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句作法:層遞法
絕句短小精萃,韻味深長。它往往通過簡潔的畫面、一時的情景來表達詩人的心緒變化和悠遠情懷。絕句的作法,前人總結為一般起、承、轉、合,還可進一步細分為多種的作法。
絕句作法:層遞法
層遞法,就是在絕句中,按照情景的空間與時間順序、事物發展過程,或詩人心理活動變化,進行謀篇布局,四句詩中的表達內容具有層次遞進關係,從而使詩句的條理清晰、情景轉換合理、心緒變化自然,說理透徹,一氣呵成。
駱賓王《於易水送人一絕》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此詩描寫在易水送別友人時的感受,借古喻今,抒發了詩人的感慨。第一聯,道出詩人送別友人的地點。「壯士發衝冠」用來概括那個悲壯的送別場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表達了詩人對荊軻的深深崇敬之意。第二聯懷古傷今抒發了詩人的感慨。這兩句詩是用對句的形式,一古一今,一明一暗,兩條線索,同時交待,最後統一在「今日水猶寒」的「寒」字上,寓情於景,以景結情,傾訴了詩人的抱負和苦悶,表達了對友人的希望。全詩寓意深遠,筆調蒼涼。
王勃《山中》
長江悲已滯,萬裡念將歸。
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
這是一首抒寫旅愁鄉思的小詩。首句借大江起興,把詩人的悲愁之情注入大江,使長江感情化、人格化。第二句直接抒情,點明自己身在他鄉,想到盼望已久的萬裡歸程而深深感嘆。第三四句通過寫景,表達自己內心因思鄉而悽楚的心情,滲透了詩人濃厚的感情。詩人在寥寥二十個字中,巧妙地借景抒情,層層深入地表現了自己的思歸愁緒,創造了一個情景交融的開闊的意境。
王昌齡《從軍行》
峰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坐海風秋。
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裡愁。
這首詩刻畫了邊疆戍卒懷鄉思親的情景。首句點明了這是在青海烽火城西的瞭望臺上,充滿寂寞之感。第二句點明秋季黃昏,思親之情隨著青海湖方向吹來的陣陣秋風任意翻騰。第三句「「更吹羌笛關山月。」在寂寥的環境中,傳來了陣陣嗚嗚咽咽的笛聲,就像親人在呼喚,又像是遊子的嘆息。前三句採用了層層深入、反覆渲染的手法,描寫環境,創造氣氛,為第四句抒情做鋪墊,自然地引出末句「無那金閨萬裡愁」,顯得格外警拔有力。
王維《山中送別》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此詩寫送別友人,表達了對友人的依依不捨之情。詩的開頭隱去送別情景,以「送罷」落筆。第二句繼而寫別後日暮「掩柴扉」的舉動,寂寞之情更濃更稠,為望其再來的題意作了鋪墊。第三四句寫詩人想到春草再綠自有定期,離人回歸卻難一定。惜別之情,自在言外。這首送別詩,不寫離亭餞別的依依不捨,卻更進一層寫冀望別後重聚。這是超出一般送別詩的所在。全詩語言樸素自然,感情深厚真摯,耐人尋味。
金昌緒《春怨》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這首詩攝取了一位少婦日常生活中一個饒有趣味的細節,描寫她對遠徵遼西的丈夫的思念。這首詩運用層層倒敘的手法,突如其來地先寫一個「打起黃鶯兒」的動作意象,然後層層遞進地敘明原因,句句設疑,句句作答,猶如抽蕉剝筍,剝去一層,還有一層。通篇詞意聯屬,句句相承,環環相扣,形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全詩意蘊深刻,構思新巧,語言生動活潑,具有民歌色彩。
李白《山中與幽人對酌》
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此詩通過詩人與友人盡興飲酒的全過程,表現了一種隨心所欲、恣情縱飲、不拘禮節的人生態度。首句點明作者與朋友喝酒的地點與環境;次句以反覆手法渲染開懷暢飲的場面;三句運用陶淵明的典故,寫自己喝醉請對方自便;末句相邀改日再飲。詩中那種隨心所欲、恣情縱飲的神情,揮之即去、招則須來的聲口,不拘禮節、自由隨便的態度,在讀者面前展現出一個高度個性化的藝術形象。全詩在語言上詞氣飛揚,體現出歌行的風格。
李覯《鄉思》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雲遮。
這首絕句,抒發詩人思歸的愁緒。詩的前兩句以落日處即天涯作襯,使後句望不見故鄉的失望更重更深,在表現時卻不直說,而是通過兩個「天涯」的反覆吟詠比較,讓人從中體會出來。三四句從近處著墨,寫詩人凝視碧山的所見所感。詩人的視野由遠而近、由大而小的逐步收縮,色調的由明而暗的變化,鄉思也就愈來愈濃鬱,以致濃得化不開。全詩四句,分四層意思,層層深入,不斷推進,把詩人的思歸之情發揮到極致。
曾公亮《宿甘露僧舍》
枕中雲氣千峰近,床底松聲萬壑哀。
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
這首詩寫出了甘露寺的險要和長江的壯觀,描繪出一幅空闊奇妙的江南夜色圖。前二句寫近景,描寫山峰的雲氣和山谷的松聲,用筆細膩,文字跌宕生姿。末兩句寫長江的風採,不說開窗看如雪白浪,而說奔騰翻滾的長江被「放」進窗來,把長江的氣勢寫透寫活,使讀者眼前似乎看到浪花要撲進窗來的奇觀,深深地被長江的偉觀所震撼。全詩構思奇特,渾成合美,從小處著筆寫出了長江的宏偉氣勢。
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捲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此詩按照時間順序生動地描寫了乍雨還晴、風雲變幻的西湖景象,表達了對西湖美景的熱愛之情,抒發了詩人豁達的人生態度和博大胸襟。全詩一句一個畫面,從動態中捕捉和表現景物的特點,從陰雲壓近湖面、急雨驟降的壯闊,寫到煙消雲散、雨過天晴,用筆跌宕起伏,使人目不暇接。雲的黑、山的青、雨的白、水的碧藍,濃墨重彩地勾畫出雨前、雨中、雨後的美景。「翻墨」與「跳珠」的比喻新穎而生動,繪色繪聲繪形,極為傳神。
精彩推薦:
【詩詞學堂】絕句作法:溯因法
【詩詞學堂】絕句作法:比對法
【詩詞學堂】絕句作法:點晴法
【詩詞學堂】絕句作法:詰問法
【詩詞學堂】絕句作法:重字法
【詩詞學堂】七律章法:首尾相答格與單蹄格
【詩詞學堂】七律章法:續腰格與互換格
【詩詞學堂】七律章法:纖腰格與雙蹄格
【詩詞學堂】七律章法:接項格與交股格
【詩詞學堂】詩詞的「奇思」藝術
【詩詞學堂】詩詞鍊句藝術手法
【詩詞學堂】詩詞的濃淡之美
【詩詞學堂】詩詞的翻疊技法
【詩詞學堂】詩詞的特殊結構技法
【詩詞學堂】詩詞的承句技法
【詩詞學堂】詩詞的起句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