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成年後才「牙牙學語」:澳洲華裔二代學母語,到底是什麼體驗?

2021-01-15 騰訊網

「今年,我重返大學去學習越南語。」Angelique 寫道,「然而,學習母語對我來說既很有意義,也充滿挑戰。」(圖源:Angelique Lu)

「我們將在今天的課上討論氣候變化。」我的越南語老師在 Zoom上說。

這是一個在大學裡開設的越南語學習課程,學員大多是18到20歲左右的年輕人。

早在十多年前,我就獲得了大學本科學位。但今年,我決定利用業餘時間重返校園學習越南語。

上課時,我有時會很想要參與討論,但又覺得自己像一個外國人——內心充滿陌生感,覺得自己無法與別人交流。

我會覺得頭腦一片空白,不知道怎樣表達自己。

「政策」用越南語怎麼說?「氣候變化」用越南語怎麼說?

怎樣才使用第二語言自然流利地進行談話,就像在說母語一樣?

為什麼我覺得自己像個剛學說話的孩子?

「那是一次讓人自卑尷尬的經歷」

Deborah Katona 現居達爾文,她來自卡卡杜國家公園,具有澳大利亞原住民 Djok 和 Murrumburr 氏族血統。她目前正在學習她的母語:Kunwinjku語。

40多歲的她最近在查爾斯達爾文大學完成了一個學期的語言學習課程,她表示,那是一次「讓人尷尬自卑的經歷」。

Deborah Katona 和她的姐姐 Susan Nabulwad。

她說:「想像一下,一個在其他方面已經具備一定能力的人,卻要重新從零開始學習一件事,比如學習怎麼去說『我的名字叫……』」

麥考瑞大學應用語言學教授 Ingrid Piller 認為,成年人學習語言比兒童難得多。

她表示,人類在兒童時期的語言學習是一個「內在」過程。

「這對全世界所有的兒童來說都是如此,無論他們在哪裡,無論他們接觸哪種語言。」她說,

「但是,成年人的語言學習行為就有很大的不同。」

學習動機、口音收到的鼓勵等因素都會影響著成年人學習語言的能力。

Piller 教授說:「成年人的很多語言能力都不如別人,因為他們通常已經被另一種語言的知識與習慣固化了。」

她笑著說,「對於同一個人來說,哪怕這個人在使用第一語言時可能會非常風趣睿智,但在使用第二語言時卻可能表現得像個傻子。」

找回失去的東西

我五歲開始上學,那時候,我的越南語說得比英語好。

但隨著接受學校教育時間的增加,而且我渴望融入集體(這是人之常情),越南語就開始退居二線了。

我的英語水平很快超過了我的越南語水平。我曾經擅長的語言變成了只有在周六下午的語言課上以及放學後我和父母聊天時才使用的語言。

Piller 教授表示,這是全澳大利亞的原住民以及多元文化和多語言族群的普遍經歷。

她說:「即使一些孩子們小時候在家中接觸過非英語的另一種語言,一旦他們開始上學,往往很快就會忘記那門語言。」

這個問題在原住民社區更令人擔憂,在這些社區,由於各種政府政策以及「被偷走的一代」的影響,加劇了澳大利亞原住民語言的衰落。

Deborah 說,她覺得自己很幸運能夠學習 Kunwinjku語。

「能夠獲得社區提供的資源,在社區的支持下開始母語學習之旅,我真的非常幸運。」Deborah 說,

「據我所知,澳大利亞還有其他團體在振興和學習這種語言。」

在過去的20年裡,她一直都在家人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學習Kunwinjku語——「零星的幾個單詞,偶爾的沉浸式學習」。

