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慣壞了」?也許是家長需要學點育兒知識

2020-08-18 琉璃凝華6

有時候,當一些家長提出一些育兒問題時,你會發現,不是孩子有問題,而是家長需要學習育兒知識。

就像有個媽媽說,她家裡孩子8個月了,最近孩子要吃奶前,餓極了就要哭鬧。

結果,孩子爸爸認為,孩子被媽媽慣壞了,現在都知道通過哭鬧來實現願望,是當媽媽的不會管教,寵壞了孩子。並說「已經錯過了最佳管教時間」。

於是,問題來了。這個媽媽焦急地問:孩子應該從幾個月開始管教立規矩?


管教?8個月?已經錯過了最佳管教時間?

這幾個詞湊在一起,挺讓人目瞪口呆的。

1、家長需要懂點育兒知識

很顯然,這個描述裡的問題表明,家長需要學習點育兒知識了,特別是當爸的。

為人父母不需要考試,但了解點育兒常識還是很有必要的。

因為,如果家長能稍微懂點育兒知識和常識,可能就會發現,很多時候,大人以為的問題,根本就不是問題。

如果說8歲的孩子總以哭鬧為手段,來達成目標、實現願望,那確實需要教育、糾正一下了。

但仔細一看,是8個月的嬰兒。

一個8個月的嬰兒,不會說話、不會寫字,也不懂其他溝通方式,那麼,當孩子餓的時候,並且還是「餓極」的時候,他們除了哭,還能做什麼呢?

並且,很多嬰兒不但餓的時候哭,他們困了、尿了、拉了、不管哪裡不舒服了,都要哭。

哭,是嬰兒很重要的表達方式,感覺這個也不是多麼深奧、多麼難以理解的常識吧,甚至都不能稱作育兒知識,頂多叫常識。

2、哭是嬰兒正常且重要的表達方式

嬰兒餓了,只有哭才能引起大人注意,來給他們餵奶。這是對嬰兒的最基本照料,如果連這種都被認為是「寵壞」孩子,「嬌縱」孩子,那孩子也太容易被寵壞了。家長對於「寵壞」的標準也太低了。

這樣的話,以後長大一些,給孩子吃飽飯、給他們買玩具、做好吃的,每一樣是不是都可以當做是「寵壞」孩子?

管教、立規矩這類詞語,出現在8個月嬰兒的世界裡,還是早了一些。

這個時候的嬰兒,需要被滿足的,首先是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例如吃喝拉撒睡這些。也需要家長的呵護和疼愛。這是一個嬰兒成長的最基本生理和心理需求。

3、不要總是希望孩子表現得,和自己期望的一模一樣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

就算是一個家庭裡的孩子,表現也可能是有天壤之別的。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思想。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特別是嬰幼兒。

看別人家的孩子,總是很快就長大了。但只有自己養孩子之後,才知道可能會經歷些什麼。

孩子健康成長、好習慣的養成等等,都需要家長付出時間、精力和耐心,很多東西都是需要培養的。

如果家長總是要求孩子表現得,和自己想像的、期望的一模一樣,註定會失望。

4、有的孩子不是被寵壞,而是可能會缺愛

並且,我還想說的是,孩子也並沒有那麼容易被寵壞。

很多孩子長大以後,可能會發現,自己其實是缺愛的,而不是被寵壞。

經常有一些給孩子的愛不夠的家長,反而會覺得自己對孩子太寵愛,特別擔心會慣壞孩子。

就像有些家庭條件不太好的家庭,往往擔心自己的孩子亂花錢一樣,其實可能孩子手裡本來就沒多餘的錢。

誇孩子兩句,就擔心孩子驕傲。

給孩子買件漂亮衣服,就擔心孩子太關注外表。

對孩子和顏悅色一點,就擔心以後管不了孩子。

孩子表達一點不同意見,就覺得孩子是「頂嘴」,「不聽話」。

就覺得自己把孩子慣壞了……

就是這樣的家長,他們總是擔心自己會慣壞孩子,覺得自己太寵孩子。其實,對於他們的孩子來說,只是缺愛,而不是被寵壞。

5、結語

做父母很容易,做好父母卻並不容易。

有時候,某些家長對於孩子的一些表現,所表現出的不滿和挑剔,會讓人覺得:

這樣的家長,需要的不是一個人類孩子,可能更需要一個機器人,輸入自己想要的指令,就能準確執行。表現得和自己的預期分毫不差。這樣才對。

而事實卻是,每個孩子的成長,都可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所以,家長要學習一些育兒知識,和孩子一起成長。

但有些現象,則可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如果家長懂得一些育兒知識,就不會把正常現象當問題去解決,卻可能製造出更多問題。

