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海證券報
經過33家機構的「貼身」競逐,備受矚目的香港虛擬銀行牌照於昨日悉數亮相。以中國平安、騰訊、阿里巴巴以及小米集團為代表的內地科技巨頭的全資子公司或合資公司獲準在港經營虛擬銀行。
5月9日,在港股收盤後,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向螞蟻商家服務(香港)有限公司、貽豐有限公司、洞見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及平安壹帳通有限公司授予銀行牌照以經營虛擬銀行,並即日生效,預計虛擬銀行服務可於6至9個月內正式推出。
上證報記者了解到,除了螞蟻商家服務(香港)有限公司和平安壹帳通有限公司分別為螞蟻金服和平安金融壹帳通的全資子公司,其餘兩家虛擬銀行的背後分別是騰訊控股、工銀亞洲、香港交易所、高瓴資本聯同Perfect Ridge Limited的合資公司——貽豐有限公司;小米集團與尚乘集團的合資公司——洞見金融科技有限公司。
「香港金管局正與8家獲發牌照的虛擬銀行緊密跟進,督促其做好準備,按照計劃開展業務。」香港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表示。
具體來看,前4張虛擬銀行牌照分別授予:由中銀香港、京東數科及怡和集團合資成立的Livi VB Limited;由渣打(香港)、電訊盈科、香港電訊及攜程金融合資成立的SC Digital Solutions Limited;由眾安在線與百仕達集團合資成立的眾安虛擬金融有限公司;以及Welab Holdings旗下全資子公司Welab Digital Limited。
之所以內地科技領軍者力爭虛擬銀行牌照,主要由於內地一些銀行已在香港特區布局了比較完備的分支機構,相對而言,內地科技巨頭對持有香港銀行牌照更為急迫。
「內地金融科技公司通過原有模式獲得銀行牌照幾乎不可能,而通過虛擬銀行牌照則能夠敲開香港金融市場的大門,是一個絕佳機會。」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董希淼說。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在香港完善的監管和充分市場化的環境下,申請虛擬銀行的內地科技公司更多希望能在國際金融科技市場中分得一杯羹。
發出上述銀行牌照後,香港的持牌銀行數目增至160家。市場人士表示,虛擬銀行的定位或是找到新的突破點,並以低廉的成本搶佔傳統銀行的固有市場,成為助力其他金融業務發展的工具。
螞蟻金服方面表示,未來會通過和香港各界更緊密合作,共同推動金融科技和普惠金融在香港的發展,用科技為香港的消費者和小微企業帶來更多平等的發展機會。
「平安壹帳通銀行將會充分運用網際網路即時、便捷、創新的優勢,為香港市民和中小企業帶來便捷的金融服務。此外,平安壹帳通銀行已組建一支由香港當地專業金融人才為主的團隊,以便更好地服務香港市場。」平安壹帳通銀行執行長馮鈺龍稱。