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人物」李文朝|七言絕句二十首

2021-01-08 雲帆詩友會

作者簡介

李文朝,山東梁山縣人。中國作家協會詩歌委員會副主任,中華詩詞學會第三、四屆常務副會長,國務院參事室中華詩詞研究院顧問,詩詞中國最具影響力詩人。中國水滸學會顧問,中國詩書畫研究會顧問,中國教育書畫協會少年教育書法學會特別顧問。中國人民解放軍原電視宣傳中心主任,少將軍銜,高級記者,碩士研究生導師。

【詩詞人物】李文朝 || 七言絕句二十首

早春山野花

寂寥長忍耐寒風,初綠荒原幾點紅。

不向人間爭寵愛,甘將笑靨綴春容。

(1996年初春)

遊格林威治天文臺

世界天文神聖地,格林威治慕名遊。

置身子午中分線,腳踩東西兩半球。

(2003年10月17日於英國倫敦)

過巫峽

才辭滄海連天水,又遇巫山滿目雲。

絕景仙峰十二座,難留遠客故園心。

(2004年4月26日於長江巫峽)

國慶六十周年頌開國領袖毛澤東

長夜神州降救星,東方破曉太陽升。

翻天覆地人間換,獨領風騷炳汗青。

(2009年9月)

雨中遊荷花蕩

萬畝荷花細雨中,風姿倩影醉朦朧。

無緣映日添光彩,麗質天生照樣紅。

(2011年7月18日於江蘇金湖)

興凱湖觀日出

天水茫茫夜幕開,湖光海韻蕩情懷。

雲蒸霞蔚東方曉,一葉漁舟載日來。

(2011年9月22日於黑龍江密山市)

杜鵑園賞花不遇

黃丫芳苑訪西施,韻去紅殘一步遲。

幾瓣餘香留曲徑,花開心底滿園詩。

(2012年6月3日於遼寧大石橋)

觀大清國欽州界碑感賦

北崙河口憶滄桑,手按石碑思緒長。

注目紛紜南海事,濤聲發奮換圖強。

(2012年7月1日於廣西東興)

登京口北固樓口佔

風雨千秋北固樓,登臨舉目望神州。

長江淘盡英雄事,又見新人立浪頭。

(2012年11月24日於江蘇鎮江)

貴州雙乳峰

江山聖母雙峰聳,造物奇觀別樣幽。

豐滿圓觸風韻雅,哺天哺地哺春秋。

(2013年10月16日於貴州貞豐縣雙乳峰)

拜謁李廣墓

威名千載任傳奇,胡馬聞聲屈裹蹄。

雖未封侯功蓋世,不言桃李下成蹊。

(2016年6月24日於甘肅省天水市李廣墓)

丁酉夏至日飛赴歐洲空中口佔

穿雲破霧若遊仙,我自西飛地自旋。

橫跨亞歐行萬裡,驕陽依舊掛中天。

(2017年6月21日於西歐上空)

拉脫維亞首都裡加印象

波羅的海嵌明珠,歐北名城大首都。

現代情牽中世紀,風光兼秀海河湖。

(2017年8月6日於拉脫維亞)

多依河即詠

歸依情愛夢成河,碧水生花浪漫多。

一目十灘催暢想,長流人世主題歌。

(2018年3月5日於雲南羅平)

小樓聽雨兩歲致賀

聽雨聽風來小樓,投緣快意兩春秋。

情牽四海弘詩者,窗外雲霞連五洲。

(2018年7月2日)

敬題陳毅元帥

文韜武略拜元戎,亮節高風譽雪松。

梅嶺三章泣神鬼,旌旗十萬映天紅。

(2018年12月20日於四川樂至陳毅元帥故裡)

修心

休言世態有炎涼,寒暑交更日月長。

直面人生風雨路,四時心底駐陽光。

(2019年9月6日)

圓明園廢墟祭

名園蓋世耀東方,劫火餘灰訴列強。

站起雄獅知恥勇,常睜醒目御豺狼。

(2020年10月21日)

夜宿縉雲山

今住巴山無夜雨,千秋詩緒漲心池。

情絲已把雨絲化,寄意遠方君可知?