在正式環境中學習這門語言,使Deborah能夠更深入了解她的文化根源。

她說:「這證實了文化的複雜性,以及語言和環境的緊密相連程度,而這種聯繫通過語言變得更明顯。」

這個課程還有助於 Deborah 和家人聯絡感情。

「即使只是零零星星地學習,也能讓我更多地參與家人的聊天,讓我知道自己周圍發生了什麼事情。」Deborah 說,

「而且,我的家人無需經常遷就我,用英語就能和我說話。」

「學習語言沒什麼壞處」

儘管在兒童時期學習語言會容易很多,但Piller教授表示,學習語言對每個人來說都有裨益,無論什麼年齡

「無論在人生的任何時候,多學習一種語言總沒有壞處。」她說,

「學習語言是件好事。」

Piller 教授解釋說,兒童雖然能很快學會語言,但也會很快遺忘。

她表示,長大後學習語言也是有一些優勢的。

「成年人已經具備其他語言學習能力,而不只是通過環境掌握語言。」她說,

「成年人有更好的問題解決能力,他們懂得根據自己的需求去選擇語言學習機會。」

Deborah 表示,她希望她的家人也可以一起學習Kuwinjku語。

「我有兩個孩子,我當然鼓勵他們和我一起學習這種語言,因為我認為學會並牢記這種語言對他們來說很重要。」她說,

「在我餘生之年,我會一直堅持學習這種語言——這是我引以為傲的一個承諾。」

「勿忘本」

我現在已經完成了兩個學期的越南語學習課程,至少還會再上兩個學期。

最近,我開始用越南語給我母親發簡訊。

雖然我用越南語發的簡訊有很多拼寫錯誤,但我仍覺得這是一項巨大的成就——而在一年前,我完全沒想過自己能做到這件事。

我和母親之間可以聊天的東西也變多了,因為我能夠越來越嫻熟地使用母語談論一些更高級的話題

有一天,我發簡訊告訴她:「我非常喜歡在課堂上學到的這句俗語,『樹有根,水有源』。」

她回覆說:「這句話很有意義。」

要記住你是誰,記住你是如何成為現在的自己的。」她說,「記住養育你的人。

勿忘本。」

解碼澳洲|6個關於「澳洲口音」的有趣冷知識, 讓你更了解它的獨特之處

2020-10-12

文化 | 澳洲文化必修課1: 原住民的「歡迎儀式」與「承認儀式」為何如此重要?

2020-05-26

語言與土地:走進這個名叫「1770」的澳大利亞海邊小鎮

2020-05-15

特寫 | 搭建文化橋梁: 藝術家、混血兒、被澳洲原住民長老接納的東北兒媳…

2020-11-16

ABC澳洲開通微信視頻號啦!

