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貢獻」的「智慧」密碼——廣元高質量推動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紀實

2020-12-25 澎湃新聞

解鎖「農業多貢獻」的「智慧」密碼

——廣元高質量推動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紀實

全球最大紅心獼猴桃基地、全國最大黃茶基地、全省最大高山露地蔬菜基地……

一張張閃亮的名片,無不展示廣元市高質量推動農業園區建設以來的豐厚碩果。

從零突破,我市累計建成現代農業園區107個;

厚植沃土,超110萬畝園區、3個省星級現代農業園區業已成型。

三園聯動 三產融合

高質量發展集群成鏈助推產業增值

縣建現代農業園區、村建「一村一品」特色產業園、戶辦家庭產業園(貧困戶脫貧增收自強園)……

2008年至今,廣元堅持把現代農業園區建設作為推進鄉村振興和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按照「三園聯動」建園、融合發展興園、機制創新活園、要素集聚強園,大力開展國、省、市縣園區創建,蒼溪縣成功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省星級現代農業園區3個,全市現代農業園區核心面積突破110萬畝,輻射帶動全市480萬畝優勢特色產業基地建設,帶動貧困戶人均增收3600元以上。目前,全市累計建成現代農業園區107個,「一村一品」特色產業園2548個、家庭產業園21.7萬個,建成全球最大紅心獼猴桃、全國最大黃茶基地、全省最大高山露地蔬菜基地。

「要想富、分開住,房前屋後栽果樹,兩到三年就致富」,這是蒼溪農民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一直傳唱至今的脫貧致富「歌謠」。脫貧攻堅以來,激發內生動力,助力貧困群眾建立自強農場(增收脫貧自強園),成了蒼溪「三園聯動」產業扶貧方式之一。

「我們在園區打工,一年下來,一個人能有一萬塊錢的收入,」在三井現代農業園區,蒼溪縣歧坪鎮三江村八組村民唐顯明坦言,他自家園子的一畝半獼猴桃,今年掛果頗豐,以往年平均10000元/畝來算,收入過萬,完全沒問題。

產業旺起了,農戶富起來了,集群成鏈便成了園區產業增值的關鍵。

近年來,我市堅持產加銷、農文旅融合,推動集群成鏈發展,大力建設以利州區、廣元經濟技術開發區為核心的「現代都市農業示範區」和大蜀道、嘉陵江為主線的「兩大鄉村產業融合發展帶」及廣元富硒茶、蒼溪紅心獼猴桃、朝天核桃、道地中藥材、廣元山地蔬菜(山珍)、生態生豬、劍門關土雞為重點的「七大百億特色農業產業集群」,推動形成「一區兩帶七集群」發展格局。以園區為重點,推行種養循環、綠色生產,大力發展產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培育國家級龍頭企業3家、省級龍頭企業36家,圍繞建設中國生態康養旅遊名市,挖掘鄉村多種功能和價值,推動現代農業園區「景區化」建設,在園區中建成4A景區5個、3A景區20個、省級農業公園5個,蒼溪縣建成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朝天區曾家山建成中國農業公園,全市建成美麗田園「十鄉百景」50個。

目前,蒼溪縣、朝天區分別入選紅心獼猴桃和核桃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成米倉山茶葉、劍門關土雞等4個四川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習近平總書記關心的「白葉一號」茶葉落戶青川縣,正續寫「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新故事。

科技助力 蔬果豐盈

智能化管理推動傳統農業轉型升級

港澳市民,吃上廣元直供的新鮮蔬菜,在幾年前已成為現實;

紅心獼猴桃經過加工,可延伸出酵素、酒、果醬等系列產品,依然鮮美;

香菇木耳孕育不斷,供不應求……春茶、夏梨、秋獼果、冬香菇……

一年四季,「廣元七絕」被輪番端上餐桌,除了應時應景,還能隨時想吃就吃。這,得益於市場的主導和科技的支撐。

每年8、9月份,就有很多商販到園區來收購果子,有美國的、歐洲的……產業園裡的有機果,甚至生態果不愁銷路。近幾年,蒼溪農業產業園通過加強院縣合作,引進農業技術人才,建院士(專家)工作站,開展良種引進、繁育、技術推廣、農民實用技術培訓,讓產業園的紅心獼猴桃通過了有機認證和歐盟認證,鮮果十分搶手。

遠望旺蒼東凡茶葉現代農業園,雲霧繚繞,近看才發現是噴灌系統在給茶樹澆水。除了噴灌系統,茶園裡還應用了即時氣象、視頻監管、移動巡檢、測土配方施肥等先進設備和技術。靠這樣的現代化生產方式,茶園主人不用再看天吃飯。同時,為茶葉配套的冷鏈系統,讓茶葉產品由產到銷全程實現100%的冷鏈運輸和冷藏。

