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清晨,你左手豆漿,右手油條,走在上班的路上。突然,天空飄來5個字,「當心,水來了!」
譁啦一聲,你被淋了個底朝天,整個人泛著淡淡的臭味。
對,你沒感受錯,那不是水,是人體排洩物。
這不是故事,是真真實實的歷史,只不過沒有豆漿和油條。
中世紀的時候,人們夜裡使用便壺方便。第二天起床,他們會把糞便從窗口倒出去。倒之前,他們會大喊,「當心,水來了!」
這樣處理糞便的方式,導致街上到處都是齊腳深的汙物,傳播疾病也成了必然。
像這樣有趣的歷史還有很多。
比如,中世紀,國王死後要被分成兩半,埋藏在不同的地方。
比如,18世紀,你可以購買一種廁所服務,當你使用廁所時,會有人提著水桶和鬥篷來為你服務。
這樣一個個有趣的小歷史,皆出自我手中這套歷史繪本——《不可思議的歷史》。這套書一共有四本,分別是《歷史上的廁所》《歷史上的葬禮》《歷史上的神秘地點》和《歷史上的鬼屋》。
作者是英國的伊莉莎白·紐伯裡,她是一名兒童文學作家,從英國貝斯大學的視覺藝術專業畢業後,開啟了自己的兒童繪本創作生涯。她也為博物館、畫廊作畫,製作教師用書及兒童引導讀物。
伊莉莎白在這套書裡,用臭臭、神秘地點、葬禮、鬼屋這些點,給孩子搭建了初步的歷史概念。字裡行間充斥的幽默,讓孩子覺得歷史原來這麼有趣。
《歷史上的廁所》從我們最基本的排洩需求入手,幽默風趣的演繹了一場臭臭喜劇。
人類最初是隨地排洩,為了解決臭臭越來越多堆積如山的問題,羅馬人發明了不分男女的公廁。廁所沒有門,座位之間沒有隔板,上個廁所可以並排坐著聊天。
住在城堡裡的守衛者,把廁所建在厚厚的牆體上,讓糞便流入護城河。他們不僅要考慮排汙通道的開口問題,還要考慮廁所的守護問題。因為入侵者會通過廁所爬進城堡,佔領城堡。
直到1850年之後,富人才用上了衝洗廁所,而窮人在100年之後才用得起的這樣的設施。
我們習以為常不覺奇的馬桶,在歷史的長河裡遊走了很久很久,才與我們相遇。
歷史從不遙遠,近在你我身邊。
而古時候的人是怎麼擦屁股的呢?
最早的時候因為是隨地排便,於是就近取材,抓住手邊的樹葉、青苔、石塊就把屁股擦了。
中世紀,修女用布條,其他人用牡蠣殼、陶盆碎片,而有錢的貴婦們則用柔軟的鵝毛。
直到1880年,英國的一家公司才開始出售廁所用紙。
作者以臭臭為點,把我們拉入歷史的長河裡,讓孩子深切的感受到,歷史並不是遠在紙上的知識,而是近在我們身邊。而我們身邊的一事一物,都是歷史演變的結果。
02 主線副線並行,打造多維度知識體系
主線把孩子引入跌宕起伏的故事裡,副線是對主線故事的延伸,讓孩子了解到課本上沒有,學校不會教的小知識點。
比如,《危險的糞便》,主線是講城堡需要設計合理的通道,以便及時把糞便運送出去,防止疾病的傳播。
那順著通道流出去的糞便去哪裡呢?副線一就給了答案。糞便流進護城河成了魚兒的食物。
副線二延伸到了科學啟蒙,尿液中的氨可以用來處理皮革,人們收集尿液賣給皮革製造商。
這套書,除了歷史知識外,還延伸出了地理、文化、建築、民俗、社會生活等多個方面的知識。
每冊書後面都有一個「探索與發現」部分,將書中提到的歷史事件,在現代的真實地址羅列出來,讓孩子感受歷史的真實,體味歷史的樂趣,引領孩子探索世界。
03 彩蛋、幽默隨處可見
什麼東西的頭上是一個屁股?
腿。
如果笑破了肚皮怎麼辦?
那就一直咧著,直到縫好為止。
人死後最不希望發生什麼事?
重見天日。
像這樣幽默簡短的問答,每兩頁就有一個。除了這些英式小幽默,書裡還隱藏了彩蛋。
《歷史上的葬禮》這本書,隱藏了11個骷髏圖標;《歷史上的神秘地點》隱藏了9個鎖頭圖標;《歷史上的廁所》隱藏了15個馬桶圖標;《歷史上的鬼屋》隱藏了9個小幽靈圖標。
這個找圖標的彩蛋,增加了孩子與書本的互動,也鍛鍊了孩子的觀察力。
翻到每本書的第26頁,你會看到一個「動手做」。通過讓孩子做手工,感受歷史的風趣。
作者一環扣一環的巧妙設計,文字和圖片的雙重幽默,把看歷史書變成一件好玩的事情,極大的激發了孩子的閱讀興趣。
04 從「點」入手,開啟孩子歷史啟蒙
談起歷史,就想起來學校裡規規矩矩的歷史課本;想起來圖書館的書架上,那一排排發黃的厚重的歷史書。
讀之無味,棄之可惜。
年代和歷史事件,總是被混淆,談歷史色變,有時真想問一句,「學歷史有啥用?」
臺大歷史學博士呂世浩說,為什麼讀歷史沒有用,因為你本來就不是以「有用」的方法來讀歷史。並非歷史無用,是我們學錯了。
從第一次拿到歷史課本開始,我們被教育的就是死記硬背。為了應付考試,老師還會編一些順口溜幫助我們記憶歷史事件和時間。長長的問答題,要求我們花很多的時間去背誦歷史事件的意義。
學歷史的興趣就是在一次次的強制背誦中,被消磨殆盡。
古羅馬政治學家西塞羅說,一個人如果對自己出生以前的歷史毫無所知的話,這個人就等於沒有長大。
「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讀史使人明智」......
我們心裡深知歷史很重要,可枯燥讓我們望而卻步,更別說給孩子做歷史啟蒙了。
莎士比亞說,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可得益。
對於7-10歲孩子來說,這套《不可以思議的歷史》正是為孩子開啟歷史啟蒙的一套好書。它更像一位引路人,帶著孩子去觸摸歷史,感受歷史的趣味性,從而愛上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