馬上關注,獲取高質量的精彩澳洲視頻資訊

相關焦點

  • 澳洲華裔移民二代:遊走於兩種文化的「邊緣人」?
    對於像何璟虹和陳晶晶這些華裔後代,英語語言已經不再是障礙,但是似乎文化背景仍然影響著他們的朋友圈。 有意思的是,一些中國留學生曾抱怨說很多華裔二代很高傲,不想跟他們交往。二代還是跟二代交往。
  • 美國教育專家:華裔二代學中文貴在堅持
    美國教育專家:華裔二代學中文貴在堅持
  • 如何讓移民二代愛上學中文?20節中文課免費送給孩子
    最近一直在思考,孩子在4、5歲時到另一個陌生國度生活,幾年之後,在他大腦中,更強勢的「母語」到底是原生的中文,還是使用更頻繁的英語?有時候說話也開始鬧笑話了,什麼把「銀行」讀成「限行」,戴帽子說成「穿」帽子。最近我們開始教他拼音,真不記得自己小學學拼音有這麼費勁啊,每次看他拼的時候,小嘴嘟起來,聲母韻母聲調在腦子裡打架,我的嘴都跟著努力撅著一塊使勁兒,就是發不對音。
  • 澳洲華裔欠下巨債後離境,雪梨豪宅被人用中文塗鴉
    據英國《每日郵報》9月5日報導,富源集團華裔創始人顧萌泓(Micheal Gu 音譯)在IQ其商業帝國破產後離開了澳洲,並欠下了數億澳元的債務。近日,顧萌泓在澳洲的海景豪宅又被人的用中文寫了"還錢"二字。
  • 大溫哥華地區漢語橋比賽舉行 華二代展漢語實力
    大溫哥華地區漢語橋比賽舉行 華二代展漢語實力 吳岷錫(右)和格瑞那達獲獎後合影。備受矚目的母語非漢語組8至10年級比賽,今年冠軍為白人女童格瑞那達(Sophie Greenwood),她與妹妹、弟弟都是一年級開始學中文,她更藉助與北京網友書面溝通以強化學漢語效益;胞妹當天也參賽,奪得4至7年級組第二名。11至12年級組冠軍,則由韓裔吳岷錫獲得。
  • 首位華裔登上澳洲國慶日演講
    近日,他受邀發表澳洲國慶慶典演講,成為參與該項活動的首位華裔。
  • 【重磅】漢語母語學生禁修中文課 澳洲官方:並非歧視
    因為來自同學之間的強烈競爭,有一些沒有中文背景的學生被中文科目嚇退,這些中文為母語的學生佔有先天優勢。
  • 澳洲華裔自述: 小時候不肯學中文,20年後卻重返語言課堂,後悔不已
    Osmond Chiu,澳洲華裔,20多年前,他感覺學習中文、枯燥、複雜,最終從中文學校退學。20多年以後,他因為自己是一個不會說普通話的澳洲華人趕到尷尬,決心重新回學習中文。 (圖片來源:SBS)接受採訪時,他講述了自己的經歷。
  • 澳洲華裔神童發現新數學定理!
    美國17歲華裔少年梁徐明與澳大利亞布裡斯班智商高達180的17歲神童澤利克合作發現了一條數學定理
  • 在海外教孩子學中文有這麼難嗎?
    我和生活在澳洲的幾個朋友聊了聊,發現在海外教孩子學中文比想像的還難!小兒子在澳洲出生,今年6歲。兩個孩子的中文,從說話、拼音,到識字、寫字,到都是她在家教的。Joyce說,女兒來澳洲前有一定的中文基礎,性格也比較聽話,教起中文來,進度雖然不快,但能一直堅持。兒子就不同了,對兒子學中文的要求,Joyce不斷在做退讓,但依然成效甚微。原本她和丈夫在家裡堅持說中文,但兩個孩子先後進入小學後,她明顯感覺到,他們對中文的興趣急轉直下。
  • 同時學兩門外語是什麼體驗?上外附中學生說:外語學得好母語更出色
    原標題:同時學兩門外語是什麼體驗?上外附中學生說:外語學得好母語更出色全國首屆基礎教育階段多語種教育教學研討會昨天在該校召開,校長束定芳感嘆,學習外語,不僅幫助學生長出探索世界的翅膀,更奇妙的是,反而促進了母語的學習。「我們有過統計,外語學得好的學生,語文成績通常都很出色。」束定芳說。
  • 漢語是澳洲第二語言,但澳華人已成亞裔澳人,而非華裔
    具體是什麼情況呢?漢語的使用範圍擴大,與近年來華人新移民數量的快速增長有關。澳洲著名人口學家卡普阿諾這樣評論中文的迅速增長:「在過去20年裡,澳大利亞增加了約200萬人說英語以外的語言,說普通話的人數在20年裡增長了5倍。」他和他的同仁們還認為,澳大利亞正處於從歐洲語繫到亞洲語系的巨大轉變中。言下之意,說不準哪一天,澳大利亞的英文會變成少數民族語言。