(註:位於重慶市北碚區的縉雲山即古巴山。)

(2020年11月6日於重慶北碚縉雲山)

祝賀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並採回月樣

一箭騰空到月宮,嫦娥五度顯神通。

採回珍品多奇用,天上人間架彩虹。

(2020年12月17日)

聲明

作品由投稿作者提供,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讚賞不返還作者,部分圖片轉自網絡,僅為欣賞、交流、分享使用,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版權人有異議,請聯繫編輯刪除。

參看往期精彩:

【雲帆】庚子重陽節詩詞大會

今月曾經照古人 || 雲帆·庚子中秋節詩詞大會

【雲帆】庚子·七夕詩詞大會

【雲帆】2020·父親節詩詞大會

2020·雲帆女神詩詞大會

【雲帆】2020·母親節詩詞大會

【雲帆】2020 || 迎新詩詞大會

【年度盛典】雲帆·庚子迎春大團拜

【年度盛典】雲帆己亥迎春大團拜暨平臺創建三周年特輯

首屆「雲帆詩友歷年佳作評選活動」獲獎作品公示

【詩事快訊】雲帆詩友會2019年會在廬山召開

己亥金秋·雲帆廬山年會雅集(一)

己亥金秋·雲帆廬山年會雅集(二)

己亥深秋·雲帆廬山年會雅集(三)

己亥暮春·雲帆廬山工作室雅集

已無峰可仰 且喜道能居 ——匡廬仰止八家吟

打開如下連結,賞讀李文朝先生更多作品:

精神天地鑄,氣象古今存 || 李文朝:詩詠中華名勝

雲帆團隊

顧問(以接受邀請時間先後為序)

熊東遨 熊盛元 楊逸明 李樹喜 鍾振振 周嘯天 鄧世廣 張海鷗 周燕婷 星漢 江嵐 抱樸書生 方偉 丁欣 段維 林峰(香港)胡迎建 魏新河 陳仁德 劉能英 盧象賢 南廣勳 馬建勳 周達 楊子怡 王玉明 凌澤欣 黃友富

法律顧問

李清安

策劃(排名不分先後)

南國風笛 羅琦 扈超峰 李軍 何其三 李靜 韋樹定 邢濤濤 韓保匯

詩教

阿朱 段維

外聯(排名不分先後)

吳瑾 靜如 左啟順 袁曉宏 陳興 孫文 曹江寧 非也

編審(以年齒為序)

安全東 崔德煌 半隱廬 抱樸書生 宋善嶺 蕭雨涵 郎曉梅 崔杏花 唐顥宇

美編

張小紅 王婷婷

收稿

土土 小乙 吳巧 牛應萍

執行主編

璐雨詩

雲帆詩友·個人專輯集結號(不斷添加中)

