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惡作劇」?家長要找到其中原因,3個方法幫助他們改正

2020-12-24 寶爸寶媽育兒說

很多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他們都會選擇打開電視機來觀看電視節目,但如果他們有一天突然跟你講,「媽媽,電視機有人跑出來了」,你會覺得這是孩子的惡作劇?還是電視裡真的會有人跑出來了呢?

我想大多數人都會選擇第一個答案,不僅是認為這是孩子的惡作劇,還會因為孩子的撒謊而去責怪他們,孩子常鬧惡作劇,這個行為如果不及時糾正的話,對他們的身心健康還是有很大的影響的。

記得以前出現過一個案例,就是說他孩子的爸爸媽媽因為經常出差,把孩子獨自留在家裡給爺爺奶奶照顧,讓孩子成為了典型的留守兒童。

當他們放假回來看電視的時候,孩子突然會跟他們講:「電視裡有人跑出來」,害得爸爸媽媽以為是什麼靈異的事件,趕緊地把屋子裡裡外外的角落都去看一遍,結果一無所獲

他們意識到這是孩子的惡作劇,還狠狠地把孩子教育了一頓,結果孩子第二天還繼續跟他們說:「電視裡依然有人跑出來。」這時他們感覺到害怕,趕緊地帶孩子去看心理醫生,結果醫生的答覆使他們陷入愧疚之中。

原來孩子經常跟父母說電視裡有人跑出來,是因為他們經常對著電視,被電視的某一種畫面給產生了惡劣的陰影。

所以一打開電視孩子就覺得害怕,給孩子造成了心理陰影……在生活當中很多孩子為了引起家人的注意力,都喜歡通過惡作劇來求得關注,結果讓越來越多家長喜歡用極端的手法來教育孩子。

不過在生活當中我們忽略了孩子,孩子的表現就不只是惡作劇那麼簡單了,孩子最希望的是得到家長的陪伴。

所以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如果孩子缺少了家長的陪伴,他們的心理變化就會產生不良的影響,希望大家通過以下3點,對孩子的「惡作劇」有了重新的認識。

幫助孩子改掉惡作劇的3個方法。

了解孩子「惡作劇」的原因

孩子喜歡惡作劇的原因有很多,因為他們愛玩的天性,都喜歡通過惡作劇來捉弄別人使自己感到滿足。

但有的孩子惡作劇背後的原因,居然還是家長造成的,因為家長缺少了陪伴他們的時間,他們就很喜歡通過惡作劇來求得關注;

還有一點就這是因為在觀看電視節目的時候,沒有得到家長的正確指引,看到了不適應的畫面,心裡就會產生恐懼,於是就會產生了家長們所看到的惡作劇了。

父母再忙也別忘了陪伴孩子

在孩子的心裡覺得空虛的時候,他們就很希望通過父母的關注來求得安全感。如果父母缺乏了對他們的關注力,他們就會過惡作劇來讓父母重視自己。

哪怕是父母嚴厲的反覆教育,他們還是會以同樣的方式來使父母對自己重視起來。如果孩子長期以這種方式來惡作劇的話,他們就會養成愛撒謊的習慣,這對於他們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儘量減少孩子與電子產品的接觸

現在很多影視作品如果出現了兒童不適宜觀看的畫面,旁邊都會打起字幕來提醒家長對孩子進行指引觀看。

如果孩子在看電視的時候缺乏了父母的陪伴,那麼他們在觀看電視的時候,因為電視的畫面過於血腥,又沒有得到家長的正確引導,心裡就會產生陰影,恐怖的畫面就會在他們的腦海子裡難以抹去……

孩子長期養成愛「惡作劇」行為的話,那麼他們的情緒就會產生變化,還有他們的性格很容易就形成了愛說謊的習慣。

這對他們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孩子的情緒需要家長的指引,我建議大家看看這本《兒童情緒管理早教啟蒙繪本》,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是非常有幫助的。

通過豐富的小動物形象,跨大頁面的插圖會使孩子越讀越喜歡,不僅可以成功轉移他們的注意力,讓他們減少對電子產品的依賴,從中得到啟示,從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全書一共10冊,原價150元,現活動價只需要69.9元,價格非常優惠,家長們下方連結進行搶購吧!

