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牌暖壺曾經北京人家的「老熟人」 如今成愛好者藏品

2020-12-20 北晚新視覺網

2016年6月26日訊,「鹿牌暖壺?只剩下一些庫存貨了,品種不多。」虎坊橋百貨商場的售貨員說,「現在有人買它專門為了收藏。那質量,比現在的產品還好。」2012年,曾經有4000名職工的北京保溫瓶廠停產。近日記者探訪園區發現,這裡仍然保存著停產前的樣子,數不清的半成品玻璃瓶膽,仍然靜靜地躺在庫房中。

有人專門收藏「鹿牌」暖壺

據2012年的媒體報導,北京保溫瓶廠突然停工。北京人家喻戶曉的「鹿牌」保溫瓶系列產品,從此全部停產。

但無論是舊貨市場還是老商場,鹿牌保溫瓶、保溫盒都不難見到。在南城的永安路百貨商場、虎坊路百貨商場的貨架上,都能找到鹿牌的產品。「都是多年前的存貨了。」售貨員說著,把一個0.8升的暖壺拿下來,又拿出一個樣子類似但仍在生產的新產品,「你摸摸看,當年的質量就是不一樣。」

記者用手輕輕捏了捏,感覺新產品的鐵皮忽悠忽悠發軟,而鹿牌的鐵皮幾乎紋絲不動。「所以,這老暖壺賣得比新暖壺還貴。」同一款鹿牌產品,永安路百貨商場標價65元一個,虎坊路百貨商場則標價120元。售貨員說,5磅、8磅的暖壺現在已經很難找到,價格更貴,「因為有人收藏,所以當年存貨的批發商,也都在高價往外賣。」虎坊路百貨的一位售貨員說。

這時,售貨員拿出一個新暖壺,打開黃色的紙箱,拿下暖壺蓋,裡面掉出一張印刷略顯粗糙的「合格證」,紅字上蓋著藍戳寫明生產日期:1997年10月。

曾經的花園式工廠靜悄悄

北京保溫瓶廠位於昌平區南口鎮。廠門內的噴泉,仍和往常一樣跳動著。往裡走兩步,亭臺樓閣,連廊水池,簡直像江南園林,完全看不出是個老工廠。這是因為北京保溫瓶廠曾著重於廠區環境建設,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還曾作為花園式工廠、環境優雅的典型,引來無數外賓參觀。

花園旁的一所六角形窗戶小房前,掛著「北京保溫瓶工業公司職工醫院」的牌子。有老工人說,曾經的保溫瓶廠規模巨大,擁有自己的醫院、幼兒園等各種設施。

廠裡的標語仍然激動人心

再往裡走一段,便到了生產區。在車間大門外、甬路旁,堆放著兩米多高的保溫瓶膽。各處堆積算下來,綿延數百米長,瓶膽的數量更是難以計算。所有的瓶膽上,都落著厚厚一層灰塵。有些保溫瓶膽碎了。

車間裡的一些傳送帶上還擺著瓶膽,工作檯前的手推車上也擺滿了瓶膽,似乎時間在停產那一刻後便靜止了。高處掛著的生產標語,「凡過我手,不拖後腿;只要用心,指標可追」;「戰高溫,奪高產,勞動競賽促發展」等等,與如今安靜的狀態形成強烈的反差。

時間仿佛在停產那一刻停擺

走到工廠門口,記者巧遇來此拍照留念的工人李女士。「當年北京市場上幾乎沒有別的品牌,全都是咱們的產品。」李女士很自豪地回憶,「八九十年代,廠子效益可好啦。」

然而在2012年的夏季的一天,廠裡突然發出通知,「暫停生產,等待消息。」據說是北京為了環境保護,早已規劃停止保溫瓶廠的生產。「確實,因為保溫瓶的玻璃、鍍銀等工藝,都是水汙染的重頭兒。」從此,工廠便沒有再開工。後來幾年,老職工或是退休或是下崗。

而今的廠區裡,還有年輕人租用場地拍攝電影,「這樣規模的老工廠,現在挺難得的。」老工廠何去何從?記者聯繫上了其主管單位一輕控股公司,以及工廠的辦公室,但大家都沒聽說進一步的安排。倒是辦公室工作人員說,「輝煌的時候三四千人的大廠,現在,咱這兒只剩下59個職工啦。」

