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複習的技術:跟LEO學ANKI》視頻課程的部分文字稿,視頻已於上個月更新,如果你對課程服務感興趣,可以留意文末的增值服務。
微信公眾號:學習駭客
厚薄讀書法華羅庚先生主張讀書要先把書讀厚,再把書讀薄,我們很多人都聽了十幾年,卻不知道該如何下手。
把書讀厚,就是要通過「轉述」把書裡的知識點弄透:單個講的是什麼?內部之間是什麼關係?與以前學過的知識有什麼聯繫或區別?這些都要扎紮實實地學習。
把書讀薄,具體來說,就是把知識用Anki學到手,然後和實踐和知識產生互動,再擱置一段時間,遺忘掉具體的語句,生成抽象的概括性的見解。這有點像電影《倚天屠龍記》裡張三丰對張無忌說的話,把你會的都忘掉,才能習得更上乘的武功。
微信公眾號:學習駭客
與「先分後總」的區別如果從數量上看,「把書讀厚」和「先分後總」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把學習的東西由少變多,原本要一張筆記學習的內容,現在卻要拆成很多。
但是,這兩者也有很明顯的區別。
如下圖所示,這是一張幕布精選頁面的讀書筆記,上下級分布的特徵很明顯,這也是我們很多人習慣記錄的樣式。
像這樣的層級包含關係,我們就會使用「先分後總」的方法。
先問總的,如「培養項目領導者非正式權力的4個基本的行為準則是什麼?」。
再問分的,如「如何展現尊重?」「如何明確期望?」等等。
但是像下圖這樣的學習資料,如果只是用「先分後總」就學得片面了,甚至是完全無從下手。
所以,「先分後總」只能處理具有明顯上下級關係的知識,而很多時候我們學習的東西具有更豐富的關係,這就是本文要介紹的方法——如何把書讀厚?
微信公眾號:學習駭客
例一 程序技能類以下圖為例,這是一篇關於時間管理中任務收集和處理的流程圖(截圖經授權轉載自網易雲課堂《跟鄒小強學習滴答清單》)。
按很多人的習慣,可能就直接截這麼一張圖作為筆記了。
表面上看是省時間了,其實有很多弊端。
首先,信息量過大,肯定是記不住的;其次,知識點沒有進行細分,無法準確地遷移到實際應用;再者,知識沒有經過深層消化,無法與已有知識進行關聯,按照學習科學的標準,這就不是有效學習;最後,記不住,或者要花更多地時間才能記住這麼多內容,忘得還快,不僅沒省下時間,也沒學到東西。
那麼,如何用「把書讀厚」的思路來學習這樣的內容呢?
第一步,學習這張圖的整體。
1/ 衣櫃整理法分哪幾步?答:放入……;分類……;每日計劃……。
2/ 收集箱裡的待辦事項有哪幾種分類?答:行動、任務、項目、約會。
第二步,學習各自細分的知識點。
3/ 添加到收集箱的待辦事項中,約會的處理流程是什麼?答:直接行動。
4/ 添加到收集箱的待辦事項中,行動的處理流程是什麼?答:設定截止時間。
5/ 添加到收集箱的待辦事項中,任務的處理流程是什麼?答:任務分解,設定截止時間。
6/ 添加到收集箱的待辦事項中,項目的處理流程是什麼?答:建立框架,任務分解,設定截止時間。
第三步,比較知識點內部的相同點。
7/ 添加到收集箱的待辦事項中,行動、任務和項目相互之間有什麼共性?答:都有設定截止時間的環節。
第四步,比較知識點內部的區別。
8/ 添加到收集箱的待辦事項中,任務相比行動多了哪個步驟?答:任務比行動多了任務分解。
9/ 添加到收集箱的待辦事項中,項目相比任務多了哪個步驟?答:項目比任務多了建立框架。
10/ 添加到收集箱的待辦事項中,約會和行動相比有什麼區別?答:約會僅是一個時間點的提醒,而行動需要一個時間段去執行。
第五步,和外部知識點(已有知識)進行比較,找到區別和聯繫。
11/ 待辦事項和時間日誌分別解決了什麼問題?答:待辦事項以滴答清單為代表,其中分為約會、行動、任務和項目,作用側重於提醒和執行;而時間日誌以atimelogger為代表,作用側重於記錄、診斷和改進。
12/ 待辦事項和番茄時間分別解決了什麼問題?答:待辦事項工具側重於提醒和執行,而番茄時間工具側重於專注或主動休息。
這樣就把原來1張筆記變成了12張筆記,從長遠來看,這樣學習不會反覆遺忘而重新學,所以不僅不會出現想像中的「更費時間」的情況,還更加有效。
畢竟我們學習不會為了省時間,最終還是要為了學以致用。
微信公眾號:學習駭客
例二 陳述性知識前面例子裡我們分析的是圖文材料,但還有更多情況下是純文字內容,那這種素材該怎麼處理呢?
