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質書遭遇雙十一寒流 愛閱讀力推全民讀屏時代提前到來

2020-12-27 中國網科學頻道

導語:「雙十一」過去了,本該數錢數到手軟的圖書電商和實體書店,再次面臨紙質圖書滯銷的尷尬;相對於紙媒的沒落,以愛閱讀為首的移動閱讀卻在搶灘登陸,並通過海量書庫和個性化閱讀,重新定義公眾的閱讀習慣。

喧囂的「雙十一」過去了,本該數錢數到手軟的圖書電商和實體書店,再次親歷了紙質圖書滯銷的窘境,從前一書難求的場景仿佛還在昨天,現在他們不得不面對移動閱讀搶灘登陸帶來的衝擊。特別是以愛閱讀為代表的手機閱讀APP,通過海量書庫和個性化閱讀體驗,開始重新定義公眾閱讀習慣,並力推全民讀屏時代提前到來。

「事實上,在快速發展的移動互聯技術的衝擊下,國人的閱讀習慣正悄然發生變化,移動閱讀不僅是一種生活需要,也會成為年輕網民的時尚追求,更重要的,它在未來的社交領域也會佔有一席之地。」愛閱讀相關負責人在分析了當前主流閱讀趨勢後,對自身產品的發展前景非常看好,在他看來,將聚合、包容、個性和社交元素完美融合的愛閱讀,有效的整合了用戶的時間碎片,強大的書架和書庫管理讓閱讀更加方便快捷,這是順勢而為進行的產品創新。

有了發展願望還必須付諸行動,愛閱讀在打造獨特閱讀體驗方面總是不遺餘力。在用戶書架的搜集和充實過程中,愛閱讀提供了在線搜索、本地上傳、淘書、網盤掛靠、掃一掃等多種獨立新穎的形式,讓書友選擇圖書時不只局限於APP自身書庫,還可把目光投向更廣闊的縱深,憑藉「拿來主義」暢享「無處不網絡,一切皆互聯」的閱讀快感。

"正所謂書非借不能讀,不是我不喜歡看紙質書,而是周圍到書店買書的小夥伴越來越少了,大多流行暢銷的圖書愛閱讀平臺都可以找到,再去買來收藏就意義不大了。「一位熟悉愛閱讀的書友這樣評價道。據介紹,即使讀者在書店看到了心儀的圖書,也可以使用愛閱讀的「掃一掃」功能,查看一下這本書的電子版是否已在愛閱讀上線。目前愛閱讀新版UI在線書庫已經預存了30萬本的圖書,各種類別、各種榜單把書目精華一網打盡,用戶只管放心大膽的去搜索閱讀。

此外,在閱讀內容的選擇上,愛閱讀獨家呈現的書單推送活動讓人目不暇接。不管霸道總裁還是蘿莉御姐,無論是新書上架或者經典重現,每次都會有一張絕美書單,從不可思議的角度把精彩的書目進行匯集。眾多懸疑的、逗比的、嚴肅的、甚至重口味的書目,只怕你想不到,但看到絕對是驚喜。

從傳統閱讀的手有餘香,到現代數位化閱讀開啟個性模式,人類的感知能力在媒介的迅猛發展下得到延伸和發展。未來幾年內,電子閱讀會象數位相機取代傳統膠片相機一樣,繼續對傳統紙質書籍發起挑戰。紙質書已經走向沒落已是不爭事實,愛閱讀正在身體力行推動全民讀屏時代的到來。

愛閱讀官方網址:http://www.readingjoy.com/

關注愛閱讀官方微信,享受最新最全書單推送,參加活動就有機會羸大獎,趕快來掃一掃吧!