相關焦點

  • 許多家長,被孩子慣壞了
    為什麼說許多家長被孩子慣壞了,被孩子慣壞了「你們如今就是太在意孩子的內心感受了,太慣著了。」「孩子啥也不懂現在,以後會理解的。」不亂發脾氣,需要先了解孩子拋棄那些傳統的經驗辦法,那些自己成長中經歷過的錯誤育兒知識,要放下而不是視為圭臬。用正確的教育方式培養孩子,了解孩子為什麼會犯錯。
  • 孩子被慣壞會有哪些表現?這5點很重要,佔一條也要改
    文|小不點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所以大家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家長們不僅會關注孩子的學習,也會從孩子的品格、性格等方面耐心培養。孩子被慣壞會有哪些表現呢?
  • 「孩子被你慣壞了」,撒手不管的爸爸有資格對媽媽吼這句話嗎?
    「孩子都被你慣壞了」章鳴癱坐在沙發上玩著手機,年幼的兒子邁著小短腿,晃晃悠悠地來客廳拿東西,一不小心摔了個大的。他覺得孩子摔一跤再正常不過,安慰了一聲,繼續刷著屏幕。沒想孩子恰好撞到了桌腳,疼了些,眨巴眨巴想哭。章鳴感覺到了,立刻呵斥道:「這麼點事情有什麼好哭的!
  • 孩子有這4個表現,說明被慣壞了!家長若忽略,將來少不了後悔
    幾乎所有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長,將來能有良好的品性,但是出於父母對孩子天生的疼愛,他們在育兒過程中會出現很多「難以抗拒」的放縱和溺愛。雖然沒有人可以苛責父母的這種愛,但如果孩子因為這樣的愛而被寵壞了,那無論是對家庭和他個人來講都不是好事。下邊這幾種常見的孩子被慣壞的標誌,家長可要重視起來喲!
  • 孩子有這4個表現,說明被慣壞了!家長若忽略,將來少不了後悔
    幾乎所有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長,將來能有良好的品性,但是出於父母對孩子天生的疼愛,他們在育兒過程中會出現很多「難以抗拒」的放縱和溺愛。雖然沒有人可以苛責父母的這種愛,但如果孩子因為這樣的愛而被寵壞了,那無論是對家庭和他個人來講都不是好事。
  • 孩子的問題是問題嗎?需要找回的,也許是家長童年的純真
    在現在這個「內卷」、競爭越來越趨於激烈繁多的時代,父母在育兒這件事情上的擔憂和焦慮,可能是無論如何也無法避免的,只是在輕重程度上有所差別。我們不需要去培訓機構或是中小學調查才能知道,單是自己周圍的人隨便談一談,也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整個社會教育氛圍的緊張與焦灼。從孩子出生後起,為將來更長久的競爭所做的準備就已經開始,什麼時候開始學習英語、加減與認字?幾歲應該上繪畫班?為孩子報哪一門樂器?
  • 家長總是擔心「孩子被寵壞」?孩子還很可能會缺愛
    1、養育孩子,家長需要懂點育兒知識很顯然,這個描述裡的問題表明,家長需要學習點育兒知識了,特別是當爸爸的。為人父母不需要考試,但了解點育兒常識還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如果家長能稍微懂點育兒知識和常識,可能就會發現,很多時候,大人以為的問題,根本就不是問題。
  • 孩子會被「愛」慣壞嗎?
    自從有孩子以來,我就很關注科學育兒方面的知識。現在很多專家都提倡對孩子進行「放養」,尊重他的獨立性,給他充分的自由。一直以來,我和他媽媽也是這麼做的,我們把他當朋友對待,做什麼決定之前都會徵求他的意見,我們很少批評他、約束他,也不幹涉他的愛好,甚至我還陪著他打遊戲。可是親戚朋友都勸我們,說我們太溺愛、嬌慣孩子,「家長就要有家長的樣子,孩子這麼大,再不管教就晚了」。
  • 總說要「接納孩子」,可接納太多,會慣壞吧?
    總有人以為,給孩子的愛與接納,需要有個「度」,少了固然會讓孩子缺愛,多了也會把孩子慣壞。  如果你是這麼想的,那就根本沒弄明白,「接納」和「慣」,根本就是兩個不同層面的概念。  看過這篇之後,相信你對「接納」會有更深的理解。
  • 學了很多育兒知識卻教不好孩子?因為嚴格來說,你學的是育兒技巧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我們學了很多育兒知識,也自認為懂得了很多,但是在教育孩子時,仍然感到束手無策,學得所有的育兒方法好像都沒有真正的作用,並沒有幫助我們更好的教育好孩子。就比如孩子的作業問題,寫這個問題的相關文章,可以說已經汗牛充棟了,隨便網上一搜就一大把,教你如何如何地輔導孩子作業,說的也是頭頭是道,講的好像都很有道理,但是當你學完之後回來實踐時,好像就不是那麼回事。它並不能幫助你解決孩子的作業問題,孩子該咋滴還咋滴。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其實歸根結底是你學的都是一些育兒技巧,並沒有形成系統的育兒理念。
