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訟時效的法律相關問題

2020-12-13 學歷就業規劃師

訴訟時效屬於法律事實,訴訟時效期間由法律強制規定,當事人不得約定延長或者縮短訴訟時效期間、預先放棄訴訟時效利益,訴訟時效期間屬於強制期間。

訴訟時效期間須與一定的事實狀態結合才發生一定的效果,時效屬於法律要件。訴訟時效僅適用於請求權。其適用標的主要是債權請求權。

根據《民法總則》第196條規定,不適用訴訟時效的有:1.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時效的請求權2.不動產物權和登記的動產物權的權利人之返還財產請求權3.支付撫養費、贍養費或者撫養費之請求權4.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請求權、兌付國債、金融債劵以及向不特別對象發行的企業債劵本息請求權以及基於投資關係產生的繳付出資請求權。

《民法總則》第192條第1款規定,訴訟期間屆滿的,義務人可以提出不履行義務的抗辯。第2款規定,訴訟時效期間屆滿後,義務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為由抗辯;義務人已經自願履行的,不得請求返還。當事人未提出訴訟時效的《民法總則》第193條規定,法院不得主動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即法院不得主動釋明或提示適用訴訟時效,甚至主動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進行裁判。

訴訟時效的期間

1.普通訴訟時效: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最長訴訟時效期間起算時間,是從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計算,而一般訴訟時效期間,是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算。

2.特殊訴訟時效:有的時效期間比較長,如涉外合同期間為4年,有的時效期間較短,如海上貨物運輸向承運人要求賠償的請求權,時效期間為1年。時效期間起算不同,如《海商法》第258條第一款規定:有關旅客人身傷害的請求權,自旅客離船或者應當離船之日起計算。

訴訟時效的普通起算規則:約定有清償期的債權,自期限屆滿時起算;附生效條件的請求權,自條件成就之時起算;損害賠償請求權,應視請求權發生的事實性質而定;返還不當得利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從當事人一方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不當得利事實及對方當事人之日起計算;管理人因無管理行為產生的給付必要管理費用、賠償損失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從無因管理行為結束並且管理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本人之日起計算。

特殊起算規則: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對其法定代理人的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該法定代理終止之日起算;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滿十八周歲之日起算。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