熊東遨楊逸明範詩銀李樹喜周篤文陳永正劉夢芙

熊盛元鍾振振胡迎建魏新河 周燕婷鄭欣淼錢志熙

方偉林峰高昌段維丁欣江嵐 金水星漢蘇俊無名

劉慶霖劉能英陳仁德鄧世廣蔡世平張海鷗 趙京戰

蕭雨涵王蟄堪半隱廬崔德煌崔杏花唐顥宇韋散木

抱樸書生沈華維 蘇些雩張紅果武立勝徐晉如 屈傑

潘泓李子 阿朱金銳天許深南謝郎羅偉崔鯤千山

周嘯天包德珍廖國華姚泉名劉道平 郎曉梅 李葆國

安全東何其三孟依依何智勇吳化勇蕭劍勇渠大白

盧象賢蘇些雩張紅果徐中美張智深陳逸卿戴霖軍

宋彩霞 冉長春林丫頭凌澤欣 耿立東 師紅儒 廖海洋

楊強雍平鑑水燕河曹輝曹陽何靜吳瑾 寧靜趙英

莫真寶李偉亮 王紀波王海亮莫雨涵 傾一閣黃飛鵬

王玉明何永沂張家安張曉虹孔繁宇王守仁周澤安

汪冬霖 趙秀敏曾俊甫王連生王超群馮仲平 李增山

閆震何革李靜月白楚成王旭郭七鄭傑張棟何強

楚家衝 陳思明 邢濤濤黃友富程運欽李榮聰陳曉敏

楊子怡陳楚明李俊儒樓立劍徐俊麗 孔祥庚馬旭升

唐雲龍陸玉梅劉曙光楊森翔國印周 趙義山張銀華

馬建勳祁麗巖 周維芳韓倚雲郭定乾姚曉明 東閣茶

劉澤宇董學增扈超峰 張明新 林看雲 胡文漢 劉南陔

史外外史觀棋不語落雪聽禪眭謙 晉風胡曉明 曾真

夢煙霏楊春傑汪良忠劉英明李夢痴白秀萍許潔華

倪昌盛張芳君李昊宸馬崢嶸周路平蔡紅柳曹樹友

楊新躍韓保匯蔣世鴻王善同張慶輝鄧榮森曹繼梅

楚凌嵐時玉維 黃愛和劉希波查筱英左啟順張建章

風清孫文尤悠梅廬龍佩匡暉 姜彬黃莽小雨 楓葉

染清塵朱思丞戴愛琴彭中文王映錦鄧壽康沈鑑宇

南廣勳胡水蓮 華慧娟侯興黌海天風馬建華張力夫

張海燕楊勇民夜輕寒風馬驢鄭曉京 楊景喬王柳華

黃金輝陳志文馮恩澤程良寶熊華祿周吉潭 孫臨清

南風非也木樨玉蟾何鶴 曹謙潘松 桐蔭安兒月兒

王海娜毛谷風程裕禎李如意蔣有亮哈聲禮 陳雅國

周學鋒周向東嚴錦堯蔣昌典 劉太品楊益安傅筱萍

巴曉芳 柳金虎汪時健郭亞軍李正安陶永德 王惠玲

孫才 張奕 雨虹 老胡 文裳 陳越劉燕 曉夢眉卿王瓊

傅佔魁褚寶增邵天柱冷迎春劉紅霞段興朝孔祥金

辜學超朱澤民陳少聰晏水珍王惠玲鄔小香劉秦文

顧青翎王瀚林蘇小隱武建東 燕雁無心天然泰然

夢欣 文弱盧星馬徵 張琳樊令大凡 高寒鄭毅於勇

王悅笛翁寒春楊名忠熊天錫黃啟深詹三霞李曉明

潘樂樂江合友郭寶國阮莉萍 雷海基張正清劉金平

王永江沈塵色程章燦 許建軍塗宏飛姚從新王紅娟

李海彪張彥彬劉清天 周逢俊鍾子邦張巖山張伯晉

王少軒胡平貴 橫道子陳麥岐陳顯赫閆雙時楊寶翔

李清安 餘秀玲羅小娟 李瑞河 黃小遐洪君默宋曉光

陳少平林志雄 康永恆吳漢林 何乃政詩影同春鬱犁

周達潛齋 南風楊敏樵風田茂 李兵梁風劉軍周晶

靜如 瘦竹 玲瓏吳楠 蘇燕文森秦鳳 蘇聲秋寶周秦

範義坤布鳳華 金嗣水李雲樺 楊世龍王繼權牛應萍

謝少承梁二白葉兆輝蔣永楨 方躍明張金英陳金如

唐龍胥奇張洋天放靜雲、微燈 武斌張雷土土小乙

安洪波朱寧玉啟蒿峰鹿紅麗章劍鈞曹淑貞曾繼全

張青雲高語含毛薆松狐公子 紫菩提盧金偉袁紹藻

成文生楊立新趙清莆梅瑋峰陳秋蓮魏丹相看不厭

鄭力王一舸六也饒惠熙韓開景王惠維曹國祥吳容

胡長虹向詠梅梅鳳雲蔣繼輝張穎娟石曉玲邱曉林

蒙顯鵬崔秀春高志文雨季王聰穎王改正卓玉郎

陳竹松於虹霞闕東明徐吉鴻吳長齡周繼舟張建中

宋善嶺慧質蘭心芳芳豐雲胡彭紫筠左雲戴慶生

李文朝吳洪濱莊輝龍健 李紅星劉正中周紅平劉剛

黃海濤葉永新白髮科王海燕張小紅璐雨詩曹初陽

【詩詞人物】李文朝 || 七言絕句二十首

約稿:天風海雨;製作:璐雨詩

本專輯由雲帆詩友會獨家呈獻,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七言絕句(詩詞)
    七言絕句(平水韻)文/魏勇強(一)晚秋雜思殘荷露營飲白霜,雁飛展翅跨江忙。我心登樹採楓葉,待到嚴冬作暖陽。(二)深秋感懷天幕西來冷峻風,刪除碧綠換妝窮。任大學教師近二十年,曾供職於黨委宣傳部門從事網站編輯工作,現已在《楚風作家》、《湘鄉文學》、《江南文藝之友》、《河南科技報》、《景德鎮日報》、《上饒日報》、《陶瓷學院報》等省級以上的報刊上發表通訊、小說、評論、散文、詩歌等文章逾百篇。一個憂鬱內斂、真誠感性的男人,業餘塗鴉文字,記錄心路歷程和人生感悟。
  • 次韻宋朝詩人陳與義的七言絕句《襄邑道中》
