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幼兒園老師也能評教授 南京現一批「小學教授」

2020-12-20 江蘇頻道

王鼎宏,金陵中學龍湖分校校長

教書寫書還要去支教,王教授很忙

王鼎宏在南京的中學界,絕對稱得上是「老教授」了。早在2006年,江蘇在全省範圍內試評「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他就順利評上了。當時,他是南京金陵中學的一名政治教師。從去年起,忙碌的王教授工作重心轉移,到六合辦起了金陵中學龍湖分校,成了王校長。

回憶當年,想評上有11條標準

王鼎宏告訴記者,2006年評選時,他記得至少有11條標準。「包括當班主任9年以上,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過5篇文章,還要有專著,有市一級以上的稱號……」

王鼎宏說,那一年他已經整整教了30年的書,發表在國家級刊物上的文章是30多篇,還在國際刊物上發表了論文。市一級的稱號包括南京市學科帶頭人、十大志願者等。還主編了20多本書,出版兩本專著,參加編寫江蘇省的教材,他還主持著國家級的課題……

過硬的實踐經驗和學術成果,讓他順利通過評審,成了一名中學裡的教授。而收入上,是每個月多了496元,2008年,他又評上了特級教師,再增加了300元一個月的收入。

王教授清晨不到六點出門上班

比王鼎宏的學術成就更有名的,是他的支教經歷。

近20年來,他利用節假日去全國各地支教,去過100多個市縣。他在金陵中學的辦公室牆上掛了一張中國地圖。地圖上,從沿海到內陸,從新疆到雲南,密密麻麻地圈了上百個小圓圈,都是他支教去過的地方。他被評為「中國好人」。

去年秋季開學,金陵中學龍湖分校正式辦學,王鼎宏被邀去當校長。

現在,他每天五點半就要起床,回家要到晚上七八點鐘。這對於一個已經60歲的人來說,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因為王鼎宏到六合辦學,今年這所學校有1000人報名要上,因為,大家都信任他的人品和能力。

他的付出在細節之中,在校的每頓午飯,他都放在12點之後。因為,最後一個去吃飯,才能知道食堂飯菜數量夠不夠吃,冬天飯菜熱不熱。

今年5月,金陵中學龍湖分校成立了龍湖母親學校,這也是全國第一所母親學校。經過家訪了解後,龍湖母親學校招收了首批32名媽媽學員,並請來研究婦女工作的專家講課。王鼎宏介紹,以後還會陸續開展傳統文化課程、交流養育兒女的方法等。

背景

江蘇:職稱改革10年前就開始試水

江蘇十年前試水職稱改革

「江蘇現在有68萬中小學、幼兒園教師,試點前,我們曾去各地調研,很多老師三四十歲就評上了中學高級職稱,再沒有職稱上升的空間。不少人感覺沒有動力了。」江蘇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2006年,江蘇在全省範圍內試評「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2012年,全國統一開展中小學教師評正高職稱試點,南京、揚州、泰州三市被列為試點城市。小學教師和幼兒園教師首次有機會獲評正高級職稱。

截至目前,江蘇共有604位中小學、幼兒園教師享有正高級職稱。「試點之後,社會反響很好,老師們覺得這符合教育發展規律,同時也提升了教師的地位。」

南京市教育局人事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擁有正高職稱的南京教師,中學有70多人,小學有6人,幼兒園有3人。

職稱評定論文要求或降低

「不過,這麼多年試點下來,有時會發現,參加評審的老師,有時也未必有想像中的那麼好。」一位參與江蘇中小學職稱評審的專家表示,這集中體現在論文質量上。

在江蘇省2012年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中,對正高級教師的教科研提出較高要求,例如要在省級以上刊物上獨立或作為第一作者發表高水平、有創見的本專業教育教學研究論文或學術論文5篇以上,其中有2篇在核心刊物發表或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編選的「複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正式出版過學術著作,任職以來,有組織、有計劃地指導過3名以上青年教師。具有領導和組織教育教學和科研的能力,在中小學教育各類學術或專業委員會發揮作用。

「有的人會寫文章,就會佔點優勢,但有的老師課講得好,未必論文寫得好。」該負責人還透露,在面試環節,評審會根據教師提交的論文提問,但發現有的老師對所發表的論文並不了解,「論文如果不是自己寫的,或者花錢買的,當然就答不出來。」

據悉,江蘇省中小學教師職稱改革方案將在今年11月初開會研討,預計在今年年底上報國家人社部。「這一輪的研討,也許對論文的數量要求降低一點。另外,對農村和邊遠地區教師也會有所傾斜。不過,這只是初步設想。」