相關焦點

  • 訴訟時效和除斥期間相關問題擇論
    ⑴除斥期間又稱預定期間,指法律直接規定或當事人依法確定的某些形成權的預定存續期間。權利人在除斥期間內未行使權利的,期間屆滿,其權利消滅。訴訟時效和除斥期間都會發生某種權利的消滅,在民法規定的眾多期間中,它們的性質最為相似。本文針對二者的若干相關問題進行探討,以便於加深對它們各自的認識,便於實際操作運用。
  • 繼承糾紛訴訟時效法律適用問題研究
    關於本案是否適用訴訟時效問題,出現兩種意見:一是應當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但是因為遺產未進行分割,應從2009年7月23日當事人達成的調解協議生效之日起適用兩年的訴訟時效,因其他繼承人於2010年7月5日向中院申請再審主張權利,其未超過兩年訴訟時效;二是本案實質上屬於物權糾紛,物權糾紛不應當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 設置訴訟時效的法律意義
    隨著人們的法律意識逐漸增強,也都學會了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但在一些案例中,尤其是民間借貸案例中,有些人對訴訟時效的法律規定還缺乏正確的認識。認為訴訟時效的規定不合理,保護了逃避債務的違法行為。夏某某答辯這5萬元債權已經過訴訟時效,不同意償還。法院駁回了李某的訴訟請求。李某本以為欠債還錢,天經地義,接到法院判決,認為法院保護了不仁不義之人,頓感不公。很多人都在疑惑法律為何設置訴訟時效制度,是不是縱容、甚至是保護了逃避債務的違法行為。
  • 公務員考試法律常識:訴訟時效的客體
    公務員考試法律常識:訴訟時效的客體由廣東公務員考試網行測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2016廣東省考行測,廣東公務員行測輔導,省考行測輔導,廣東公務員行測的內容,請關注廣東公務員考試頻道/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 民法總則關於訴訟時效法律規定
    各位讀者大家下午好,我是法律小主。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關於民事訴訟中的訴訟時效的法律制度規定 。希望各位讀者朋友閱讀到本文的的時候轉發出去,讓更多人知道法律,了解法律,更好的維護好我們的合法權益。一,訴訟時效的基本原理(1)關於訴訟時效的性質根據《民法總則》第179條規定,訴訟時效期間、計算方法以及中止、中斷的事由由法律規定,當事人閱讀無效。當事人對訴訟時效利益的預先放棄無效。
  • 《稅收相關法律》學習之保證期間和保證債務的訴訟時效
    保證期間、保證債務的訴訟時效的有關問題可以表述為:  1.AC之間的期限就是保證期間,如果債權人沒有在AC之間的期限中要求承擔保證責任(要求承擔保證責任的方式,在一般保證中表現為對債務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在連帶責任保證中表現為向保證人要求承擔保證責任),則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  2.由於保證期間為除斥期間,因此在AC時間段內不適用訴訟時效的中止和中斷。
  • 關於訴訟時效幾個問題的探析
    哪些權利應適用訴訟時效,現行法律不曾有明確規定,司法實踐中人們普遍認為,除法律明文規定不受訴訟時效期間限制的外,要求保護自己民事權利的,均應在時效期間內提出訴訟,逾期不受法律保護。起訴是當事人依民事訴訟法行使訴權,請求法院給予保護,為訴訟時效期間中斷的主要原因。起訴時訴訟時效何時中斷,中斷的訴訟時效何時重新起算,起訴後撤訴是否導致時效中斷,對這些問題,實務中存有不同意見,現行立法亦未予以明確,有分析、探討之必要。  (一)起訴後,訴訟時效何時中斷。
  • 疫情防控期間,有關訴訟期間、訴訟時效、除斥期間等法律要點
    最高人民法院及部分地方法院也陸續發布了疫情防控期間訴訟執行工作的相關安排和通知。本期推送的法信·疫情防治法律問答系列⑨整理了疫情下,訴訟期間、訴訟時效、除斥期間的法律問題,為您釋疑。本文共計 6140 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對訴訟期間的影響如何處理?
  • 不動產出資的訴訟時效問題小議
    筆者認為,處理好本案,關鍵在於正確認識訴訟時效的適用範圍,以及如何認識不動產出資的法律性質。  所謂時效,是指一定的事實狀態,持續一定期間,而發生一定法律效果的民事法律制度。法學理論上將時效分為取得時效和消滅時效。取得時效又稱為佔有時效,其事實狀態為佔有他人財產達到法定期限,其法律效果為佔有人取得財產所有權。
  • 事業單位法律知識:簡析民法的訴訟時效
    通過這個案例能看出來,借錢還錢這個債權債務法律關係是受保護的,但是這個借錢的案子一旦時間過去了沒有要求還錢,再主張還錢可能就會失去法律的保護,喪失了勝訴權,這個時間就是訴訟時效。訴訟時效的意思是假如說你有權利,在法定的期間內要儘快去行使,假如超過這個期間之後義務人可以拒絕履行,告訴我們有權利抓緊行使,不要躺在權利上睡大覺,法律不保護在權利上睡覺的人。
  • 一般保證訴訟時效的相關司法解釋
