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正麗團隊最新研究:武漢疫情暴發期間有貓被感染

2020-12-19 新京報

新京報訊(記者 李玉坤)近日,有關貓感染新冠病毒的案例和研究越來越多。4月3日,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石正麗教授等人在預印本平臺bioRxiv上發表論文顯示,武漢疫情期間取樣的102隻貓,有14.7%感染新冠病毒。

這篇題目為SARS-CoV-2 neutralizing serum antibodies in cats: a serological investigation的研究論文表明,武漢疫情暴發期間有貓只被感染。該研究尚未經同行審議。

研究稱,貓感染可能因人將病毒傳染給貓,並同時提醒,仍需通過對疫情暴發前的貓的大樣本調查新冠病毒感染核實。

記者了解到,先前已有研究表明貓可能是新冠病毒的潛在易感動物。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陳化蘭院士團隊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在雪貂和貓中複製效率很高,而在狗、豬、雞和鴨中複製能力微弱。

石正麗等人通過檢測特異性血清抗體來調查貓是否感染新冠病毒。他們在武漢市收集了新冠病毒暴發後的102份貓血清樣本和暴發前的39份貓血清樣本。檢測發現,暴發後收集的102份貓血清中有15份(14.7%)對新冠病毒的受體結合域(RBD)呈陽性。陽性樣品中,有11株具有新冠病毒中和抗體。

此次疫情期間,不少動物進入公眾視線。其中,一些動物已被證實感染,一些則被懷疑是中間宿主。目前,有關這些動物在新冠病毒傳播中具體扮演的角色尚無研究定論。

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寵物貓狗

除了實驗研究,之前已有案例顯示貓感染新冠病毒。

香港特區政府漁農自然護理署3月31日通報,一隻混種短毛貓對新冠肺炎病毒測試呈陽性反應。漁護署稱,這隻寵物貓的畜養人已確診新冠肺炎,寵物貓於3月30日經抽取樣本檢驗發現,口腔、鼻腔及直腸樣本對病毒測試呈陽性反應,但寵物貓目前沒有相關病症。

這是香港第三隻被檢測帶有新冠病毒的寵物。此前,已有兩隻寵物狗病毒測試呈弱陽性或陽性反應。此外,有報導稱,比利時有一隻貓也疑似感染新冠病毒。

疫情不嚴重地區,貓狗感染並不常見。今年1月到2月,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寵物疫病防控創新團隊採集了北京地區有腹瀉和呼吸道症狀(特別是有發燒、 嚴重咳嗽症狀)臨床寵物貓病例 20 只和寵物犬病例4 只的咽拭子,檢測結果顯示,發病原因系 FHV、支原體等感染,沒有檢測到新冠病毒核酸陽性。

可能的自然宿主和中間宿主:蝙蝠、穿山甲

新冠病毒出現後,經測序發現與SARS病毒同源,相似度79.5%,新冠病毒屬於SARS相關冠狀病毒。因為SARS病毒的源頭是蝙蝠,因此,科學家最初便懷疑新冠病毒來自於蝙蝠這一天然病毒庫。

中國疾控中心武桂珍等人研究了基因庫中的蝙蝠冠狀病毒樣本,發現與在中國浙江舟山採集的兩種蝙蝠SARS相關冠狀病毒序列同一性為88%。

最有力的證據來自中科院病毒所石正麗團隊,他們公布了雲南發現的中華菊頭蝠體內冠狀病毒(Bat-CoV-RaTG13)基因序列,與新冠病毒相似度達96%。

穿山甲則被一些研究者認為是新冠病毒的中間宿主,因為蝙蝠與人類交集不多,也很少被作為「野味」食用。

包括香港大學袁國勇在內的三個團隊從走私到中國的馬來亞穿山甲體內發現了SARS相關冠狀病毒,但基因序列與新冠病毒相比,相似性僅在90%上下,遠低於蝙蝠體內發現的冠狀病毒。

無論是蝙蝠直接感染人還是穿山甲作為中間宿主,目前為止尚沒有確鑿證據證實。

理論預測的中間宿主:蛇、老鼠和家豬

蛇是最早推測的中間宿主。1月22日,北京大學、廣西中醫藥大學等學者就發表論文,認為新冠病毒似乎是蝙蝠冠狀病毒與起源未知的冠狀病毒之間的重組病毒,蛇可能是新冠病毒的中間宿主。

但不少學者對此提出質疑。因為新冠病毒所屬的β冠狀病毒主要感染人和牛、馬、豬、鼠等哺乳動物,蛇作為爬行動物攜帶病毒的可能性不大。

幾名中國學者3月16日發表的論文預印本認為,豬和家鼠可能是新冠病毒的中間宿主。論文作者認為,豬和小鼠冠狀病毒都經歷了重組事件,他們推測SARS-CoV-2可能首先起源於蝙蝠,經歷了一系列重組事件,豬和小鼠在跨物種傳播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不過,目前尚無在豬和家鼠體內檢測出新冠病毒的報導。