蔬菜什麼時候播種、施肥、澆水?長勢如何?在朝天平曾蔬菜現代農業園,直供港澳蔬菜基地的農產品可追溯系統,一掃就能定答案。而青川食用菌茶葉現代農業園,集約化高效生產、智能化管理設備、綠色精深加工技術等先進實用配套技術的推廣應用,使園區內的食用菌、茶葉全部通過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無公害農產品認證。

「四川名牌」「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中華文化名茶」「中國馳名商標」……

廣元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品牌愈發響亮。「智慧農業」,不斷成為園區「新寵」。

我市在管好用好現有設施設備的同時,充分利用導航、遙感、物聯網、5G、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信息技術,建強現代特色優勢農業裝備,以科技化促進農業現代化,實行精細化種植、智能化管理,推動傳統農業轉型升級,不斷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和抗風險能力。同時,每個百億產業集群建有1個產業技術研究院,每個園區建有1個院士(專家)工作站(大院)已全部實現,全市園區累計承載各類改革試點50多項。

目前,我市與北京大學、中國農科院、四川農科院等38家科研院所籤訂合作協議,園區建有院士(專家)工作站17個。集成現代農業種業、裝備、技術,建成智慧(數字)園區26個。

機制創新 促農增收

產銷對接 共享改革紅利

從一個細胞,

到一株幼苗,

從一株幼苗,到一個園區,

從一個園區,再到百億產業……

廣元農業園區,歷經「科技之變」的同時,順應改革之勢,產業增收乘勢而上。

行駛在蒼溪縣亭子鎮沿嘉陵江的山間,一座座農家小院枕江而居,前有菜園果樹,後有林園河塘,一派恬淡寧靜、質樸秀美的鄉村田園風光讓人心曠神怡。

蓋起「小別墅」、開上小汽車,日子過得越來越好,成了當下多數人生活的常態。而農村改革中,「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三變進程,釋放了鄉村振興內生動力,促進農民穩定增收,共享改革紅利。

以蒼溪縣歧坪鎮為例,2019年以來,歧坪鎮黨委、政府引入四川紅辣香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種苗並與其籤訂2000畝朝天圓錐椒品種的種植合同,由該公司統一供種、提供種植技術、包產包銷、上門收購,並制定了最低保護價1元/斤訂單式收購,經濟效益十分可觀。近年來,天新、三井園區和各村示範園創新「業主+貧困戶」的利益聯接模式,由業主為貧困戶提供技術,同時籤訂訂購合同,保障了貧困戶的利益;業主按期向農戶兌現土地流轉費和就業機會。

機制創新是園區發展的根本保證。我市創新園區管理、聯農帶農、發展激勵機制,增強園區內生動力。推行訂單、託管、代養、入股等利益聯結模式,創新保土地租金、保貧困戶就業、保農產品訂單收購、保特色農業保險和生產託管超產分紅、訂單收購二次返利分紅、產品儲藏增值分紅、集體資產收益分紅「四保四分紅」機制,園區80%以上農戶融入園區生產鏈、價值鏈。培育園區產業發展領軍人200名、新型職業農民7000人。湧現出「全國十佳農民」趙海伶、「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李君等一批創業典型。

據了解,去年,全市農業農村經濟實現平穩發展,全年第一產業增加值153.01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27元。蒼溪縣運山鎮等3個鄉鎮、利州區白朝鄉月壩村等27個村被評為省級鄉村振興先進鄉鎮和示範村。全市優勢特色產業正朝著「業興」跨越,農村面貌正朝著「村美」邁進,農村經濟正朝著「家富」躍升,「三農」工作內生動力正朝著「勁足」集聚。全市以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為抓手,協調推進農村各項改革取得突破。全面完成農村土地確權登記,登記面積458.65萬畝,頒發土地承包經營權證62.7萬本,居全省第一。

新希望播種在廣袤田間,新動能孕育在智慧園區。

沐浴著新時代的陽光,廣元正凝聚力量,主動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加快建設成渝地區北向重要門戶樞紐、高品質生態康養「後花園」、綠色產品供給地和產業協作配套基地。

(記者 曾媛 徐競瑜)