相關焦點

  • 讀屏時代,還得讀書_評論頻道_中國青年網
    不過,世易時移,中國人從「愛讀書」似乎走向了「不讀書」。數年前,印度工程師孟莎美一篇名為《不閱讀的中國人》的文章在微博走紅。即便眼下,「提筆忘字」、「捧書犯困」、「圖書論斤賣」、「書店關張潮」……凡此種種,足以佐證紙質書閱讀是件多麼尷尬而落寞的事。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讀屏的時代。
  • 讀屏時代如何享受閱讀之美?優質內容才是追求
    古時,一些喜愛閱讀的人會鑿壁偷光、囊螢映雪,捧卷而讀;現在,一些喜愛閱讀的人則會用手機或Kindle閱讀電子書……從木牘、竹簡、縑帛、紙張到數位化載體,穿越幾千年,不斷翻新的是介質,綿延不息的是閱讀。  如今,數字閱讀正在悄然走紅,藉助手機、電腦、電子閱讀器等設備,「萬卷書」觸手可及。
  • 全民閱讀時代 看南昌人如何「悅」讀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數十場與閱讀相關的活動,將令南昌的閱讀氛圍更加熾烈濃鬱。 詩書傳家,自古就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隨著科技手段的日新月異和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傳統閱讀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如今,南昌各級文化部門為這座城市探索出了一條推廣全民閱讀的新路徑。今天,來看看我們南昌人是怎麼「讀」的。
  • 紙質書不可替代,電子書漸成潮流
    旅途中隨時隨地坐下來讀會兒電子書。首先,讀屏造成的眼疲勞程度比讀紙質書更高,而視覺疲勞會一定程度上影響人的學習效果,尤其是在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進行深度閱讀時。從讀者群體來看,青少年電子書閱讀時長的增加,也引發了家長對孩子眼睛近視的擔憂。其次,即使這一點隨著科技進步得到改善,電子書也無法滿足深度閱讀所需的「空間感」。
  • 數位化閱讀時代 紙質書閱讀仍然是最佳體驗
    近年來,為了推動廣大讀者回歸紙質閱讀,不少城市打出了「書香社會」、「書香城市」的口號,甚至還在世界讀書日舉辦 「吃書」趣味活動,藉此呼籲讀者重視紙質閱讀。  今年以來,曾登上《時代周刊》封面的美國著名作家喬納森·弗蘭岑多次炮轟電子書,他公開表示,自己不喜歡用電子閱讀器進行閱讀,並擔心電子侵權有朝一日可能會毀掉出版業,甚至毀掉寫作。
  • 讀屏本是「零食」 讀書才是「正餐」
    開一盞暖燈,翻一本好書,有人依然在堅持非紙質書不讀的習慣;帶著隨身書庫,利用碎片化時間閱讀,有人愛上了電子書;左手電子屏,右手拿著書,有人不做選擇,兩者都要;聽一本好書,與文字產生新的連接,有人愛上了聽書……關於讀書介質的選擇,小編有話說。
  • 從亞馬遜的《2017 全民閱讀報告》,來看看中國人都是怎麼讀書的
    報告顯示,在將近 14000 位受訪者中,有 56% 的受訪者年度閱讀數量超過 10 本,85% 的受訪者會同事選擇採用紙質書和電子書兩種介質進行閱讀,78% 的受訪者會通過社交平臺分享與閱讀有關的內容,「紙電一起讀」、「與網友一起讀」 逐漸成為閱讀的新趨勢。
  • 從亞馬遜的《2017全民閱讀報告》,來看看中國人都是怎麼讀書的
    報告顯示,在將近 14000 位受訪者中,有 56% 的受訪者年度閱讀數量超過 10 本,85% 的受訪者會同事選擇採用紙質書和電子書兩種介質進行閱讀,78% 的受訪者會通過社交平臺分享與閱讀有關的內容,「紙電一起讀」、「與網友一起讀」逐漸成為閱讀的新趨勢。
  • 2017年我國成年人紙質書人均閱讀量揭曉!看看你拖後腿了嗎?
    4.66本,這是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近期公布的2017年我國成年人紙質圖書人均閱讀量。如今,「全民閱讀」活動已經開展了12年,但閱讀是否成為人們生活必需品的話題仍在爭論不休。閱讀,可為人們提供豐潤的道德滋養、強大的精神力量,如何提高全民閱讀水平、實現新時代文化擔當,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直面的考題。
  • 「中國最美的書」設計者許天琪:我們為什麼還是愛讀紙質書?
    電子書必將取代紙質書VS電子書不會取代紙質書,近幾年有關於電子書與紙質書的爭論從未停歇,一直是輿論關注的熱點話題。 那麼,紙質書到底有哪些經久不衰的吸引力與特點呢?
  • 兒童閱讀宜選紙質書
