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焦慮媽」到「淡定媽」:我是如何應對孩子青春期的種種問題的

2020-09-04 積極家庭教育

都說青春期的孩子很叛逆,在很多教育論壇和媽媽群中常常看到面對青春期孩子焦慮的媽媽的各種發問及求招。

兒子邁入11歲門檻後我也不例外:當他執拗地一遍遍說「不」,當他遇事急躁發火甚至哭鬧,當他梗著脖子斜視著我說「我就是要桀驁不馴」……

每每這時,我覺得自己要抓狂了……

兒子如今已經進入完全的青春期了,從對性方面的懵懂到現在的好奇和探索,從什麼都和我們說到現在悄悄揣著小秘密,從一成不變的小平頭到現在要理時尚的髮型,從依戀著我們到現在的「我就喜歡一個人呆著」……

不一而足,他個頭已超過我們,眼神中透出的堅定和深思也在提醒我們:我長大了!曾幾何時,欣喜的同時我也生出隱隱的擔憂:叛逆期開始了,好大的挑戰!

和很多關注孩子成長的媽媽一樣,我也一直注重教育方面的閱讀與學習,可儘管看了那麼多的書,了解各種教育理論,卻很難落實在實踐層面,我依然是個一想到孩子的問題就眉頭緊鎖的「焦慮媽」。

可現在的我少了焦慮,多了淡定。

在這個過程中,我感受到自己也在不斷地成長,並努力保持與青春期的他「同頻共振」,通過陪伴兒子度過青春期,仿佛也是在尋找自己當年錯失、被忽略的青春期……

這樣的感覺真的很好!這樣一來,怎麼還會有焦慮?更多的是享受兒子的成長時光。

前兩天,當我平靜地說到兒子最近數學成績考了班級倒數時,朋友震驚於我的從容與淡定,驚呼我成了「淡定媽」,直問我怎麼做到的。我這才發現,淡定已然成為我現在的基本狀態。

首先,有效學習,帶著意識去不斷調整狀態。

我一直認為,確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在這個時代實在是太重要了,其意義怎麼強調都不過分。這幾年我覺得自己進入了一個有效學習的狀態,以前的學習雖然有理論但無法進入行動層面,不落地,可以說是無效的。

而現在通過媽心理成長學院《父母上崗系統培訓系統課程》的體系化的學習,從前已經了解的理論和觀點在頭腦中更加清晰,更重要的是還能找到落實的基點。

在這樣的有效學習中,不斷更新理念,吸收科學先進的教育觀。平時做家務、坐地鐵時反覆聽媽心理默薇老師的《青春期逆反破解訓練課程》,讓正確的理念植入大腦,建立正向的神經連結,而後以此引導自己的行為。

比如,默薇老師一直強調「人都有內省機制」,每每想數落孩子的某個方面時,我馬上就想到這句話,立即就提醒自己少言甚至無言,只點到不說破,給孩子內省的空間,相信他的內省能力。

一次周末,兒子的作業特別多,時間又較緊張,他說自己只玩半小時遊戲,我信任他。

定時器響了,他依然沒有挪窩。其實我內心也是有些情緒的,恨不能立即衝過去制止他,但這時默薇老師的話又在腦中響起,我就在心中一遍遍地說「信任孩子」。

一個多小時後他才關機去寫作業,我並未數落他不守信,只平靜地回應了一聲。

那個晚上他特別專注,效率很高,但仍有幾道題沒來得及完成。

這時,他說:「那會兒遊戲打時間長了,看來還是先寫完作業再玩比較好。」我微笑著拍拍他的肩,仍說「媽媽相信你」。

其實,我也拿不準下次是否還會這樣,但至少我自己的情緒保持平和了,孩子也不會像從前那樣急躁。

慢下來,從容之中智慧就會生發,我特別相信這一點。

即使下次兒子還安排不好時間,我想他總會一次比一次好的。

在這個年齡段,給予孩子空間和完全的信任,相信他的自省能力,他能夠學會承擔責任,嘮叨和擔憂則只能帶來更多的衝突,而無益孩子的成長。

現在雖然也會和孩子發生衝突,但總體上越來越少,我越來越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出現問題時不斷提醒自己:成長的機會來了,孩子進步的機會來了,我可以給予孩子最大的支持!

