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寫文罵太守,他卻沒有怨恨反倒連連稱讚,刻入石碑流傳千古

2020-12-15 紅衣記史官

蘇軾寫文痛罵太守,太守卻刻入石碑供人瞻賞,成就千古名句

若要問我最喜歡的文學家是誰,我一定會說非蘇東坡莫屬。

驚羨於東坡的人生軌跡與生活態度,後代的史學家評論其為「五千年來活的最精彩的人」。

提起蘇軾,人們不免佩服他才華橫溢、獨步古今,無論是散文還是政論文章,往往都膾炙人口。蘇軾流傳給後人的詩篇遠不及李白等人,甚至有些詩篇對仗算不上工整。

但蘇軾有一點難能可貴,他身處逆境的曠達,他的詼諧,還有骨子裡的頑童天性,始終為後人稱讚

宋仁宗在位期間,蘇軾曾寫文痛罵太守,太守不僅沒恨蘇軾,反而把他罵自己的詩文刻在石碑上供人觀看,而這些出自蘇軾之手的作品也在後來成為了千古名句。

當時,蘇軾剛踏入官場不久被當籤判。當地的太守名叫陳希亮。為人比較固執,瞧不起才25歲的蘇軾。經常故意刁難蘇東坡,所以兩人的相處非常不和諧。

北宋嘉佑8年,朝廷派遣陳希亮負責修建凌虛觀臺,以供眾生登臺瞻賞勝景。根據當時的人文習慣,這每當要建築樓臺、涼亭、閣樓之際,總要安排有文採的人負責寫文記錄下來。

陳希亮雖然討厭蘇軾,可她的才華是大家公認的,最後還是安排蘇軾負責寫凌虛觀臺的記錄。身為下屬的蘇軾儘管不願意,也不好違背上司的命令,因此就承接了下來。

在撰寫《凌虛臺記》的過程中,蘇軾可能想起了陳希亮對自己的各種尖酸刻薄,就藉此機會在文中罵陳希亮。

蘇軾的《凌虛臺記》寫完後,約達五百字,文章流暢灑脫,有種一氣呵成的美感,可其中也蘊含了罵陳希亮的話語。

文中記載:

「物之廢興成毀,不可得而知也,夫臺猶不足恃以長久,而況於人事之得喪,忽往而忽來者歟,而或者欲以誇世而自足,則過之矣」。

大致意思是:

大型樓閣建築物都不能長久,人與事就更加如此。假若某者欲借修樓臺吹噓自己功績於後世,簡直是大錯特錯的,不論是誰也莫把自己太當一回事,而且遲早會有遭到報應的一日。

此話分明就是在罵陳希亮本人,因為他是修凌虛臺的負責人,提文的主意也是他出的,並且還想蘇東坡在文中多寫一些歌頌他功績的句子,殊不知蘇東坡為人耿直,直接就在臺記中懟陳希亮,並且引用觀點有理有據令人無法反駁。

該篇《凌虛臺記》自宋朝衰亡後,被流傳了下來。明朝時有一位大才子楊慎看到後就有感而發的寫道:「太難為太守矣。一篇罵太守文字耳,文亦好,亦可感」

根據《宋朝史·陳希亮傳》記載,陳希亮本人確實看過蘇軾寫的凌虛臺記,並且忍不住稱讚了一番,說什麼:「妙哉,妙哉」。而事後陳希亮還命人把該文章刻入石碑,築立在凌虛臺旁邊,以供來人瞻賞。