    暑假到了,好多家長都想讓孩子在假期多讀書,這是很好的決定,但是在選擇紙質書還是電子書時,意見卻不一致。有的人認為,閱讀紙質書符合我們長期以來形成的閱讀習慣,並且閱讀中更易讓讀者思考,也讓閱讀更為系統。也有的人認為,網絡技術的發展使電子閱讀更方便快捷,並且,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無紙化社會」即將到來,閱讀的未來必然是數位化的。還有人認為,閱讀形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讀什麼內容。
  • 看紙書、聽書……讀屏時代,你的閱讀方式變了嗎?
    日前媒體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調查統計,北京市2020年居民閱讀總指數大幅提高,達到83.62。其中,居民「個人閱讀指數」達到87.98。  讀好書能令人眼界開闊。眼下,人們的閱讀方式也有了多種選擇:讀電子書、聽書、看紙書……當你想讀書的時候,更青睞哪種?資料圖:市民來到北京西單的網紅書店「鍾書閣」消暑、充電。
  • 為什麼要給孩子讀「紙質書」?
    3.紙質書具有反覆閱讀的便捷性有閱讀電子書習慣的爸爸媽媽應該有這種體會而紙質書翻閱起來很容易,因此十分適合反覆閱讀讀過的內容,對於寶寶來說,這個特點是非常有益且重要的,便捷地翻閱同一本紙質繪本,可以加強記憶並理解內容。 4.紙質書閱讀使孩子貼近現實生活 隨著科技高速發展,VR等技術的日趨成熟,孩子也許從虛擬的電子屏中就能窺探大千世界,但完整地認識真實世界離不開實際的「感觸」。
  • 愛省會 建太原 樹形象: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
    現如今,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營造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書香」氛圍在太原市已是蔚然成風。 上午七點,記者在太原市圖書館門口看到,已經排起「長龍」的讀者正在安靜等待著開館,由於正值暑假期間,學生成為了這支隊伍當中的「主力軍」。
  • 臺灣熱銷護眼燈WiT專為讀屏時代而生
    而現在的檯燈幾乎都還是針對紙本閱讀行為設計,對於生活已經無法離開大小屏幕的現代人來說,目前的檯燈根本無法真正提供多屏幕閱讀族群的照明、保護眼睛的需求。對於大量讀屏的生活中,眼睛需要的,是一臺真正為了屏幕閱讀而生的檯燈。因為,只有燈對了,看屏幕才不會傷眼。
  • 紙質書:請再愛我一次 電子書:有種愛叫放手
    [硬核買手]一個真正的讀者,或是喜愛閱讀的人,內心肯定有一份對紙質書的情懷。毫無疑問,紙質書能帶來最真實的質感、最純粹的閱讀體驗。 但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紙質書卻在逐漸消逝。生活節奏快、時間碎片化、浮躁,種種原因導致能沉下心來閱讀的人越來越少。
  • 華東師範大學學生愛讀紙質書 月閱讀書量為2本
    在昨天華東師範大學舉行的「閱讀」校園主題活動日上,該校發布了學生閱讀情況報告。數據顯示,學生月閱讀書量為2本,本科生平均每天花1.23小時讀書,碩士為1.68小時,博士生讀書時間最長,為2.32小時。其中,小說最受歡迎。  華師大向2000多名在校生發放了問卷。「學生平均閱讀時間為1.39時/天。」學工部部長餘佳告訴記者,學生們更喜歡讀紙質書,電子書只佔35.51%。
  • 樂活關注|看紙書、聽書……讀屏時代,你的閱讀方式變了嗎?
    日前媒體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調查統計,北京市2020年居民閱讀總指數大幅提高,達到83.62。其中,居民「個人閱讀指數」達到87.98。讀好書能令人眼界開闊。眼下,人們的閱讀方式也有了多種選擇:讀電子書、聽書、看紙書……當你想讀書的時候,更青睞哪種?
  • 2017中國全民閱讀報告新鮮出爐 56%受訪者年讀書量超10本
    該報告基於由亞馬遜中國、新華網和全民閱讀官方網站聯合發起的「全民閱讀」大調查所收到的近14,000份有效問卷以及亞馬遜中國大數據分析,深度解析了網際網路時代大眾的閱讀行為和趨勢。整體看全民閱讀發展趨勢良好,受眾的閱讀熱情和良好的閱讀習慣不斷培養,閱讀內容及形式也越來越多樣。
  • 讀屏時代,你的閱讀方式變了嗎?
    日前媒體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調查統計,北京市2020年居民閱讀總指數大幅提高,達到83.62。其中,居民「個人閱讀指數」達到87.98。讀好書能令人眼界開闊。眼下,人們的閱讀方式也有了多種選擇:讀電子書、聽書、看紙書……當你想讀書的時候,更青睞哪種?你是「低頭族」中的一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