南京小學、幼兒園教授名單

北京東路小學 孫雙金

中華中學附小 潘文彬

府西街小學 劉紅

南師附小 閆勤

夫子廟小學 馮愛東

寶船小學 江和平

北京東路小學附屬幼兒園 吳邵萍

中華路幼兒園 賈宗萍

太平巷幼兒園 汪麗

相關焦點

  • 大學教授和幼兒園老師論文同現 誰在花錢發論文
    據統計,《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30卷2013年社會科學版第2期上共刊載了259篇論文,涉及我國除港澳臺外的31個省(區、市)的340名作者,其中既有副教授、教授,也有小學甚至幼兒園教師。張紅光製圖   當大學教授和幼兒園老師、文學論文和數學論文讓人錯愕地出現在同一本學術期刊上時,這本刊物很有可能只有一種身份——假刊。   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早在2000年就已合併至北京交通大學,但《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卻一直在辦。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已查明,該學報不具備法定出版條件,因此依法予以註銷(詳見本報2月18日報導)。   誰在為這份假刊投稿?
  • 山東中小學教師將評「正高」 享受大學教授待遇
    我省實行了20多年的中小學職稱制度將進行改革,中小學教師將有機會評正高級職稱,這是17日記者從我省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工作會議上了解到的消息。  2010年,站了近30年講臺的昌邑市奎聚小學姜言邦老師評上了正高級教師,享受相當於大學教授的待遇。
  • 這個中學體育老師是個「教授」
    戴著眼鏡、辦公室裡擺滿世界名著,但他是名體育老師;不願「當官」,婉拒學校的行政職務,做了近20年班主任。他有很多稱號,比如「郭教練」、「老郭」、「郭特」,還有「郭教授」。 這並不是同行間對這名年近五旬老師的「尊稱」,而是他確實獲評了正高級職稱,是個名副其實的「教授」。
  • 大學老師不寫論文也能評教授?高校闢謠:在理解上過於片面
    原標題:大學老師不寫論文都可以評教授?高校闢謠:在理解上過於片面  東方網8月23日消息:今年3月,南京林業大學出臺職稱評審新政,增設「教學專長型教授」職稱崗位,評審過程不考核論文。3個月後,任教33年的蔣華松成功晉升教授,成為該校第一位「教學專長型」教授。
  • 南京:中小學校長、幼兒園園長到高校「上學」
    胡松說,希望通過院士、教授們的指導,對學校、對自身的發展,對南京教育的未來做出深度思考。跟胡松一起「開學」的還有二十多位中小學校長、幼兒園園長。11月中旬,南京市教育家型校長培養對象高級研修班在南京大學開班,這是南京市與南京大學合作共建的教育高質量發展示範區項目之一。授課老師既有科學、人文、社會、教育等專業的教授,也不乏院士、長江學者。
  • 僅「講課好」就能評教授,全國中小學推廣是否可行?
    哈工大教師李雪沒想到,從事教學多年的她,不靠發論文,因為講課好也能被評為教授。李雪,哈爾濱工業大學外語學院英語教師,憑藉自己出色的教學,不靠發論文,只因講課好,年紀輕輕就被評為教授,引起教師行業的關注,然而哈工大這次改革,網友直呼:這樣的職稱評定,值得在全國中小學推廣。
  • 沒有論文也能評教授,讓大學老師更安心教書育人
    (新華社記者 程敏/圖)據新華社報導,最近,南京林業大學理學院教師蔣華松沒有一篇「達標」論文卻評上了教授,成為該校憑教學專長晉升教授的第一人。過去,中國高校教師職稱評審的硬條件更注重科研成果,而科研成果的衡量標準就是論文,所以論文成為中國高校教師評職稱的硬門檻。為了評上高級職稱,不少高校教師把很多精力都放在發論文上。
  • 寧波39名中小學老師有望當上「教授」,看看你認識幾個?
    日前,寧波市教育局公示了2017年中小學正高級教師職稱評審推薦對象,39名教師上榜,值得關注的是,他們當中絕大多數都是一線的骨幹教師。   正高級職稱相當於大學裡教授的職稱,與工資待遇等直接掛鈎。
  • 廣東評中小學老師為「教授」,131名老師上榜,官方發布評審通知
    在我們的一生中,除了父母親人之外,對我們影響最為深遠的人就是老師了。他們是唯一與孩子沒有血緣關係,但是卻拼盡心力,希望孩子能夠成才的人。我們在進入社會之前,在學校裡相處最多的人也就是老師了,遇見了什麼樣的問題都可以找老師。
  • 公示名單出爐 廣東擬評131名中小學「教授」老師
    12月11日,廣東省教育廳發出《關於2020年度中小學正高級教師職稱評審通過人員公示的通知》,經省中小學正高級教師職稱評審委員會評審,全省131名中小學教師擬評正高級職稱。  早在2016年,廣東啟動中小學教師職稱改革,其中最大的變化是,全省中小學教師可以申報正高級職稱。評上正高級職稱的教師,常被稱為中小學裡的「教授」。
  • 中小學「教授」老師!廣東131人上榜
