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我的靜距離
和朋友同事聊天,經常聊到孩子的話題,特別是,如果彼此的孩子年齡不相上下,父母之間共同話題更多。
今天,和單位一個女同事聊天,三句話就聊到了孩子身上。她孩子上初一,在我看來,她的兒子學習成績不錯,也很懂事,應該不會太讓家長操心。
然而,她口中的孩子,也是非常不省心。她說,正值青春期的兒子,已經不再像小學時候那麼聽話懂事了,做作業不積極,在家玩手機時間太長,家長稍微說兩句就頂嘴,一天下來,她這個當媽的心很累,真不知道如何教育這個青春期的孩子。
我已經不止一次聽到來自青春期家長的抱怨了,看來,作為青春期孩子的家長,真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兒。
到底該如何面對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呢?
難道青春期的孩子都這麼不省心嗎?
答案是,NO!
就像樊登老師,他的兒子也是十一二的年紀,他說,孩子長這麼大,他從來沒有跟孩子發過脾氣,沒有大聲的跟孩子說過一句話。
天哪,如果這樣,是不是會把孩子慣壞呢?這不是對孩子的嬌慣和溺愛嗎?並不是,相反,他的孩子成長的非常快樂、陽光,還愛學習,他兒子玩手機非常自律,自己定時間玩,考試成績每次都是前三名。
你說氣人不?同樣是孩子,差距怎麼就這麼大呢?
正面管教的創始人簡·尼爾森說過,如果你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感到痛苦,一定是方法錯了。所以我們一定要找到正確的方法,去培養青春期的孩子。
一、給孩子無條件的愛。
每一個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為孩子傾其所有,甚至是生命。然而,無條件的愛,你不一定做得到。
有條件的愛
「你把作業做完,給你買一輛自行車。」
「等你考到前三名,帶你去吃大排檔。」
「這次鋼琴比賽,如果你進了決賽,帶你去旅遊。」
……
類似的話,我們跟孩子說過嗎?
如果我們一直用這種方式和孩子溝通,孩子會覺得,原來你愛的不是我,而是那個成績好的孩子,是那個聽話的孩子,是那個優秀的孩子。
這樣的愛,不會讓孩子有安全感。
正確的方式應該是,我愛你,無論你成績好壞。即使你犯了錯,我也許會跟你發脾氣、講道理,但最後一定要加上一句:無論怎樣,我都愛你。
二、培養孩子的價值感。
阿德勒說,人類終極目標是追求歸屬感和價值感。可見價值感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有多麼重要。
妹妹的女兒,今年四歲。一次,她看到哥哥幫助家裡掃地、拖地板,自己卻不會,竟然眼淚汪汪的說了一句:我什麼都不會,我沒用。
我當時聽了特別驚訝,一個三四歲的孩子尚且在追求價值感,想成為一個有用的人,何況青春期的孩子?
01讓孩子多參與家務勞動。
蘇霍姆林斯基說,不要把孩子保護起來不讓他們勞動,也不要怕孩子的雙手會磨出硬繭,要讓孩子知道麵包來之不易。這種勞動對孩子來說是真正的快樂。
青春期的孩子,可以幫助家裡的家務活太多了,做飯、洗衣服、打掃衛生,等等,放手讓孩子參與其中,他(她)反而會感覺自己在這個家中是有價值的。
千萬別認為,孩子現在的任務就是學習,其他等以後再學也不遲。如果孩子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到學習上,而成績又不理想時,他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價值感又從何而來?
為什麼很多家庭的老大比老二有責任心,原因之一,就是老大從小幹的活多,對家庭的責任心也是這樣慢慢培養出來的。
02讓十幾歲的孩子來教你。
鼓勵青春期的孩子,培養他們內心有力量,最好的方式就是讓他來教你。
記得有一次,我在做PPT的時候,怎麼做也做不好,後來兒子走過來,三下五除二教我搞定,幫我解決了一個大難題,我向他表達了感謝,他也一臉驕傲。
在青春期的孩子面前,家長適當的示弱,多讓孩子來幫你解決問題,他會感覺自己是有價值的。一個有價值感的孩子是自信的、樂觀的。
03培養孩子的價值感,多多挖掘孩子身上的亮點。
生活中作為家長,我們常常把目光盯在孩子做錯的事情上,認為只要指出孩子的錯誤,幫助他改正,就是對他負責任的教育。
而事實上,只盯著孩子的錯誤行為,並不能更好的幫助孩子塑造正確的價值觀。
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在做校長的時候,有一次遇到一個孩子打架。他把這個孩子叫到自己的辦公室。
他先給了這個孩子一顆糖。說:先獎勵你一顆糖。
孩子很詫異。
校長說:我叫你來辦公室,你及時趕到,說明你眼中有我這個校長,這叫尊重師長,所以我要獎勵你一顆糖。
接著他又獎勵給這個孩子第2顆糖。
說:我剛才去調查了一下這件事情,是因為你剛才打的這個孩子,他欺負女同學,所以你及時的制止,這叫見義勇為,所以我再獎勵你一顆糖。
孩子聽了校長的話更加吃驚了,不好意思的說:呃,校長,其實是我太衝動了,我不應該那麼做。
這時校長立刻又給了孩子第3顆糖。
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你能夠主動地承認自己的錯誤,知錯就改,善莫大焉,所以第3顆糖獎勵給你。
如果你是這個孩子,校長的這三顆糖,相信你會永生難忘。
三顆糖,三種正確的價值觀。這個孩子學會了尊敬師長、見義勇為、知錯就改。
孩子身上總有閃光點,等待我們去挖掘,一旦他的亮點被我們發現和肯定,孩子的價值感也是滿滿的。
第三、陪孩子終身成長。
經常聽到家長說,你現在不好好學習就上不了好高中,上不了好高中就讀不了好大學,讀不了好大學,未來就沒有前途。
這是固定型思維模式在作祟。
其實,人生不是百米賽跑,而是一場馬拉松,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爬起來繼續跑。
培養孩子終身成長的心態很重要。
01不要給孩子貼標籤:你怎麼不如誰誰誰,你就是太懶,這種標籤化的語言,一點也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當孩子某次考試失利時,可以說:「我覺得你沒問題的,找到丟分的原因,投入再多一點努力,相信下一次你會取得自己滿意的成績!」
02允許青春期的孩子犯錯。
愛迪生發明燈泡的時候,失敗了999次,他說,我沒有失敗,我是從每一個錯誤中都發現了一個不可行的方法。
所以青春期的家長要理解和允許孩子犯錯,鼓勵孩子多嘗試,不斷地打破思維局限,明白錯誤是學習的好機會。
青春期,是一個孩子成長為一個成人的必經之路,而養育青春期的孩子是一門藝術。
作為家長,只要掌握了無條件的愛,價值感和終身成長的心態,這三個錦囊,快樂的養育青春期的孩子,完全是可能的。
做青春期孩子的家長,方法對了,你也可以從不知所措走向淡定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