產環節全部無人化作業。
  • 江西首個萬畝智慧農場發布 26個人就可以耕種萬畝農田
    當傳統農機裝備與信息科技、農業科技、生物科技相遇時,現代農業生產活動會發生怎樣一個快速精進的「化學」反應? 11月14日,在南昌縣蔣巷鎮大田農社智慧農場,記者找到了答案。 當天,江西首個萬畝智慧農場發布暨智能農業裝備全程機械化無人作業演示活動在這裡舉辦。
  • 深讀|三水區南山如何蹚出智慧農業新路子?
    未來幾年,這裡將打造出一個集現代農業技術研發展示、智慧農業耕種示範、現代農業休閒旅遊一體的萬畝智慧農業園區,推動南山加速從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升級,實現農業智能化、標準化、現代化。作為三水最北部的鎮街、佛山北部生態屏障,南山鎮可謂「天生麗質」。全鎮是一片總面積12361.8公頃的狹長地帶,擁有耕地近四萬畝。如何將生態優勢轉變為發展勝勢,是南山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 農業管理+AI「玩轉」智慧農場
    據悉,幸福田園在粵港澳大灣區擁有龐大的蔬菜產業資源,引入極飛智慧農業系統後,產業園正進一步普及使用新型農業科技,實現蔬菜標準化規模化生產,打造現代化智慧農業名片。「農田高清地圖」精準導航「沒有標準化,就難以實現規模化」。
  • 一畝田農業資訊網-為啥你的農產品總賣不上好價錢? ,致富經-獲取...
    開拓農產品市場,要樹立大市場觀念,實行產品市場營銷策略,定準自己產品銷售地域,按照銷售地的消費習性,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        2017年1月10日,山東農業科技學校副校長劉景龍受邀出席一畝田農業產業鏈邯鄲峰會,多維度、多案例、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現場傳授:如何讓農產品賣出好價錢!
  • 南京六合:「一產」帶動「三產」現代農業發展散發著「茉莉清芬」
    原標題:南京六合:「一產」帶動「三產」現代農業發展散發著「茉莉清芬」   中國江蘇網3月20日訊(記者 王千榕)南京六合古稱棠邑,是「天賜國寶、中華一絕」的雨花石故鄉,中國民歌《茉莉花》的發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