來源:廣元新聞網

廣元政務

原標題:《解鎖「農業多貢獻」的「智慧」密碼——廣元高質量推動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紀實》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縣委書記陳良雲:立足資源優勢 建設高標準高水平現代農業園區
    「試驗田」、農業技術的「推廣站」、優質農產品品牌的「孵化器」、現代農業的「樣板區」,為高質量建設現代特色農業強市、全力打造全國鄉村振興示範市提供有力支撐。《宜賓市鄉村振興》微信公眾號推出「縣(區)委書記談宜賓市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系列報導,10月27日頭條發布《興文縣委書記陳良云:立足資源優勢 建設高標準高水平現代農業園區》,全文轉載如下,以饗市民。縣委書記談現代農業園區是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重要載體,是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
  • 達川區新增2個市級現代農業園區
    近日,全市11個現代農業園區被達州市人民政府命名為「達州市2020年度現代農業園區」。達川區九嶺罐子青花椒+肉牛現代農業園區、達川區麻柳生豬+優質糧油現代農業園區共2個園區名列其中,成功創建為市級現代農業園區。
  • 前鋒·廣安青花椒現代農業園區:創建省級現代農業園區 打造農戶...
    今年,前鋒·廣安青花椒現代農業園區成功躋身全省現代農業園區重點支持培育名單,再過一個多月,省考核組就將對園區進行綜合測評,能否成功創建省級現代農業園區,已到了緊要關頭。近段時間,由於天氣原因,園區水肥一體灌溉控制中心建設進度受到了一定影響,這讓園區相關負責人黃秀斌有些著急,督促項目建設進度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課」。創建省級現代農業園區,智能化的生產設備是項硬指標,如果水肥一體灌溉控制中心不能如期建成,園區所配備的智能設備就不能正常投入使用。黃秀斌每天的督促,也給施工方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 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 山東著力打造引領農業高質量發展「火車頭」
    中宏網山東12月16日電(記者 杜鄭敏) 各類農業產業園區是推進農業轉型升級的試驗田、先行區,是現代高效農業發展的縮影和展示窗口,在示範引領和輻射帶動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山東高度重視建設農業產業園區工作,注重大力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等大型產業融合發展載體建設,著力打造引領全省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火車頭」。截至目前,山東省已累計建設各類省級農業產業園區200多個。
  • 自貢市富順縣省級現代農業園區建設高歌猛進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近年來,自貢富順縣現代農業園區建設促進中心緊扣四川省委、省政府「10+3」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高定位、高標準、高起點規劃現代農業園區,在「建基地、搞加工、創品牌」三個環節上下足功夫,園區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顯著提升。
  • 高質量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 示範引領農業現代化
    近日,農業農村部和財政部印發通知,認定江蘇省邳州市等38個現代農業產業園為第三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據了解,自2017年以來,農業農村部和財政部批准創建了151個全產業鏈發展、現代要素集聚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其中已認定87個,帶動各地創建了3189個省、市、縣產業園,基本形成了以園區化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建設格局。
  • 現代農業園區——金之燦雅農自耕園
    為解決這個難題,重慶江津區委、區政府於2009年啟動建設重慶市(重慶江津)現代農業園區,開始探索一條示範和引領城鄉統籌發展、現代農業發展的路子。  A  重慶獨一無二的「富硒菜園子」  重慶江津現代農業園區能找到這條新路子,還得歸功於一個「重慶長壽密碼」的破解。  2012年6月,重慶江津被中國老年學學會授予為「中國重慶長壽之鄉」,這不僅是重慶市第一個「中國重慶長壽之鄉」,也是全國面積最大、人口最多、壽星分布最均衡的「中國重慶長壽之鄉」,其百歲老人的數量佔全市10%以上。
  • 天全縣召開農業農村十四五暨現代農業園區發展座談會
    10月13日,天全縣召開農業農村十四五暨現代農業園區發展座談會。省農業農村廳原常務副廳長、省統籌城鄉研究會特邀副會長、鄉村振興委主任傅志康率省統籌城鄉研究會有關負責人出席會議,縣委書記餘力出席會議並講話。
  • 楊凌自貿片區:書寫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標準化」答卷
    2017年,楊凌自貿片區掛牌成立,成為全國唯一一個以現代農業發展為主要特色的自貿片區。兩年多來,楊凌自貿片區審時度勢、深化改革,紮實探索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新模式,走出了一條農業標準化發展的新路子,從農業技術標準創新到農業標準推廣服務體系的構建,再到農業標準化生產的實施,推動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逐步走深走實。
  • 四川省農業農村廳現代農業園區「五良」融合工作推進機制內容是什麼?
