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一直在思考這篇文章的題目應該怎麼寫?用哪個中文詞來表示Gifted and Talented Kids? 天才? 資優?神童?好吧,允許我做一回標題黨。前不久我轉發了一位在美國的心理治療師所寫的一篇文章" Is your child gifted? what to look for and why you should know...", 發現被轉了無數回。於是我就想那就打鐵趁熱再跟上一篇中文的吧!雖然用了」天才「二字做標題黨,但我還是要更正一下,對Gifted and Talented Kids最準確的中文解釋還是應該為 「資優兒童". "Genuis = 天才", "Prodigy=神童", 所謂Genuis或者Prodigy其實並不多見。
Shirley Kokot 教授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at Unisa and president of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Gifted and Talented Children in South Africa), 3個GT孩子的媽媽,她認為定義GT這個概念的範圍可以很廣很多種不同的解釋。
」A child who has the potential or ability to perform at an extraordinary level in one or several fields as compared to same-aged peers with a similar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background「
如果一個孩子在相同的文化和教育背景下,有能力在某個方面或者多個方面表現的比他同年齡的孩子卓越和優勝,那麼他可能是資優兒童。
那麼怎樣才叫比同齡孩子卓越和優勝呢?我們可以來看一下資優兒童在早期的一些特質:
- 在嬰兒時期非比尋常的警覺性:
可以表現為對聲音的敏感度,對不同事物反應的敏捷度。一些在音樂上很有天賦的孩子可能很早就能完整的唱多首兒歌,很早就可以自己上鋼琴彈出旋律。在運動上有天賦的孩子,可能2歲就可以帶球射門,或者1歲就可以在沒有輔助下遊泳。
- 較長的專注力
有些孩子可能在嬰兒時期就會對某些事物有非常長的專注力。或者某一樣玩具,寶寶可以在手上不停反覆的玩,都顯示出寶寶有較長的專注力
- 成長發育的過程中較早的達到Milestone.
比如較早開始說話(一般早於12個月開口說話,有一些資優寶寶可能在6個月或者9個月就開始說話), 提早走路 (9個月-10個月開始走路) 等等這些都屬於較早達到Milestone。
- 超強的記憶力
其實小孩的記憶力本來就不差,但資優兒童在這方面會表現的更加出色很多。比如說在2歲前記住所有國家的名字,在1歲左右就能識別26個字母或者1-10的數字等等。這些在較小年齡階段表現出的獨特記憶力都有可能是」資優「的預兆。
- 較早的語言和閱讀能力
正常的小朋友開始學習如何閱讀可能是在4歲左右。而資優的小朋友可以在自學的情況下自己教自己閱讀,很多資優小朋友可能在18個月或者更早就可以不需要任何圖片就認得卡片上的單詞。在2歲左右就可以自己自主的進行閱讀。你如何判斷孩子是否是自主閱讀,其實很簡單,隨便丟給他一本他重來沒有讀過的書,如果可以讀下來,那他就是會自主閱讀。有些孩子會背繪本,但不代表他真正「認識」裡面的字。
在語言方面,資優小朋友可能18個月左右講話的調理就非常清楚,2歲左右可能就開始使用教複雜的sight words去組織自己的語言。句子和句子前後的邏輯性非常強。對於大人隨意問的問題也可以很自如的對答如流。
- 快速的學習能力
一些知識性的內容別的小朋友需要花好幾堂課才能學會,但資優兒童可能只需要幾十分鐘。那種快速的學習能力是非常讓人吃驚的。很多時候,大人會感嘆:我這剛買的書貌似又已經用不上了!」 而且很多時候他們都是自學的,較早開始閱讀的這個優勢,使他們在很早就可以自己看書自學。
- 在讀拼圖,迷宮,數字這些遊戲的時候都會比普通小朋友更加靈敏有優勢。
當其他小朋友孩子啊玩單塊拼圖的時候,他可能已經玩上了幾十塊的拼圖遊戲。他們大部分都會對這一類邏輯思維很強的遊戲有很強的興趣。
我個人覺得上訴的這幾點是資優兒童比較獨有的特點,如果你家裡有孩子符合上面講的幾條,你可以再細心留意觀察觀察。YOU know your kids better than anyone else ever will. Trust your gut.
一般情況下智商測試130以上就會被定義為「資優兒童」,資優兒童之間的差別也是很大的。智商135和150的孩子可能在接受知識的方式方法會完全不同。很多資優兒童其實在early age就已經很明顯了,那是不是意味這就一定要做IQ測試什麼的呢?從我自己的切身體會,選擇做IQ測試的目的並不是要顯擺我家孩子的智商有多高,而是去更好的了解孩子。我們其實當初做的是一整套的Psychoeducational Assessment (教育心理評估), 而智商測試只是其中的一個部分。雖然這是一個比較有爭議的話題,但大部分的專家也都認同如果孩子在早期同時也顯示出了一些在社交交往,情緒控制等等這些方面和同齡孩子不一樣的情況的話,早期診斷是有必要的而且是可以起到很大的幫助的。這類表現具體體現為:不合群,不喜歡人多,注意力無法集中,注意力集中在一般孩子不會留意的內容,容易走神,易怒等。這些症狀和多動症,自閉,Asperger的表現會有些類似。有些孩子可能同屬於兩者,即是GT又伴有上訴的症狀。早期的測試可以使家長更好的了解孩子的一些不尋常表現而從採取適當的方法去幫助孩子。比如說一些ADHD的GT孩子, 雖然很聰明,但可能在學校的學業上面表現很一般。在不知道診斷以前,家長可能會認為他調皮搗蛋不認真學習,所以學習不好。但測試結果可能告訴你一個完全不同的你的孩子的一面。從而使家長去思考目前的學習模式是否適合自己的孩子?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一個fit in的空間,只有真正找到這個fit in space,孩子可能才會更好的發揮自己的潛能。我們無法幫孩子去學習,但作為家長可以幫助他找到他覺得最舒服的空間。
如果孩子很聰明,在其他方面也都表現挺不錯的,那測試與否就完全看家長自己的取態了。有人非常討厭這頂「帽子」,但也不乏有人喜歡它。不過大原則還是應該從孩子利益為出發點去考慮。
如果你家真有一個天才兒童,該怎麼辦呢?首要要恭喜你吧,然後
be prepared for all the challenges that might occur, stay strong and keep learning!
想了解更多關於資優兒童的內容,可以參考我之前寫的 關於資優兒童的誤解和事實,智商測試的標準之一:韋氏兒童智力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