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炎黃」捐款想到「子貢贖人」

2020-12-25 環球網

江蘇省參評第五屆全國道德模範推薦人中,有一位七旬老人叫張紀清。1987年6月28日,有人以「炎黃」之名向江蘇江陰市祝塘鎮政府匯款1000元,資助祝塘幸福院建設。此後27年間,這位「炎黃」一直隱身埋名,默默為慈善事業捐款。去年11月,張紀清向雲南魯甸災區匯去1000元善款後,突發腦梗暈倒在銀行裡,他身上幾張未及整理的匯款單據上寫著「炎黃」和「黃炎民」,這才暴露了他就是「炎黃」的秘密。

27年前,張紀清每月工資45元,1000元相當於他不吃不喝兩年的總收入,在當時絕對是一筆巨款。雖然張紀清一度經商成為「萬元戶」,但他長期堅持向民政局、敬老院、學校、災區捐款,賺來的錢差不多都捐掉了,成了「無元戶」。退休後他每月收入只有500多元,但每年用於慈善的支出從未降低,甚至把老伴的退休金和兒女孝敬給他老兩口的錢,也用在了自己的「炎黃」事業上……張紀清以異乎尋常的低調和堅韌從事慈善,把自己從「萬元戶」捐成「無元戶」,他的急公好義、奉獻公益無疑值得全社會學習。

不過毋庸諱言,像張紀清這樣把慈善做到「極端」的地步,一般人又是學不來的,很多人對他只能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而一般人最學不來的,還有他27年來始終隱瞞自己的身份,從不因自己的捐款引起巨大社會反響,而把自己當成個什麼「人物」,更不會通過捐款沽名釣譽,為自己謀取私利。做英雄難,做無名英雄更難,像張紀清那樣主動而固執地選擇做無名英雄,可謂難上加難。

不由得想起了「子貢贖人」的故事:春秋時魯國有一個法律規定,如果魯國人在其他國家見到同胞淪落為奴,只要把這些人贖回來,贖人者就能獲得國家的補償和獎勵。孔子的學生子貢是個富人,他把魯國人從外國贖回來,但自己不領取國家給予的補償和獎勵。孔子批評子貢,說你自己富有,可以不要國家給予的補償和獎勵,但你這樣做,會對其他人形成巨大的道德壓力,今後有人再在國外看到同胞淪落為奴,由於「不好意思」回國領取補償獎勵,於是就不會花錢把同胞贖回來。

與之對應的另一個故事是「子路受牛」:孔子的學生子路救了一個落水的人,被救者用一頭牛來答謝他,子路接受了。孔子高興地說:魯國人以後都會勇於搭救落水者了。孔子以理性務實的態度對待道德,認為道德最關鍵是要移風易俗,可施於百姓,要讓普通人通過努力,都能學而時習之,身體力行之。像子貢那樣花錢贖了人,卻不領取國家給予的補償和獎勵,這種道德固然高大上,但一般人不僅學不了,更不堪其沉重的壓力。相反,像子路那樣勇救落水者,又不拒絕被救者給予的酬謝,這是一般人都能學得了的,是一種平常、普適、人人可得而行之的道德。

「炎黃」張紀清20多年堅持做隱身慈善,他的模範事跡感動了整整兩代人。江陰市多次掀起尋找「炎黃」熱潮,去年張紀清被動現身後,江陰市專門成立了「炎黃陳列館」,號召全體市民學習「炎黃」的精神。張紀清榮獲「感動中國2014年度人物」榮譽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現在又被推薦參評全國道德模範,面對這些榮譽,他仍然不為所動,惟願繼續隱匿在公眾視線之外。「炎黃」無疑是一個有原則、有信仰的人,是當今時代難能可貴的平民英雄——他似乎更多地恪守著「子貢贖人」的道德,毋庸諱言,這是我們很多人都不可企及的。

今天我們從事公益慈善,既要學習「炎黃」張紀清克己堅韌、無私奉獻的精神,同時也不妨借鑑「子路受牛」的態度,不但可以大方公開自己的身份,而且還可以向負責接收、使用善款的政府部門、慈善組織、公益機構談條件、提要求,督促他們把每一分善款管好、用好,在每一個環節和步驟都做到公開透明和規範操作,把公益慈善打造成為陽光、健康、可持續的事業,從中培養平和、均衡、切實可行的道德。(周之地)

