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愛搞惡作劇的孩子,家長應了解背後思考成分,應對之策更有效

2020-08-25 曉歡談育兒

作者:曉歡(原創文章,圖片源於網絡,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編輯:曉歡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一類孩子,他們調皮搗蛋,是個讓爸爸媽媽束手無策的淘氣鬼。

對這些時常愛搞惡作劇的小朋友,爸爸媽媽又是怎樣教育的呢?斥責和放任都不是正解。父母應該做到的了解孩子背後的思考成分,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應對方式。

&34;媽媽大聲詢問道。

洋洋尤其喜歡惡作劇,前天剛把鄰居家的小女孩小辮子扯掉,今天就開始扮鬼嚇唬小夥伴。洋洋媽媽防不勝防,總是在幫他收拾爛攤子。可每當媽媽讓洋洋承認錯誤時,洋洋卻總是認為自己這是個性的表現。久而久之,洋洋媽媽已經無可奈何了。

孩子為何會喜歡搞惡作劇呢?相信每個孩子的本質其實都是良善的,這背後的原因多是孩子的思考方式較為特殊。

孩子為何喜歡惡作劇?

1、運動細胞的激發作用

孩子的大腦和身體機能逐漸發育成熟。孩子的行動力就不局限於某一特定空間,他們逐漸的融入到外界環境中,所接觸的事物更加的豐富多樣。

在孩子好奇心和運動細胞的雙重作用下,會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去探索整個世界,其中就不乏通過惡作劇的方式。

2、 渴望獲取他人的關注

有些孩子熱愛惡作劇,是因為家長給予的陪伴不足,他們無法感受到充足的安全感。所以他們通過惡作劇的方式,產生一定不良後果,從而引起家長的注意,證明自己的存在感。他們通過搞惡作劇的目的是更多的展現自己與他人的不同。從而突出自己的存在。這樣的惡作劇看似是對他人的取笑和愚弄,其實背後蘊藏著的是他們內心的孤寂。

3、 思考問題的方式特別

研究調查表明,喜愛惡作劇的孩子往往比順從聽話的孩子更具備想像力和創造力,未來有更大的發展潛力。

這類孩子思考問題的方式較為不同。他們通過惡作劇展現的是自己對於問題不同的思考。在惡作劇開始之前,這類孩子首先會對計劃進行構思,預判結果。所以他們期待通過惡作劇看到他人產生的反應和惡作劇的實施效果。

4、尋找樂趣,把握無度

有些孩子性格較為調皮活潑,他們喜歡與夥伴之間進行互動。但是往往他們很難控制尋找樂趣的分寸,就會不自覺的向惡作劇發展,從而造成了一些不良的後果。

面對孩子的惡作劇,家長往往會採用一些錯誤的應對方式。不僅不能有效解決孩子惡作劇的毛病,還會讓親子關係更加的疏遠。

家長面對孩子惡作劇的錯誤應對方式:

1、斥責、打罵孩子

脾氣暴躁家長在面對孩子的惡作劇所造成的不良後果時,會很難控制住情緒。覺得孩子老是闖禍,不省心,直接對孩子劈頭蓋臉的斥責甚至進行一頓暴打。

這類家長試圖用打罵來震懾孩子,卻忽視了打罵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甚至會傷害到孩子幼小的心靈。

2、採用冷處理的方式

當家長面對孩子多次的惡作劇之後,就習以為常。採用冷處理的應對方式。漠視孩子的所作所為,不理會孩子,認為時間一長,孩子自然就會消停。

熟不知,漠視也是一种放縱。孩子可能會更加肆無忌憚,試圖搞後果更嚴重的惡作劇來引起家長的關注。

3、家長無理偏袒

許多家長過分愛護孩子,認為孩子年紀還小,愛搞惡作劇並非大事。採用偏袒的方式,對於孩子的惡作劇不進行及時的批評指正。

久而久之,孩子認為自己有&34;,就更加的無法無天,惡作劇的底線一降再降,很有可能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

家長如何合理引導,做到對症下藥?