    為貫徹落實《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建設現代農業「10+3」產業體系推進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的意見》(川委發〔2019〕21號)、《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川府發〔2019〕24號)精神,推動良種、良法、良制、良田、良機有機融合(以下簡稱「『五良』融合」),把現代農業園區建成集機械化、智能化、數位化為一體的高質量農業園區
  • 河北故城東大窪現代農業園區打造「農業+」新模式
    創新發展「農業+市場」模式,促進示範型農業迅速隆起。東大窪現代農業園區從生產加工、流通服務、市場銷售3個環節入手,構建現代化的農業營銷體系,實現與京津市場的全面無縫對接。園區內規劃建設面積97170平米、總投資10億元的冷鏈物流批發交易市場。項目建成後,將實現配送中心有機銜接、產地市場上通下聯。
  • 高清航拍,帶你俯瞰眉山現代農業園區!
    眉山  是四川省最早提出  並建設現代農業園區的市州之一
  • 大廠:現代農業園區唱響「新農歌」
    一座座大棚巍然屹立,整齊有序;一枝枝藤蔓碩果纍纍,豐收在望;一個個農人奔前忙後,喜笑顏開;一批批遊客紛至沓來,滿載而歸……在大廠回族自治縣,隨著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區不斷高質量發展,新時代下農業在這裡迸發出「新活力」,農業變「潮」了,農村變「靚」了,更多的農民依託現代農業示範園走上了致富大道,奔向了幸福生活。
  • 故城縣東大窪現代農業園區「農業+」新模式助推產業融合發展
    東大窪現代農業園區建立科研基地,引導各入園企業與高等院校、農業科研機構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新引進了覆盆子、慄香薯、草莓等新品種30多項。為發揮園區傳統種植優勢,大力發展蔬菜、瓜果、中草藥等訂單農業。故城縣輝業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與日本、韓國籤訂種植合同,出口秋月梨、水果胡蘿蔔、陽光玫瑰葡萄等高端果蔬。
  • 赴一場現代農業的盛宴——「甘肅(蘭州)智慧農業展覽會」將於本月...
    赴一場現代農業的盛宴——「甘肅(蘭州)智慧農業展覽會」將於本月11日開幕每日甘肅網12月2日訊隨著智慧農業的迅速發展,加快農業產業轉型升級近年來,智慧農業為甘肅的高標準農田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農產品穩產保供、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作出了重要貢獻,甘肅各地區各有關部門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持續推進農田水利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做好災毀設施修復工作,加快補齊農業基礎設施短板,不斷提高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能力,夯實糧食安全、農業現代化基礎,本次對接會必將推進甘肅省高標準農田建設。
  • 彭斌:以智慧農業系統推動農機發展「兩融合、兩適應」
    新華網廣州12月12日電(關錦恆)2020世界數字農業大會暨第十九屆廣東種業博覽會12日在廣東廣州開幕。廣州極飛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彭斌在開幕式上表示,極飛科技總結歐美數字農業的經驗,利用國內的優勢條件,研發、生產、推廣智慧農業系統,推進解決農機發展「兩融合、兩適應」難題。
  • 截至目前,山東已累計建設各類省級農業產業園區200多個
    會上,省農業農村廳總經濟師魯波介紹,各類農業產業園區是推進農業轉型升級的試驗田、先行區,是現代高效農業發展的縮影和展示窗口,在示範引領和輻射帶動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山東大力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等大型產業融合發展載體建設,著力打造引領全省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火車頭」。
  • 四川省2020年度星級現代農業園區第二考評組蒞臨大安區交叉考核
    12月11日,由四川省水產局副局長、省第二考評組組長鄭華章帶隊的省2020年度星級現代農業園區考評組蒞臨自貢市大安區,交叉考核長灘河肉雞現代農業園區創建工作並召開考評匯報會。自貢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彭長林,大安區委書記張昭國,區委副書記、區長黃如貝,區委副書記餘泓等陪同並出席匯報會。
  • 一碗醪糟釀出「國家標準」丨農業多貢獻·探園區⑦
    8月25日,全省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現場會,走進中國糯米之鄉、中國醪糟之都達州市大竹縣。在位於大竹縣糯稻現代農業園區內的四川東柳醪糟公司生產車間,自動化、智能化生產線有序作業,加緊生產。「我們的工業化生產已經幾十年了。」
  • 故城縣東大窪現代農業園區創新「農業+」模式推進產業融合發展
    故城縣東大窪現代農業園區推行生態循環農業模式。王希錄/提供 故城縣東大窪現代農業園區推動「農業+旅遊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梅頌園公司與中國農科院合作,計劃在東大窪建設「產、學、研」基地;新希望六和集團建成高科技現代化父母代豬舍,規划進一步建設「養殖-沼氣-發電-加工」新型「四位一體」生態循環農業模式;泰國正大集團規劃擬建設高科技孵化區、動物營養研發中心和動物試驗推廣示範基地。二是訂單基地。發揮園區傳統種植優勢,大力發展蔬菜、瓜果、中草藥等訂單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