第二,創造條件讓孩子感覺到安全和快樂。

良好輕鬆的家庭氛圍會讓孩子有更高的安全感,做事也更能專注和投入。

上周和兒子的班主任交流,她由衷地感慨,兒子這學期各方面表現都特別好,情緒平和,與同學相處融洽,上課非常專注,而且在優勢課目上狀態特別好,連課任老師都驚嘆這孩子怎麼會知道得這麼多。她明顯地感覺到了兒子在不住校之後的巨大變化,我聽了也特別欣慰。

兒子就讀的是寄宿制學校,在第一學期兒子住校期間,每次周末回來我察覺到他總有些不快樂,我嘗試著問兒子的意見,他說:「如果租房子,你上班太遠了,那麼辛苦,我住校也挺好的。」

其實,他的懂事和體貼掩蓋了內心的真實想法。

當他說到同宿舍的好友因家裡在學校附近買了房不住校後,語氣中流露出極度的羨慕,我就下決心克服一切困難在學校附近租房。一聽到這個消息,他一蹦三尺高,連聲問我「這是真的嗎?」

這學期開學之後,每天他都很開心,每晚下自習後接他一塊兒回家,一路上,他就像一隻快樂的小鳥,嘰嘰喳喳個不停,說著學校和班級的各種好玩和新鮮的事,我們也常常被他的興奮與熱情所感染,在他的世界裡似乎沒有了煩惱,即使有,他一說出來,我們一塊兒聊聊,他又變得積極開朗了。

每天清晨我用心為他準備早餐時,腦中就浮現出他吃心儀的早餐時的開心模樣,我的內心就充滿了快樂。

儘管每天我比以往要早起,在路上要奔波一個多小時,但我絲毫沒有覺得累,一想起他滿是笑意的小臉,渾身就充滿了力量。

說到底,這學期兒子和我們同住,雖然每天陪伴他的時間並不長,但因為每天有了更加密切的交流,他在情感上得到了滿足,感受了爸爸媽媽深切的愛,他的安全感更高,心情越來越好,在學校就表現出更積極的狀態。

爸爸也說,租房不讓兒子住校是最最正確的決定。

如今,他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班級和學校集體活動的舞臺上,拔河,英語繪本劇表演,校足球隊比賽……以往他是不那麼熱衷各種活動的,可現在完全不同了。

學習上即使他的數學成績弱一些,我也可以理性地分析具體情況,和老師交流,耐心地等待並成為他的強大後盾,欣賞他,支持他,鼓勵他,做他的腳手架,讓他走得更高更遠,並相信他會越來越強大。

最後,建立朋友支持圈,是促進自己的改變的極好方式。

從根本上而言,一個人的成長和改變是需要團體來提供動力支持的。

網上固定的微信學習群是非常好的方式,但在我們身邊也需要這樣的現實支持圈,以促進自己更大更直觀的改變。

我在單位有幾位好友,每天一起吃飯散步,我經常分享新近學到的一些好的理念,包括自己的感悟和做法。她們也會聊起自己和孩子的種種狀態。

在此過程中,我們各自的想法不斷碰撞,久而久之,大家都有較大的改變和提高。她們說這一年多不知不覺受了我很多影響。

一位同事一直對青春期的兒子喜歡打遊戲而焦慮,為他一度迷戀電視劇而大傷腦筋。我們一起分享探討青春期生理及心理特徵後,我分享了自己在媽心理學到的理念,她慢慢地改變了原先的想法,開始包容和接納兒子的這些行為。

最近一次她很興奮地說,兒子以前幾乎很少跟她交流,但現在會主動和她聊聊對一些事情的看法,包括自己為何要追劇。她大感意外的同時很感動。

為此,她很感念我們每天的探討,覺得我在很多方面影響了她的意識,她也開始變得不再那麼焦慮。這就是能量相近的人互相吸引,形成了一個有力的正能量磁場,反過來又會彼此促進和滋養,改變自己的同時也影響他人。這樣的支持圈多麼令人振奮!