1、 接納孩子的不足,了解其惡作劇的原因

當孩子搞惡作劇時,家長首先要做到的是平心靜氣,接納孩子並非是完美的存在,都有產生不良行為的發生。然後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了解孩子搞惡作劇真正原因和目的。

如果孩子是因為思考方式的不同,或是想要探究某一種現象,家長就要教授他們更加合理的探究方式,而不是採用惡作劇的手段。

2、引導孩子正視惡作劇

許多家長在孩子惡作劇後,批評教育孩子時,只會說不應該做這件事情,這樣做會是錯的。家長更應該的是教會孩子正視惡作劇,具體的告知惡作劇會帶來哪些不良後果。

有時候,孩子並非聽不懂道理,而是家長只會採用粗暴的方式解決問題。多向孩子講述惡作劇的不良影響,讓孩子建立正確的是非觀念,孩子就會自覺的避免惡作劇的產生。

3、培養孩子多樣的興趣愛好

許多時候,孩子的惡作劇其實是孤單的體現,所以家長要給孩子更高質量的陪伴。培養孩子更多的興趣愛好,讓孩子將時間和精力轉移到興趣愛好的養成和鍛鍊上,就沒有過多的時間用惡作劇的錯誤方式尋找樂趣。

家長可以針對孩子的運動細胞,和孩子一同多進行運動,例如戶外野營、戶外登山都是很好的選擇。讓孩子在運動的過程中有所思考、開闊眼界,並且提升動手能力。

4、 制定一定的規則

家長應制定一定的規則,讓孩子知道有所為有所不為。這種規則去約束孩子的行為,孩子的惡作劇產生的頻率就會越來越少。讓孩子遵守規則,形成底線的認知,孩子就能自覺的對惡作劇說&34;。

當孩子惡作劇發生時,家長應該平心靜氣,分析孩子惡作劇背後的思考成分,合理的引導,用科學的應對之策。這樣才能讓孩子改掉惡作劇的小毛病,又能發揮他們優勢之處,孩子的成長會越來越優秀。

(這裡是@曉歡談育兒,在這有最溫暖的育兒知識,請想多了解育兒知識的你們多關注、多分享!)

