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6日訊,「鹿牌暖壺?只剩下一些庫存貨了,品種不多。」虎坊橋百貨商場的售貨員說,「現在有人買它專門為了收藏。那質量,比現在的產品還好。」2012年,曾經有4000名職工的北京保溫瓶廠停產。近日記者探訪園區發現,這裡仍然保存著停產前的樣子,數不清的半成品玻璃瓶膽,仍然靜靜地躺在庫房中。
據2012年的媒體報導,北京保溫瓶廠突然停工。北京人家喻戶曉的「鹿牌」保溫瓶系列產品,從此全部停產。
但無論是舊貨市場還是老商場,鹿牌保溫瓶、保溫盒都不難見到。在南城的永安路百貨商場、虎坊路百貨商場的貨架上,都能找到鹿牌的產品。「都是多年前的存貨了。」售貨員說著,把一個0.8升的暖壺拿下來,又拿出一個樣子類似但仍在生產的新產品,「你摸摸看,當年的質量就是不一樣。」
記者用手輕輕捏了捏,感覺新產品的鐵皮忽悠忽悠發軟,而鹿牌的鐵皮幾乎紋絲不動。「所以,這老暖壺賣得比新暖壺還貴。」同一款鹿牌產品,永安路百貨商場標價65元一個,虎坊路百貨商場則標價120元。售貨員說,5磅、8磅的暖壺現在已經很難找到,價格更貴,「因為有人收藏,所以當年存貨的批發商,也都在高價往外賣。」虎坊路百貨的一位售貨員說。
這時,售貨員拿出一個新暖壺,打開黃色的紙箱,拿下暖壺蓋,裡面掉出一張印刷略顯粗糙的「合格證」,紅字上蓋著藍戳寫明生產日期:1997年10月。
北京保溫瓶廠位於昌平區南口鎮。廠門內的噴泉,仍和往常一樣跳動著。往裡走兩步,亭臺樓閣,連廊水池,簡直像江南園林,完全看不出是個老工廠。這是因為北京保溫瓶廠曾著重於廠區環境建設,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還曾作為花園式工廠、環境優雅的典型,引來無數外賓參觀。
花園旁的一所六角形窗戶小房前,掛著「北京保溫瓶工業公司職工醫院」的牌子。有老工人說,曾經的保溫瓶廠規模巨大,擁有自己的醫院、幼兒園等各種設施。
再往裡走一段,便到了生產區。在車間大門外、甬路旁,堆放著兩米多高的保溫瓶膽。各處堆積算下來,綿延數百米長,瓶膽的數量更是難以計算。所有的瓶膽上,都落著厚厚一層灰塵。有些保溫瓶膽碎了。
車間裡的一些傳送帶上還擺著瓶膽,工作檯前的手推車上也擺滿了瓶膽,似乎時間在停產那一刻後便靜止了。高處掛著的生產標語,「凡過我手,不拖後腿;只要用心,指標可追」;「戰高溫,奪高產,勞動競賽促發展」等等,與如今安靜的狀態形成強烈的反差。
走到工廠門口,記者巧遇來此拍照留念的工人李女士。「當年北京市場上幾乎沒有別的品牌,全都是咱們的產品。」李女士很自豪地回憶,「八九十年代,廠子效益可好啦。」
然而在2012年的夏季的一天,廠裡突然發出通知,「暫停生產,等待消息。」據說是北京為了環境保護,早已規劃停止保溫瓶廠的生產。「確實,因為保溫瓶的玻璃、鍍銀等工藝,都是水汙染的重頭兒。」從此,工廠便沒有再開工。後來幾年,老職工或是退休或是下崗。
而今的廠區裡,還有年輕人租用場地拍攝電影,「這樣規模的老工廠,現在挺難得的。」老工廠何去何從?記者聯繫上了其主管單位一輕控股公司,以及工廠的辦公室,但大家都沒聽說進一步的安排。倒是辦公室工作人員說,「輝煌的時候三四千人的大廠,現在,咱這兒只剩下59個職工啦。」
看似小小一個暖壺,但人人生活都需要它。它留給人們的記憶,也遠不止那一口熱水。
北京保溫瓶廠的前身,是公私合營、由宣武、崇文區製作帽子的手工作坊組成的「北京第九制帽社」。1959年從鮮魚口遷到昌平南口。某一天,廠裡一個保溫瓶不慎打碎。然而大家尋遍商店,竟買不到瓶膽。於是,裁縫們決定轉行生產保溫瓶。
1962年4月27日,第一個保溫瓶出爐。這一天一共生產瓶膽800多個。當時的北京市委副書記鄭天翔,取名「就叫鹿牌吧,鹿是吉祥的動物,跑得又快,願你們今後跑得更快。」
1981年6月20日,北京晚報報導,人民大學職工食堂貼出通知,尋找被破碎暖壺的人。這是因為前一天,人民大學附屬小學的葉紹芳老師的兒子,不小心碰壞了別人的暖壺。事後,葉紹芳老師貼出通知尋找破碎暖壺的主人,並藉此來教育孩子要勇於承擔責任、「五講四美」。
1985年8月10日,北京晚報刊發圖說,廠區綠化優美。廠區的綠化,源於天氣不好風沙較大,影響生產。後來廠區綠化越做越好,做成了除了商品外的第二大特色,以致於來參觀花園式工廠的人,最多時曾達到每年15萬人次,其中還有一些外國元首、駐華使節。
1987年11月4日,北京晚報報導,顧客新買的「鹿牌」保溫瓶,瓶底掉了,破碎的瓶膽導致開水燙了腳。廠家上門送新暖壺,看望顧客並表示道歉。
上世紀80年代生產高峰時,廠裡月生產500萬個玻璃瓶,連澡堂子都一度改成了車間。各省市訂貨的大貨車排隊,從廠裡排到廠外。
1990年6月14日,北京晚報刊登亞運會標誌產品和指定產品名單,其中便有北京保溫瓶廠的產品。
1992年建廠30周年,當時很多國企都處於崩潰的邊緣,而這裡卻給工齡30年的老工人們,每人發了3000塊錢獎金。
保溫瓶廠曾有五個巨大的熔爐。年產暖壺8000萬個!北京市場佔有率近100%,外地市場25%。鹿牌保溫瓶系列產品出口5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創匯曾達到800多萬美元。
1996年4月24日,北京晚報刊登外地讀者來信,十多年前孩子送給他的鴨嘴型保溫瓶膠圈有異味,給廠家寫信後,廠家免費寄來更換品。十多年後這個膠圈老化,再次給廠家寫信,廠家又免費寄來了膠圈。「如果每個廠都能如此,何愁在市場上站不住腳?」
2000年的報導,1997年全國保溫瓶行業低迷,但北京保溫瓶廠卻還在擴大生產,因為效益好。鹿牌通過了iso9000認證,年銷售額2億元,年上繳利稅1200多萬元。此前的三年中,2500多企業職工無一下崗,收入還在增加。
2005年,鹿牌保溫瓶廠再次完成環保改造。據當時的董事長說,保溫瓶廠投入了2400萬元用於環保改造,500萬元用於汙水處理。
2012年7月9日停產,在知天命的年齡,北京保溫瓶廠停產了。廠裡剩下來的保溫瓶膽半成品,約有10萬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