    但《擔保法》施行後,有關保證期間的規定在司法實踐中遇到了一系列的問題,所以2000年9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通過的《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對保證期間進行了補充規定,並且規定了保證責任的訴訟時效以試圖解決有關問題,即《解釋》34條至36條的有關規定。本文作者試圖對有關一般保證訴訟時效的規定闡發了一下自己的見解。
  • 訴訟時效中斷的認定,勞動仲裁訴訟時效中斷的認定
    訴訟時效中斷——訴訟時效中斷的認定在上述引起訴訟時效中斷的三種事由中,如何認定當事人提出的要求以及當事人應如何舉證,是司法實踐中經常遇到的難題。而對於訴訟時效中斷的問題,各地做法不一。3.如果起訴不符合第三項條件,說明原告並未明確地向被告主張權利,因而該權利的訴訟時效應當視為不中斷。但應當遵循法律與實踐結合的原則,告知訴由的欠缺,由原告補正,如其不能補正,或者起訴沒有具體請求,例如告政府環保問題,實際是企業汙染損害後果,則不能產生時效中斷效果。這裡的關鍵是要限制在「沒有明確、具體的請求」上,如其針對性不強,難於確定具體的當事人、訴訟事由、訴訟請求。
  • 對物上請求權適用訴訟時效問題的探討
    對答案如何選擇,涉及的就是一個至今為民法界所爭論,而法律並無定論的物上請求權應否適用訴訟時效的問題,筆者想從訴訟時效的功能、客體、訴訟時效期間的起算點、物上請求權的性質等方面對物上請求權的訴訟時效問題進行探討。  一、訴訟時效的功能、期間起算點和客體    (一)訴訟時效的功能。
  • 疫情防控期間:訴訟時效+訴訟期間+除斥期間等3大必知法律要點
    系列報導觀點(1)當事人因感染、疑似感染或密切接觸新型冠狀病毒而隔離治療無法主張權利,且處於訴訟時效的最後六個月內的,可以認定訴訟時效中止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的相關規定,當事人在疫情防控期間,因感染、疑似感染或密切接觸新型冠狀病毒隔離治療無法主張權利,且處於訴訟時效的最後六個月內的
  • 「勞謙·觀點」《民法典》訴訟時效的相關規定
    一、《民法典》生效後,訴訟時效規定的變化點:(一)訴訟時效期間的變化原《民法通則》中關於訴訟時效期間的規定,普通糾紛時效期間為2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四種特殊情形的案件訴訟時效的期間為1年,包括:身體受到傷害案件、出售產品質量不合格案件、延付或拒付租金案件、寄存財物丟失或損害案件。《民法典》訴訟時效期間一律延長至3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 訴訟時效中斷的原因包括哪些,訴訟時效中斷的事由是什麼
    十五、權利人向人民調解委員會以及其他依法有權解決相關民事糾紛的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社會組織提出保護相應民事權利的請求,訴訟時效從提出請求之日起中斷。十六、權利人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報案或者控告,請求保護其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從其報案或者控告之日起中斷。
  • 訴訟時效中止與中斷的區別有哪些,訴訟時效中斷的原因
    司法解釋規定,權利人向人民調解委員會以及其他依法有權解決相關民事糾紛的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社會組織提出保護相應民事權利的請求,訴訟時效從提出請求之日起中斷。但應當遵循法律與實踐結合的原則,告知訴由的欠缺,由原告補正,如其不能補正,或者起訴沒有具體請求,例如告政府環保問題,實際是企業汙染損害後果,則不能產生時效中斷效果。這裡的關鍵是要限制在「沒有明確、具體的請求」上,如其針對性不強,難於確定具體的當事人、訴訟事由、訴訟請求。
  • 訴訟時效客體探析
    2008年最高人民法院頒布了法釋[2008]11號《關於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對民事案件中訴訟時效的客體、起算、中止、中斷等重大問題作了比較明確的規定。本文擬對訴訟時效制度的客體問題進行探析,以期對民事審判實踐有所裨益。  一、訴訟時效客體的特點  一般而言,所謂訴訟時效客體,是指適用訴訟時效的權利範圍。
  • 論物上請求權訴訟時效的適用問題
    二、內部分析法: 物上請求權具體類型與訴訟時效 制度的聯繫之所以設立訴訟時效制度的目的在於: 1、督促權 利人積極地行使自己所享有的權利; 2、避免因時間過 長而造成相關證據難以查明,給法院的審判帶來困難;3、若不存在訴訟時效制度,則不受法律保護的民事權 利義務關係將長時期存在,社會、經濟秩序長期受不穩定因素的影響,必將造成混亂,物的權屬關係長期不穩
  • 借條超過了訴訟時效如何處理
    但出於工作繁忙等原因,債權人也許會錯過訴訟時效而擔心無法追討借款。那麼借條超過了訴訟時效如何處理?那麼,針對這個的問題,勾宗珍主任收集整理的相關信息,提供給大家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您。歡迎大家的閱讀!  一、借條的訴訟時效是兩年還是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