下圖是曾仕強的《人際的奧秘》一書中的片段,以高亮處的文字為例,這裡列舉了人際關係的十大要領。
按照許多讀者的習慣,可能會把這句話複製到Anki裡,做成一張筆記來學習。這樣顯然吃不透這段話,那我們該怎麼把書讀厚呢?
如果沿用例一中的思路,我們應該先學習總的,再學習各自分的,然後對比知識點內部的聯繫和區別,最後和已有知識進行比較。
我們的課程群裡經常會有同學問到:「到底應該是先分後總還是先總後分呢?」在大多數情況下,這兩個的區別並不大,但是當「先總後分」的難度會阻礙我們繼續學習時,「先分後總」無疑是更明智的。
拿上面的例子來說,如果是「先總後分」,我們可能無法一口氣把這10條要領說出來,那我們就可以「先分後總」,所以我們的例二和例一就有了第一個區別。
以下內容還需要讀者在學習過程中結合上下文,這裡的舉例只為說明思路。
第一步,先學習各自細分的知識點。
1/ 在曾仕強主張的人際關係十大要領中,如何理解「一表人才「?答:……。
2/ 在曾仕強主張的人際關係十大要領中,如何理解「兩套西裝「?答:……。
3/ 在曾仕強主張的人際關係十大要領中,如何理解「三杯酒量「?答:……。
4/ 在曾仕強主張的人際關係十大要領中,如何理解「四圈麻將「?答:……。
5/ 在曾仕強主張的人際關係十大要領中,如何理解「五方交遊「?答:……。
6/ 在曾仕強主張的人際關係十大要領中,如何理解「六出祁山「?答:……。
7/ 在曾仕強主張的人際關係十大要領中,如何理解「七術打馬「?答:……。
8/ 在曾仕強主張的人際關係十大要領中,如何理解「八口吹牛「?答:……。
9/ 在曾仕強主張的人際關係十大要領中,如何理解「九分努力「?答:……。
10/ 在曾仕強主張的人際關係十大要領中,如何理解「十分忍耐「?答:……。
第二步,尋找知識點內部的共性。
11/ 在曾仕強主張的人際關係十大要領中,一表人才和兩套西裝有什麼相同點?答:……。
12/ 在曾仕強主張的人際關係十大要領中,三杯酒量和四圈麻將有什麼相同點?答:……。
13/ 在曾仕強主張的人際關係十大要領中,五方交遊和六出祁山有什麼相同點?答:……。
14/ 在曾仕強主張的人際關係十大要領中,七術打馬和八口吹牛有什麼相同點?答:……。
15/ 在曾仕強主張的人際關係十大要領中,九分努力和一表人才有什麼相同點?答:……。
第三步,發掘知識點內部的區別。
16/ 在曾仕強主張的人際關係十大要領中,一表人才和兩套西裝有什麼區別?答:……。
17/ 在曾仕強主張的人際關係十大要領中,三杯酒量和四圈麻將有什麼區別?答:……。
18/ 在曾仕強主張的人際關係十大要領中,五方交遊和六出祁山有什麼區別?答:……。
19/ 在曾仕強主張的人際關係十大要領中,七術打馬和八口吹牛有什麼區別?答:……。
20/ 在曾仕強主張的人際關係十大要領中,九分努力和一表人才有什麼區別?答:……。
第四步,最後學習這段知識點的整體結構。
我們說的「先分後總」其中的「總」並不是每次都只有一個,它還可能有內部分層,例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總」不僅僅是12條,其中還有一層二級的「總」,即國家層面、社會層面、個人層面,3個層面的下面都各自包含4個維度。
以上文的例二為例,通過理解上下文,我們發現這裡的「總」也有兩層。
21/ 曾仕強主張的人際關係十大要領,指的是哪10個?答:……。
22/ 曾仕強主張的人際關係十大要領,包括哪5個方面?答:……。
第五步,和已有經驗進行關聯思考,或者和實踐進行結合思考,這裡舉幾個例子。
23/ 曾仕強主張的人際關係十大要領與《關鍵衝突》中主張的人際關係處理方式,有什麼相同或不同?