新聞內存

一群裁縫鼓搗出來的保溫瓶廠

看似小小一個暖壺,但人人生活都需要它。它留給人們的記憶,也遠不止那一口熱水。

北京保溫瓶廠的前身,是公私合營、由宣武、崇文區製作帽子的手工作坊組成的「北京第九制帽社」。1959年從鮮魚口遷到昌平南口。某一天,廠裡一個保溫瓶不慎打碎。然而大家尋遍商店,竟買不到瓶膽。於是,裁縫們決定轉行生產保溫瓶。

1962年4月27日,第一個保溫瓶出爐。這一天一共生產瓶膽800多個。當時的北京市委副書記鄭天翔,取名「就叫鹿牌吧,鹿是吉祥的動物,跑得又快,願你們今後跑得更快。」

1981年6月20日,北京晚報報導,人民大學職工食堂貼出通知,尋找被破碎暖壺的人。這是因為前一天,人民大學附屬小學的葉紹芳老師的兒子,不小心碰壞了別人的暖壺。事後,葉紹芳老師貼出通知尋找破碎暖壺的主人,並藉此來教育孩子要勇於承擔責任、「五講四美」。

1985年8月10日,北京晚報刊發圖說,廠區綠化優美。廠區的綠化,源於天氣不好風沙較大,影響生產。後來廠區綠化越做越好,做成了除了商品外的第二大特色,以致於來參觀花園式工廠的人,最多時曾達到每年15萬人次,其中還有一些外國元首、駐華使節。

1987年11月4日,北京晚報報導,顧客新買的「鹿牌」保溫瓶,瓶底掉了,破碎的瓶膽導致開水燙了腳。廠家上門送新暖壺,看望顧客並表示道歉。

上世紀80年代生產高峰時,廠裡月生產500萬個玻璃瓶,連澡堂子都一度改成了車間。各省市訂貨的大貨車排隊,從廠裡排到廠外。

1990年6月14日,北京晚報刊登亞運會標誌產品和指定產品名單,其中便有北京保溫瓶廠的產品。

1992年建廠30周年,當時很多國企都處於崩潰的邊緣,而這裡卻給工齡30年的老工人們,每人發了3000塊錢獎金。

保溫瓶廠曾有五個巨大的熔爐。年產暖壺8000萬個!北京市場佔有率近100%,外地市場25%。鹿牌保溫瓶系列產品出口5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創匯曾達到800多萬美元。

1996年4月24日,北京晚報刊登外地讀者來信,十多年前孩子送給他的鴨嘴型保溫瓶膠圈有異味,給廠家寫信後,廠家免費寄來更換品。十多年後這個膠圈老化,再次給廠家寫信,廠家又免費寄來了膠圈。「如果每個廠都能如此,何愁在市場上站不住腳?」

2000年的報導,1997年全國保溫瓶行業低迷,但北京保溫瓶廠卻還在擴大生產,因為效益好。鹿牌通過了iso9000認證,年銷售額2億元,年上繳利稅1200多萬元。此前的三年中,2500多企業職工無一下崗,收入還在增加。

2005年,鹿牌保溫瓶廠再次完成環保改造。據當時的董事長說,保溫瓶廠投入了2400萬元用於環保改造,500萬元用於汙水處理。

2012年7月9日停產,在知天命的年齡,北京保溫瓶廠停產了。廠裡剩下來的保溫瓶膽半成品,約有10萬個。

 