是的,做到以上這些之後,我就不斷地在發生著改變,由曾經的「焦慮媽」變成了現在的「淡定媽」。

如今,13歲上初一的兒子跟我們越來越親密,每天都很開心,紅撲撲的臉上常掛著可愛的笑容,沒感覺出他有多叛逆,即使他說「我就要桀驁不馴」時也不再是原先挑釁式的,而更多地帶有了玩笑的意味。

他和我們一直有密切的交流,遇事也願意聽取我們的意見。這樣的相處讓我們都感到輕鬆愉悅。仔細梳理一番,我這才恍然,原來自己修煉成了「淡定媽」之後,青春期的兒子根本無需叛逆!

順便和親們分享一件開心的事:最近兒子的班主任告訴我,兒子現在參加各種班級活動可積極了,不僅參與還主動想辦法。他以前不是這樣的,心裡想參加,可行動上不積極,源於不自信和安全感不高。

如今,除了原來的幾個好友外,和全班人都很融洽。他參加英語繪本劇表演,老師評價很高,而且在年級拿了獎。

這讓我想到,我們的孩子天生有很好的能力和動機,當我們能夠幫他建立安全感,他就敢於去探索,勇氣、自信、擔當等就逐步形成。這是要求不來的,做好父母需要做的,而後就是陪伴、支持和耐心等待。

媽心理成長學院的很多理念內化於心時,我不知不覺就在行為上有了改變!不急不躁,等待孩子的成長!