  • 學了一堆育兒知識,還是帶不好孩子?自我問題還是關係問題?
    做家庭教育諮詢師的時間長了,最常聽家長們說的話就是「老師,你說的都有道理,我自己也學了很多育兒知識,但是一到孩子身上,這些知識基本沒用,孩子根本不按套路來。」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類似的困惑,講座沒少聽,育兒書籍沒少買,理論學的頭頭是道,可是怎麼一到實際應用的時候,就歇菜了呢?
  • 格格:小嬰兒一哭就抱他,會不會被慣壞?
    導讀:「哎喲,你不要孩子一哭就抱他,會慣壞孩子的。」想必這句話對於很多媽媽來說,總會聽到一些長輩們在耳邊指點一二,這就是他們所謂的「慣壞原理」,覺得孩子會很容易被慣壞,想要以後不那麼辛苦,那麼從小嬰兒時期開始,就要讓孩子習慣大人的照顧方式,不要動不動就哭。
  • 育兒信息五花八門,家長特別需要擦亮眼睛 | 人民時評
    當下,各種育兒理念層出不窮,育兒類公眾號、視頻節目不斷湧現,如何在海量信息中去偽存真、去粗取精,著實讓年輕父母頭疼。日前一項調查也印證了這一點:遇到育兒困惑時,91.0%的受訪家長會搜索育兒類自媒體,但60.5%的受訪家長認為自媒體中無用信息過多。「沒有人天生就會當父母」。做一名合格的家長,需要用心盡力,也需要知識積累。
  • 實現科學育兒,家長特別需要擦亮眼睛,認真鑑別
    做一名合格的家長,需要用心盡力,也需要知識積累。孩子呱呱落地,從嬰兒床到輔食餐,從學發音到學外語,從興趣班到升學考,成長過程中有不少年輕家長需要攻克的「知識點」。相較傳統育兒理念,對網際網路依賴程度較高的新一代家長追求科學育兒,觀念更加開放,自主學習能力較強,精細教育的需求充分釋放。有統計顯示,2018年我國母嬰行業市場規模已達2.7萬億元,預計2020年將超過3萬億元。
  • 孩子即將上幼兒園,除了孩子要適應分離焦慮,家長也需要
    孩子和父母分別的時候,其實不僅孩子有分離焦慮,家長也有分離焦慮。第1點,要正確的看待孩子的分離。父母一定要知道自己是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輩子的,一定要讓孩子有一定的獨立自主的能力,如果父母提前適應了沒有孩子的日子,那麼在面對以後分離的時候也不會更加的難受,而且在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面對都是同齡的小朋友,父母也不必過分的擔心孩子會受到欺負,在幼兒園裡,他可以學到更多的知識。
  • 孩子被慣壞!家長再不糾正,老了就等著哭吧!
    作為父母,我們常常希望能夠給孩子一個豐富、自主的童年,同時也希望孩子能夠成長為一個善良且知道感恩的人。讓孩子懂得提出合理的要求而不單是事事滿足,讓孩子體會到父母全然的愛而不至於被慣壞,掌握愛的尺度與平衡,是每個父母都需要反覆思考的命題。
  • 科學育兒方法多,培訓課程來支招,家長也來學一學~
    科學育兒方法多,培訓課程來支招,家長也來學一學~ 2020-07-13 20: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李玫瑾:想要孩子有出息,少走彎路,家長要做到 "2不管3不慣"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很多時候孩子在遇到挫折時,如果家長沒有看到或者沒進行安慰,孩子還沒有哭鼻子,一旦家長開始安慰,孩子的眼淚反而吧嗒吧嗒地流下來了,甚至號啕大哭。其實家長的過度關心,反而容易慣壞了孩子,對孩子以後的成長不利,特別是在遇到一些小挫折的時候,孩子的自信心更容易受到打擊。那家長應該怎麼做比較好呢?
  • 孩子身高受阻,比同齡人矮半頭?這個育兒知識得學起來
    導讀:孩子身高受阻,比同齡人矮半頭?這個育兒知識得學起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身高受阻,比同齡人矮半頭?這個育兒知識得學起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準爸準媽,除了給孩子準備生活物品,來給孩子多囤點育兒知識吧
    小時候,爸爸可能是這樣表達愛的:陪孩子玩玩具,陪孩子去遊樂場,沒有任何約束的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但是,等孩子大了,馬上上小學了,覺得得學習了。就突然一改往日的育兒方式,搖身一變,成了狼爸爸。不準玩時間長,不準吃飯說話,甚至寫字也不準出現不標準的情況……爸爸的這一系列動作,說明一個問題:缺乏科學的育兒知識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