來源:北京晚報 北晚新視覺網 記者 張碩 文並攝

相關焦點

  • 鹿牌保溫瓶 曾經最時髦的嫁妝(圖)
    陪伴北京人五十年的鹿牌保溫瓶將遷往外地———  「提起保溫瓶,許多北京人都有著難忘的回憶,這一切回憶都與北京鹿牌保溫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當時工人抱著保溫瓶小心翼翼地交給從天津請來的檢驗員檢驗,等人家仔仔細細地做過檢驗,在上面蓋上了合格章後,大家才鬆了一口氣。所有人都特高興,廠領導拿著樣品就找領導匯報去了。」  這一天,共有800多個合格的保溫瓶膽生產出來。看到已經生產出的保溫瓶,時任北京市委副書記的鄭天翔非常高興,給保溫瓶取名鹿牌,寓意著保溫瓶廠以後能發展得又快又好。
  • 探訪丨曾經輝煌的鹿牌保溫瓶廠 現在如何了?
    新京報訊(記者 王穎)北京保溫瓶工業公司,前身是北京第九制帽社,1956年由79戶個體手工業者組成,原址在前門鮮魚口胡同,1959年遷至昌平南口,1960年轉產籌建保溫瓶廠,1962年4月,生產出北京第一批鹿牌保溫瓶,結束了北京不生產保溫瓶的歷史。
  • 翡翠鹿牌象徵著財富?翡翠鹿牌都有什麼寓意呢?
    在我國古代的神話故事中,很多年長的老神仙身邊都有一個鹿作為坐騎。因此,在我國鹿一直都象徵著健康和長壽。由於鹿造型可愛,寓意豐富也受到了大眾喜愛,那麼翡翠鹿牌都有些什麼寓意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1。健康長壽鹿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一種仙獸,寓意著健康長壽,在很多神話故事中,鹿都是作為長壽的老神仙的坐騎存在的。2、福祿相連我們會發現,目前很多玉雕大師在創作雕刻翡翠物件時,都會將鹿和蝙蝠結合在一起。這是為什麼呢?
  • 海內外百名收藏愛好者齊聚惠州 交流民間藏品數萬件
    圖為海內外收藏愛好者在第二屆廣東惠州民間藏品交流會上展出、交流的現場 宋秀傑 攝中新網惠州7月14日電 (記者 宋秀傑)7月14日,第二屆廣東惠州民間藏品交流會拉開帷幕。來自海內外的100多位收藏愛好者在本屆交流會上共展出各類民間收藏品逾5萬件,吸引了眾多收藏愛好者前往觀展。圖為第二屆廣東惠州民間藏品交流會開幕式現場 宋秀傑 攝據介紹,惠州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具有5000年的文明史和1400多年的建城史。
  • 鹿牌暖水瓶發展文化史!
    經過了一番捯飭,小編Waiting搖身一變成為一名搖滾青年,收拾收拾就向鹿牌暖瓶廠進發,小編Waiting要用人物寫真的形式,展現出這座老廠的工業魅力。身兼劇務、服裝、化妝、道具、攝影多個職務於一身,就這麼玩上一天包您得不了抑鬱症。
  • 烘籠、暖壺…… 成都老院壩有了新味道(圖)
    烘籠、暖壺…… 成都老院壩有了新味道(圖) 2017年02月14日 07:06:43 來源:成都日報
  • 如今收藏愛好者分哪幾類
    原標題:如今收藏愛好者分哪幾類   如今收藏愛好者分哪幾類?如今熱衷於收藏的人非常多,但絕大多數屬於「隨便玩玩」、尚未「入門」的收藏愛好者。那麼,如今收藏愛好者分哪幾類呢?   1、投資型收藏家。   他們有經濟實力,把收藏古玩當作投資手段,像許多人投資於股票或房地產一樣,為了保值、增值——發財而玩收藏。他們喜歡選購高檔精美的完整的肯定能夠保值並可能大大增值的古玩商品,他們的原則是「少而精」,買一件是一件,件件都能「擺得出去」「能參加拍賣會」。
  • 大碗暖壺塑膠袋 老報舊聞中打撈青島啤酒的平民姿態
    如果說啤酒在青島的出現帶著傲慢與偏見的話,那麼,如今的啤酒早已在歲月的滌蕩中,褪去了洋裝,走上了百姓的餐桌。這其中經歷了哪些過程?特別值得一書。於是,半島記者打撈老報紙,並採訪了多位啤酒愛好者和文史研究者,聽他們講述啤酒與青島人結緣的別樣過程。
  • 二毛·表廠·鹿牌暖瓶廠 在昌平有一種青春叫廠裡上班·第一季
    在咱昌平其實曾經有很多的工廠共同締造著屬於昌平的那個工業時代今天,那些曾經的工業巨人大多數都已倒下還有一些經過改制重組,煥發著新的生機有職工500人,有設備150臺(套),生產六大系列150多個品種的產品,為北京吉普汽車有限公司、北汽福田車輛股份有限公司等30餘家主機廠配套。
  • 北京798藝術區,由老廠房改造而成,風格獨特遊客愛來打卡!