    陳與義先生畫像絕句和律詩在唐宋都是盛行的,但是品味一下唐時代的絕句和律詩,與宋時代的風格有著截然的不同。唐時的律詩和絕句,讀起來猶如精靈在雲中跳躍、歡呼,讓然覺得瑰麗、灑脫,清新、可愛。但是宋時的律詩和絕句,感覺完全不一樣,讀起來猶如濃雲密布,江水截流,讓人覺得渾厚、踏實,卻少了一份內在的清新,少了一份文人的淡然和飄逸。比如今天讀到北宋末年的接觸詩人陳與義的七言絕句《襄邑道中》,那種渾厚的感覺能讓人捶胸氣喘。
  • 七言絕句56種作法
    七言絕句「以其善言情而易合於樂」,「最合於詩人之陶寫」, 「自唐迄今千數百年,為之者眾,好之者彌篤」 (邵祖平《七絕詩論》)。於其作法,「宋人猶少道及,至元明清間,始多揚扢商榷,然皆破碎不全,絕無系統」(同上),今幸有馮振《七言絕句作法舉隅》出矣。
  • 格律詩寫作之七言絕句
    七言絕句也是四句,總共二十八個字。七言律絕是以五言律絕為基礎的。跟五言律絕一樣,七言律絕共有四種平仄句式,這只是在五字句的前面加兩個音;如果是仄起的五字句,就把它變成平起的七字句;如果是平起的五字句,就把它變成仄起的七字句。
  • 「詩詞格律與寫作」五言絕句(下)
    五言絕句第四種格式第四種格式由第二種格式變化而來,就是首句換了一個平聲收尾的句子。首句寫望,次句繼之以愁,然後寫出淚痕,深淺有序。信手拈來,無非妙筆。(章燮《唐詩三百首註疏》卷六)拗句抽換平仄,較諧平仄者為難,而無絕句短字少,尤不能輕易著筆,且須有層折,有寄託,方為合度。李白《怨情》詩,劉長卿《彈琴》詩,均用拗句,而深深款款,餘味曲包。殊覺百讀不厭,學者宜熟玩之。
  • 【詩詞微塾】七言絕句十二法
    七言絕句以唐之太白、龍標最佳,一方面是靠他們的天才,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有大唐充分自由的社會人文環境作基礎。後世應以清代王士禛及龔自珍最稱合作。但漁洋以風神情味勝,定庵則以思力絕倫、茂鬱清深見勝。漁洋詩有法度,學之易有所得,定庵詩簫狂劍怨,詞句也極其漂亮,容易打動人,但如無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學之必流於浮滑。
  • 七言絕句是唐朝才有嗎?
    七言絕句是唐朝才有嗎?七言絕句並不是「七絕」這個簡稱所指,七言絕句包括了七言古絕和七言律絕。
  • 七言絕句中最美的一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讀起來讓人唇齒留香
    說起唐詩宋詞,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無非是一些文學大咖,比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李賀、蘇軾、李清照等人,他們的詩詞藝術成就光耀千古,被後人永遠的銘記。在這樣一個由盛轉衰的時代背景下,詩人們為了自身生計四處奔波勞苦,所作的詩詞也多少帶有悲傷惆悵的情緒。比如晚唐與李商隱合稱「小李杜」的杜牧,是寫七言絕句的高手,他的作品中流露出來的沉鬱氣質,往往更能讓人感懷頗多。
  • 杜甫唯一入選《唐詩三百首》的七言絕句,堪稱其七絕壓卷之作
    七言絕句雖只有短短四句二十八字,但方寸之間往往意境其大,短小精悍而多言外之音,或含蓄雋永、或深婉幽怨,言有盡而意無窮,總是讓人讀罷意猶未盡!
  • 七言絕句技法56種
    於其作法,「宋人猶少道及,至元明清間,始多揚扢商榷,然皆破碎不全,絕無系統」(同上),今幸有馮振《七言絕句作法舉隅》出矣。素有「廣西才子」之稱的 馮振心先生(1897年——1983年),名振,號「自然室主人」,17歲學詩,是我國有卓著成就的教育家、出類拔萃的中國古典文學專家、傑出的近代現代詩人,有《自然室詩稿與詩詞雜話》等著作傳世。
  • 輕風碧葉漾陂塘,貼水芙蓉映曉光——陶為祥原創七言絕句七首
    原創七言絕句七首作者:陶為祥.中華詩詞學會會員。自73歲起,悉心習作詩詞,歷時15年,創作詩詞七千餘首,輯錄詩詞五千首。部分詩詞散見於書報雜誌網絡平臺。自2016年始,參加全國多類賽事,累獲一二金特獎計13次。詩詞入編《中國當代文藝名家名作年鑑》《中國詩家2018年選》《中國詩詞大詞典》《當代華語詩歌精華》《詩詞人物2018》《中國作家書畫家代表作文庫》《中國文藝風採人物辭海》和《夜郎詩刊年鑑——中國當代詩詞精萃》等書刊。