通過蘇軾的一首詩詞便可以了解古代的文人趣事,同時可以讓人心胸豁達,不得不說詩詞對於後人的影響是極大的。

有人說「一個人會成為什麼樣的人?與詩詞有關,詩詞讓你溫文爾雅、謙遜有加。」

在詩詞裡面,他們可以找到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找到人生的標杆

詩詞更能讓你在學校在社會大放光彩,在同齡人中你會更早寫出錦繡文章,在演講時更能夠出口成章。

從古至今,但凡那些集大成者,流芳千古之輩,無不精通詩詞,即使是今日的文學大師,也對詩詞研究頗深。

喜歡詩詞,不分男女,古代有李清照,現代也有不少,這不就有個北大才女琬如,她就非常痴迷於詩詞,為此她編著《飛花令》

說起飛花令,大家並不陌生,中央電視臺的《中國詩詞大會》節目就非常受歡迎,算是一個老少皆宜、雅俗共賞的節目。

「飛花令」本是古代人喝酒時用來罰酒助興的酒令,誕生於西周,在盛唐時期非常流行。

這套飛花令包含近1000首經典詩詞——從《詩經》《楚辭》到唐宋詩詞、明清佳句,集結名家名篇,精選最傳世的千古詠嘆。

裡面不僅僅是簡單的古詩知識,而是將古詩融入到故事之中,用故事來引出詩句,孩子在讀故事的過程中,慢慢體會詩歌的魅力。

如果你也喜歡詩詞,或者作為孩子的課外讀物,不妨在閒暇之餘,讀一讀古代的詩詞,陶冶情操。

這裡有柳永痛飲狂歌灑下的寂寞清愁……有辛棄疾的醉眼迷離了月光劍影……更有陸遊的夢鄉迴蕩著鐵骨錚錚……一杯佳茗、一彎明月、一卷詩詞,在唯美詩詞中體會人生百態。

一年365天,堅持每天一首古詩詞,自然「胸藏文墨懷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

這一套飛花令79元,一共四本!也就是媽媽的一盒面膜錢。

與其花大價錢讓孩子上一些補習班,不如培養孩子內在氣質,這是家長最有價值的教育投資了!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正版書籍了:

