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用《桂林山水》這篇課文舉例,告訴你一個很好的高效的背誦課文的方法。
我們讀書的時候,應該都背誦過這篇文章。
當時對於信息不發達的我們來說,除了死記硬背似乎沒有什麼好的方法和技巧。
記得當初每天早上早讀的要背,晚讀也要背,課堂上老師還要抽查。當時可是難為了一眾學生。
現在好了,信息的發達,很多很好的方法也在網絡上得到展現,當然並不是這些方法都適用於所有的孩子,但是都可以試試,找到孩子最適合的一個方法,自然孩子在背課文的時候就會事半功倍了。
所以,今天要推薦的一個方法希望對你的孩子有用,非常值得孩子一試。
下面就用《桂林山水》這篇文章要記憶的段落來舉例:
一、首先第一步:找關鍵詞
先來看第一段:
找出每一句的關鍵詞:
「桂林山水甲天下」關鍵詞「甲天下」
「我們乘著木船蕩漾在灕江上」關鍵詞「木船」
「來觀賞桂林的山水」關鍵詞「觀賞」
在第一段中,我們找到了三個關鍵詞,三句話,三個關鍵詞,信息還是比較多的。我們再進一步簡化,將第一段用一個中心關鍵詞來進行記憶。
那怎麼找第一段的這個中心關鍵詞呢?
從文中我們可以看出,前面所有的描述都是為了一個目的,去觀賞桂林的山水。那麼顯然,這一段的中心關鍵詞就是「觀賞」。
再來看第二段:
找關鍵詞:
第一句:「我看見......灕江這樣的水。」
這第一句話裡首先做了一個對比。把大海、西湖和灕江這樣的水域進行了一個對比。所以這句話的關鍵詞有:「大海」、「西湖」、「灕江水」。那麼是什麼樣的大海,什麼樣的西湖呢?所以他們的形容詞就是大海和西湖的關鍵詞:
第二句:「灕江的水......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所有的描述都體現了灕江水的靜,所以這句的關鍵詞就是「靜」。
後面的幾句:「灕江的水......無暇的翡翠。」以上面的方法類推,關鍵詞就是「清」、「綠」。
最後一句:「船槳激起......岸在後移。」
為什麼說岸在後移,原因是水紋給人的視覺感覺,所這句的關鍵詞就是「水紋」。
感覺「船向前」,「岸後移」這是我們找到的後一句的關鍵詞。
所以,現在第二自然段所有的關鍵詞都出來了:
最後,我們通過觀察和總結髮現,整個第二段都是在講灕江水,所以這個段落的中心關鍵詞就是「灕江水」。或者在簡單一點,簡化成「水」也是可以的。
以此類推,第三段的中心關鍵詞就是「桂林山」或者「山」;第四段的中心關鍵詞是「畫卷」。
二、第二步:做思維導圖
根據每段、每句總結出來的關鍵詞,由大到小,最後就可總結出下面這樣的一張思維導圖:
最後,完成思維導圖後,進行複習,能在無任何輔助的情況下重新完成這張思維導圖,那這篇文章自然就爛熟於心了。
通過這樣的方法,簡化文章內容,進行關鍵記憶。記憶的信息少了,自然記得更快更高效了。
當然,方法不一定適合所有的孩子,希望你的孩子能試試,希望能幫助到你 !
關注我,每日推送小學到初中各科學習、記憶方法、各科詳細資料,幫助孩子輕鬆拿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