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封信箋載師道!復旦老教授給學生寫了1000封信
「文以載道」,信亦載道。如果說,課堂是教師傳道授業的主陣地,那麼,信箋已然成葉春華教書育人的「第二課堂」。葉春華寫給學生的信,均按照時間和姓名分門別類歸進不同顏色的文件夾裡,有些信紙已然發黃。打開其中幾封,字數少的幾百字,多則四五千字。雖是手寫,卻也整齊劃一,少有修改的痕跡。
-
張愛玲與夏志清的118封信
一九六三年以來張愛玲所有給我的信件都可以按年月有系統地排列起來了。愛玲來信大部分找到之後,我當然也想起了三十多年來我自己給她更多的信。她經常在信上抱怨搬家遺失東西之苦,因之初在《對照記》上看到了「三搬當一燒」這句名言,我對自己的信件究竟保存了幾封更不敢樂觀。
-
她一年寫700封信,其中一封寫給了郵政
請她幫忙給紅十字會寫一封感謝信此後,來求信的人絡繹不絕到現在,她已經幫人寫了700多封信這件事在網上勾起了一波回憶殺網友紛紛「爺青回」翻出了自己那些年曾收到的信聲靜本人也有一段難忘的書信情緣她說小時候最盼望的就是郵遞員送來的家書
-
周國平:兩年給教師寫了101封信
我們很多老師都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卻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如此這般……」這是今年1月,瑞安市桐浦鎮中心小學校長周國平寫給教師的第100封信,寫在一個再平凡不過的工作日早上。隨著時代的發展變遷,書信這一傳統的通訊方式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但周國平卻筆耕不輟,從2016年開始,堅持每周給全體教師寫信。
-
十年前寫封信給十年後自己 寫給未來的信還記得嗎
吾老師及她所在的《小學生時代》雜誌社委託錢報,想找到當年寫信的這60名孩子。 捨不得拆信,就連信封上的籤名都有故事 吾老師收藏的兩個牛皮紙信封鼓鼓囊囊的,信封上寫滿了孩子們稚嫩有個性的籤名。 「看見籤名就想到很多年前他們的樣子。」
-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一書是朱光潛先生在旅歐期間寫給國內青年朋友的十二封信,信中所說多為青年們所關心和應該關心的事情,如讀書、修身、作文、社會運動、戀愛、哲理、凡凡種種如此。這本書雖說是標杆給中學程度的青少年所讀,但在我看來,無論你什麼時候翻開它,都是最佳時機。
-
《山茶文具店》:16封書信掀起懷舊風潮,見字如面,紙短情長
然而,近些年有一本書,用十六個字母掀起了「書信時代」懷舊風,這本書就是日本暢銷作家小川的暖心的作品——《山茶文具店》。這是一個發生在日本鎌倉幫人代筆的文具店,雨宮鳩子成了第十一代傳人,來找她代代筆的人很多,有宣布離婚的通告信,有寫給初戀女友的信,有拒絕借錢的回信等等。
-
曉念作品《給我的祖國寫封信》心香文藝
曉念 作品欣賞,主編黃幼中給我的祖國寫封信用中國的漢字寫出你的頂天立地我的自豪用流利的英語>寫出你的屬於世界我的驕傲我的信裡寫盡文明古國的千年歷史寫盡悠遠的茶馬古道寫盡你的斑駁寫盡中華民族世世代代的勤勞寫盡你的鉛華寫盡勇敢推翻封建制度的舊社會王朝
-
綿陽中學英才學校:張小跳和她的六封信
張小跳和她的六封信新老粉絲紛紛留言點讚!當然,也有些質疑的聲音,主要是說「這些大咖們的確很厲害,但是還有許多沒被宣傳出來的老師也很牛啊,比如教我家孩子的那個誰誰誰」。在這裡呢,小編要特別感謝這些睿智可愛的家長們,謝謝大家對英才教師團隊的肯定和讚揚!你們的評價是對咱英才人最大的褒獎!