24/ 曾仕強主張的人際關係十大要領對我有什麼啟發,我在之後實踐中需要做哪些改變?
等等。
這樣我們就做到了「把書讀厚」,這些問題都可以作為學習心得記錄到Anki裡複習,不僅能夠提醒和指導實踐,也可以為之後的主題學習提供前置知識。
微信公眾號:學習駭客
學習建議例一是程序技能類的學習材料,這類內容的學習有如下建議:
1/ 先學習,記住,作為生活提醒;
2/ 再回顧,比較,對照前段時間的實踐,找到做得不好的地方,找到之前學習存在遺漏的地方;
3/ 最後仍然用不上的內容,就暫且作罷,繼續尋找對自己有營養的知識進行學習。
例二是陳述性知識的學習材料,這類內容的學習有如下建議:
1/ 一定不能直接複製粘貼筆記,而是要自己先學習並理解;
2/ 把自己的理解(學習心得)記錄成筆記,以合適的單位組織到Anki裡複習;
3/ 複習期間不是單純的重複,而是要結合近期生活經驗學習收穫去思考,對實踐有什麼指導意義,和其他知識有無關聯,筆記要適時修改;
4/ 如果複習了多次,持續有2個月了,該記住的都記住了,能發散的都發散了,就可以處置了;
5/ 處置的意思就是,如果是備考,就複習到考試,如果是日常學習應用,就可以刪除了。
細心的讀者留意到,LEO在前文舉例時,使用的問題都包含相似的片段,甚至是10個同級問題都使用了相同的問法。如果把下面黃框裡的部分去掉,然後簡單直接地問「一表人才是什麼?」,會出現什麼問題呢?這個留給讀者自己思考。
微信公眾號:學習駭客
把書讀厚的深遠意義把書讀厚,長遠看會更省時間。
如果你只看到眼前,那一條筆記或一張圖肯定更省時間,因為不需要深入思考,也不需要操作那麼多次。
但是如果你願意看得長遠一些,一定會發現「信息加工時越認真,信息提取時就越流暢」,最後或許會比一條筆記或一張圖的方法更省時間。
把書讀厚,有助於告別機械學習。
LEO曾在舊文「終於,我們找到了告別機械學習的方法「(見文末相關閱讀)提到,在奧蘇伯爾看來,進行有意義學習必須擁有「與新知識相互聯繫的知識儲備」。而我們在「把書讀厚」的過程中,就已經在與知識建立聯繫了。並且因為知識單位更適合自己,提取也就更加準確。
把書讀厚,更符合第一性原理。
在舊文「電影《頭號玩家》帶給我們學習上的啟示」(見文末相關閱讀)中,LEO介紹了馬斯克主張的第一性原理,它包括溯源、拆解、重構和迭代四個環節。「把書讀厚」就是拆解的過程,如果再用Anki複習並將知識存入長時記憶,那以後不論是學習新知識還是解決新問題,都會自然而然地能夠進行「重構」了。
把書讀厚,讓我們離有效學習更近。
在伯澤爾的《有效學習》書中,作者認為「對知識內在聯繫的思考,是有效學習的最終體現」,「要想精通,必須要對知識如何相互關聯具有清晰的結構」。在LEO看來,比起畫一張思維導圖「聰明法」,還不如把書讀厚這樣的「笨方法」更有助於自己建立清晰的知識結構。
微信公眾號:學習駭客
總結把書讀厚其實和「轉述」有異曲同工之處,很多同學在後臺催更轉述相關的話題,這次算開了個小頭,剩下就留給讀者自己去實踐了。
不過由於學習效果存在滯後性,不會因為你今天用了這個方法,明天就能感受到效果。還需要堅守學習的邊界,並且保持長期學習的耐心。
微信公眾號:學習駭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