Tanja Opriessnig等人3月28日發表的研究文章認為,易感染豬和人類的冠狀病毒沒有明顯的重疊,人類的冠狀病毒主要感染呼吸系統,而豬的冠狀病毒主要感染腸胃系統。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的研究小組也得出結論,雞、豬和鴨不太可能感染新冠病毒。

新京報記者 李玉坤

編輯 陳思 校對 盧茜

相關焦點

  • 石正麗/金梅林團隊發表聲明:貓群感染被媒體誤讀,研究者...
    純屬標題黨,惡意解讀為「14.7%的貓已感染新冠病毒」,誇大事實,誤導公眾! (歪曲圖文部分截圖) 同時,受其影響,越來越多的媒體和個人也誤讀了石正麗/金梅林團隊的研究論文。
  • 石正麗、金梅林團隊聲明:貓群感染是誤讀,沒有證據表明貓群大...
    01純屬標題黨,惡意解讀為「14.7%的貓已感染新冠病毒」,誇大事實,誤導公眾!受其影響,越來越多的媒體和個人也誤讀了石正麗/金梅林團隊的研究論文。有些人開始打算遺棄貓,有些人甚至在網上呼籲捕殺流浪貓!
  • 石正麗團隊最新研究表明新冠狀病毒的源頭可能是蝙蝠
    石正麗團隊最新研究表明新冠狀病毒的源頭可能是蝙蝠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12 12:58:31 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研究組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他們推測新冠狀病毒的源頭可能是蝙蝠。
  • 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答《科學》雜誌18問……
    導語石正麗駁斥了川普 「新冠病毒是從武漢病毒研究所實驗室洩漏」的說法,並回答了有關病毒起源、研究成果的一些提問。近日,《科學》雜誌刊登了一篇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石正麗通過郵件接受該雜誌提問採訪的稿件。
  • PNAS:石正麗團隊等2018年發現的豬冠狀病毒,被證實可感染人類
    摘要:2018年4月,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教授團隊等在 Nature雜誌發表論文,發現新型冠狀病毒SADS-CoV是造成廣東省小範圍豬瘟的病原體,且該病毒同樣來自中華菊頭蝠。2016年10月28日起,在中國廣東省清遠市的一個養豬場觀察到豬的致命性疾病暴發,2018年4月4日,石正麗(武漢病毒所)、馬靜雲(華南農業大學)、童貽剛(北京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等研究團隊合作在 Nature 雜誌發表論文,揭示導致這些豬致命性疾病的元兇是豬急性腹瀉綜合症冠狀病毒(SADS-CoV),是一種來自蝙蝠的新型冠狀病毒,屬於α冠狀病毒。
  • 【中國科學報】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石正麗答《科學...
    目前這一疫情的傳播規模和您想像的相比如何?  答:病毒跨種感染事件一直都存在,我們國家在科研項目、設施設備和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都有部署。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範圍的擴大和頻率的加強,感染的風險不斷加大,我們的研究也證實和支持這一點。我們的研究工作對傳播規模等並沒有涉及。
  • 武漢病毒所是疫情源頭?學者呼籲不要憑空假設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 張若婷中國唯一的P4生物安全實驗室所在地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近日捲入了「新冠病毒源頭」風波。該研究所的石正麗研究員率領的團隊是蝙蝠病毒研究領域的權威,也是中國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病毒的源頭攻克團隊。
  • 疫情知識 | 陳薇院士等團隊的最新研究進展
    AMiner疫情專題的「知識集錦」最近更新了新冠病毒的傑出團隊研究進展、重大論文和疫情新聞等,下面重點介紹一下各部分研究熱點。傑出團隊最新進展陳薇院士團隊在新冠疫苗研製方面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據3月3日晚央視《新聞聯播》報導,由軍事醫學研究院陳薇院士領銜的科研團隊聞令即動、爭分奪秒,集中力量展開應急科研攻關,在新冠肺炎疫苗研製方面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果。今年1月26日,農曆大年初二,54歲的陳薇少將帶領專家組進駐武漢。
  • 頂級期刊復盤武漢疫情92天:5階段,2月前醫護感染風險高