-
好想給你寫封信,但沒了你的地址
(以下精選部分留言) 01 我和老公的愛情開始於一封裝在牛皮紙信封裡的寫在A4紙上的情書。雖然他的字很醜,但我還是認認真真看完了,並且做出了人生最重要的決定。談戀愛時,雖然我倆在同一間辦公室,但並不影響他隔三差五的寫封信放到我辦公桌的抽屜裡,或是塞進書裡,或是藏在制服口袋裡。
-
老師兩封信學生珍藏64年:「沒這信就沒我今天」
64年珍藏,是學生的覺悟感恩,一遍遍重溫老師教誨,不光自己收益,更成傳家之寶。退學回家後,收到班主任兩封信9月10日,教師節。一大早,78歲的於福民拿出一本毛澤東詩詞選集,他小心翼翼地翻出夾在裡面的兩頁泛黃的紙。這是兩封用藍黑墨水鋼筆手寫的信。寫信的人正是他的恩師宮培英。
-
2907名大學新生寫家書 50多封信被退回
寫信,在手機、電腦風靡的當下,你還幹過這事嗎?這不,中秋節寧波大學陽明學院2015年級的2907名新生分別給自己的爸媽寫了一份家書,算算時間,這份家書也應該到家裡了。只不過,這途中發生了一點不怎麼愉快的事情,至今已有50多封信,又輾轉被退回了學校。
-
老師兩封信學生珍藏64年:「沒這信就沒我今天」
接下來,宮老師又站在於福民的角度分析了一番:「是啊,你來了幾天,在思想上確實受了些苦,不讓你隨便鬧、說巧話……」然而,宮老師緊接著話鋒一轉寫了一段讓於福民終身難忘的話:「你知不知道『困難的過程,就是本身力量壯大的過程』這句話的意義?
-
「小白」老師的69封信,很棒~
如今「家長微信群」已經成了每個班級不可缺少的交流平臺。老師會在群裡通報孩子們在校情況、發布重要通知;家長們有疑問會在微信群上與老師溝通。但是交流的便利讓很多老師和家長都「跑偏了」。不少老師和家長都快「怕」了家長群,這還怎麼愉快的實現家校溝通呢?
-
看完孟晚舟這4封信和2條朋友圈,才明白600多天她如此不易
看完孟晚舟這4封信和2條朋友圈,才明白600多天她如此不易我們日日夜夜守候孟晚舟的消息,多麼希望能有一個好的結果,可是一等就是600多天,她腳上那冰冷的腳鐐依然沒有解開,每天24小時依然被監控,真是讓人淚目。
-
啟發凱魯亞克寫出《在路上》的那封信終於找到了
讀完這種新文學體的信後,凱魯亞克立即放棄了手頭小說《在路上》最初的草稿,然後用了三周的時間晝夜加緊寫作,把他的小說風格修改成了類似卡薩迪的那種,也就是之後被稱為的「垮掉派文學」。凱魯亞克在他去世前不久曾提到過這封信,說它如果沒有遺失的話會改變他那位反傳統文化的繆斯偶像卡薩迪的文學地位,讓他成為高聳入雲的文學大人物。
-
手寫48封信,走進學生心裡
文/片 本報記者 尹明亮實習生 程子函 為每位孩子寫一封信 「期待你再大方一些,不懂的問題能每天問一個,當你停下休息時不要忘了別人在奔跑……」這是在夏利傑手機裡,她存下來的一封給學生的信,去年暑假過後,迎來了一波新的面孔,夏利傑也在以自己的方式讓學生們了解自己的想法。
-
過年了,給遠方的親人寫封信
春節前夕,陸軍第71集團軍某旅裝步十連發動官兵回歸傳統,開展「過年了,給遠方的親人寫封信」活動。一封封或長或短的家書中,官兵們通過質樸的語言,表達了對親人的思念與祝福,與親人分享在軍營的成長與收穫。我們徵得官兵同意,摘選其中部分家書推薦給《解放軍報》,感謝一直以來默默支持我們的親人。
-
《爸爸的16封信》,是寫給孩子的,還是寫給家長的?
以兒童文學工作為生平職志,為兒童寫作長達60多年,以臺灣《國語日報》「看圖說話」專欄與小讀者結緣,結集出版《樹葉船》、《青蛙歌團》、《月球火車》、《小紙船看海》、《小動物兒歌集》等圖畫書作品十餘冊,散文作品《小太陽》、《林良爺爺的30封信》、《爸爸的16封信》、《會走路的人》、《早安豆漿店》、《回到童年》多冊,兒童故事《我是一隻狐狸狗》,兒童文學論文集《淺語的藝術》、《
-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朱光潛
很久之前寫的,搬上來。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是寫給20世紀初的青年人看的,但不僅僅是那個時代的青年看的。為嘛?翻開就知道裡面的內容是適用於現在的,十二封信分別從不同角度對年輕人所關心的事項給出自己的意見。後面的附錄其實是十三四封信,是後來成書時所追加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