相關焦點

  • 蘇軾最灑脫的一首詞,最後兩句千古流傳,林語堂稱讚不已
    說起宋詞豪放派的代表,我們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蘇軾蘇東坡,他既是一位詩人,同時也是一個文學家,更是一個哲人。在他的詩句中,我們總是能讀出許多人生哲理。蘇軾的詩詞,大氣磅礴,境界廣闊,借懷古之情,寫今日之景,抒曠達之心。東坡筆下的詩詞,集灑脫、曠達、超脫於一體,雖寥寥數語,卻千古傳誦。
  • 蘇軾在結婚當天隨手寫一詩,沒想到卻廣為流傳,成千古名篇
    蘇軾的原配夫人叫王弗,15歲時便嫁給了蘇軾,夫妻兩人非常恩愛,時常如影相隨。蘇軾結婚當天,他寫了個洞房詩,他曾借鑑前人的詩句,將妻子誇得天上有地下無。但是沒想到的是,這首詩卻被後人廣為流傳,成了千古名篇。
  • 他是蘇軾的學生,只憑三句詩流傳千古,蘇軾說:開頭四個字最好
    有的,憑一首詩流傳後世,如唐代張繼的《楓橋夜泊》;有的,憑兩句詩千古留名,如唐代陳陶的「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還有的,憑藉半句詩成就千古才名,如東晉才女謝道韞的「未若柳絮因風起」。到了宋代,有一位詩人更絕,他是蘇軾的弟子,寫了一首詞,只憑其中一個字就受到無數讚譽,老師蘇軾也稱讚不已。得到蘇軾擊節嘆賞的詞就是秦觀的《滿庭芳·山抹微雲》。
  • 蘇軾一名句比喻精妙,辛棄疾不服,寫出意思相反之句,亦流傳千古
    北宋大文學家蘇軾詩詞水平非常高,他的詩作,就屢屢出現精妙的比喻,例如他一首重遊女王城時和前韻而作的七律,題目太長,便不如複述,在此貼上蘇軾此律:東風未肯入東門,走馬還尋去歲春。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江城白酒三杯釅,野老蒼顏一笑溫。
  • 蘇軾是千古第一文人,連政敵王安石都稱讚他
    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上,文人爛若繁星,不過,要論起才華和人格魅力,蘇軾才是我心中的千古第一文人。他在詩、詞、散文、書法、繪畫上都取得了極高的成就。連他曾經的政敵王安石都,不知要過幾百年,才會再有這樣的人物。事實上,千年已過,卻再未見蘇軾這樣的人物。
  • 蘇軾高雅的詩句流傳成了俗語,他的演變成了成語,意思卻大相逕庭
    宋朝有兩位詩人,各寫了一首詩,裡面的名句流傳千古,經常被引用,用著用著就變味了,跟人家詩人當初的意思完全不同了。這兩位詩人,一位是北宋文壇領袖蘇軾,一位是南宋著名詩人葉紹翁。說到蘇軾,大多數人都想到他的詞,因為他的詞被尊為宋詞的高峰,有著大江東去的豪邁。而實際上,蘇軾寫詞並不多,也就362首,而他寫了2700多首詩,他更喜歡寫詩。蘇軾的這首詩叫《春宵》,看詩題就知道是寫春天美景的。那麼,蘇軾筆下的春天美景是什麼樣子的呢?我們現在就來看看這首詩。
  • 蘇軾灑脫的一首詞,最後兩句成千古名篇,林語堂稱讚不已
    說起宋詞豪放派的代表,我們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蘇軾蘇東坡,他既是一位詩人,同時也是一個文學家,更是一個哲人。在他的詩句中,我們總是能讀出許多人生哲理。蘇軾的詩詞,大氣磅礴,境界廣闊,借懷古之情,寫今日之景,抒曠達之心。東坡筆下的詩詞,集灑脫、曠達、超脫於一體,雖寥寥數語,卻千古傳誦。
  • 蘇軾新婚之夜寫「洞房詩」,不料流傳千古,網友:太肉麻了
    東坡的風趣與幽默可謂無往不適、無處不在,他調侃、戲謔的對象極廣,有僚屬、上司、方士、妓女、門生、政敵等。他的幽默帶給世人以快樂,曾為他化解過矛盾,省去很多麻煩。他的幽默,充滿了機趣,體現出才思敏捷、機靈過人及學養深厚的特點,讓後世玩味不盡,成為世人推崇他的重要原因。
  • 蘇軾最牛的一首殘詞,還沒寫完就流傳千古,至今無人敢補!
    蘇軾最牛的一首殘詞,還沒寫完就流傳千古,至今無人敢補!蘇軾是宋朝的傑出的詞人,並且他在詩的領域也頗有成就,他的詞和詩都是走的豪放的路線,後人就把他劃為了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並且還尊稱他為「詞聖」,蘇軾留下來許多令後人傳誦的優秀作品,其中以詞為代表,最廣為流傳的就是《水調歌頭》了,並且東坡肉也是人們比較喜歡吃的一道菜。今天小編要說的是蘇軾最牛的一首殘詞,還沒寫完就流傳千古,至今無人敢補!
  • 蘇軾喜竹「寧可食無肉」 文同繪竹「胸有成竹」
    文同與蘇軾是表兄弟,也是摯交好友,他經常坦言:世無知己者,唯子瞻(東坡的字)識吾妙處。東坡也公開表示:與可於予親厚無間,一日不見,使人思之。值得一提的是,兩人也同樣喜歡竹子,擅長繪竹,傳出過許多佳話,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成語「胸有成竹」。在陝西洋州(今陝西省漢中市洋縣)任知州時,文同經常到城北的篔簹谷,因為這裡竹子眾多,「自謂偷閒太守,人呼竊綠先生」。