總結:

很多家長在孩子出現愛鬧「惡作劇」的時候,都沒有意識到事情的重要性,認為孩子愛鬧惡作劇就是他們頑皮的表現,認為能通過嚴厲的教育會使他們得到糾正。

但這種做法反而會讓孩子覺得父母沒有重視自己,而且他們還會頻繁地增加惡作劇的次數,這對他們的身心健康是非常有危害的。

家長的及時糾正,就是需要從關注孩子做起,通過溝通可以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內心,給予孩子正確的指導,孩子才會真正地改變愛惡作劇的習慣。

相關焦點

  • 愛惡作劇的孩子就是"熊孩子"?其實不然,他們或許更聰明
    不過夫妻倆在很早之前就告訴過孩子,惡作劇要有一個底線,不是所有人都可能接受你的&34;。很明顯,男孩聽懂了父母話中的意思,所以一直沒有做出&34;的事情。其實這樣的孩子有很多,但是這樣明事理的家長卻沒有幾個,他們固執的認為:孩子就應該乖乖聽話,惡作劇是一件&34;的事情。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發現孩子愛撒謊家長怎麼辦?改正孩子的撒謊,教你三個方法
    其實孩子撒謊是一個很常見也很正常的現象,很多孩子在小時候都會撒謊,只要家長注意引導,依然能成為一個很好的孩子,那麼有哪三種方法可以幫助孩子改掉愛撒謊的壞習慣呢?我們再來研究一下。四、三個方法,教你改正孩子愛撒謊的毛病1、用故事來引導孩子很多孩子在小時候對於家長教育的「大道理「都是一隻耳朵進一隻耳朵出,從來不放在心上,還有很多孩子由於年紀太小,根本理解不了家長的苦口良言。
  • 孩子喜歡惡作劇,家長別急著打罵孩子,正確引導才能解決問題
    其實孩子們喜歡惡作劇是有原因的。為什麼孩子會喜歡惡作劇?首先,經常被他人否定。被他人否定越多,孩子就越愛惡作劇.因為孩子是有自尊心的人,他們經常被其他人否定,內心就會對肯定非常嚮往,但是孩子與大人的想法不同,就會使用錯誤的方法尋求肯定。在孩子世界中,能夠引起其他人劇烈反應的方式,就是證明他們並不像其他人口中講述的那樣糟糕。但實際上,惡作劇是一種消極行為,只會讓孩子錯上加錯。
  • 孩子總愛推卸責任?了解其中原因,3個原因培養他們責任意識
    導語:今天在出門時遇到個鄰居,被她拉著聊了好久。她說孩子慢慢長大了越來越有自己的意見了,可是她的孩子遇到事情特別愛推卸責任,自己做錯了事首先就是先責怪別人,能往別人頭上推就把責任全都歸咎於別人。讓她特別著急,說孩子沒有責任感,以後可怎麼辦。
  • 3個錦囊,幫助青春期孩子的家長,從不知所措走向淡定從容
    所以我們一定要找到正確的方法,去培養青春期的孩子。一、給孩子無條件的愛。蘇霍姆林斯基說,不要把孩子保護起來不讓他們勞動,也不要怕孩子的雙手會磨出硬繭,要讓孩子知道麵包來之不易。這種勞動對孩子來說是真正的快樂。青春期的孩子,可以幫助家裡的家務活太多了,做飯、洗衣服、打掃衛生,等等,放手讓孩子參與其中,他(她)反而會感覺自己在這個家中是有價值的。
  • 正確批孩子有方法,讓他們既能聽話又能改正錯誤
    批評也要講究方法,這樣做更有利於孩子改正面對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大多數的父母都會選擇用批評的方式去教育孩子,但有的時候就會發現,並不是父母說得越多孩子就改得越快,反而因為嘮叨可能孩子會更不聽話。批評也是要講究方法的,要既能指出問題的所在,又要讓孩子能夠願意接受批評,俗話說忠言逆耳,但如果父母懂得一些小技巧,即使是孩子不愛聽的話,也能變得讓他們虛心接受。在批評的父母,家長一般都是站在和孩子的對立面上,說著說著就過度了,結果是即使孩子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也為了面子不願意當著父母的面去改正。