相關焦點

  • 「子貢贖人」引發的討論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9日電(記者 孫萌萌)在全國政協共青團、青聯組的小組討論中,全國政協委員宋華英說了這樣一段話:「昨天馮藝東委員講的子貢贖人的故事,我特意回去查了一下,覺得很有意思。但是,我也想對這個故事說一點自己的看法。
  • 從「子貢贖人」看商人的行善之道
    《呂氏春秋·察微篇》 魯國之法,魯人為人臣妾於諸侯,有能贖之者,取其金於府。子貢贖魯人於諸侯,來而讓,不取其金。孔子曰:「賜失之矣。自今以往,魯人不贖人矣。取其金則無損於行,不取其金則不復贖人矣。」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魯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見之以細,觀化遠也。
  • 子貢贖奴——聽溫先生講有趣的成語故事
    魯國之法,魯人為人臣妾於諸侯,能有贖之者,取金於府。子貢贖魯人於諸侯而讓其金。孔子曰:「賜失之矣!夫聖人之舉事,可以移風易俗,而教導可施於百姓,非獨適己之行也。今魯國富者寡而貧者多,取其金則無損於行,不取其金,則不復贖人矣。」
  • 疫情下,新時代的子貢贖人,變形的道德綁架
    但是,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說,盈盈眾生,皆是凡人,作為凡人,凡人的道德必然符合正態分布規律,精緻到極致的自私者,跟聖人一樣的無私者必然只是少數,大部分只是一般人,奉行著一般的道德觀。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會自私到跟某些人借疫情騙錢,也不可能無私到放棄自己的利益,家破人亡把全部家產捐出去。
  • 子貢贖人子路受牛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子貢贖人、子路受牛」的故事,出自《呂氏春秋》:魯國有一條法律,魯國人在國外淪為奴隸,如果有人能把他們贖出來,可以到國庫報銷贖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貢在國外贖了一個魯國人,回國後拒絕收下國家賠償金。孔子知道後說:「子貢做錯了。從今以後,魯國人將不會從別國贖回奴僕了。
  • 涿鹿之戰,炎黃與蚩尤大戰是真實存在的嗎?
    相信朋友們都聽說過炎黃與蚩尤大戰的故事,這個傳說發生在距今的五千多年以前,都說地點在涿鹿,交戰的雙方是炎帝皇帝的聯軍和蚩尤大戰的故事,三皇五帝可以說都是具有神話色彩的,我們也無從考證,歷史上是否真的存在這個涿鹿之戰的呢?
  • 子貢:老師,我做了件好事,孔子聽完:無知,你害了多少人啊!
    子貢:老師,我做了件好事,孔子聽完:無知,你害了多少人啊!孔子認為應該實行「仁治」,既用道德規範來約束人們的行為,而老子則提出了「無為而治」,利用人的天性來管理人們的行為。兩人的討論都使自己的學術體系更加完整,也更加系統化。二人學派開始逐漸壯大,廣收門徒。其中孔子親傳弟子有七十二人,門客號稱三千人。
  • 古聖今賢丨子貢在孔門弟子中的特殊地位
    作為孔子最親密的弟子,子貢無論在由孔子及其弟子所組成的學術集團的形成過程中,還是在弘揚孔子學說的過程中,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子貢(左)與孔子(右)感情深厚(資料圖 圖源網絡)一、子貢對孔子的特殊感情子貢,複姓端木(或作端沐),名賜,字子貢(也作子贛),《尸子》稱他是「衛之賈人」。
  • 7年前被曝「炎黃益生液」仍在賣
    從病友口中得知益菌堂「炎黃益生液」能治腫瘤,救母心切的李兵(化名)一口氣買了兩箱。「沒想到是病急亂投醫,上網查詢才知道那是違法產品。」耽誤治療時機讓李兵後悔不已。記者調查發現,該產品購買主力是中老年人。銷售人員稱,在濟南固定的老顧客有1000多人。
  • 學者縱論炎黃文化(圖)
    18日下午2時10分,張文彬宣布炎黃二帝巨型塑像落成高層文化論壇開幕後,身穿大紅唐裝的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陳漢東先生將一幅具有特殊文化含義的書法長卷贈送給論壇。這幅名為《中華文化之歌》的書法長卷長9.99米,取意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卷文由56個四字詞語組成,象徵著中華民族的56個民族。
  • 子貢與顏回——孔子的富學生與窮學生