相關焦點

  • 「惡作劇」成就孩子的一生
    淘氣的孩子大多聰明。愛搞惡作劇的孩子富有創造性和想像力,日後成才的可能性較循規蹈矩的孩子更大。現實生活中,不少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喜歡「惡作劇」,如有的給小夥伴起綽號;有的往女孩子書包裡塞恐懼物;有的往夥伴後背上貼紙條……。
  • 孩子「惡作劇」變「作惡」,家長該怎麼辦
    惡作劇背後的「暗號」愛惡作劇的孩子,除了天性比較頑皮以外,常常伴有更深層次的心理原因和動機。所以父母只有真正地了解孩子,才能幫他們改掉惡作劇的行為。因此父母應分辨孩子惡作劇的緣由,糾正他們的行為。1.主動關愛,滿足孩子內心需求對於只是為了吸引父母的關注,而非惡意惡作劇的孩子,父母不妨向他們說明惡作劇是一種錯誤的行為,讓他們明白作弄人是不對的,而且父母的關愛不需要通過惡作劇的形式獲得。
  • 寶寶三個高智商預兆,家長卻常當做「壞習慣」,你家孩子是這樣嗎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寶寶健康又聰明,但是你真的了解你的寶寶嗎?孩子的世界自成一體,有時候對於寶寶的行為,我們往往會做出錯誤解讀。儘管我們也經歷過幼兒時期,但父母卻常常以成人的思維,去解讀孩子的行為,有時候寶寶的一些舉動大人看不慣,卻正是聰明的表現。
  • 有這5種特徵的孩子,天生智商高,可很多家長都忽視了第4個!
    所以擁有下面這5個特徵的孩子,天生智商高,可很多家長卻都忽視了。尤其是第4個,很多家長還覺得不是好事!如果夫妻錯過這段最佳生育年齡,年齡越靠後,可能會影響孩子的智力。2、餵母乳長大的孩子母乳中的營養成分更有利於孩子的大腦發育,特別是牛磺酸這種活性物質,能有效促進大腦發育。這種物質不僅能增加腦細胞的數量,也能促進神經細胞的分化與成熟,還有助於神經網絡的形成。
  • 寶寶三個高智商預兆,家長卻常當作「壞習慣」,你家孩子是這樣嗎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正確的把握孩子的心理,了解孩子每一個階段的表現特徵,才能更好地開發寶寶潛能。正當軒軒媽媽以為是兒子闖了禍,準備接受老師的責備時,沒想到老師卻開始誇起孩子來。老師笑眯眯地說:「這些天我著重觀察了軒軒,軒軒確實存在像您說的愛搞惡作劇、愛說話、甚至有時候自言自語的情況。」「不過在我看來,這恰好說明軒軒聰明,只要加以引導就好,您精神負擔不必這麼重。」
  • 有這三種「怪癖」的孩子,將來大多都很聰明,家長要好好培養
    孩子的這種發呆其實是一種心理調適的模式,它可以放空自己的大腦,讓人陷入一種大腦飛速運轉的狀態,這也正是孩子自己和自己對話,找尋內心答案的過程。這時父母不應過度幹擾,反而應該保護孩子的這種專注力,養成孩子愛思考的習慣。
  • 寶寶變聰明的幾種行為表現,第一個常被家長制止,這樣做巧增智商
    1、愛搞惡作劇面對調皮搗蛋的孩子,多數家長都感到頭痛,甚至大聲嚴厲呵斥孩子,制止他們的行為,其實,這完全是在扼殺寶寶的聰明才智,專家認為幼兒天性好動,如果孩子「拆家」,不必罵罵咧咧,說明娃智商高。文中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愛搞惡作劇的孩子富有創造力和想像力,且思維非常活躍,因為惡作劇需要腦子不停地轉,在這個需要大膽嘗試創新的時代,跳躍性思維的孩子將來更容易獲得成功。
  • 孩子喜歡惡作劇,家長別急著打罵孩子,正確引導才能解決問題
    還有一個同事也經常唉聲嘆氣,她說自己孩子總是喜歡將樓梯裡各戶人家的地毯放在消防櫃裡,被鄰居發現後,絲毫沒有覺得自己錯,反而還有點得意。這兩件事情反映出來的性質是相同的,就是現在孩子特別喜歡惡作劇。家長都是有認知能力的人,在他們的世界中是無法去理解孩子惡作劇是想表達什麼。
  • 孩子搞「破壞」原來好處多多
    ;發洩——有的孩子脾氣大,把怒氣施於周圍的事物,如摔杯子、撕衣服等,以宣洩怒氣;此外因特定事件還有報復、嫉妒等心理存在的可能。多了解孩子在做什麼,周圍發生了什麼,併合理利用小孩的天性,多方引導、鼓勵,使小孩子創造萌芽得到進一步深化,家長們遇到了孩子無窮的惡作劇時,可以按照下面的方法試試,也許很有效!找一找深層原因。
  • 孩子愛搞惡作劇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今天我們來分享的一個真實案例,孩子喜歡搞惡作劇,比如晚上把全屋的燈都關掉,讓爸爸進屋特別黑。首先這個孩子是想被關注了。孩子媽媽對這些事記得很清楚,雖然給我發的是文字,依然能感覺出這位家長的情緒。他的這些行為是排斥的。我猜測出現這些事的時候,媽媽可能會說他,你這是怎麼回事啊?怎麼搞的呀,是你弄的吧。人們起情緒的時候,注意力是高度集中的,比如兩個人吵架的時候是聽不到別的聲音的。自顧自的,在說自己的想法,這也樣,家長起情緒的時候更專注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孩子會覺得你關注他了。
