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 1530字,預計閱讀時間 3分鐘
上海的咖啡館數量穩居中國城市之首。今年初,由上海交通大學與美國南加州大學聯合團隊公布的《2020國際文化大都市評價報告》也顯示,在全球50個國際文化大都市中,上海的咖啡館數量亦排名領先。預計到2025年,中國咖啡市場消費將達1萬億元。預測未來十年,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咖啡消費市場。
在經濟「高速度增長」之後,必然迎來「高質量發展」,咖啡亦不例外。在此不妨讓我們看一下一向備受矚目的由國外旅遊網站BIG 7 TRAVEL所評選出來的全球最佳咖啡店排行榜,由世界咖啡冠軍吳則霖開設的「SIMPLE KAFFA」在2019年首次奪得全球第一的寶座後,2020年繼續蟬聯冠軍。
是什麼讓SIMPLE KAFFA蟬聯冠軍?
「黑糖拿鐵與卡布奇諾,選擇這兩項準不會錯!」BIG 7 TRAVEL,在2019年公布榜單上,給予SIMPLE KAFFA這樣的評語。而2020年,更是給予了更高的評價「SIMPLE KAFFA的咖啡水準,是世界級的!」。
相較於榜單上其他獲選的咖啡店,多是以烘豆技術賦予咖啡不同風味,以及大家所熟知,最常拿來作為評選對象的黑咖啡與拿鐵,SIMPLE KAFFA能靠黑糖拿鐵與卡布奇諾蟬聯冠軍,實屬特別。
對於SIMPLE KAFFA創辦人吳則霖而言,咖啡並非事業,而是一生的志業。2016年獲得世界咖啡冠軍後,吳則霖選擇停止徵戰國際賽事,專心經營SIMPLE KAFFA。
2019年於忠孝東路二段重新開設的SIMPLE KAFFA,不管是在空間的設計裝潢、還是食材的選用都更加符合他想將咖啡精品化的精神,只求帶給客人更優質的咖啡體驗。
下圖:世界第一咖啡館的「Simple Kaffa」,其裝潢設計相當精美在2020年全球50最佳咖啡店的榜單上,亞洲地區僅有9間上榜,分別來自臺北、大阪、東京、首爾、邦加羅爾、吉隆坡、大叻、雅加達等。雅加達的Giyanti Coffee Roastery(第47名)、大叻La Viet(38名)與吉隆坡VCR(第27名)獲選的原因為烘豆風味,而日本的獲選咖啡店居多結合特殊銷售方式中選,如東京The Roastery by Nozy Coffee Cafe(第25名)可以品嘗到香檳杯中的咖啡,而大阪的Mel Coffee Roasters(第4名)則是結合了啤酒與咖啡課程體驗。下圖:首爾的「Anthracite Coffee Roasters 」在「2020世界最佳50間咖啡館」中獲得第12名,店面保有舊建築結構的工業風設計。(圖片來源:Anthracite Coffee Roasters粉絲專頁)下圖:吉隆坡的「VCR」獲得第27名,靜怡的老宅環境相當舒適。(圖片來源:VCR 粉絲專頁)下圖:雅加達的「Giyanti Coffee Roastery」獲得第47名,穿越窄巷後、眼前豁然開朗的寬闊中庭令人驚喜。(圖片來源:Giyanti Coffee Roastery 粉絲專頁)
入選咖啡廳從古典到現代都有,咖啡和氛圍缺一不可
扣除亞洲上榜的咖啡店,剩餘的41間又是憑藉什麼特色獲選的?