相關焦點

  • C媽會客廳 | 「說」「說」青春期.
    希望我的分享成為你育兒育己路上的溫暖陪伴。C媽會客廳2020年重啟,每周一下午都會有家長到此做客,聊聊養育孩子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挑戰。其中如何應對青春期的話題是特別的多。今天C媽就來說說青春期孩子的語言特點和做為家長如何應對的策略。  青春期的話題常常見但帶著兩個引號的《說說青春期》到底要說些什麼呢?一提到青春期大多數人腦子裡立刻會想到什麼?
  • 孩子進入青春期,異性父母與孩子如何相處——警惕養成「媽寶男」
    孩子臉紅了,默認了。單親媽媽沒有考慮到兒子進入到了青春期,性意識覺醒了,她還和以前一樣,在兒子面前沒有任何忌諱,家裡就一張大床,兩人同吃同睡,因為熱,回家後她常穿上三角褲和背心走來走去,孩子說「我都不敢看她一眼。」媽媽沒有想到家裡這個男孩子,已有了和成熟男人一樣的性慾望和性能力。
  • 孩子進入「嚴重叛逆期」的7個年頭,明白這些事,淡定當媽
    導讀:孩子進入「嚴重叛逆期」的7個年頭,明白這些事,淡定當媽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進入「嚴重叛逆期」的7個年頭,明白這些事,淡定當媽!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清華學生家長經驗分享:不要製造焦慮,孩子「青春期」這樣應對!
    在孩子成長的歷程中,為人父母難免會遭遇各種各樣的「焦慮」;特別是在高中階段,當排山倒海的學習壓力遇見敏感脆弱的「青春期」,父母的心態很容易出現失衡。而父母作為孩子最親近、最信任的人,父母的焦慮往往會在不經意間傳導到孩子身上,甚至父母的壓力比孩子都大,這會對孩子的狀態產生非常負面的影響。
  • 原來青春期並不可怕:孩子能否走出叛逆的漩渦,父母的力量是關鍵
    然而,一位青春期孩子的媽媽卻說:原來青春期並不可怕,原來它是人生中如此美妙的黃金時期。本文來自媽心理的一位學員分享。原來,只有了解了青春期孩子的成長規律,才能如此淡定~以下是分享正文。我和孩子經常會因為一點小事爆發衝突,冷戰變成了家常便飯。孩子變得越來越不願意和我說話,經常一回家就把自己鎖在屋子裡打遊戲。孩子的房門好像成為了我們之間的一道屏障,互不打擾,互不幹涉,但是我當時仍然沒有意識到問題到底出在哪,只是想,也許就是孩子大了,需要一個自己的空間。
  • 解答寶媽的求助,如何應對斷奶焦慮?
    之前轉發了一些母嬰內容,最近就有寶媽PM我們問怎麼應對斷奶焦慮,我們呢,就整理了這個內容給寶媽參考,如何給寶寶科學斷奶。媽媽的斷奶焦慮症 說起斷奶焦慮,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寶寶又哭又鬧。但其實斷奶焦慮不僅僅寶寶有,媽媽也會有!在PCbaby關於寶寶斷奶的調查中,發現超過71%的媽媽在寶寶斷奶時存在輕微或是較為嚴重的焦慮情緒。
  • 面對叛逆期的孩子,Get到這四點,幫你從焦慮無助走向淡定從容
    文\欣兒媽編輯\欣兒媽世人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每個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是跌跌撞撞一路摸索著適合孩子的路,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很快到了"青春期","青春期"又名"叛逆期",這個時候的孩子叛逆到極致,往往讓家長頭疼不已,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孩子"叛逆期"的那點事兒。
  • 「笨媽嘯天親子錄連載」:父母的焦慮一定會被孩子看出來的(17)
    笨媽在朋友圈小範圍實時公開這些記錄以後,引起眾多朋友的關注和喜愛,其中不乏專家、教授、高管,當然更多的是同樣面臨與青春期孩子共同成長的父母。真實的成長案例是最有參考價值的,而優質媒體則是傳播價值的最佳平臺。因此,於2020年6月18日正式入駐今日頭條,將疫情下親子成長的100天記錄,以及這些記錄背後的故事,以100篇連載的形式分享給大家。
  • 如何正確應對孩子青春期「叛逆」,濟南神康青少年中心有辦法
    對「家有兒女初長成」的父母來說,「青春期叛逆」是令他們頭疼的問題。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有哪些心理行為特點?面對孩子的成長困惑,爸媽如何與孩子正確溝通及引導?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和諧共處,擁有融洽的親子互動關係?