    子貢與顏回在人生觀上的差別在哪裡呢?我覺得孔子「厄於陳蔡」時兩人的態度就很明白地表現了彼此的歧異。孔子和一幫學生想去楚國,結果在陳蔡之間被人圍住了,絕糧好幾天,大家餓得不行,孔子卻依然弦歌不輟。孔子知道學生們心裡很不滿,就問子貢:「吾道非邪?吾何為於此?」子貢回答說:「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盍少貶焉?」
  • 《通天眼---炎黃命理學》內部資料函授告之,結有緣人
    參加最簡流程:1、加炎黃老師微信(yanhuangtudi)=》 2、茶水費200 =》3、提供姓名地址電話 =》等10——15天收函授資料。 有不清楚可以聯繫炎黃老師。孔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孔子把「知命」排在首位,說的就是了解命運的重要性。
  • 子貢之境界(《論語》心得)
    子貢曾說:「我憎恨偷襲別人的成績卻作為自己的聰明的人,憎恨毫不謙虛卻自以為勇敢的人,憎恨揭發別人陰私卻自以為直率的人。」《史記》中記載子貢「喜揚人之美,不能匿人之過」。(11)他認為商紂的壞,不像後來傳說的那麼厲害。所以君子憎恨居於下流,一居下流,天下什麼壞名聲都會集中到他身上了。(12)子貢能相時而動,善於見機行事。
  • 因為我們是一家人,是中華的兒女,是炎黃的子孫!
    因為我們是一家人,是中華的兒女,是炎黃的子孫!2020年,是嶄新的一年,也是跌宕起伏的一年。不僅是中國,世界各地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災情險害。因為我們是一家人,是中華的兒女,是炎黃的子孫!面對疫情,除了各省以及地級市政府,還有民間捐贈,這些真正的「明星」也在行動,他們和我們一起凝齊聚愛共佑中國!還記得韓紅嗎?武漢疫情爆發後,韓紅的行動也開始了:「信得過,您就捐。」
  • 《通天眼---炎黃命理學》內部八字高級班資料,結有緣人
    參加最簡流程:1、加炎黃老師微信(yanhuangtudi)=》 2、茶水費200 (可微信支付)=》3、提供姓名地址電話 =》等5——7天收函授資料。 有不清楚可以聯繫炎黃老師。孔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說:"人雖然貧窮,卻不去巴結奉承.雖然富有,卻不傲慢自大.怎麼樣?"子貢的心得很了不起.但孔子並沒有打高分,只是說:"還可以,比不上貧窮的人樂於道德的自我完善.富有卻有崇尚禮節的了".通過這番問答,可見孔子的高明.也正是通過這番問答,給我們學人當頭棒喝.有的人常說:"你有錢,我不羨慕.你有地位,我不巴結.我比你強也不瞧不起你".說這話的人似乎很清高.實際上很可能不是這麼回事.
  • 《通天眼---炎黃命理學》內部資料函授公告
    炎黃本著能讓更多人學習到中國傳統文化之考慮,費用僅定為200元,僅一個紅包費用。聯繫方式:    有意者,聯繫炎黃老師微信,微信ID:yanhuangtudi。或者掃描下面二維碼。有些人想看炎黃的《通天眼》內部資料,但不想拜炎黃為師。故說明:參與函授者不和炎黃老師構成師徒關係。(當然也不能對外宣稱是炎黃老師弟子)。客氣的話稱呼一聲老師即可。
  • 河南商水平店鄉:沒想到的45295元戰「疫」捐款
    「真是沒有想到啊,我們全鄉29個黨支部、877名黨員,目前共收到捐款45295元;真是沒有想到,大家捐款這麼積極,黨員參與率能達90%以上;真是沒有想到,這次黨員抗疫募捐會有這麼大的影響力,一些普通群眾和貧困戶也加入到其中……」3月5日上午,問起黨員募捐之事,河南省商水縣平店鄉黨委組織
  • 兩位國君在臺上見禮,子貢看了一眼,對孔子說:他們都活不長
    其中,在言語方面最具代表的人物,莫過於子貢。子貢,本名端木賜,字子貢,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之一,子貢最大的特點是擅長雄辯,時候著名的外交家。《史記》云:子貢利口巧辭,孔子常黜其辯。子貢自認為口才了得,常常以此為喜,孔子經常懟他,讓他不要太自滿。但在私人關係上,孔子對子貢非常友善,子貢也非常尊敬孔子。有一次,魯國的大夫貶低孔子,子貢聽聞後,非常氣憤,找到那位大夫理論說:「老師的學問就像圍牆一樣,圍牆高几丈,牆內富麗堂皇,豈是牆外人能看得懂的?」狠狠地為孔子出了一口氣。
  • 炎黃文學社「慶八一,頌和平」任學路老師詩歌專場朗誦會
    鄭重申明: 本文由作者本人提供,並對此負責。如有侵權請聯繫平臺刪除.現有籤約作者(作家)、籤約主播近百人,關注讀者數千人,帖子最高點擊量上萬。為宣傳炎黃文化、傳統文化、促進社會主義文藝復興貢獻自己的微薄力量。為了更好的為廣大朋友服務,提高大家的歸屬感,我社決定從2020年5月10日----7月31日舉行首屆「炎黃杯」原創文學(朗誦)大賽。1、參賽條件,僅限所有註冊登記過的炎黃文學社社員、籤約作者(作家)、籤約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