  • 國學常識:什麼是詩詞、律詩、絕句
    詩詞,詩和詞的統稱,這裡的詩一般是指以古體詩、近體詩。 詞,特指宋詞。按照詩中每句字數的多少,分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言等體裁。詞,作為詩的一種體裁,屬於詩的一種韻文形式。由五言詩、七言詩或是民間歌謠發展而成,起於唐代,盛於宋代。詞,原是配樂歌唱的一種詩體,句的長短隨歌調而改變,因此又叫長短句。
  • 原創詩詞賞析:《浪淘沙》二首(七言絕句體)
    唐代劉禹錫、白居易依小調《浪淘沙》唱和而首創樂府歌辭《浪淘沙》為七言絕句體。中國古詩詞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據統計光詞牌就有一千多種,每種有正體、變體多種不同的格律創作形式。今天的《浪淘沙》曾在五代時被南唐後主李煜改編成了長短句雙調小令,又名《賣花聲》、《浪淘沙令》。北宋柳永又獨創了長調慢曲《浪淘沙》,又名《浪淘沙慢》,均與原詞不同,且各有特色及韻味。
  • 七言絕句的第3句為什麼不押韻 句句押韻不行嗎?
    絕句,只有四句,分為合律的近體絕句,不合律的古體詩絕句。我們先看看唐朝絕句押韻的方式。一、唐朝的七言絕句在詩的每一句中,最後一個字如果押韻,叫做韻腳,如果不押韻,叫做白腳。絕句的二、四句必須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
  • 詩詞格律——五言絕句
    南朝陳代的徐陵主編《玉臺新詠》就有「古絕句」的名稱。但這種絕句雖然押韻,而相對來說平仄較為自由,或者可以說有些詩人不願受格律的約束。我們在這裡討論的是律絕。      五言絕句是中國傳統詩歌體裁之一,屬於絕句的一種,就是指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詩規範的小詩,屬於近體詩範疇。此體源於漢代樂府小詩,深受六朝民歌影響,成熟定型於唐代。
  • 8首經典七言絕句,首首絕美如畫,讓人嘆為觀止!
    8首經典七言絕句,首首絕美如畫,讓人嘆為觀止!1、《訪劉君》裴夷直擾擾馳蹄又走輪,五更飛盡九衢塵。此詩殊有浪漫意味,絕句中少見。4、《諷山雲》施肩吾閒雲生葉不生根,常被重重蔽石門。賴有風簾能掃盪,滿山晴日照乾坤。此刺蔽明之詩也,所指何人則未知。
  • 陽春三月,自娛自樂,次韻大神王維七言絕句《渭城曲》
    唐詩宋詞近來閒來無事,每日閒暇時翻閱《唐詩宋詞鑑賞》,拜讀到大神王維的詩詞。相信最廣為人知的應該是《渭城曲》。青青柳色使用七言絕句中的平起入韻式,其格律要求如下: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仄平。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
  • 黃洲勝:用「於體」書法書寫「七言絕句」相看兩不厭
    近日他又玩味起七言絕句了,並感慨萬千,古人能用28個漢字,道盡人間喜怒哀樂,藝術水平和藝術魅力無與倫比。他說,最近想把中小學語文課本上精選出來的七言絕句寫一遍,我說,然。七言絕句是漢族傳統詩歌的一種體裁,簡稱七絕,屬於近體詩範疇。此體全詩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韻、粘對等方面有嚴格的格律要求。
  • 詩詞3個誤解,絕句一定是律詩,曹雪芹不學格律,孤篇壓全唐
    後來遇到一個網友說王力就是這樣講的,且不說王力是否真得這樣講過,但是《唐詩三百首》總應該讀過的吧,另外《唐人萬首絕句》裡都是格律詩嗎?1、 王力的說法?今天的關於詩詞格律的書,無論是披著什麼馬甲,大多數是用的王力教授的理論。
  • 「詩詞鑑賞」極美的六言絕句,不輸五言七言詩
    六言絕句是絕句的一種,屬近體詩的範疇。絕句是由四句組成,有嚴格的格律要求。根據每句字數,絕句分為五言絕句、六言絕句、七言絕句。當前所言近體詩一般很少涉及四、六言。和五言絕句、七言絕句相比,六言絕句比較少見,從唐詩看,有四絕、六絕,唐宋及以後諸代,六言絕句不乏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