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現代農業園區——金之燦雅農自耕園
育苗基地
優質糧油基地
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區、全國生豬調出大區、中國花椒之鄉、中國柑橘之鄉……作為傳統的農業強區,如何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是重慶江津所面臨的又一個巨大難題。
為解決這個難題,重慶江津區委、區政府於2009年啟動建設重慶市(重慶江津)現代農業園區,開始探索一條示範和引領城鄉統籌發展、現代農業發展的路子。
經過5年努力探索,重慶江津現代農業園區先後被評為「全國農業產業化示範基地」、「全國農產品加工創業基地」,並找到了一條新路子:從「富硒」特色進行突破,聚集城鄉資本、現代農業裝備、現代農業技術等資源要素,推進一、二、三產業結合於產、加、銷一體化發展,構建現代農業、城鄉統籌的示範窗口和都市農業、高效農業的示範基地。
A
重慶獨一無二的「富硒菜園子」
重慶江津現代農業園區能找到這條新路子,還得歸功於一個「重慶長壽密碼」的破解。
2012年6月,重慶江津被中國老年學學會授予為「中國重慶長壽之鄉」,這不僅是重慶市第一個「中國重慶長壽之鄉」,也是全國面積最大、人口最多、壽星分布最均衡的「中國重慶長壽之鄉」,其百歲老人的數量佔全市10%以上。
重慶江津人為什麼重慶長壽?為此,重慶江津區委、區政府與市內、國內的權威科研機構進行了合作。去年12月,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公布了其耗時一年開展的資源普查結果:重慶江津90.21%的土壤硒含量達到了中硒以上水平。
眾所周知,硒是人和動物生命活動中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素有「抗癌之王」、「心臟守護神」之譽。由此,重慶江津人重慶長壽的「密碼」被解開:土壤富硒是重慶江津人重慶長壽的一個重要原因。
中科院地化所的資源普查結果也表明,重慶江津現代農業園區核心區60平方公裡屬富硒土壤。而我國70%的土地都缺硒,像重慶江津現代農業園區這樣富硒的農業園區,不僅全市惟一,全國也非常少見。
這一結果公布後,重慶江津生產的富硒農產品立即身價倍增,重慶江津現代農業園區也找到了自己的發展方向:打造重慶獨一無二的「富硒菜園子」。
B
產、加、銷一體化發展
富硒農產品雖然身價高,但要推向市場,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還得通過檢驗、認證,還得建立銷售網絡,有的農產品還得進行加工和包裝,必須要大力推進產、加、銷一體化發展。
這靠過去那種千家萬戶的分散經營模式,顯然行不通,必須由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牽頭,帶動農民提高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
而這正是現代農業園區的優勢所在。目前,重慶江津現代農業園區已引進42家龍頭企業,流轉土地面積5萬畝。下一步,園區將重點扶持一批具有一定基礎和規模、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競爭力強的富硒產品加工企業,並鼓勵企業通過「龍頭+專業合作組織+基地+農戶」產業經營模式,實現龍頭企業對廣大農民的有效帶動。
與此同時,園區還將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爭取更多的大項目、好項目落戶園區,以項目建設的率先突破,推動重慶江津富硒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目前,園區正加大富硒糧油基地、富硒柑橘基地、富硒蔬菜基地、富硒養殖基地四大基地建設。
C
一、二、三產業結合
除富硒資源優勢外,重慶江津現代農業園區還擁有區位交通優勢:渝瀘高速、重慶繞城高速、重慶三環穿園而過,50公裡長江黃金水道環繞園區,園區距重慶主城僅40分鐘車程、重慶江北國際機場1小時車程,是重慶「一小時經濟圈」內發展都市型城郊農業的最佳區域。
這兩種優勢的強強結合,為重慶江津現代農業園區推進一、二、三產業的結合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目前,園區的基地建設已實現連片發展,形成了優質糧油、晚熟柑橘、蔬菜、花卉苗木、特色養殖(畜禽、水產)五大特色產業,總面積達4萬多畝。
園區正積極創建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區,目前,園區休閒觀光也漸成規模。東魁楊梅上市半月便吸引市內外自採遊客2萬餘人,採摘收入130多萬元;集會議、休閒、垂釣、健身等為一體的蒙萊利特生態鄉村休閒旅遊觀光園建成營業;金之燦「雅農自耕園」鄉村休閒點僅去年國慶期間累計接待遊客5000餘人次;「銀豐垂釣場」等一批鄉村休閒點和「生態年豬節」、「草莓自採周」等農家活動逐漸興起。
文/張亞飛 袁孝春 王琳琳
圖片由重慶江津區委宣傳部提供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