    中小學「教授」老師!2020年度廣東省中小學正高級教師職稱評審通過人員名單開始公示啦!全省除廣州市、深圳市外,共有131名老師上榜。12月11日,廣東省教育廳發出《關於2020年度中小學正高級教師職稱評審通過人員公示的通知》,經省中小學正高級教師職稱評審委員會評審,全省131名中小學教師擬評正高級職稱。早在2016年,廣東啟動中小學教師職稱改革,其中最大的變化是,全省中小學教師可以申報正高級職稱。評上正高級職稱的教師,常被稱為中小學裡的「教授」。
  • 臺灣兒童英語繪本教母張湘君教授到訪南京仙龍灣幼兒園
    近日,臺灣兒童英語繪本教母張湘君教授到訪南京仙龍灣幼兒園參觀指導。•臺北教育大學兒童英語教育研究所創所所長、臺灣兒童文學學會理事長,是臺灣知名小學、幼兒園英語師資培訓人。•獲得信誼基金會第十屆幼兒文學獎特別貢獻獎。•撰述過多部兒童英文教學著作,有小學及幼兒園英語教科書;大陸已出版《Lollipop棒棒糖幼兒英語》《跟小小孩說英文》《跟全班說英文》《英文繪本創意教學》幼兒版/小學版。
  • 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內容,幼兒園老師這回遭考著了
    《徵求意見稿》明確,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階段的教育內容,不得開展違背學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活動。這裡有幾個問題需要討論,第一,不教小學教育內容,那教什麼呢?有時候,最簡單的內容是最難講解的,這對幼兒園老師充滿極大挑戰。你比如1+1=2要上一節課都夠難的,現在1+1都不進入教學內容,那幼兒園教什麼。
  • 沒有一篇論文也能評教授,講課高手不再一輩子做講師
    在大學教授界,一門心思教書的不受待見。都說科研是自留地,教學是公家田,講課高手嘛,一輩子做講師。不過,最近南京林業大學蔣華松老師,成為該校第一位「教學專長型」教授。蔣老師此次入圍,無一篇論文,無一分科研,全靠教學硬實力。
  • 南京林業大學:只要教得好,沒有論文也能評上教授
    沒有發表一篇論文,從教33年的南京林業大學老師蔣華松,評上了教授。近日,南京林業大學公布了2019年職稱評審結果,理學院教師蔣華松如願評上了教授。這是該校第一位「教學專長型」教授。今年三月,南京林業大學出臺了職稱評審新政策:在對「教學專長型」老師進行職稱評聘時,不再以發表論文數量作為考核內容,而是將教學業績取代科研業績,重點考查其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的成績。南京林業大學為何要改變多年一貫的職稱評定政策?教得好有什麼標準?怎麼保證評判的公正性?記者為此進行了調查走訪。
  • 南林大老師蔣華松:沒發表一篇論文,評上了教授
    今年三月,蔣華松所在的南京林業大學出臺了職稱評審新政策:在對「教學專長型」老師進行職稱評聘時,不再以發表論文數量作為考核內容,而是將教學業績取代科研業績,重點考查其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的成績。三個月的評選結束後,蔣華松成為校內憑藉「教學專長」晉升教授的第一人。
  • 教得好沒論文也能評教授了
    沒有一篇「達標」論文卻評上了教授,最近,南京林業大學理學院教師蔣華松成為該校憑教學專長晉升教授的第一人。類似這樣不單純以論文來評職稱的高校越來越多。據「新華視點」記者不完全統計,全國至少有百餘所高校進行了職稱評審改革,逐步打破長期以來「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的評價導向。
  • 廣東中小學教師職稱改革啟動怎樣才能在中小學當一名「教授...
    對新政策中「計算機和英語考試不再納入硬性條件,弱化論文課題要求」等規定,老師們稱「更接地氣」。不過,也有老師感嘆「難以達到條件」「班主任年限一項要求就讓自己要等好多年」。一些校長在申報過程中也表示,在大量行政工作負擔下難以實現「課程教學」要求。中小學教師職稱新政,究竟對老師們申報職稱帶來哪些變化?在中小學要當一名教授難不難?新政之下,怎樣才能在中小學當一名「教授」?
  • 大學老師不寫論文都可以評教授?高校闢謠:在理解上過於片面
    本文圖片 「長江日報」微信號在普遍以論文作為高校職稱評審硬標準的環境下,蔣華松和南京林業大學受到的讚揚和質疑紛至沓來。其實,江西理工大2009年出臺過類似政策,南京理工大2016年也正式推出「不唯論文評職稱」的措施,媒體以「不寫論文也能評教授」為主題進行報導,引起廣泛範圍的驚嘆。
  • 三地試點中小學教師職稱改革 「孩子王」也能當教授
    陝西寶雞  職稱改革,「老黃牛」受益  「2000年,我就評上了小學一級,後來調任中學老師,當時叫轉段,從小學一級轉到了中學二級,還是初級職稱,但任職年限得重新計算,很吃虧。」寶雞市列電初級中學教師黃建波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