  • 兒童 情感 智商低 的四種 表現,家長 要注意,幫助孩子改正
    一個情商高的孩子,能更好地了解自己,也能吸引別人主動與自己交朋友,最重要的是,與一個情商高的人在一起,能使別人更愉快,關係更穩固。高情商的孩子在處理事情時會更得心應手,當他們面對恐懼或失敗時,會更冷靜地思考問題,找出自己的不足,所以,家長更應該重視培養孩子的情商。
  • 孩子犯錯後,只有嚴厲批評才能幫其改正?這種認知錯誤家長要糾正
    現代教育理念顯示,與其以批評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不如以「愛」的方式對孩子形成正向的激勵,我認為,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完全可以打破原有的思維方式,採取更加人性化的教育方式,原因在於,沒有人會因為批評而改變,改變的前提是因為「愛」。
  • 孩子「惡作劇」變「作惡」,家長該怎麼辦
    惡作劇背後的「暗號」愛惡作劇的孩子,除了天性比較頑皮以外,常常伴有更深層次的心理原因和動機。所以父母只有真正地了解孩子,才能幫他們改掉惡作劇的行為。影響一旦產生,孩子就會有積極的情緒體驗,這就是他在搞了一次惡作劇之後,還會樂此不疲地繼續搞下去的原因[1]。
  • 「惡作劇」成就孩子的一生
    當這些事發生後,不少家長往往把「惡作劇」與「壞心眼」、「邪惡」或「道德敗壞」聯繫在一起,視其為「洪水猛獸」,甚至對孩子斥責打罵,令其改正。全世界的很多發明家、科學家小時候都喜歡「惡作劇」,甚至成年後也樂此不疲;「惡作劇」也有助於培養孩子開朗的 性格,因為「惡作劇」的表演大都在眾目睽睽下進行,「表演者」或「導演者」並沒有陰暗心理,所以愛「惡作劇」的孩子大多並無壞心腸,相反往往開朗、豁達;「惡作劇」還有助於消耗孩子過剩的精力,宣洩激蕩的情緒,使他們保持心理平衡;此外,「惡作劇」還豐富了孩子們的生活,據對120名6—12歲小學生的問卷調查,
  • 孩子總愛說髒話,可能是這4個原因導致,家長要找到根源對應解決
    在生活中一定要多使用禮貌的用詞,這對孩子能夠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3、父母要勸解和孩子周圍相關的家人不要說髒話。比如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不要在孩子面前說髒話,儘可能的讓孩子接觸文明的環境,避免造成壞影響。4、學會和孩子檢討。
  • 孩子學說髒話不是小事,4個方法幫助其改正
    當然,這種「冷處理」的方式不是「冷暴力」,短暫性和孩子隔離一段時間以後,還是要把事情說清楚,避免再犯。懲罰後,還要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是愛他的,避免和孩子之間造成情感隔閡。2.「將功贖罪」讓孩子做一些「將功贖罪」的事。比如,讓孩子做家務勞動,打掃衛生,刷碗筷等。幫父母扔垃圾,拿郵件等。讓孩子知道,犯錯了就要承擔相應的後果。
  • 寶寶喜歡惡作劇怎麼辦?父母正確分析,才能更好解決孩子捉弄心理