除了烘豆技術外,如巴黎La Fontaine de Belleville(第48名),是以現代咖啡結合古色古香的建築,將氛圍調和恰到好處,澳洲Dawn Patrol(第30名)會不定期舉辦免費的咖啡品嘗會,邀請顧客一同來聽音樂享受咖啡香。
下圖:墨爾本的「St. Ali Coffee Roasters」獲得第40名。( 圖片來源:St. Ali Coffee Roasters 粉絲專頁)下圖:巴黎的「La Fontaine de Belleville」獲得第48名。(圖片來源:La Fontaine de Belleville 粉絲專頁)下圖:奧斯陸的「Tim Wendelboe」獲得第17名2020年全球50間最佳咖啡店完整名單如下表,趕快收進口袋吧!(資料來源:BIG7TRAVEL)來源:BIG 7 TRAVEL,《食力》
編輯:詹曉東
審核:夏雨
— —《破繭——上海產業轉型與城市更新訪談錄》收錄了20年來上海產業轉型與城市更新背後鮮為人知的精彩故事,以訪談錄的形式,圖文並茂地展現一系列的成功實踐。近20年來,上海以工業結構調整為主的產業結構實現了重大轉變,這一轉變是成功而艱難的。宏觀層面,這是上海在大格局、大背景下的歷史進程;於個人,則是一樁樁、一幕幕鮮活的故事。書中接受採訪的都是這一階段的親歷者,追蹤成功案例背後「小人物」在阻力與助力共存下的大作為,他們共同編織了在上海產業轉型與城市更新道路上的奮鬥圖景,在艱難險阻中的突破與創新,如同一個縮影,展現這一代開拓者的執著、智慧、勇氣和擔當。
為方便閱讀,成書採用32開尺寸,既可以很好地展現圖片,又便於攜帶。全彩插圖包括有歷史意義的資料圖片和專業攝影團隊拍攝的實景圖。平脊精裝的裝幀方式體現線條和稜角,代表著在奮鬥過程中的不妥協精神;封面及護封所用藝術紙的水泥色充滿建設氣息;其上白色紋路如破碎蠶繭映襯書名;「破繭」二字採用壓燙技術,呈現藍色金屬光澤;封面則採用壓印技術呈現立體感。書的整體設計簡潔大氣,用紙和裝幀工藝考究,是一本精緻易讀的書。
A 重回2000年!「小調研」拉開產業轉型與城市更新實踐的序幕 / 014
B M50:蘇州河畔藝術地標「誕生記」 / 024
C 田子坊:「小人物」闖出的一片「新天地」 / 036
D 針織十四廠:上海都市型工業樓宇如何實現從0到1的突破? / 048
E 「人民廣場都市型工業樓宇」:一隻輕輕扇動翅膀的小蝴蝶 / 057
F 雙鹿冰箱老廠房涅槃重生:轉型成為助推「數字長寧」發展的新空間 / 068
G 上海窗鉤廠:靜安區文創園從1到50+的「星星之火」 / 077
H 上海創意產業園的「策源地」為什麼會是「8號橋」? / 088
I 1933老場坊:一曲優秀歷史建築保護與利用相得益彰的交響樂 / 099
J 老碼頭:掀開了黃浦江兩岸工業遺存更新的第一道「面紗」 / 112
K 半島1919:吳淞江北岸百年紡織廠是怎樣華麗轉身的? / 126
L 上海智力產業園:昔日遠東第一棉花倉庫的「前世今生」 / 144
M 上海機器人產業園:為什麼會成為傳統鄉鎮工業區轉型升級的「先行者」? / 157
N 上海玻璃博物館:被外媒譽為「到中國不容錯過的三個博物館之⼀」 / 169
O 長江軟體園:一個瀕臨倒閉的鋼貿市場是如何「鳳凰涅槃」的? / 186
P 上海木文化博物館:傳統木材市場「脫胎換骨」的轉型之旅 / 199
Q 寶山新業坊 十年磨一劍 / 212
R 三鄰橋:從廢棄的保溫瓶膽廠到上海首個體育文化新天地 / 225
S 中成智谷:一個昔日輝煌的援外倉庫是怎樣不斷迭代升級、與時代共舞的? / 242
T 智慧灣:曾經的倉庫+集卡+堆場+攪拌站,如今「六區融合」打造上海首個「創新城區」 / 263
作序:肖貴玉
推薦:徐建國 呂民元 孫繼偉 伍江 朱勇
書號:ISBN 978-7-5458-2005-8購書請聯繫:
孫女士:13611942688、021-64676547
匯款單位名稱:上海產業轉型發展研究院
匯款帳號:4403 6440 7439
開戶行:中國銀行泰康路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