  • 這其實是一首律詩,歐陽修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記》的賞析
    既然當不了京官,那就做好一方太守,也算經世濟國的本分。《醉翁亭記》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寫「醉翁亭」的風景和由來,以及太守易醉的心情。第二部分深化寫景。第三部分寫滁人的遊樂和太守的宴飲。第四部分寫宴會散、眾人歸的情景。
  • 蘇軾落魄時有一歌女仍肯善待他,他一連寫兩首詞送她,都流傳至今
    其實在烏臺詩案之前蘇軾的仕途就已經幾經挫折,當時的宰相王安石推行新法,但蘇軾和他政見不合,公元1071年蘇軾上書談論新法的弊病,這也直接引得王安石震怒,於是便讓人彈劾蘇軾。在朝堂上舉步維艱的蘇軾只能選擇自請出京,到杭州任通判。三年之後,蘇軾又由杭州被調往密州任職。所以「烏臺詩案」之前的蘇軾仕途也並沒有很多人想得那般順遂。
  • 蘇軾大徹大悟後,寫下流傳千古的宋詞,雖只有7字,卻飽含哲理
    蘇軾大徹大悟後,寫下流傳千古的宋詞,雖只有7字,卻飽含哲理大文豪蘇軾,年少成名,才華橫溢,一出道便以一篇應試策論,徵服了文壇領袖歐陽修,令其感嘆:「有蘇軾這樣厲害人物,我這個文壇領袖的位子要早早讓出來才好啊!」
  • 蘇軾最灑脫的一首詞,最後兩句流傳千古,百讀不厭
    如果用「灑脫」二字來形容詩人,蘇軾是再恰當不過了。蘇軾的一生,起起伏伏、跌跌撞撞,有過至高的榮譽,也曾當過囚犯,但他仍保有樂觀平靜的心態,在生活的泥潭中過得灑脫。「烏臺詩案」是蘇軾人生中最大的一次打擊,他淪為階下囚,當時蘇軾都認為自己必死,開始寫信交代後事,但由於「太祖誓碑」中有「不殺士大夫」這一點,加上王安石、歐陽修等人的勸諫,蘇軾免於一死,被貶黃州團練副使。
  • 蘇軾被貶黃州,寫下宋詞中最豪放的一首詞,開篇就是千古名句
    蘇軾一生,融儒、釋、道於一體,詩、文、詞、書、畫俱在才俊輩出的宋代出類拔萃,他在做文人方面的成就,可以說是空前絕後,後無來者。可是在文人以外,蘇軾還有一顆匡扶天下的仕人之心,恰好是這種以天下為己任的公忠體國,讓他陷入在仕途的泥淖中難以自拔,並且差點兒招來殺身之禍。蘇軾一生的仕途生涯,最繞不開的是「烏臺詩案」。
  • 蘇軾被流放異地,半夜被雨水驚醒,抬筆便寫下千古名句
    提起蘇軾,我想我們對他並不陌生。並且在蘇軾的詩詞中我們看到了他的灑脫。並且我們知道還有一個詩人也是比較厲害的,這個人便是辛棄疾,他們兩人還有一個合成就是蘇辛。而蘇軾的詩詞,更是令人們大為稱讚,是人們望塵莫及的。但是,蘇軾做官卻是並不如意,還總是被以貶再貶。
  • 蘇軾最灑脫的一首詞,最後10個字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而歷經宦海浮沉之後,有些讀書人依然為了夢想而默默前行,有些卻是像陶淵明一樣選擇出世「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沒有經歷過這樣的曲折和選擇我們也無力去評說什麼,但是每一篇詩詞背後都藏著一段別樣的故事。本期筆者要為大家介紹的是來自蘇軾的一首詞,堪稱他最灑脫的一首詞,最後10個字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 蘇軾千古金句,如今依然流行:腹有詩書氣自華
    她眼角眉梢笑意盈盈,詩詞歌賦信手拈來,得到眾口一詞的稱讚。董卿和陳更並非傾國傾城貌,但她們腹有詩書,妙語連珠,由內而外散發出的優雅氣質,徵服了所有觀眾。其實,「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句大家耳熟能詳,常用來讚美人學識淵博、氣度不凡的詩句,正是出自蘇軾之詞。
  • 蘇軾最痛心的一首詞,人人皆知卻背不出全詩,字字戳心流傳千古
    蘇軾,北宋著名大詞人,號東坡居士,又被大家稱為詞聖,他的詞,可以說是宋朝最頂尖的了,雖然在後面又辛棄疾能和他做對比,被稱為詞中之龍,但還是蘇軾稍勝一籌,這個就是蘇東坡的影響力,對於蘇東坡,大家應該非常熟悉他了吧,這位大詞人,寫的詞風格就是豪放大氣,十分上檔次,大家最熟悉的詞應該是《
  • 他的情人比自己小40多歲,因為寫了這首肉麻至極的情詞而名流千古
    古往今來,有很多表達愛情的經典詩詞作品,無論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還是「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這些流傳千古的詩詞都讓我們對愛情產生了無限嚮往。可是他的一生也因此而跌宕起伏,先是因為和蘇軾的關係被人舉報,因為蘇軾和當時的宰相王安石是政敵,所以李之儀也受到牽連;在被貶途中他的一雙兒女先後離世,白髮人送黑髮人;緊接著和他相濡以沫幾十年的夫人也撒手人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