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重返大學去學習越南語。」Angelique 寫道,「然而,學習母語對我來說既很有意義,也充滿挑戰。」(圖源:Angelique Lu)
「我們將在今天的課上討論氣候變化。」我的越南語老師在 Zoom上說。
這是一個在大學裡開設的越南語學習課程,學員大多是18到20歲左右的年輕人。
早在十多年前,我就獲得了大學本科學位。但今年,我決定利用業餘時間重返校園學習越南語。
上課時,我有時會很想要參與討論,但又覺得自己像一個外國人——內心充滿陌生感,覺得自己無法與別人交流。
我會覺得頭腦一片空白,不知道怎樣表達自己。
「政策」用越南語怎麼說?「氣候變化」用越南語怎麼說?
怎樣才使用第二語言自然流利地進行談話,就像在說母語一樣?
為什麼我覺得自己像個剛學說話的孩子?
「那是一次讓人自卑尷尬的經歷」
Deborah Katona 現居達爾文,她來自卡卡杜國家公園,具有澳大利亞原住民 Djok 和 Murrumburr 氏族血統。她目前正在學習她的母語:Kunwinjku語。
40多歲的她最近在查爾斯達爾文大學完成了一個學期的語言學習課程,她表示,那是一次「讓人尷尬自卑的經歷」。
Deborah Katona 和她的姐姐 Susan Nabulwad。
她說:「想像一下,一個在其他方面已經具備一定能力的人,卻要重新從零開始學習一件事,比如學習怎麼去說『我的名字叫……』」
麥考瑞大學應用語言學教授 Ingrid Piller 認為,成年人學習語言比兒童難得多。
她表示,人類在兒童時期的語言學習是一個「內在」過程。
「這對全世界所有的兒童來說都是如此,無論他們在哪裡,無論他們接觸哪種語言。」她說,
「但是,成年人的語言學習行為就有很大的不同。」
學習動機、口音和收到的鼓勵等因素都會影響著成年人學習語言的能力。
Piller 教授說:「成年人的很多語言能力都不如別人,因為他們通常已經被另一種語言的知識與習慣固化了。」
她笑著說,「對於同一個人來說,哪怕這個人在使用第一語言時可能會非常風趣睿智,但在使用第二語言時卻可能表現得像個傻子。」
找回失去的東西
我五歲開始上學,那時候,我的越南語說得比英語好。
但隨著接受學校教育時間的增加,而且我渴望融入集體(這是人之常情),越南語就開始退居二線了。
我的英語水平很快超過了我的越南語水平。我曾經擅長的語言變成了只有在周六下午的語言課上以及放學後我和父母聊天時才使用的語言。
Piller 教授表示,這是全澳大利亞的原住民以及多元文化和多語言族群的普遍經歷。
她說:「即使一些孩子們小時候在家中接觸過非英語的另一種語言,一旦他們開始上學,往往很快就會忘記那門語言。」
這個問題在原住民社區更令人擔憂,在這些社區,由於各種政府政策以及「被偷走的一代」的影響,加劇了澳大利亞原住民語言的衰落。
Deborah 說,她覺得自己很幸運能夠學習 Kunwinjku語。
「能夠獲得社區提供的資源,在社區的支持下開始母語學習之旅,我真的非常幸運。」Deborah 說,
「據我所知,澳大利亞還有其他團體在振興和學習這種語言。」
在過去的20年裡,她一直都在家人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學習Kunwinjku語——「零星的幾個單詞,偶爾的沉浸式學習」。
在正式環境中學習這門語言,使Deborah能夠更深入了解她的文化根源。
她說:「這證實了文化的複雜性,以及語言和環境的緊密相連程度,而這種聯繫通過語言變得更明顯。」
這個課程還有助於 Deborah 和家人聯絡感情。
「即使只是零零星星地學習,也能讓我更多地參與家人的聊天,讓我知道自己周圍發生了什麼事情。」Deborah 說,
「而且,我的家人無需經常遷就我,用英語就能和我說話。」
「學習語言沒什麼壞處」
儘管在兒童時期學習語言會容易很多,但Piller教授表示,學習語言對每個人來說都有裨益,無論什麼年齡。
「無論在人生的任何時候,多學習一種語言總沒有壞處。」她說,
「學習語言是件好事。」
Piller 教授解釋說,兒童雖然能很快學會語言,但也會很快遺忘。
她表示,長大後學習語言也是有一些優勢的。
「成年人已經具備其他語言學習能力,而不只是通過環境掌握語言。」她說,
「成年人有更好的問題解決能力,他們懂得根據自己的需求去選擇語言學習機會。」
Deborah 表示,她希望她的家人也可以一起學習Kuwinjku語。
「我有兩個孩子,我當然鼓勵他們和我一起學習這種語言,因為我認為學會並牢記這種語言對他們來說很重要。」她說,
「在我餘生之年,我會一直堅持學習這種語言——這是我引以為傲的一個承諾。」
「勿忘本」
我現在已經完成了兩個學期的越南語學習課程,至少還會再上兩個學期。
最近,我開始用越南語給我母親發簡訊。
雖然我用越南語發的簡訊有很多拼寫錯誤,但我仍覺得這是一項巨大的成就——而在一年前,我完全沒想過自己能做到這件事。
我和母親之間可以聊天的東西也變多了,因為我能夠越來越嫻熟地使用母語談論一些更高級的話題。
有一天,我發簡訊告訴她:「我非常喜歡在課堂上學到的這句俗語,『樹有根,水有源』。」
她回覆說:「這句話很有意義。」
「要記住你是誰,記住你是如何成為現在的自己的。」她說,「記住養育你的人。
勿忘本。」
解碼澳洲|6個關於「澳洲口音」的有趣冷知識, 讓你更了解它的獨特之處
2020-10-12
文化 | 澳洲文化必修課1: 原住民的「歡迎儀式」與「承認儀式」為何如此重要?
2020-05-26
語言與土地:走進這個名叫「1770」的澳大利亞海邊小鎮
2020-05-15
特寫 | 搭建文化橋梁: 藝術家、混血兒、被澳洲原住民長老接納的東北兒媳…
2020-11-16
ABC澳洲開通微信視頻號啦!
馬上關注,獲取高質量的精彩澳洲視頻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