    新冠疫情暴發期間,大量正式發表或未經同行評議發表的研究描述了COVID-19患者的臨床特徵,也有研究報告了武漢早期的病毒傳播動力學。在疫情接近平息之際,來自華中科技大學、復旦大學、美國哈佛大學研究團隊認為,需要用更長時間範圍內的數據來闡釋曾經的疫情震中湖北武漢的流行病學特徵全貌,以及多項控制緩解措施實施前後對疫情控制的影響。
  • 石正麗回復《科學》雜誌提問:川普欠我們一個道歉
    文章稱,石正麗在7月15日通過郵件回復了《科學》提出的多個問題,包括病毒起源和武漢研究所的研究工作。在回覆中,石正麗回擊了關於病毒起源的猜測。她稱自己和同事在2019年末從患有不明來源肺炎的患者的樣本中發現了病毒。「在此之前,我們從未接觸研究過該病毒,也不知道存在著這樣一種病毒。」
  • 石正麗現身華南海鮮市場帶走2箱樣本:啥都不敢說了,一說就被批
    封面新聞記者 梁波 田雪皎 發自湖北武漢「我是第二次來,來取樣!」3月3日17時許,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石正麗現身華南海鮮市場。當天,她和她的團隊帶走兩箱樣本。「我一直在這。守市場,我沒被傳染。難道我就活該被感染?」3月1日16時許,市場一位留守工作人員仰臥沙發上,有點不忿。
  • 病毒專家石正麗見到蝙蝠「鏟屎官」會怎麼說?
    武漢病毒研究所專家石正麗在新冠病毒疫情暴發時,宣布是人們吃野味引起的。之後她發文稱:雲南菊頭蝠身上發現的新冠狀病毒與新冠病毒同源性高達96.2%,表明其自然宿主就是蝙蝠。但是,據《曼谷郵報》3月16日報導, 泰國西部省份Ratchaburi的蝙蝠糞便收集者在疫情期間,仍然不受影響,還在照常收集蝙蝠糞便。據悉,蝙蝠糞便收集者在天黑後開始工作,那時數百萬隻唧唧喳喳的蝙蝠會湧出洞穴尋找食物。
  • 新冠病毒可在貓或高溫高溼下傳播?看這些研究重塑我們的認知!
    Cowling團隊在Nature Medicine在線發表研究論文,研究證明外科口罩可以顯著減少呼吸道飛沫中的流感病毒RNA和氣溶膠中的冠狀病毒RNA,並有減少呼吸道飛沫中的冠狀病毒RNA的趨勢。 該結果表明,外科口罩可以防止有症狀的人傳播人類冠狀病毒和流感病毒。 2.
  • 原武漢病毒所科研人員萬餘字長文:疫情之下的是與非—新聞—科學網
    疫情最早報告是在武漢,而位於武漢市、坐擁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P4)、且多位研究人員常年致力於冠狀病毒和蝙蝠病毒研究的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以下簡稱武漢病毒所),自疫情開始至今一直處於風口浪尖。這一命名引發了較大爭議,中國病毒學家先後2次在國際有影響力的科學期刊上發表文章建議更名。為避免引起更多爭議和不必要的誤會,在此我按照WHO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疾病命名,稱之為COVID-19病毒。) 1. 疫情期間,武漢病毒所到底做了什麼? 根據網絡上可查找到的信息,我簡單梳理一下武漢病毒所在此次疫情中所做的工作。
  • BBC紀錄片直擊武漢:?疫情暴發一年後再次人來人往
    長江網12月12日訊(記者李玉瑩)疫情暴發一年後,這座經歷苦難的城市再次人來人往。英國廣播公司(BBC)於近日推出最新紀錄片《一年後,新冠疫情如何改變了武漢》。時長17分鐘的紀錄片,分別從《熱乾麵之城》《理髮師志願者》《艱難復甦》《人民至上、生命至上》4個篇章記錄武漢市民的日常生活,通過漢街、江灘、戶部巷、長江大橋等多個地標,向全球觀眾展現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一年後武漢的模樣。
  • 金梅林、石正麗教授:武漢貓有局部染病,但並不可怕!
    新冠疫情迫使世界各國政府不得不採取強硬措施限制人們出行,早發現、早隔離是控制疫情最為有效的手段,然而,目前的防控措施僅僅針對人,而大量的研究事實表明SARS-CoV-2也能感染其他動物。
  • 新冠病毒如何感染人類?II型肺泡或是靶細胞 男性更易感
    左為團隊的研究基於早些時候發布的兩項最新研究。他們認為,儘管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新結構與ACE2蛋白互作能力,由於丟失的少數氫鍵有所下降(相比SARS病毒S-蛋白與ACE2的作用有下降),但仍然達到很強的結合自由能(-50.6kcal/mol)。這一結果說明武漢冠狀病毒是通過S-蛋白與人ACE2互作的分子機制,來感染人的呼吸道上皮細胞。
  • 貓貓也會感染新冠病毒?病例持續增加的隱憂
    ,其中一隻貓的主人此前病毒檢測呈陽性,這是美國首次發現家養寵物感染。此前,紐約市布朗克斯動物園(Bronx Zoo)繼3月底一隻馬來亞虎確診感染後,又有4隻老虎和3隻非洲獅確認感染。園方認為,這些動物是被一名在園內工作的無症狀感染者傳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