  • 澳洲華裔藝術家楊威廉講述尋根故事 探討身份認同
    而在100多年後的今天,這些移民的後代很多已經成為了澳洲社會的中堅力量,儘管如此,這些流淌著中國血液、生長著中國面孔的華裔卻仍面臨著身份認同的困惑。目前正在中國進行巡演的知名澳洲華裔跨界藝術家楊威廉(William Yang)近日接受專訪,講述他的尋根故事。
  • 澳大利亞工黨華裔候選人李逸仙:做澳洲人無關膚色
    這讓我不僅懷疑自己是否真的屬於澳洲。  當然,自我從雪梨畢業之後,事情已經發生了改變。  那麼,為什麼Paul Sheehan決定拿我來寫評論,而不是拿一個白人候選人來寫呢?因為他忽略了我競選這一職位的資歷。唯一的原因就是我的族裔身份。我們什麼時候才能被視為平等的存在,只以能力論英雄呢?這就是我為什麼要競逐國會議員。
  • 面向8-17歲學生群體,澳洲學伴在線陪伴式英語學習BUDDIE TALK
    互動學習的過程中,與澳洲學伴相互了解彼此的興趣及文化背景,通過分享彼此的見聞、經歷和思想,豐富中國學生的知識儲備、提高其國際視野。還能夠讓相互間培養出一份珍貴的跨國友誼。非母語外教課正在參加非母語外教課,未接觸純正英語環境;K12課外英語輔導正在參加K12課外英語輔導,希望英語考試成績提高與母語學伴無代溝交流,在提高英語聽說成績的同時,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把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
  • 加拿大華裔不懂祖輩母語 廣東話輔導班漸受歡迎
    中新網12月18日電 據加拿大《明報》報導,在加拿大的華裔群體中,有不少移民第3、4代的青少年不能講祖父母輩的母語。近年來,有部分華裔移民希望子女學習廣東話,讓他們了解祖輩的文化。溫哥華地區出現了不少教授廣東話的輔導班,讓在家中沒有機會接觸廣東話的學生,學習簡單的日常用語。
  • 沒成年去澳洲讀語言是什麼籤證?
    沒成年去澳洲讀語言是什麼籤證?  按照澳洲的法律沒有成年就是應該讀高中,你應該申請讀高中的籤證也是不要雅思成績的,如果你申請只讀英文的籤證,是不會批准的。 [沒成年去澳洲讀語言是什麼籤證?] 文章生成時間為:2012-12-31 01:35:33
  • 澳工黨華裔候選人李逸仙:做澳洲人無關膚色(圖)
    《澳洲日報》  中新網8月31日電 澳大利亞聯邦大選投票日臨近,8月30日出版的《澳洲日報》發表譯自《雪梨晨鋒報》的專訪文章,推介Bennelong選區工黨華裔候選人李逸仙。  文章摘編如下:  我在雪梨長大時並沒有見過太多亞洲面孔的領導人。我唯一一次在電視上看到亞洲面孔,還是在宣傳中式點心和Bing Lee的令人尷尬的商業廣告上。
  • 紐西蘭華裔後代與中國文化的一次重逢:學中文很酷
    但是,移民們一方面在擇校擇園(幼兒園)時希望選取西方學生佔比偏大的教育機構,以期讓孩子儘快掌握英語和融入當地主流文化,另一方面又頭痛於孩子母語能力的缺失與削弱,這當中無奈和矛盾的心理也可謂是一言難盡。  移民們討論親子教育時,一個常見的話題就是:你孩子在家講中文嗎,你會不會強制他們學中文,有沒有什麼好辦法「引誘」他們學習?
  • 比對澳洲學生奉為「考神」的華裔,「寒門豪門」比不過「努力門」
    如果一個學生,每逢考試前,他的學友們都會發一輪這位「學神」的照片,以求保佑自己能取得一個好成績,這個學生的學業成績該是什麼水平?「學神」的名字叫毛維燁,澳洲華裔,英文暱稱「傑瑞」,父母是上海人。我們首先一起看一看這位「學神」的成長之路:一年級,在一對一的學業輔導老師那裡接觸到計算機編程;三年級,不斷參加中學數學和電腦競賽;五年級和六年級兩次入選澳洲信息學奧林匹克國家集訓隊。初二,最難的高數取得第一名;數學和外語的考試成績全部獲得了滿分;升入高一開始,積極備戰澳洲高考,經澳洲教育部特批,他提前進入墨爾本大學選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