  • 暑藝課堂-我與名師面對面 | 遇上孩子的青春期叛逆,父母如何智慧應對?
    說到青春期的孩子,大家的感覺是「可怕」,青春期的威力遠遠勝於terrible2。「網癮、早戀、成績下降、焦慮、抑鬱、虛榮愛攀比…」變成青春期的魔咒,家長不知道如何應對,更不敢貿然行動。一起來觀看心理專家孫春雲線上課堂吧~如何應對孩子的青春期叛逆,專家為您在線支招!
  • 孕期焦慮症如何應對?孕媽學會這3招,輕鬆緩解不良情緒
    在謝娜的新書中寫到了自己懷孕過程中的焦慮情緒:擔心自己一下摔倒了發生危險;本想通過孕期運動改善焦慮,卻怕遊泳時失足摔倒而放棄了運動;看到各式各樣的孕期保養說法而不知如何應對孕期的問題這些問題應該是準媽媽都會經常遇到的困惑。孕期的焦慮情緒對於孕婦和胎兒都有著不良的影響,嚴重時甚至可能發生早產等現象。
  • 沒錯,這6本書可以教你如何應對孩子的挑戰
    當面對這些挑戰時,我們如何應對,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讓自己可以做一個從容淡定、平和式的父母?今天,就推薦給你以下6本書籍,來更好的幫助我們應對這些挑戰。作為家長,你可以從書中學習到如何成為孩子的合作者,有方法了解他們,有能力引導他們,不讓他們成了沒人管的「野孩子」,也不讓他們在家裡感到壓抑和窒息。每一位父母面對自己的孩子時,要贏得的不是挑戰,而是愛和尊重,以及相伴中的彼此成長!
  • 產前有這些焦慮,應對妙招送給你,讓你不再焦慮
    孕媽更甚至是,孕前我的體重是90斤,到分娩前我的體重達到了140斤,產後沒多久到了100斤!其實孕期,孕婦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焦慮的問題!畢竟自己身體方面改變很大,自己適應不了就會焦慮!其實各位姐妹大可不必,只要用對了方法,其實應對它們很容易。雖然不能根除,但起碼可以緩解!當然這些焦慮,會隨著寶寶出生而消失,我們在孕期,只需要掌握如何應對,讓自己不焦慮即可!在這裡給各位姐妹,說明一下孕期為何會出現焦慮。
  • 《新生日記》裡談到的孕期焦慮問題,70%的孕媽都經歷過
    孟媽最近一直在追《新生日記》,節目裡的嘉賓總能讓我憶起了當年剛懷上孟子時,緊張又期待的心情。在最新一期的節目裡,當馬劍越和傅首爾討論到老公出軌的話題時,竟然有三個孕媽異口同聲地表示都曾經夢見過老公出軌……
  • 在養育孩子這件事上,如何做個不焦慮的媽?
    可能,因為某個自稱專家的一句話「11個月的孩子平均身高為75cm,不達標趕緊去看醫生」,當媽的就立馬開始緊張,還要一邊反省自己帶娃的失敗,一邊愧疚沒給娃補充好營養。可能,因為無意間刷到的一個視頻「孩子不好好吃飯,其實是缺鈣缺鋅」,當媽的就趕緊要衝去醫院檢查,生怕給孩子補晚了。
  • 淡定媽迅速判定小兒急疹
    一整天姥姥都在給我發各種視頻,大概就是孩子狀態還可以,也吃奶,也吃飯,也玩兒,略燒。一直提醒姥姥,量體溫,超過38.5吃美林。晚上到家孩子狀態還可以,體溫37.8,餵奶、觀察、日常護理。爸爸晚上在家,用溫水給睡著的宛宛擦手、腳,我洗澡的時候,爸爸抱著宛宛一臉焦慮,好像每次孩子生病,我都比較淡定,爸爸都很焦慮。
  • 青春期父母焦慮大盤點,如何解除焦慮,順利度過青春期?
    導讀:青春期父母焦慮大盤點,如何解除焦慮,順利度過青春期?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如何應對青春期孩子的叛逆?
    一般來說,心理學家認為人在11-12歲的時候,主要關注的是「誰喜歡我」,他們的想法是:誰喜歡我、我就喜歡誰。這一時期,他們喜歡跟喜歡自己的人在一起玩。這是青春期剛開始的第一個階段。到了12-14歲的時候,孩子開始思考「我是誰」的問題了,他們會想:我到底是誰?
  • 娃兒上吐下瀉也沒去醫院,被逼著成為淡定媽的辛酸史
    孩子成長路上,初為人母的我,看到孩子活力四射笑逐顏開最開心,同樣面對孩子無精打採躁動不安是最難受。孩子成長得很快,這過程的點滴,或快樂或難受,促使我這個新手媽媽逐步成長為不再玻璃心的淡定媽。就比如說吉恩前段時間的秋季腹瀉,上吐下瀉兩三天,並且一開始表現得特別嚴重。
  • 給寶媽們的剛上幼兒園小班的分離焦慮應對
    孩子上幼兒園的分離焦慮如何應對?經過了一個那麼長的假期,終於要回歸校園,怎麼應對孩子們出現的一些情緒幼兒園新生入園三天內,有分離性焦慮情緒的孩子,一般佔60%以上。也就是說,三分之二的新入園孩子,都會產生或多或少的焦慮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