  • pick應對之策
    pick應對之策 孩子咳嗽,父母著急。很多新手父母育兒經驗不足,治療孩子咳嗽是沒有對症進行處理,導致咳嗽變得越來越厲害。那麼,小孩咳嗽厲害怎麼辦?大家趕緊來學習一下正確的應對方法吧。
  • 孩子愛做「惡作劇」後果不可小覷,父母別不當回事
    惡作劇背後的「暗號」愛惡作劇的孩子,除了天性比較頑皮以外,常常伴有更深層次的心理原因和動機。所以父母只有真正地了解孩子,才能幫他們改掉惡作劇的行為。因此父母應分辨孩子惡作劇的緣由,糾正他們的行為。1.主動關愛,滿足孩子內心需求對於只是為了吸引父母的關注,而非惡意惡作劇的孩子,父母不妨向他們說明惡作劇是一種錯誤的行為,讓他們明白作弄人是不對的,而且父母的關愛不需要通過惡作劇的形式獲得。
  • 孩子反應快就是智商高?不一定,有這八個特徵才說明孩子聰明
    孩子智商的高低,是每一位家長都非常關心的話題。尤其是和同齡孩子智商作比較的時候,家長們都會異常擔心自己家孩子的智商會低於他們。 結果發現10秒回答的孩子儘管反應力快,但是錯誤率可達到50%;而給予20秒回答的孩子,儘管花費時間長,但是正確率可高達100%。 由此可見,孩子智商的高低,並不能僅僅通過反應速度的快慢來作為唯一的依據。 因此,孩子反應快並不一定代表孩子聰明、智商高;相反,反應慢的孩子,可能是在仔細思考問題的正確答案,也不代表智商低。
  • 孩子老是愛「搞破壞」,家長該如何應對呢?
    「搞破壞」是孩子最熱衷,也是最令家長頭疼的活動之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孩子為什麼那麼熱衷於「搞破壞」,家長又該如何去應對呢?要及時地去了解孩子搞破壞的原因,根據原因對症下藥。如果是因為好奇而產生的破壞,家長可以為孩子提供一些廉價、安全的玩具,供他們破壞,以此來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如果是因為不滿或者其他原因,家長就應該及時的去幫孩子進行疏導,幫孩子解開心結。
  • 面對孩子的攻擊性行為,父母該如何面對?
    從表面看,那些天天在學校「惹事」的孩子不是「搗蛋鬼」,就是「小暴君」,不是「搶玩具」、就是「掄拳頭」,要不就搞惡作劇。 《兒童行為心理學》一書中指出:孩子的行為多種多樣,而其每個行為背後都有著和成人不太一樣的行為心理,只有抓住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 面對「飼料禁抗與新冠肺炎」,帝斯曼應對之策有何獨到之處?
    近期「綠養先蹤 第4季——飼逢禁抗 探案尋方」活動組委會記者就特別採訪了荷蘭皇家帝斯曼集團動物營養與保健大中華區副總裁王強先生,作為一家國際知名的百年企業,王總全面介紹了帝斯曼動物營養與保健中國區在面對「飼料禁抗與新冠肺炎」時的應對之策,話裡行間,讓我們更多地感嘆到帝斯曼在中國的成功絕非偶然,其全面而科學的應對措施值得我們大家學習和借鑑
  • 家長如何應對孩子的叛逆期
    面對叛逆期的孩子,很多人都會想起孔夫子的那句話「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大致的意思就是說,跟他們相處太親近,他們就不懂得謙遜,不尊禮節,如果與他們疏遠的話,他們則會埋怨你、會不高興。那麼,究竟要如何應對孩子的叛逆期呢?是聽之任之嗎?還是家長暗自惆悵?如果家長不作為,孩子要多久才能走出叛逆期?我們究竟要花多長時間,才能緩和叛逆期帶來的親子隔閡?
  • 面對孩子哭鬧,家長應該如何應對?
    面對孩子哭,不同的家長有不同的反應:一般的家長會說:「你都已經是大寶寶了,不能哭鼻子了。」暴躁一點的家長會說:「不要哭了,再哭媽媽不要你了。」家長如何應對孩子哭鬧長期的情緒壓抑,對孩子的負面影響很大,但是作為父母,面對孩子的哭泣我們也要採取一定的方法,方法得當
  • 智商越高的孩子越難帶!孩子若有這3個「煩人」行為,家長該高興!
    面對這樣的孩子,我是頭疼不已。但家裡的老人又對我說:「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這是好事。」 如果你家以下這3個「煩人」表現很明顯,說明孩子大腦發育好、更聰明。
  • 疫情反覆,家長應如何應對?孩子能出門「放風」嗎?
    面對疫情的反覆,家長應該如何應對?北京疫情期間,孩子看病怎麼辦?19日上午,記者來到北京市東二環附近的首都兒科研究所,前來就診的患兒較往日明顯減少,醫院門口的告知上寫著:「為了避免交叉感染,每名患兒只允許2名家長陪同就診」。記者進入醫院時,醫院所有醫護人員和工作人員正在逐一進行核酸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