    有些惡作劇會讓大人看完之後會心一笑,打包有些惡作劇卻會讓人感到困擾甚至是受到傷害,父母千萬不要把惡作劇當做孩子的一時興起,簡單地認為只是一件小事,其實孩子喜歡惡作劇也體現了很多關於孩子的心理狀態,因此通過觀察他們的惡作劇行為,也是一種了解他們的途徑,所以首先,我們要了解寶寶們惡作劇的原因是什麼。
  • 孩子做事總「拖延」,可能有三個原因,3個小方法讓孩子變積極
    以為只要跟孩子談心,讓他明白學習的重要之後,孩子就能在學習上加快速度。可其實,孩子的拖拉跟學習本身沒有關係,而是習慣問題。即使明白學習很重要,只要習慣不改正,依舊會拖拉。其實孩子拖拉也是有跡可循的,甚至跟家長的管教有直接關係。可能在家長眼中,自己的教育是出於愛,所以才會想著替孩子做很多事情。
  • 孩子們粗心家長們要重視,可以試試這些方法,幫助孩子有效克服
    當孩子的學習犯錯時,如果父母和老師有意無意地向孩子傳遞「因為粗心」而犯錯,那麼孩子自然就會把失敗歸咎於粗心造成的,而不是冷靜地分析和思考、改正自己的缺點,這將非常不利於孩子的成長。任何事情想要解決問題,首先要找到原因,那麼是什麼因素導致粗心呢?
  • 面對愛搞惡作劇的孩子,家長應了解背後思考成分,應對之策更有效
    作者:曉歡(原創文章,圖片源於網絡,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編輯:曉歡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一類孩子,他們調皮搗蛋,是個讓爸爸媽媽束手無策的淘氣鬼。對這些時常愛搞惡作劇的小朋友,爸爸媽媽又是怎樣教育的呢?斥責和放任都不是正解。
  • 孩子喜歡啃指甲,可能是這3點原因,家長3招幫娃克服「咬甲癖」
    孩子愛啃指甲,可能跟這3個原因有關,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濟南市兒童醫院張洪美醫師指出:孩子缺乏維生素也可能會導致啃指甲。所以,家長可以帶孩子去醫院做個微量元素檢查,通過排除法判斷孩子啃指甲的真實原因。從小就愛啃指甲的孩子,長大後怎麼樣了?
  • 孩子不愛吃飯,擔心孩子偏食,找到原因是解決問題的前提
    六七歲的孩子正是長身體的時間段,但是有些孩子就是不喜歡好好吃飯,這讓很多家長總是擔心孩子的營養跟不上,其實,孩子不愛吃飯的原因有很多,需要解決問題的前提就是找到孩子不愛吃飯的原因,這樣才能幫助孩子解決挑食問題。
  • 為什麼你的孩子脾氣不好?3個原因,其中一個與媽媽有關,要重視
    本文總結了3種原因,其中一個與媽媽有關,家長要引起重視。其中一個原因與媽媽有關懷胎十月、一朝分娩實屬不易,帶孩子更是不易。在帶孩子的過程中,媽媽們除了身體上的勞累之外,更多是面對孩子「天真無邪」的行為,會感到「心累」。孩子的性格,也就在媽媽們潛移默化的情緒中被影響。媽媽情緒不穩定,是造成孩子脾氣不好的根本原因一個脾氣不好的孩子背後,多數是有一個情緒不穩定的媽媽。
  • 孩子愛做「惡作劇」後果不可小覷,父母別不當回事
    惡作劇背後的「暗號」愛惡作劇的孩子,除了天性比較頑皮以外,常常伴有更深層次的心理原因和動機。所以父母只有真正地了解孩子,才能幫他們改掉惡作劇的行為。影響一旦產生,孩子就會有積極的情緒體驗,這就是他在搞了一次惡作劇之後,還會樂此不疲地繼續搞下去的原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