    北京798藝術區,大概是國內知名度最高的舊廠房改造街區,它的前身是原國營798廠等電子工業的老廠區所在地。如今798已經引起了國內外媒體和大眾的廣泛關注,成為了北京都市文化的新地標。798藝術區西起酒仙橋路,東至酒仙橋東路、北起酒仙橋北路,南至將臺路,面積60多萬平方米,名字是由北京國營電子工業老廠區的名稱沿用而來。走進這裡,可以感受到現代化氣息和有歷史感的德國包浩斯建築交相輝映。
  • 沃土|教師節回憶:暖壺與花壇
    這一嘛,你那辦公室的暖壺不保溫好多年了,因為大隊沒錢,就這麼拖拉下來了。這把暖壺好像是土改的時候剛成立學校時大隊裡買的,換了七八個教師,暖壺也沒換,估摸著暖壺膽的奶嘴破了。買把新暖壺,天冷的時候也能喝點熱水。這二呢,把咱小學校院牆砌起來,再美化美化砌個花壇。還有一個星期就是9月10號了,這事得抓緊辦。
  • 金華:博物館藏品裡藏著熱愛與情懷
    「一個老物件就是一個歷史故事。如果沒有遇上它,我也許永遠不知道農校搬遷的歷史。我的家就在省立農校金華舊址附近,留住歷史的記憶,就是留住了鄉愁。」王戰勇希望,如果有更多人願意了解農校故事,他很樂意將它們展示出來,與人分享。
  • 糖標、糕點盒封、澡票 這些藏品記錄下老鄭州人過年的喜悅
    春節臨近,老鄭州收藏愛好者王懷民展示了他收藏的糧票、布票、肉票、油票、糖標、糕點盒封、澡票、電影票、公園門票,講述40年前老鄭州人過年的喜悅與憧憬。鄭報全媒體記者 汪永森實習生 劉地通訊員 王保喜 文/圖父親帶著糧票、油票、肉票採購年貨20世紀70年代人民生活還不富裕,老鄭州人的家裡連收音機也沒有普及,大家精神生活比較貧乏。父親在過年時總會帶著王懷民去看幾場電影,讓貧瘠的日子泛起藝術的光芒。
  • 牛肉的乾式熟成與溼式熟成
    今天我們來深入了解有關牛排食材的另一個話題,「熟成牛排」。特別提醒,這個話題可能對資深牛排愛好者更合適,對於剛入門牛排的新手,後期吃的多以後,可以逐步去挖掘牛排更多的專業吃法。什麼是「熟成」如果說用火來把肉烤熟,是人類烹飪與進化的一個裡程碑,那麼用時間來「熟成」,則是另一個大跨越式的進步。從味覺上來講,熟成的肉,更加鮮嫩多汁,入口味道更加濃鬱,給人以另一種完全不一樣的味蕾體驗。
  • "藏品的記憶"引來新國潮青年集體懷舊 老物件和K coffee 都愛啦
    「藏品的記憶」引來新國潮青年集體懷舊 老物件和K coffee 都愛啦 二八自行車、兒童三輪車、磁帶、鐵爐子、老照片、三鬥櫥櫃、煤糕模子等,這些老物件曾經是人們生活當中重要的必需品,也是一個時代的見證,如今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些老物件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 牛肉的乾式熟成與溼式熟成
    今天我們來深入了解有關牛排食材的另一個話題,「熟成牛排」。特別提醒,這個話題可能對資深牛排愛好者更合適,對於剛入門牛排的新手,後期吃的多以後,可以逐步去挖掘牛排更多的專業吃法。
  • 暖壺掉底 15個月孩子被燙傷
    記者了解到,孩子一家是遼寧鐵嶺人,孩子出事後,一家人立馬把孩子送到家附近的醫院,「醫院建議趕緊往瀋陽轉院,我們這就開車往瀋陽趕了過來。」警車引導,10分鐘到達醫院一家人剛開車進入瀋陽就「蒙圈」了,「本來就沒怎麼來過,一到瀋陽又趕上道路都限行。」情急之下,一家人決定向瀋陽交警求助。
  • 收集數萬藏品 鐵路迷「博物館」見證京津冀速度
    趙聯忠是石家莊人,今年58歲,三十多年裡他收集的數萬件藏品記載了這座「火車拉來的城市」的前世今生,也見證了高鐵時代「軌道上的京津冀」的發展進程。  承載記憶  穿越時光的老物件  「啤酒飲料礦泉水,香菸瓜子火腿腸,前面的同志,麻煩腿收一下」,對於很多人來說,這是火車留給我們的記憶。那麼再之前呢?
  • 曾經僅有幾戶人家的河南小山村,如今竟成了全國著名的「畫家村」
    太行山民風質樸、善良、好客、讓人印象深刻。大山裡山巒起伏雲水纏繞組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斕華北風情畫,成為獨具特色而又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這裡的萬物令作者靈堂滿目無法言表,身臨其境猶如身處自然藝術的殿堂,讓人不禁為之讚嘆。作者行走的這片太行山位於河南省林洲市的太行山大峽谷有「百裡畫廊」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